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8月12日消息(記者楊靜)近日,「中國新生兒協作網極早產兒/極低出生體重兒隊列」臨床數據首次公布。該隊列研究由中國新生兒協作網牽頭建立,將25個省、直轄市的57家三級醫院的10823例早產兒(胎齡小於32周或出生體重低於1500克)納入2019年統計數據,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大規模的極早產兒/極低出生體重兒隊列。
央廣網發 兒科醫院供圖
報告顯示,胎齡小於32周的早產兒中,30-31周佔49%,小於28周佔17%;出生體重低於1500克的早產兒中,低於1000克佔19%;胎齡小於32周早產兒的總存活率為88%,出生體重低於1500克早產兒的總存活率為86%;納入隊列研究的患兒中,79%好轉或治癒出院。總體上,隨著國內新生兒醫學的進展,極早產兒、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存活率明顯提高。
央廣網發 兒科醫院供圖
在全球範圍內,早產是5歲以下兒童及嬰兒死亡的重要原因。早產兒由於機體器官系統發育未成熟,可發生呼吸窘迫症候群、支氣管肺發育不良、膿毒症、腦損傷、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及早產兒視網膜病等多種嚴重疾病。近年來,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通過開展國際間的合作,在國內25個三級醫院的新生兒重症監護室開展質量改進研究,以降低早產兒嚴重疾病發生率,結果顯示:如經過積極治療,出生體重為1000g—1500g的早產兒存活率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中國新生兒協作網將通過協作開展臨床研究,進一步提高早產兒存活率及降低嚴重疾病發生率。
中國新生兒協作網是致力於新生兒醫學相關研究的協作性研究網絡,旨在建立和運行中國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目標人群標準化資料庫,為中國和國際研究者開展新生兒/圍產醫學領域高質量、合作性臨床研究提供平臺和機會。該資料庫於2019年1月1日起正式運行,同時已開展「中國新生兒重症監護室質量改進」等多項高水平多中心臨床研究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