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每年出生約1.5萬早產兒 早產低體重為首要死因

2020-12-25 中國網河南頻道

北京每年出生約1.5萬早產兒 早產低體重為首要死因

2019-11-14 17:36:52

來源:新京報

  |  

作者:戴軒

| 字號:

A+

A-

每年11月17日為世界早產兒日。今天,北京舉辦2019年北京市世界早產兒日宣傳活動。我國早產兒發生率在7.0%左右,在北京,每年約有1.5萬早產兒出生,早產低體重已成為新生兒和嬰兒首要死因。

記者從活動上了解到,早產給兒童成長帶來風險。早產兒出生後,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幹預,存在生長發育和營養狀況落後於足月兒的風險,腦癱、慢性肺部疾病、視覺和聽覺缺陷等問題的發生率也有所提高。

為減少早產兒發生,北京市從2018年起啟動早產兒保健服務工作。目前,北京確定低危早產兒服務機構104家、高危早產兒服務機構33家。同時依託北京市危重新生兒救治網絡、先天性心臟病篩查、兒童聽力、視力、肢體、智力和孤獨症等轉診網絡,支持危重早產兒救治和早產兒保健服務中異常兒童轉診服務。北京市早產兒死亡率從2017年的44.37/10萬下降到2018年的40.46/10萬。

活動上還發布了北京市早產兒早期服務核心信息,圍繞健康影響、產前檢查、母乳餵養、體格生長、發展性照護、疾病篩查、出院後觀察、定期隨診、營養素補充、疾病預防等10項內容,倡導醫療機構和家庭對早產兒予以關注和正確認識,倡導科學照護。

■ 貼士

北京市早產兒早期服務核心信息

1.早產兒是指胎齡不足37周的新生兒。早產程度、出生體重與早期併發症及遠期健康相關。

2.規律的產前檢查有助於保障母嬰安全。可降低早產發生率及減輕早產程度,產前糖皮質激素治療可促進早產兒肺成熟。

3.儘早開始母乳餵養。母乳是早產兒最理想的天然營養食品,初乳中含有很多保護性物質。母乳餵養不僅可以幫助減少早期疾病,促進餵養儘快開始及建立,還有助於兒童體格生長及神經系統發育。

4.關注體格生長。按矯正胎齡進行生長評估,以胎兒宮內生長曲線、兒童生長標準曲線為標準。需要關注身高、體重和頭圍絕對值,各指標在人群中所處的水平,以及三者之間的比例關係。

5.發展性照護。注意環境中光、聲對早產兒的影響,「鳥巢」護理幫助早產兒維持屈曲、肢體中線位。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鼓勵家長在醫護指導下參與早產兒護理。

6.按規定進行疾病篩查。除常規新生兒疾病篩查外,重點強調聽力檢查,有指徵的早產兒按規定時間進行眼底檢查。

7.出院後家庭觀察及危險徵象識別。常見危險徵象包括但不限於發熱、呼吸異常(呼吸暫停、呼吸困難)、黃疸、嘔吐、腹脹、腹瀉、拒奶、皮膚青紫、驚厥等。發現異常及時就診。家長應多途徑學習及掌握危及生命事件的基本處理方法。

8.出院後定期隨診。根據早產程度及早期健康狀況,按醫生建議在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定期體檢,接受科學養育指導,及時發現問題並早期幹預。

9.必要的營養素補充。早產兒營養素儲存不足,快速生長需求高,早期疾病影響攝入或可能發生額外丟失,成長中需在醫生指導下補充鐵劑、維生素D、鈣劑等。

10.疾病預防。減少人員探望,避免交叉感染。接受兒科醫生和保健醫生的協同指導,按照國家《預防接種工作規範》要求進行預防接種。早產兒體重達2.5kg,矯正胎齡至37周,無疾病狀態時方可接種疫苗。

