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人的眼裡,大胖小子才是最招人喜歡的,所以準媽媽懷孕後,都會被要求多吃一些。但其實準媽媽如果在孕期吃太多的話,就很容易出現營養過剩的情況,而這也會使肚子裡的寶寶變成「巨大兒」,這對準媽媽和寶寶都是有危害的。近日,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新生兒科就收治了一個胎齡36周體重達10.3斤的早產兒,媽媽的體重更是達到200斤。
照片上的這個男寶寶出生體重達10.3斤,全身胖嘟嘟的,小手和成年人的差不多厚,完全看不出是一個剛出生的早產兒。
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產科主治醫師 張婧:這個媽媽當時是因為小孩子胎心不好,考慮胎兒窘迫,是從門診收進院的,因為當時她已經有孕36周多了,胎兒窘迫是有手術指徵,又是一個瘢痕子宮也考慮「巨大兒」。
張醫生介紹,正常36周的胎兒,應該在2.5~3公斤左右,由於胎兒過大,而且產婦體重嚴重超標,不得已緊急實行剖腹產。
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產科主治醫師 張婧:媽媽的體重100公斤,而且她整個孕期的體重增長了25公斤,就是50斤,體重增長也是超標的,孕期應該做的一系列的檢查她都沒有做過,這都是導致她小孩這麼大,風險這麼高妊娠的一個因素。
新生兒父親 王先生:當時3個月沒有去檢查,我老婆不想去,我說帶她去,她也不去。
由於產婦各種高危因素的影響,這個大胖早產兒出生後情況不容樂觀,一度出現窒息等問題,經過新生兒科與產科的共同搶救,寶寶最終復甦成功,隨後轉入新生兒科重症監護室進一步治療。
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 陳芳芳:存在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症、新生兒低血糖,還有心肌肥厚等併發症,進來之後經過科室團隊一系列精心的救治在7月26號已經順利出院。
一般的早產兒都是體重偏輕,這個特殊的早產兒是體重偏重,因此,在後續餵養上,這位寶寶也跟普通早產兒有所不同。
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 陳芳芳:出院後我們是建議他純母乳餵養,如果說實在母乳不夠的話,可以用配方奶餵養,普通的配方奶就可以了 不需要像其他的早產兒那樣強化營養。
新生兒父親 王先生:前天醫生才來的,身體還好,產婦也在恢復,傷口也恢復得蠻好的,現在寶寶都還好吧,吃的也還可以,也不哭不鬧的,感謝醫生 畢竟這麼大的事,謝謝醫生這麼好的技術。
研究數據表明:巨大兒所造成的產婦難產的死亡率,要高於順產的死亡率。因為巨大兒分娩難,所以產程都會比較長,這樣就非常容易造成準媽媽的產後大出血,如果發現不及時的話,或者大出血過於嚴重,就很容易危及到準媽媽的生命。那麼如何有效防止「巨大兒」呢?
在採訪過程中,記者發現有不少巨大兒的產婦,她們有些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張女士就是其中一位。她的寶寶36周多體重已達8斤,因此,剛生下來就被轉到了新生兒科,一個星期過去還沒有見過孩子。
產婦 張女士 :因為他最晚發育的是肺部,肺部就是跟呼吸有關係,然後他就是被送到新生兒科,上呼吸機輔助他呼吸。
據醫生介紹,近幾年,三院接收的巨大兒病例較多,尤其是今年,原因是疫情期間,孕婦不注重產檢和飲食控制有關。
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產科主治醫師 張婧:目前我們觀測到的,最常見的就是母親糖尿病或者是妊娠期糖尿病, 孕期沒有嚴格的控制飲食和監測血糖,導致寶寶出生的時候體重比較大。
女性懷孕期間,體重增加7~10公斤左右為之正常;而胎兒偏大會嚴重壓迫子宮,不利於自然生產,這樣一來,產婦不僅術後身體恢復較慢,孩子也跟著遭罪。
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產科主治醫師 張婧:
相對於普通產婦,這一個巨大兒,他媽媽血糖高容易出現一個酮症高血糖,寶寶患糖尿病的風險也要高於媽媽沒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小孩。再一個就是相對於其他的產婦,這種大的胎兒羊水多,容易出現一個產後出血。 醫生建議,出現胎兒偏大時,孕婦要從原因著手進行調理,讓胎兒健康發育。此外,寶媽們還應當增加運動量,為自然分娩提供良好基礎。
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 陳芳芳「二胎時代」 很多媽媽年齡都會比較大,可能會存在比較多的高危因素,所以孕期一定要加強產檢。如果孕期允許可以運動,要適當的運動。
【來源:惠州電視臺】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