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大極早產兒/極低出生體重兒隊列數據首次公布

2021-01-08 央廣網

央廣網上海8月12日消息(記者楊靜)近日,「中國新生兒協作網極早產兒/極低出生體重兒隊列」臨床數據首次公布。該隊列研究由中國新生兒協作網牽頭建立,將25個省、直轄市的57家三級醫院的10823例早產兒(胎齡小於32周或出生體重低於1500克)納入2019年統計數據,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大規模的極早產兒/極低出生體重兒隊列。

央廣網發 兒科醫院供圖

報告顯示,胎齡小於32周的早產兒中,30-31周佔49%,小於28周佔17%;出生體重低於1500克的早產兒中,低於1000克佔19%;胎齡小於32周早產兒的總存活率為88%,出生體重低於1500克早產兒的總存活率為86%;納入隊列研究的患兒中,79%好轉或治癒出院。總體上,隨著國內新生兒醫學的進展,極早產兒、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存活率明顯提高。

央廣網發 兒科醫院供圖

在全球範圍內,早產是5歲以下兒童及嬰兒死亡的重要原因。早產兒由於機體器官系統發育未成熟,可發生呼吸窘迫症候群、支氣管肺發育不良、膿毒症、腦損傷、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及早產兒視網膜病等多種嚴重疾病。近年來,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通過開展國際間的合作,在國內25個三級醫院的新生兒重症監護室開展質量改進研究,以降低早產兒嚴重疾病發生率,結果顯示:如經過積極治療,出生體重為1000g—1500g的早產兒存活率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中國新生兒協作網將通過協作開展臨床研究,進一步提高早產兒存活率及降低嚴重疾病發生率。

中國新生兒協作網是致力於新生兒醫學相關研究的協作性研究網絡,旨在建立和運行中國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目標人群標準化資料庫,為中國和國際研究者開展新生兒/圍產醫學領域高質量、合作性臨床研究提供平臺和機會。該資料庫於2019年1月1日起正式運行,同時已開展「中國新生兒重症監護室質量改進」等多項高水平多中心臨床研究項目。

