伊朗放棄了波斯文明,為啥波斯語是國語?打斷骨頭連著筋!

2020-12-13 每日漢字

伊朗是在波斯帝國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然而伊朗最後放棄了波斯文明,也放棄了波斯帝國國教拜火教。但是,伊朗的國語是波斯語,這是為什麼呢?

波斯美女

我們先說說波斯語的形成過程。

波斯人的祖先是雅利安人。雅利安人原是俄羅斯烏拉爾山脈南部草原上的一個古老遊牧民族,適應能力很強。因為生活環境比較寒冷,所以這個民族多次遷移。公元前約2000年,雅利安人中的一支遷移到了今天的伊朗一帶。這支雅利安人非常強大,逐漸有了自己的特徵,所以就發展成為一個民族,希臘人稱呼他們為波斯人。後來,波斯人建立了強大的波斯帝國,橫跨亞非歐三大洲,影響深遠。

因為波斯帝國的繁榮,所以波斯人在雅利安人的基礎上,發明了自己的文字。這種文字就是波斯語,波斯先人採用在古代世界許多地方都通用的楔形文字。公元前2世紀時,波斯人創造了他們自己的帕拉維字母表,該字母表一直使用到伊斯蘭教佔優勢的七世紀。

波斯美女

隨著阿拉伯帝國的強大,波斯帝國覆滅,國土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個行省。

那個時候起,波斯文化及與阿拉伯文化進行交融,彼此借鑑。也是從那個時候起,波斯語開始用阿拉伯字母書寫,並補充了若干字母以適應一些特殊的發音。

當阿拉伯帝國強大後,一種語言誕生了,這個就是阿拉伯語。從名字就能知道,阿拉伯語是阿拉伯帝國說的語言,那麼阿拉伯語言和波斯語有啥區別呢?根據資料記載,波斯語屬於印歐語系波斯語族,阿拉伯語屬於閃含語系閃語族,兩種語言的語法體系截然不同,但是,人們之所以愛將這兩種語言聯繫在一起,是因為波斯語與阿拉伯語擁有基本一致的書寫系統,另外波斯語中有大量的阿拉伯語借詞,阿拉伯語中也存在不少波斯語借詞,這是因為伊朗深受阿拉伯伊斯蘭文明的影響的緣故。就好像,日本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日語書寫大量使用漢字,然而日語與漢語的親緣關係其實比較遠。

那麼,現在還有哪些國家用波斯語呢?

波斯美女

目前,使用波斯語的國家主要是伊朗及其周邊國家,包括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美國、土耳其、伊拉克、沙特、阿聯、卡達等國家。目前,使用該語言的人口約1億人。

阿拉伯語是二十二個阿拉伯國家的官方語言以及全世界穆斯林的宗教用語,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 【作者:每日漢字】

