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每10個新生兒有1個早產 每天約出生55名早產兒

2020-12-22 臺灣頻道

原標題:臺灣每10個新生兒有1個早產 每天約出生55名早產兒

  中新網11月17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每10個新生兒有1個早產,每天約出生55名早產兒。今天是世界早產兒日,早產兒基金會和臺當局「衛福部」提出3項政策,目標是早產率10年減半。

  早產兒基金會今天和臺北衛生局、「衛生福利部」健康事務部門舉辦公益行動,以紫色象徵關懷早產兒,現場有出生時分別僅有1300克、710克的10歲早產兄妹出席。

  臺灣健康事務部門計劃10年內將嬰幼兒死亡率由千分之四,降至千分之二以下,由於早產的發生機率近10%,同時也是造成80%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預防早產將是推動重點。

  「衛生福利部」和醫界提出3個早產防治政策方向,分別是:2歲以下極低體重早產兒出院後健康照護追蹤計劃;孕產婦管理追蹤計劃登錄製;將早產兒醫療排除健保DRG(疾病診斷關聯群)同病同酬支付制度之外。

  早產兒基金會指出,最近有項報告顯示,臺灣的媽媽與準媽媽對「早產」認知有待加強,僅30%的足月產媽媽、27%的早產兒媽媽與13%的孕婦,正確知道「早產」是懷孕未滿37周的生產。

  臺灣新生兒科醫學會表示,秋冬是呼吸道感染疾病高峰期,因為早產兒肺部發育不全、功能較弱,比一般足月兒更易因嚴重呼吸道感染而住院,死亡率也較高。

  臺灣新生兒科醫學會指出,照顧早產兒要多加注意勤洗手、避免讓寶寶接觸有症狀的人,28周以下的早產兒、35周以下合併慢性肺疾病及先天性心臟病者,可利用健保給付抗體藥物預防感染。