責任編輯:趙文佩

相關焦點

  • 2017超低出生體重兒和超早產兒管理國際論壇在京舉辦
    央廣網北京10月22日消息(記者車麗)每年的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兒日,根據WHO發布的《早產兒全球報告》顯示,每年有1500 萬名嬰兒出生過早,每10名新生兒就有超過1例早產,而中國早產兒數量居世界第二。
  • 臺灣每10個新生兒有1個早產 每天約出生55名早產兒
    原標題:臺灣每10個新生兒有1個早產 每天約出生55名早產兒  中新網11月17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每10個新生兒有1個早產,每天約出生55名早產兒。今天是世界早產兒日,早產兒基金會和臺當局「衛福部」提出3項政策,目標是早產率10年減半。
  • 低出生體重兒/早產兒/生長發育遲緩如何追體重?
    粉哥導讀:2019年研究報告顯示,全球早產兒發生率為10.6%(9.0%~12.0%)。早產伴隨的危害有很多,比如生長發育遲緩,具體表現在生長體重、胃腸道、呼吸道等多個方面。此外,全球至少1.65億5歲以下兒童患有生長遲緩,發展中國家約有三分之一的嬰幼兒存在生長發育不良,如生長遲緩、低體重、消瘦等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如果寶寶又瘦又矮怎麼辦?
  • 北京兒童醫院專家說:家長要知道,早產、低出生體重兒餵養建議
    糾正年齡:早產兒體格生長的評價應根據校正年齡,即以胎齡40周為起點 計算校正後的生理年齡。計算方法為:校正月齡=實際月齡-早產周數一般情況下,評價早產兒生長應校正年齡至2歲,小於28周早產兒可校正至3歲。
  • 我國每年約有120萬早產兒出生,媽媽怎麼做寶寶才能更安全?
    (圖片來源:搜狗圖片)早產兒就是如此,在身體各器官還沒有發育成熟到,可以正常接觸外面世界的時候,就被迫突然出生。近年來,我國的早產兒發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根據我國衛計委資料顯示,我國的早產兒發生率約為7%,也就是說,我國每年約有120萬早產兒出生。多早出生算早產兒?在妊娠達到28周但不足37周時分娩出的新生兒,稱為早產兒。
  • 報告稱:中國極早產兒、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存活率明顯提高
    兒科醫院供圖   大規模隊列研究結果「面世」:中國極早產兒、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存活率明顯提高  中新網上海8月12日電 (記者 陳靜)在全球範圍內,早產是5歲以下兒童及嬰兒死亡的重要原因。
  • 重視早產兒的特殊營養需求可幫助早產低出生體重兒追上宮內生長速度
    近日於上海召開的2006年全國新生兒學術研討會上,有關中外專家一致呼籲重視早產兒這一特殊群體在營養補充方面的特殊需求。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包括早產兒在內的低出生體重兒(LBW)出生率為4.75%-8.5%,並且近幾年來呈上升趨勢。
  • 湖南早產兒發病率逐年上升 先天性出生缺陷患兒可獲資助
    華聲在線1月31日訊(通訊員 姚家琦 記者 鄧桂明)來自瀏陽市永安鎮的早產男嬰桓桓在湖南省兒童醫院住院時間長,醫療費用也較高,目前已花費18萬醫療費。幸運的是,孩子已申請「愛佑晨星」項目資助,加上農合醫保的報銷,最終家庭只需要支付醫療總費用的30%左右,幫助家庭解決實際困難。
  • 我國最大極早產兒/極低出生體重兒隊列數據首次公布
    央廣網上海8月12日消息(記者楊靜)近日,「中國新生兒協作網極早產兒/極低出生體重兒隊列」臨床數據首次公布。該隊列研究由中國新生兒協作網牽頭建立,將25個省、直轄市的57家三級醫院的10823例早產兒(胎齡小於32周或出生體重低於1500克)納入2019年統計數據,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大規模的極早產兒/極低出生體重兒隊列。
  • 多少周出生算「早產兒」?什麼情況下,早產寶寶要住院?
    每年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兒日」,借著這個機會,我想和各位準媽媽及早產寶寶的家長,一起學習一些關於早產兒的相關知識,讓早產寶寶和足月兒一樣健康成長。一、多少周出生算「早產兒」?早產兒是指出生胎齡<37周的新生兒。
  • 11月17日「世界早產兒日」,守護早來的天使,您的寶寶早產了嗎?
    早產兒:是指在妊娠滿28周不足37周體重小魚2500g出生的嬰兒,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顯示,全球每年約出生1500多萬早產兒,其中,中國每年早產兒出生率約10%。早產兒面臨問題:早產兒由於胎齡小,出生體重低,全身各器官發育不成熟,生存能力低,生命力非常脆弱,堪稱「玻璃寶寶」。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研究報告,早產不僅是導致新生兒死亡的首要原因,許多早產兒即使有幸生存下來,都會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肺部疾病、視力、聽力或者智力方面的缺陷。
