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的「波斯詩集」 至今仍流淌於伊朗人的生活

2020-12-17 中國青年網

陸紓文

在紐約聯合國總部,懸掛著這樣一段波斯詩句:「阿丹子孫皆兄弟,兄弟猶如手足親。造物之初本一體,一肢罹病染全身。為人不恤他人苦,活在世上枉為人。」它摘自波斯詩人薩迪的名作《薔薇園》,如今被視為國與國之間和平共處的行為準則。不久前,伊朗外長扎裡夫還在社交媒體帳號上用中文寫下這段詩句,不僅成為中伊兩國政府和人民攜手抗疫的最好註腳,也讓「波斯詩歌」這一中世紀文學瑰寶進入國人視野。

伊朗的詩歌創作具有悠久的傳統,可一直追溯到約成書於公元前十世紀至公元前七世紀的梭羅亞斯德教經書《阿維斯塔》。七世紀中,阿拉伯人推翻薩珊王朝,開啟對伊朗長達兩百年的直接統治,給波斯語和波斯文學帶去影響深遠的變化。進入九世紀下半葉,伊朗各地方政權的統治者們開始大力提倡和扶植達裡波斯語詩文的創作,加之外族入侵所激發的強烈愛國主義情感和悠久的文化傳統,波斯詩歌強勢興起,迅速發展,經久不衰。

在眾多的波斯詩人中,當屬菲爾多西、薩迪、哈菲茲最為人熟知。菲爾多西用30年時間著成的十二萬行《列王紀》,被譽為波斯民族史詩。以抒情詩見長的哈菲茲,其作品至今仍流淌於伊朗人的日常生活。

哈基姆·阿布爾·卡西姆·菲爾多西·圖西(940—1020)

在《列王紀》成書的伊斯蘭時期,他被視作波斯文字的拯救者和波斯語地位的奠基人

距離馬什哈德僅20公裡的圖斯城,孕育和埋葬了波斯最偉大的詩人——菲爾多西。他用30年時間著成的十二萬行民族英雄史詩《列王紀》,描繪了阿拉伯入侵前的伊朗歷史,涵蓋了傳說中和歷史上四大王朝50個國王時期的盛衰興亡大事,其中有威武雄壯的戰爭場面,也有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有治國安邦的舉措方略,也有獨具色彩的異域風情。

在菲爾多西生活的伊斯蘭時期,伊朗文字和文化受到阿拉伯的巨大影響,但《列王紀》幾乎全部用波斯文字寫成,極少出現阿拉伯語詞彙。菲爾多西因此被視為波斯文字的拯救者和波斯語地位的奠基人。也正因為此,他死後在當地宗教領袖的反對下未能葬入公墓,而是埋在了自家後院。

伊朗民間流傳著一個關於《列王紀》誕生的故事:據說菲爾多西當年是以每行韻文一枚金幣的價格受僱於霍拉桑地區的統治者馬赫穆德王,開始《列王紀》的撰寫。17年後,當《列王紀》初稿誕生時,奸臣卻將馬赫穆德王應允的六萬枚金幣偷換成了銀幣。菲爾多西收到這份「犒賞」時正在沐浴,一怒之下他將六萬枚銀幣全部給了浴室主。不明原委的馬赫穆德王下令對這位不敬的詩人處以死刑,菲爾多西於是開始了長年的流亡生涯。多年之後,馬赫穆德王終於了解到事情的真相,暮年的菲爾多西才得以回歸故鄉。而當六萬枚金幣歷經輾轉抵達圖斯城時,迎接它們的卻是詩人的葬禮。

謝赫·穆斯利赫丁·阿卜杜拉·薩迪·設拉子伊(1208—1292)