  臺北市衛生局宣告未來每年11月為「早產預防倡導月」,將早產防治視為當月的衛教重點主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10個新生兒中就有1個早產,還能買保險麼?
    百度百科的資料顯示,早產是指妊娠滿28周至不足37周間分娩者,此時娩出的新生兒稱早產兒,體重1000~2499g。世界範圍內早產發生率約為11%,國內早產佔分娩總數的5%~15%,目前全球的早產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出生1歲以內死亡的嬰兒當中2/3就是早產兒。
  • 北京每年出生約1.5萬早產兒 早產低體重為首要死因
    北京每年出生約1.5萬早產兒 早產低體重為首要死因 2019-11-14 17:36:52 來源:新京報  |  作者:戴軒今天,北京舉辦2019年北京市世界早產兒日宣傳活動。我國早產兒發生率在7.0%左右,在北京,每年約有1.5萬早產兒出生,早產低體重已成為新生兒和嬰兒首要死因。記者從活動上了解到,早產給兒童成長帶來風險。早產兒出生後,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幹預,存在生長發育和營養狀況落後於足月兒的風險,腦癱、慢性肺部疾病、視覺和聽覺缺陷等問題的發生率也有所提高。
  • 昨日是世界早產兒日,40名早產寶寶回「娘家」過節
    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兒日,40名在市中心醫院出生、搶救,如今各項指標正常甚至趕超同齡兒的早產寶寶,和爸爸媽媽一起回到「重生」的家。市中心醫院新生兒重症救治中心(NICU),作為全市的危重症新生兒救治中心,每年救治約100名早產兒。該院救治的體重最輕的一對早產雙胞胎,女寶寶出生890g,男寶寶765g,胎齡僅27周。「那是一場異常艱難的搶救,兩個孩子體重太輕,在這樣小的身體裡,各種臟器都『伸展不開』。孩子的應激能力及臟器儲備功能很差,稍有不慎,病情就會變得更為難治甚至不治。」
  • 24周早產,腸子被切掉!早產寶寶,一出生就得「打仗」
    )主任肖東指出,新生兒消化道穿孔最主要的病因是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這種情況下,首選的治療手段是開腹手術,但這麼小的超早產兒,手術的風險相當大。10%左右,全球每年約有1500萬早產兒出生,大概每10名新生兒就有1名早產。
  • 我國十個媽媽就有一個早產 高齡產婦如何預防早產
    二胎的開放,又會有多少早產兒誕生呢?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約有180萬名早產兒出生,佔到了新生兒總數的1/10。  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臨床醫生科普項目對早產兒的定義,將胎齡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產嬰兒稱為早產兒或未成熟兒。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體重低於2500克,頭圍在33cm以下。這些過早出生的嬰兒生命力弱,需進行特殊照料。專家介紹,早產是新生兒死亡的首要原因,也是繼肺炎之後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 早產兒奶量30ml正常嗎,早產兒每天奶量多少合適
    而早產兒如每日需要125毫升的奶量,每3小時一次,則每次為15毫升。2、根據早產兒的正常胃容量,計算所需的奶量:體重1公斤的嬰兒,胃容量約有5毫升,體重2.5公斤嬰兒的胃容量可達到12~15毫升。按公斤體重計算,開始奶量可為每公斤體重每次2~4毫升,以後每天每次每1000克體重增加1~2毫升,那麼,生後第3天,總奶量在110~120毫升,以後可控制在130~140毫升。3、按公式可以計算出出生10天內早產兒每日哺乳量(毫升)為(嬰兒出生實足天數+10)體重(克/100),10天後每日哺乳量(毫升)=1/5~1/4體重(克)。
  • 上海每年出生20萬新生兒 早產兒發生率約一成左右
    東方網通訊員羅燕倩、記者劉軼琳8月5日報導:今天,貝親早產兒醫療救助專項基金啟動儀式在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舉行。該基金和公益項目將定向與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等滬上7家醫院開展早產患兒醫療救助。上海每年出生20萬新生兒,其中早產兒發生率達到了10%左右,接近發達國家水平,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今後這個群體的數量會繼續增加。
  • 舟山早產兒增多 今年已出生394個
    記者從市婦幼保健院了解到,近幾年來,隨著二孩政策的放開,許多家庭都有了生二孩的計劃並付諸實施。而懷上二胎的孕婦中,很多屬於高齡孕婦,早產發生率更高,導致我市早產兒出生比例有所增加。三朵早產金花三周歲啦還記得2014年我市出生的三胞胎嗎?2014年11月,25歲的姜晶經過剖宮產後,順利成為三胞胎媽媽。
  • 多少周出生算「早產兒」?什麼情況下,早產寶寶要住院?
    每年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兒日」,借著這個機會,我想和各位準媽媽及早產寶寶的家長,一起學習一些關於早產兒的相關知識,讓早產寶寶和足月兒一樣健康成長。一、多少周出生算「早產兒」?早產兒是指出生胎齡<37周的新生兒。
  • 27周早產兒體重僅有0.9公斤