相關焦點

  • 「波斯「這個名字挺兇悍,為啥非要改名叫「伊朗」?
    然而,到近代開始後,波斯就成為了歷史名詞,從人們的眼中消失了。那麼,為啥不沿襲波斯的名字呢?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就要從波斯人的種族說起。 早在公元前2700年,就有關于波斯人的記載,這個種族屬於歐羅巴人種南支地中海類型。早期波斯人是中亞地區的遊牧民族,並於公元前2000年進入伊朗高原。並形成兩個重要文明部族——埃蘭和米底。
  • 波斯帝國名字多好聽,為啥要改成伊朗?希特勒的影響太大了!
    最近,關於美國和伊朗之間的爭執成為社會熱點,引發全球關注。今天伊朗所在的區域就是波斯帝國的國土,那麼伊朗建國後為啥不沿用波斯的名字,而用伊朗呢?但是,時光易逝、輝煌不再,在今天的世界格局中,已經看不到波斯的影子。為啥呢?已經更名為伊朗。伊朗這個名字,已經找不到波斯帝國的霸氣,不過很有血性,敢於直面美國的挑戰。那麼,伊朗建國後,為啥不沿襲波斯的名字呢?
  • 伊朗與波斯帝國:古代的貴族語如今是官方語,波斯為何改名伊朗?
    準確地說,"波斯帝國"這一稱謂是文化史的概念,它表示的是伊朗地區的古代文化,而"伊朗"則是一個主權國家的名稱,也是一個國族的概念。理清這一概念,對我們理解伊朗和波斯的關係將會有所裨益。輝煌燦爛的波斯文化曾經幾經中斷,阿拉伯人統治這一地區之後,伊斯蘭文化給伊朗做了一次成功的"整容手術",伊朗"面目全非"。
  • 蒼南龍港人事聯動調整,鄭建忠:永遠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兄弟
    他說,「展望未來,蒼南、龍港永遠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兄弟,祝福兩地融入大局、同頻共振、攜手邁進高質量發展新徵程,創造更大的輝煌和更美好的明天。」此外,原任中共溫州市委、溫州市人民政府信訪局局長,中共溫州市委副秘書長(兼)的女幹部何宗靜已任中共龍港市委委員、常委、副書記,提名為龍港市市長候選人。
  • 川普用波斯語稱「支持伊朗人民」 伊朗:別玷汙波斯語
    據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IRNA)1月12日消息,伊朗外交部發言人阿巴斯·穆薩維周日回應稱,「被威脅玷汙的手和舌頭,沒有權利汙染古老的波斯語」。在一條推特中,他質問,「你(川普)真的是站在其支持者被你暗殺的伊朗人民一邊,還是站在他們的對立面?」
  • 伊朗禁用外來詞彙 內賈德用波斯語「拯救」國家
    禁用外來詞彙 內賈德用波斯語「拯救」伊朗  伊朗總統內賈德近日頒布命令,要求對波斯語進行淨化,取消外來詞  國際先驅導報駐德黑蘭記者張淑惠報導 「我30年辛苦不輟,用波斯語拯救了伊朗。」這是伊朗偉大詩人菲爾多斯在一千多年前說的話。
  • 伊朗歸國留學生,學波斯語,行「玉石之路」
    伊朗,曾用名「安息」,波斯語,國人俗稱「波斯人」,是中國著名的「絲綢之路」必經之地。從秦國開始,我們與伊朗就有交往,因此伊朗人稱中國人為「東土秦人」。看完這個節目,心生疑惑:東土秦人,在伊朗幹什麼?薩珊王朝滅亡後,王子再次求助,唐朝幫他建立了「波斯都護府」任命為將軍。他的後人也在中國生活,最後去世。2、唐朝收留波斯王室,於是,促成波斯文化與中華文化的交融。當時,波斯的服裝曾經風靡唐朝的長安城,不少波斯人在中國從商、做官、拜將、為文。目前,在中國揚州江都大橋鎮有個「波斯莊」,就是「胡商」波斯商人客聚居地,波斯後人在此繁衍生息。
  • 波斯為什麼要改名成「伊朗」?
    一、雅利安人的後裔18世紀後期,英國殖民印度時期,一位學者威廉·瓊斯在學習當地語言過程中,意外發現了波斯語、梵語和以希臘語為代表的多種歐洲語言之間的相似性。這種相似性讓他相信,梵語和拉丁語、希臘語存在著同一祖先。
  • 莫臥兒王朝為何要放棄母語,「認賊作父」把波斯語當作官方語言?
    可以說,波斯對於中亞地區的影響是一直都在的。因此,也有人推斷巴布爾是會說波斯語的。 胡馬雍當初能夠成功繼任,這歸功于波斯人的功勞。當時的他積極的拉攏境內波斯勢力,才能夠拔得頭籌。雖然最後敗逃,但也是波斯收留了他。根據《世界帝國史話:莫臥兒帝國》的記載,胡馬雍出逃後曾經在伊朗待了十三年。
  • 阿拉伯語如何影響波斯語?