他的旅居生涯持續了30年,深厚的仁愛胸懷使其作品的字裡行間閃爍著人道主義光輝

薩迪出生於設拉子的一個宗教世家,與哈菲茲一生居於此地(只進行過一次短暫旅行)不同,薩迪的人生軌跡可以用「少小離家老大回」來形容。他幼年喪父,在故鄉完成初級學業後,便受他人資助前往巴格達深造。但薩迪似乎並不習慣宗教學院的循規蹈矩,沒有完成學業就開始雲遊天下。他的旅居生涯持續了30年之久,足跡觸及埃及、摩洛哥、衣索比亞、敘利亞、印度、阿富汗和我國。待1257年重歸故鄉時,薩迪已是一位鬚髮斑白的老人。

前半生的雲遊生涯,為其後半生的文學創作奠定了基礎。他將一路走來的經歷和經驗完全熔鑄在《果園》和《薔薇園》兩部名著裡,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的作品相較其他波斯詩人最鮮明的特點——直接反映普通人的生活和現實世態。

從創作風格來看, 《果園》與《薔薇園》明顯不同——前者帶有伊斯蘭理想主義色彩,後者則是中世紀穆斯林現實世界的逼真畫面,然而兩部作品的主要思想傾向卻並無二致,那便是詩人薩迪對普通人的愛。這種愛使得他作品的字裡行間閃爍著人道主義光輝,其中被用來闡述聯合國宗旨的詩句「阿丹子孫皆兄弟,兄弟猶如手足親。造物之初本一體,一肢罹病染全身。為人不恤他人苦,活在世上枉為人」更是集中體現了薩迪深厚的仁愛胸懷。

沙姆斯丁·穆罕默德·哈菲茲(1324—1391)

他從大自然索取美的素材,然後將自己的思想灌注其中,繪製成一幅幅更美的畫卷

波斯帝國興起於如今伊朗南部的法爾斯省,省會城市設拉子是一座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悠久古城,山明水秀,人傑地靈。在這裡,大詩人哈菲茲度過了他的一生。大自然的壯麗景色陶冶了他豪爽、奔放、浪漫的性格,也培育了他熱愛生活的激情,他從大自然索取美的素材,然後將自己的思想灌注其中,繪製成一幅幅更美的畫卷。

那遼闊的草原和牧場,那挺拔的蒼松翠柏,那繁華似錦的玫瑰園,那盧克納巴德清泉,那素稱「天堂花園」的埃拉姆花園,還有那郊外的青山,夜鶯的啼囀……所有這些在哈菲茲的詩中都成為有性格的景物。打開詩集,你會發現夜鶯這一迷人的形象頻頻出現在詩人筆下,哈菲茲因此被伊朗人譽為「設拉子的夜鶯」,而設拉子,也因為哈菲茲的存在被稱作「詩人之城」「夜鶯玫瑰之城」。

與大多數詩作僅存在於文學世界不同,哈菲茲的抒情詩歷經六個世紀,依然流淌在當地人的日常生活當中。如果一個伊朗家庭只擁有兩本書,那一定是《古蘭經》和《哈菲茲詩集》。每到雅爾達夜(冬至),伊朗人便會用蠟燭點亮房間,再備上石榴和西瓜,在紅色水果象徵的破曉和蠟燭所象徵的生命之光中誦讀哈菲茲的詩作,與家人一起度過詩意而溫暖的夜晚。

傳說哈菲茲死後,宗教人士不滿他的詩歌「粗俗」,就屍體的埋葬方式爭論不休。他們最終決定隨意翻開他的詩集,選擇第一個對句作為佔卜來解決問題。哈菲茲是幸運的,躍然紙上的是「雖然沉浸在罪惡中,天堂是他的命運」,於是便有了位於設拉子東北部的「哈菲齊耶」庭院(哈菲茲墓)。把你想知道的藏在心裡,然後讓夜鶯從裝有哈菲茲詩句的木匣裡為你叼出一張紙片——這便是伊朗風靡至今的「哈菲茲佔卜」。