    10日,山東省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接診了一個孕期只有27周的早產兒,他的體重僅有0.9公斤。記者了解到,醫院接診的早產兒逐漸增多,目前醫院的55個暖箱已經住滿了。    在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透過明亮的玻璃窗,記者看到這個孕期只有27周、體重僅有0.9公斤的小傢伙。他微閉著眼睛躺在透明的暖箱內,穿著紙尿褲彎曲著四肢,纏著監護儀的小手只有成人手指般粗細,小嘴裡插著呼吸管,粉嫩透明的小胸脯一鼓一吸,透出頑強的生命力。
  • 2017超低出生體重兒和超早產兒管理國際論壇在京舉辦
    央廣網北京10月22日消息(記者車麗)每年的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兒日,根據WHO發布的《早產兒全球報告》顯示,每年有1500 萬名嬰兒出生過早,每10名新生兒就有超過1例早產,而中國早產兒數量居世界第二。
  • 早產兒:有愛,有未來
    ,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原306醫院),兒科醫研部醫學科普中心 編輯11月17日是 「世界早產兒日」,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顯示,全球每年約出生1500多萬早產兒。每年我國早產兒出生率約為8%左右,不同地區發生率不同。早產是新生兒死亡的首要原因,胎齡越小,體重越輕,併發症、死亡率越高。隨著現代醫療的進步,早產兒存活率越來越高,但仍有很多遺留後遺症。所以,世界衛生組織呼籲大家更多關注早產問題,採取有效行動,減少早產導致的健康問題。
  • 中國新生兒早產率達7% 成出生嬰兒死亡首要原因
    ,我國每年約有120萬早產兒出生。每100個新生兒就有7個早產,早產已成我國新生兒死亡首因。對早產兒來說,早期保健和幹預至關重要,恰當的保健措施可以挽救絕大多數的早產兒,如「袋鼠式護理法」,母乳餵養,新生兒復甦適宜技術等。早產兒指出生胎齡小於37周的新生兒,因其出生時胎齡小、體重低,容易出現各種生長發育問題,甚至引起嚴重疾病或殘疾。
  • 11%新生兒早產!早產兒免疫力低怎麼辦?新手寶媽速看
    由於早產兒各個器官發育不成熟、消化系統較差、自身免疫力低下等,導致寶媽們操碎了心!每位懷寶寶的孕媽們每次產檢都在揪著心,為了預防寶寶能健康的出生,會按照婦科醫生的囑咐定期去醫院做產檢,可是明明產檢各項指標都很正常,卻依然出現早產,這讓寶媽們一時無法接受現實!
  • 為何要對早產兒進行健康管理?如何護理早產兒?
    胎齡在28-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產嬰兒稱為早產兒或未成熟兒。其出生體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根據全國的流行病學調查,2002年全國早產兒約佔新生兒出生總數的7.7%,2005年比例上升至8.1%。近年來,眾多醫院收治的早產兒至少多了將近一倍。
  • 新生兒重症監護室過半是早產兒
    本報長沙訊 在長沙市婦幼保健院NICU(新生兒重症監護室)病房,一排排的保溫箱裡住滿了剛出生不久的嬰兒。11月14日,這60多個寶寶身體孱弱,或因出生缺陷住進來,或因早產而在此接受治療。其中,過半是早產兒。    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兒日。早產兒出生原因複雜,而性觀念開放、高齡產婦增多成前兩大原因。
  • 國婦嬰網際網路醫院:上海首個早產兒網上諮詢平臺,專家提醒把握...
    據悉,這也是上海首個早產兒網上諮詢門診。 早產兒是指在孕37周,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足月」前出生的新生兒。早產兒各器官系統發育不成熟,出生的孕周越小,體重越小,越易並發其他疾病,如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顱內出血、肺出血等,其併發症的發生率和死亡率明顯高於足月出生的新生兒,是當前全球性的公共健康問題。
  • 每天學點心理學——早產兒:太早、太小
    大概有11%的嬰兒早於正常生產日期出生。早產兒,或者叫未成熟兒,是指妊娠38周之前出生的嬰兒。因為早產兒在胎兒階段並沒有發育完全,因此他們患病和死亡的風險都比較高。早產兒所面臨的危險程度取決於出生體重。出生體重是將來嬰兒發展狀況評估的一個重要指標。
  • 衛計委:我國早產兒發生率約7% 為新生兒死亡首因
    日前,國家衛計委發布《關於印發早產兒保健工作規範的通知》(下稱《工作規範》),以提高早產兒醫療保健水平,改善早產兒生存質量,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國家衛計委介紹,2012年5月《全球早產兒報告》顯示,全球早產發生率>10%,每年新增1500萬,佔全球活產兒的11.1%,每年死亡早產兒110萬,佔新生兒死亡的36%。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各國採取強有力的措施減少早產的發生、降低早產兒死亡率和殘疾率。
  • 湖南早產兒發病率逐年上升 先天性出生缺陷患兒可獲資助
    世界衛生組織報告顯示,全球每年有1500萬早產兒出生,約有100萬例嬰兒死於早產併發症,早產不僅是導致新生兒死亡的首要原因,也是繼肺炎之後導致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1月30日,湖南省兒童醫院發布2017年度早產兒收治數據,專家呼籲,早產兒發病率有逐年上升趨勢,如不及時救治將會給家庭帶來終生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