  • 衛計委:我國早產兒發生率約7% 為新生兒死亡首因
    日前,國家衛計委發布《關於印發早產兒保健工作規範的通知》(下稱《工作規範》),以提高早產兒醫療保健水平,改善早產兒生存質量,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國家衛計委介紹,2012年5月《全球早產兒報告》顯示,全球早產發生率>10%,每年新增1500萬,佔全球活產兒的11.1%,每年死亡早產兒110萬,佔新生兒死亡的36%。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各國採取強有力的措施減少早產的發生、降低早產兒死亡率和殘疾率。
  • 上海每年出生20萬新生兒 早產兒發生率約一成左右
    東方網通訊員羅燕倩、記者劉軼琳8月5日報導:今天,貝親早產兒醫療救助專項基金啟動儀式在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舉行。該基金和公益項目將定向與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等滬上7家醫院開展早產患兒醫療救助。上海每年出生20萬新生兒,其中早產兒發生率達到了10%左右,接近發達國家水平,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今後這個群體的數量會繼續增加。
  • 【世界早產兒日】母乳餵養為早產寶寶賦愛·賦能
    每年的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兒日」,今年世界早產兒日的宣傳重點為「母乳餵養為早產寶寶賦愛·賦能」。世界衛生組織等積極倡導在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進行人乳餵養,首選親生母親母乳,其次為捐贈人乳,以降低早產相關疾病的發生率。出院後母乳仍為早產兒的首選餵養方式,至少應持續母乳餵養至1歲齡以上。
  • 中國新生兒早產率達7% 成出生嬰兒死亡首要原因
    ,我國每年約有120萬早產兒出生。每100個新生兒就有7個早產,早產已成我國新生兒死亡首因。對早產兒來說,早期保健和幹預至關重要,恰當的保健措施可以挽救絕大多數的早產兒,如「袋鼠式護理法」,母乳餵養,新生兒復甦適宜技術等。早產兒指出生胎齡小於37周的新生兒,因其出生時胎齡小、體重低,容易出現各種生長發育問題,甚至引起嚴重疾病或殘疾。
  • 2020年世界早產兒日|母乳餵養為早產寶寶賦愛 · 賦能
    健康報醫生頻道致力於反映醫生訴求呼聲,報導前沿醫學資訊和適宜技術,為醫院展示學科特色提供平臺。 醫生頻道如同醫生之家,當您有喜悅,有成就,亦或有苦水、困惑時,請到健康報醫生頻道來。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顯示,全球每年約出生1500多萬早產兒,其中我國每年早產兒約110萬。
  • 上海設立早產兒醫療救助專項基金關愛早產寶寶
    在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的重症監護室經歷了12天生死時速的搶救後,8月5日,危重早產龍鳳胎「然然」兄妹成為貝親早產兒醫療救助專項基金愛心資助的首對寶寶。  兒科醫院醫生介紹,「然然」兄妹出生時,哥哥體重僅1.2kg,妹妹體重僅1.13kg,不僅體重極低,而且出現了呼吸暫停、小型動脈導管未閉等情況。
  • 2020年世界早產兒日|母乳餵養為早產寶寶賦愛 · 賦能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顯示,全球每年約出生1500多萬早產兒,其中我國每年早產兒約110萬。為倡導人們更多關注早產兒的生存與發展,採取有效行動,降低早產導致的疾病與死亡風險,2012年由世界衛生組織呼籲,將每年11月17日設立為世界早產兒日。
  • 早產兒:有愛,有未來
    ,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原306醫院),兒科醫研部醫學科普中心 編輯11月17日是 「世界早產兒日」,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顯示,全球每年約出生1500多萬早產兒。每年我國早產兒出生率約為8%左右,不同地區發生率不同。早產是新生兒死亡的首要原因,胎齡越小,體重越輕,併發症、死亡率越高。隨著現代醫療的進步,早產兒存活率越來越高,但仍有很多遺留後遺症。所以,世界衛生組織呼籲大家更多關注早產問題,採取有效行動,減少早產導致的健康問題。
  • 早產兒1-2歲間完成追趕式生長(1)
    近日,一份由多家民間機構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撰寫的報告顯示,全球每年誕生大約1500萬名早產兒,佔新生兒總數的10%以上,其中110萬名不幸夭折。其中,我國早產兒的發生率是8.1%,每年有180萬早產兒出生,並且數字還在逐年遞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