【菲爾多西·列王紀】

他們二人又一次把戰馬系牢,

厄運此時在他們頭上籠罩。

命運不濟一個人處處為難,

花崗石也變得如同蠟樣鬆軟。

他們二人重又搏鬥廝殺起來,

雙方都緊緊抓住對方腰帶。

蘇赫拉布統帥有矯健的身手,

但天不作美氣數到了盡頭。

魯斯塔姆怒從心起探出巨掌,

一把抓住那戰豹的項頸臂膀。

他用力把年輕勇士腰身壓彎,

也是命中注定小將全身癱軟。

魯斯塔姆猛地把他打翻在地,

提防著他會奮力掙扎站起。

刷地從腰間拔出一把匕首,

在聰明的兒子身上劃開血口。

每當你心起殺機惡生膽邊,

你的匕首就會被鮮血沾染。

如若天命意欲置人於死地,

你身上的汗毛也根根豎立。

年輕人身軀一掙一聲長嘆,

與人間善惡從此永遠絕緣。

他對對手說我這是自作自受,

我命當絕不過是假你之手。

不應怪你要怪傴僂的蒼天,

讓我出生又匆忙把我送入黃泉。

我的同齡人還在優遊嬉戲,

我這樣身強力壯卻要葬身地底。

母親讓我把父親信物帶在身邊,

此生無緣再不能與父親見面。

我想見生父到處把他尋覓,

如今一死帶走對他的情意。

我身軀雖亡但心中懷有遺恨,

臨死也無緣見到生身父親。

縱然你變為海洋中的遊魚,

或者化為黑夜的漆黑的陰影,

或者離開大地升上高空,

變為高掛蒼穹的一顆星星,

當我父親發現我已黃土掩身,

也定為前來為我報仇雪恨。

張鴻年 譯

【哈菲茲·抒情詩集】

大地上又充滿生機,

果園裡又蕩漾著春意;

歌聲美妙的夜鶯啊,

又得到了薔薇的信息。

風兒啊,如果你飛馳過

那綠茵茵的草地,

請向那翠柏、薔薇和芳草,

轉達我深切的敬意。

一旦那酒家的童子,

給了我這般深情厚誼,

用我的睫毛做帚把,

我甘為酒店去效力。

你的秀髮散發著龍涎香,

你的容貌像皎潔的月亮;

情人啊,我這顆紛亂的心,

千萬莫讓它再受創傷!

那些譏笑飲酒者的人,

我倒是當真為他們擔心;

或許他們的信仰,

也需在酒店裡找尋。

朋友啊,要做真主的勇士,

諾亞方舟裡有不沉的陸地;

狂風巨浪何所懼,

它不過是一粒微小的水滴。

走出這蒼天的門檻,

莫去乞求它恩賜麵包;

這個吃人的吝嗇鬼,

終要把客人吃掉。

你最終的歸宿,

不過是兩抔黃土;

問君所為何來,

要興建天宮落戶。

邢秉順 譯

【薩迪·薔薇園】

一年,我正在大馬士革大清真寺先知葉海亞(願他永遠安息)墓上潛心禮拜,一位出名暴虐的阿拉伯國王也來到清真寺向主祈禱,求主賜福。

不論貧富

在那聖潔的庭前都是奴僕,

越富有之人

越需要真主賜福。

國王見我在那裡,對我說道:「達爾維什之道乃是行善。達爾維什的品質乃是真誠。願你與我一起祈禱,我正為一個勁敵而感到憂慮呢。」我對他說:「希望你對可憐無告的農夫廣施仁義,那你對勁敵就無所畏懼了。

即使你的臂膀有力手臂堅強,

也不應把弱者的手臂折傷。

有人見人跌倒並不上前幫助,

他不怕自己跌倒時無人救助。

誰若是播下惡種希望收穫善果,

這豈不是徒勞無功南轅北轍。

快取出耳中的棉團,

對民眾廣施仁義,

仁義不施,

總清算的日子等待著你。

阿丹子孫皆兄弟,

兄弟猶如手足親。

造物之初本一體,

一肢罹病染全身。

為人不恤他人苦,

活在世上枉為人。」

張鴻年 譯

【魯達基·暮年】

我滿口牙齒已顆顆磨損脫落,

不,不是牙齒,

是明燈光華四射。

潔白如銀,

像兩排晶瑩的珊瑚和明珠,

雨珠兒似的清新,

晨星般光芒閃爍。

如今,滿口牙齒已經一顆不剩,

什麼緣故?莫非衝撞了災星?