    從歷史的角度而言,波斯語的存在比阿拉伯語發端更早,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語言之一,早在2500年前,波斯語就有了文學的形式。波斯是伊朗在歐洲的古希臘語和拉丁語的舊稱譯音,簡單而言,波斯就是伊朗的古名。如今伊朗所使用的官方語言是新波斯語,在逐漸演化之後加上德黑蘭方言特點的波斯語,波斯語的發展也經歷三個階段:古波斯語、中古波斯語和現代波斯語。在公元前3—8世紀,古波斯語逐漸演變為中古波斯語,而中古波斯語在融合安息語之後產生新波斯語,因為新波斯語是薩曼王朝宮廷中通行的語言,所以又被稱為達裡語。
  • 趙麗宏詩集《疼痛》被翻譯成波斯語出版,中國當代詩歌首次走進伊朗
    (朱寧/攝)  在4月24日德黑蘭國際書展中國主賓國系列活動中,中國詩人趙麗宏的詩集《疼痛》作為中伊出版合作第一期成果隆重揭幕,這是中國當代詩歌第一次被翻譯成波斯語並出版,伊朗這個詩人輩出的國度第一次走進了一位當代中國詩人。
  • 中世紀的「波斯詩集」 至今仍流淌於伊朗人的生活
    不久前,伊朗外長扎裡夫還在社交媒體帳號上用中文寫下這段詩句,不僅成為中伊兩國政府和人民攜手抗疫的最好註腳,也讓「波斯詩歌」這一中世紀文學瑰寶進入國人視野。伊朗的詩歌創作具有悠久的傳統,可一直追溯到約成書於公元前十世紀至公元前七世紀的梭羅亞斯德教經書《阿維斯塔》。
  • 波斯為什麼要把自己的名字改為伊朗?只因為往昔雅利安人的榮光
    相信絕大部分中國人了解到波斯這個詞彙是從金庸所寫的《倚天屠龍記》裡,在那本武俠小說中深受大家喜愛的小昭就是一個波斯混血兒,她母親也同樣如此。雖然大家都對波斯有一定印象,但是可能沒想到波斯和今天我們熟知的伊朗也有關係,今天我就來扒一扒波斯和伊朗的關係,以及波斯為什麼改名為伊朗?
  • 波斯語專業,是如何從香餑餑到燙手山芋
    北京大學1957年開創波斯語專業,解放軍外國語大學(洛外)時間不詳,中國傳媒大學2000年招過一屆;上海外國語大學於1997年,北京外國語大學2009年。伊朗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國家,國內高校紛紛借「一帶一路」倡議開設波斯語專業。
  • 伊朗的尷尬日常:小販以為伊朗是座城市
    伊朗最後一位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講過兩個有趣的故事。他生於1919年,童年時被送往瑞士的貴族學校。一天早晨,推著裝滿奶瓶的小車來學校賣牛奶的小販,突然問巴列維來自哪個國家。巴列維回答:「從波斯來的。」對方接話:「噢,我很熟悉波斯,它是美國的一個城市。」這位瑞士人對於伊朗如此無知,少年王儲無話可說。
  • 谷歌變相介入伊朗大選 急推波斯語翻譯工具
    據英國路透社19日報導,谷歌公司日前加班加點推出了波斯語翻譯工具,谷歌稱這將有助改善獲得伊朗信息。據了解,谷歌的波斯語翻譯工具可將網絡博客、新聞文章及文本信息等在波斯語與英語間自動轉換。谷歌周五在博客中宣布,波斯語現在成為其網站翻譯服務的第42種語言。
  • 印度國語之變,從波斯語到英語,到底是國際笑話,還是實用主義?
    為何不選擇印地語,而是還保留前宗主國的語言,甚至把英語當作了國語?  印度這種行為到底是國際玩笑,還是實用主義?  根據數據統計,印度方言總計有1500多種,其中官方語言多達14種,但是作為外來語的英語卻是印度最重要的官方語言,沒有之一。
  • 波斯帝國——讓你遇見不可思議的美!
    莫克清真寺 (波斯語:مسجد نصیر الملک – Masjed e Nasir ol Molk),俗稱「粉紅清真寺」[1],是伊朗設拉子的一座清真寺。該清真寺建於1876年到1888年。波斯波利斯(古波斯語:𐎱𐎠𐎼𐎿 Pārsa;波斯語:تخت جمشید/پارسه Takht-e Jamshid / Pārse,英語:Persepolis)位於伊朗境內的設拉子(Shiraz)東北51公裡一座當地人稱為「善心山」(Mountain of Mercy)之下,曾經是波斯帝國的首都,大約在前560年由居魯士二世所建造(一說於前520年大流士所建),該城的名字在古代波斯的含義是
  • 前駐伊朗大使華黎明:從改讀波斯語專業到工作,都與周恩來有關
    前駐伊朗大使華黎明是北大波斯語專業的第一批畢業生,40年的外交生涯大部分與伊朗有關。時至今日,在國內與伊朗有關的外交場合,仍時常能看到他的身影。華黎明曾十多次擔任周恩來總理的波斯語翻譯。在周總理身邊工作的經歷,深深地影響了華黎明。
  • 漢語裡這些詞,原來是伊朗來的
    伊朗,古稱波斯,又被稱為安息,早在公元前二世紀就和我國有友好往來,並通過「絲綢之路」進行經濟、文化交流。 伊朗的官方語言被稱為波斯語, 屬印歐語系印度-伊朗語族伊朗語支。波斯語是世界上的古老語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