沒有衝撞災星,

也不是由於歲月消磨,

全是命中注定,

我該如何對你述說?

人世原本就如此往復循環,

天長地久,它永遠不停地旋轉。

如同人身體不適需醫治病痛,

老病痊癒,又有新症滋生。

時光流逝,

新生的全變得陳舊不堪,

陳舊老朽的

又會恢復青春的容顏。

張鴻年 譯

【海亞姆·魯拜集】

不曉得當初造物主創造了人,

為何把他造得缺憾滿身?

說造得好,為何一朝虐殺?

說造得不好,該問罪何人?

人的福分與壽命無法增減,

何必因厚薄多少而悲傷愁煩。

我們的命運不取決於你我,

不會像手中之蠟,任憑方圓。

往事如煙,何必追憶?

將來未卜,知它是兇是吉。

過去與現在都不足憑信,

領取而今現在,

莫使年華空空逝去。

縱使世界為你而創造裝點,

也切勿痴迷,

聰明人並不眷戀人間。

許多與你一樣的人已走,

還有許多要來,

領取定數,趁還未被趕出人寰。

張鴻年 譯

(來源:文匯報)

相關焦點

  • 伊朗人為何非常反感被稱呼為阿拉伯人?波斯的文明比阿拉伯更悠久
    而對這種現象最有感觸的便是生活在伊朗高原的波斯人了,大部分生活在國外或者出國旅行的波斯人都曾被當地人詢問過這樣的問題:「你來自哪個阿拉伯國家?埃及還是沙特?你一定會說阿拉伯語吧!」對於經常被誤認為阿拉伯人,很多伊朗的波斯人對此事非常反感,他們並不是反感外界對中東民族的不了解,也不是因為他們對阿拉伯人有敵意,而是因為他們嘆息自己的民族有著數千年的歷史,如今卻被許多人不了解,甚至被誤認為伊朗是阿拉伯國家,在公元前五世紀的時候,波斯大帝居魯士便建立了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阿契美尼德王朝,而這個被人們稱為波斯第一帝國的國家
  • 趙麗宏詩集《疼痛》被翻譯成波斯語出版,中國當代詩歌首次走進伊朗
    (朱寧/攝)  在4月24日德黑蘭國際書展中國主賓國系列活動中,中國詩人趙麗宏的詩集《疼痛》作為中伊出版合作第一期成果隆重揭幕,這是中國當代詩歌第一次被翻譯成波斯語並出版,伊朗這個詩人輩出的國度第一次走進了一位當代中國詩人。
  • 伊朗與波斯帝國:古代的貴族語如今是官方語,波斯為何改名伊朗?
    在伊朗的歷史上所出現過的王朝有很多,它們是阿契美尼德王朝、塞琉古王朝、安息王朝、薩珊王朝、伊爾汗王朝、帖木兒王朝、薩法維王朝、愷加王朝、巴列維王朝,但在這之中沒有一個王朝是叫做"波斯王朝"的。如果將伊朗、波斯與中國、漢族的概念來做類比,今天的"伊朗人"相當於"中國人",而"波斯人"相當於"漢族人"。
  • 波斯為什麼要改名成「伊朗」?
    比如說從民族角度而言,國際上一般仍稱呼當代伊朗的主體民族為「波斯族」,而具有伊朗國籍的,則以「伊朗人」稱呼。那麼為什麼這個國家要把通行國名從「波斯」改名「伊朗」呢?那就不得不說伊朗和古代雅利安人的淵源了。
  • 波斯為什麼要把自己的名字改為伊朗?只因為往昔雅利安人的榮光
    相信絕大部分中國人了解到波斯這個詞彙是從金庸所寫的《倚天屠龍記》裡,在那本武俠小說中深受大家喜愛的小昭就是一個波斯混血兒,她母親也同樣如此。雖然大家都對波斯有一定印象,但是可能沒想到波斯和今天我們熟知的伊朗也有關係,今天我就來扒一扒波斯和伊朗的關係,以及波斯為什麼改名為伊朗?
  • 「波斯」沿用兩千多年,為何要改名為伊朗?名字的背後承載了什麼
    不過很多人卻對伊朗的歷史並不了解,伊朗作為一個國家的名字,僅被使用了84年而已,但是伊朗的歷史確實非常悠久的,在此之前伊朗有一個沿用了超過兩千年的名字「波斯」,古波斯帝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帝國,那麼為何要捨棄波斯這個名字,而改名為伊朗呢?在伊朗這個名字的背後有著一段百姓追求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的國家成長史。
  • 「波斯「這個名字挺兇悍,為啥非要改名叫「伊朗」?
    然而,到近代開始後,波斯就成為了歷史名詞,從人們的眼中消失了。那麼,為啥不沿襲波斯的名字呢?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就要從波斯人的種族說起。 早在公元前2700年,就有關于波斯人的記載,這個種族屬於歐羅巴人種南支地中海類型。早期波斯人是中亞地區的遊牧民族,並於公元前2000年進入伊朗高原。並形成兩個重要文明部族——埃蘭和米底。
  • 誰可摧毀波斯之美?川普對文化遺產「宣戰」之惡
    伊朗的文化遺址無疑是中東瑰寶,保留著遠溯至波斯帝國的古遺蹟,翻看這些照片,伊朗如夢幻一樣的遠古與當代文明,美不勝收。在164萬平方公裡伊朗遼闊的國土裡,擁有24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文化遺產,由古波斯帝國,到中世紀以後,極富宗教及多元文化的建築,加上沙漠與植被交錯的天然地貌,訴說著中東一方的故事。
  • 伊朗放棄了波斯文明,為啥波斯語是國語?打斷骨頭連著筋!
    伊朗是在波斯帝國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然而伊朗最後放棄了波斯文明,也放棄了波斯帝國國教拜火教。但是,伊朗的國語是波斯語,這是為什麼呢?波斯美女我們先說說波斯語的形成過程。波斯人的祖先是雅利安人。雅利安人原是俄羅斯烏拉爾山脈南部草原上的一個古老遊牧民族,適應能力很強。
  • 波斯帝國名字多好聽,為啥要改成伊朗?希特勒的影響太大了!
    最近,關於美國和伊朗之間的爭執成為社會熱點,引發全球關注。今天伊朗所在的區域就是波斯帝國的國土,那麼伊朗建國後為啥不沿用波斯的名字,而用伊朗呢?雅利安人原是俄羅斯烏拉爾山脈南部草原上的一個古老遊牧民族,適應能力很強。因為生活環境比較寒冷,所以這個民族多次遷移。起初,這些人遷移到了中亞的阿姆河和錫爾河之間的平原,之後又陸續南下,進入西亞。公元前約2000年,雅利安人在由中亞移入今天的伊朗。他們與伊朗原住民通婚,逐步成為一個行為特徵比較顯著的一個民族。
  • 波斯是伊朗在歐洲的古希臘語和拉丁語的舊稱譯音
    古往今來,多少人在談論這個問題,多少文章在闡述人生的道理。其實,人生說來也很簡單,它不過是一次單程旅行。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波斯是伊朗在歐洲的古希臘語和拉丁語的舊稱譯音,也就是說波斯是伊朗的古名。
  • 伊朗中南部重要的旅遊城市——設拉子!
    掌握眾多附庸國的波斯帝國皇帝,受美索不達亞諸都城的啟發,將波斯波利斯建成一座擁有眾多巨大宮殿群的建築城。整個古城巧妙地利用地形,依山造勢,將自然之地理形貌和人類之藝術精華完美的融匯在一起。後被亞歷山大大帝燒毀。設拉子(Shiraz)是法爾斯省省會,是波斯帝國、波斯文化的發祥地。設拉子位於伊朗中南部,是伊朗重要的旅遊城市。
  • 波斯帝國——讓你遇見不可思議的美!
    在伊朗,遇見的每一個伊朗人,無論遇見伊朗的街頭藝人、女人、兒童、市民、商人,他們都是友好、善良和非常熱情的,深深感動著外國遊客。在伊朗,伊朗人最注重歷史和文化的保護和尊重學者等。去伊朗旅行,他能讓你用善良,熱情,純潔,精美來形容這個外界所謂邪惡,混亂,恐怖的國家。在伊朗,從北部到南部,從東部到西部,讓你遇見不可思議的美!
  • 斯巴達300勇士:希臘300人擊潰波斯50萬人?伊朗總統:不符史實
    西方國家對於此戰的過度宣傳讓伊朗相當不爽,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公開指責《斯巴達300勇士》不符史實,妖魔化伊朗的祖先波斯人,把他們描繪成殘暴不仁的民族
  • 你旅遊買的波斯地毯,八成不是產自伊朗而是河南縣城
    當某個人買了伊朗地毯,並將它們帶回家之後,其他人領略到它的美麗,再聽到地毯的歷史故事,他們會對伊朗這個國家產生興趣。」這種地毯用料非常講究,在古代被稱為波斯地毯,歷史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其採用天然染料,從尤加利葉、靛青、薑黃、橡子殼、石榴皮、葡萄葉等礦物或植物中提取,親膚之餘,過了上百年還能顏色如新,尤其是著名的波斯藍和波斯紅。
  • 伊朗對美軍基地發射飛彈了!美國會轟炸伊朗這些目標嗎?
    這裡夏季高溫、冬季寒冷,在伊朗高原遊牧的古先民們找到了一個在當時環境下最為舒適的生活模式——春秋兩季住在山區臨時定居點裡,冬季則生活在人工開鑿的巖穴之中。其中一些窯洞傳承達到3000年之久。窯洞村落,在乾旱的沙漠地區十分罕見,也將遠古時代曾經流行過的半遊牧文化系統直觀呈現在世人面前。
  • 以色列與伊朗的千年恩怨
    但是隨著1979年宗教色彩濃厚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成立,伊以國家關係和波斯—猶太民族關係均陷入嚴重對峙,並一直持續至今。 二、波斯帝國對猶太人的寬容政策與漫長流散期間遭遇的種種苦難相比,猶太人在波斯人統治時期的生活可以用「平和」來形容。波斯統治者執行較為寬容的民族和宗教政策,猶太人在波斯帝國境內享有較高程度的自治, 一些猶太人還上升到宮廷顯赫位置[2]。
  • 【焦點】佐藤次高:中世紀伊斯蘭社會生活中的糖
    (《中世紀伊斯蘭世界社會生活中的糖》書封,圖中陶器即伊斯蘭世界用來製糖的ubluj)自發明以來,精糖就一直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糖的生產最早是在公元一世紀後的某個時候,在印度北部開始的,當時人們用的原料,是甘蔗。在數個世紀裡,糖向東、西傳播。
  • 伊朗歷史沿革:從橫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到全球秩序下的縮影
    差不多同時,從中亞遷徙至伊朗高原西北山區盆地及裏海南岸地區的古印歐人一支建立了米底王國(亞述的入侵恰是米底各部落走向聯合的重要因素),並與新巴比倫結盟,共同誅滅並瓜分了亞述帝國。只不過,米底人並未將伊朗高原建設成為王者的巢穴,南部的波斯(埃蘭故地,與兩河沃土毗鄰)逐漸發展壯大,米底王國和新巴比倫也相繼被它吞併。
  • 伊朗境內發現蓋有漢字印章的文物,西方學者感慨:波斯曾隸屬中國
    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知道波斯這個古國名稱了,這個古老的國家名稱在歷史上存在了2500多年,在1935年改名為伊朗。 這個地處西亞卻屬於中東世界的國家,早在蒙古汗國時期被蒙古人稱為花剌子模。但從歷史角度來講花剌子模,在分裂之後卻形成了八個小國家,這其中就包括波斯、即後來的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