相關焦點

  • 報告稱:中國極早產兒、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存活率明顯提高
    報告稱:中國極早產兒、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存活率明顯提高 2020-08-12 13:31:07兒科醫院供圖   大規模隊列研究結果「面世」:中國極早產兒、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存活率明顯提高  中新網上海8月12日電 (記者 陳靜)在全球範圍內,早產是5歲以下兒童及嬰兒死亡的重要原因。
  • 近九成胎齡小於32周早產兒能存活
    近日,中國新生兒協作網、國家兒童醫學中心新生兒專科聯盟、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發布2019年度報告,首次公布「中國新生兒協作網極早產兒/極低出生體重兒隊列」臨床數據。報告顯示,胎齡小於32周早產兒的總存活率為88%,出生體重低於1500克早產兒的總存活率為86%。
  • 2017超低出生體重兒和超早產兒管理國際論壇在京舉辦
    不同國家以及不同醫療機構對於超低出生體重兒和超早產兒的治療預後差異很大,10月22日,來自美國、香港、臺灣以及中國大陸的近200名知名新生兒/NICU專家,共聚北京和睦家醫院,針對「早產兒」這個充滿挑戰的特殊人群治療難題,就其治療和管理的最新理念,以及國際上最實用的臨床技術進行探討。
  • 低出生體重兒/早產兒/生長發育遲緩如何追體重?
    低出生體重兒/早產兒/生長發育遲緩兒如何追體重?正確看待寶寶「又瘦又矮」寶寶「又瘦又矮」屬於生長發育遲緩的範疇,但由於很多寶媽出於對寶寶的身高體重期望值太高,所以很難判斷寶寶是否屬於生長發育遲緩的範疇。首先對於新生兒/早產兒來講,如果體重低於2500g稱為低體重兒,其中1000-1499g之間稱為極低出生體重兒,小於1000g稱為超低出生體重兒。
  • 巴掌嬰兒 | 極低體重早產兒重生記
    這名胎齡僅7個月,出生時體重只1.25千克的小傢伙,即將從新生兒科出院。醫院科學完善的母兒聯合救治體系,以及從胎兒孕育篩查到出生診治的無縫接力救治,終令這些危重新生寶寶重獲新生。今年8月,產房內一名29周早產兒順利降生
  • 寶雞一極低出生體重兒胎齡僅29周重1.3公斤
    華商報訊(記者 李琳)胎齡只有29周、出生體重僅1.3公斤的極低出生體重兒,全身皮膚彈指即破,皮下血管清晰可見,整個身體僅成人的巴掌差不多大小,四肢只有一個成人手指頭大小,一出生就面臨呼吸關、餵養關等多種難關。
  • 濰坊首例新生兒CRRT技術搶救急性腎衰極低出生體重兒成功
    搶救患兒1490g,創造了省內CRRT治療極低出生體重兒的新記錄,走到了全國前列!標誌著濰坊市婦幼保健院危重新生兒的救治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沒有相關指南,缺乏經驗可循,為了生命必須放手一搏陽陽(化名),30周 5天因為早產來到了這個世界,出生時就伴有窒息,無羊水,臍帶水腫並扭轉,出生時體重僅1490g。復甦後轉入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重症監護室,醫務人員第一時間給予陽陽呼吸機輔助通氣等綜合處理。
  • 重視早產兒的特殊營養需求可幫助早產低出生體重兒追上宮內生長速度
    近日於上海召開的2006年全國新生兒學術研討會上,有關中外專家一致呼籲重視早產兒這一特殊群體在營養補充方面的特殊需求。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包括早產兒在內的低出生體重兒(LBW)出生率為4.75%-8.5%,並且近幾年來呈上升趨勢。
  • 甘肅最小超早產兒奇蹟存活 出生體重僅550克
    甘肅省婦幼保健院18日發布消息稱,該院近日成功救治一名胎齡僅23周加5天的超早產兒。圖為小壯壯剛出生時,體重只有550克。 田健 攝中新網蘭州7月18日電 (田健)甘肅省婦幼保健院18日發布消息稱,該院近日成功救治一名胎齡僅23周加5天、出生體重只有550克的超早產兒。
  • 29周的極低體重早產兒歷經重重困難終於存活了
    8月17日,湖南航天醫院新生兒科收治一名早產兒,小名叫「小玉米」,「小玉米」在媽媽肚子裡只待了29周就意外出生,剛出生時體重僅有1.1kg,經過新生兒科醫護人員54天的精心救治,10月10日,極低出生體重兒的「小玉米」終於出院了……張女士是高齡產婦
  • 高齡產婦誕生一名極低體重的早產兒 幸好母子平安
    8月17日,湖南航天醫院新生兒科收治一名早產兒,小名叫「小玉米」,「小玉米」在媽媽肚子裡只待了29周就意外出生,剛出生時體重僅有1.1kg,經過新生兒科醫護人員54天的精心救治,10月10日,極低出生體重兒的「小玉米」終於出院了……
  • 泰州婦產醫院成功救治一例極早早產兒 胎齡僅28周
    中國江蘇網5月3日泰州訊(王璨)57天,一名出生胎齡僅28周、出生體重僅1.45千克的極早早產兒,經過泰州婦產醫院新生兒科的及時搶救和精心護理,終於順利出院了。  「照顧了幾十天,還真有點捨不得呢。」新生兒科的醫護人員輪流抱起寶寶,誰能想到眼前這個睡姿安靜的小傢伙,剛出生時可比一個巴掌大不了多少呢。
  • 護理卓越醫院的極低出生體重兒轉歸較好
    芝加哥 – 據4月25日刊《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披露,在一項包括了72,000多個 出生體重極低的嬰兒的研究中,那些出生於獲得卓越護理認可(RNE)的醫院中的嬰兒與出生在非RNE醫院的嬰兒相比,他們的醫院內感染率、出生7天時的死亡率及重症腦室內出血發生率都顯著偏低,而出生28天時的死亡率或住院死亡率則沒有降低。
  • 沅陵縣人民醫院成功救治孕30周出生體重1160克極低體重兒
    懷化新聞網訊(通訊員 王娟 )近日,出生僅1160克極低體重兒張某毛毛在媽媽的帶領下來到沅陵縣人民醫院新生兒科複查。複查結果,發育正常,體重已達2300克,喝60毫升牛奶。媽媽張某一個勁的感謝醫務人員保住寶寶的生命。
  • 自由輸血閾值並不能降低極低出生體重兒死亡或致殘的風險
    自由輸血閾值並不能降低極低出生體重兒死亡或致殘的風險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13 16:58:52 德國圖賓根大學兒童醫院Christian F.
  • 早產兒出生體重過低,呼吸困難,醫院開展LISA技術成功搶治
    我院新生兒科率先成功開展LISA技術8月21日,出生體重僅1.3kg的27周+4天的早產寶寶提前與爸爸媽媽見面。由於體重低,胎齡小,發育不成熟,生後不久就出現了氣促呻吟,點頭呼吸,三凹徵陽性,立即轉入新生兒科,予以保暖及呼吸機輔助通氣。
  • 出生時重540克的早產兒活下來了 得益於廣醫三院早產兒救治系統...
    在相關文獻中,這類早產兒成功哺育的報導很少,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降生的超早產兒、超低出生體重兒月月(化名),經過醫護人員的救治,月月連闖幾道生死關,在出生後的第88天,各項生命體徵平穩,體重達到2205克,順利出院。據了解,月月不僅刷新了廣州成功救治早產兒最低體重紀錄,在救治期間未出現任何嚴重併發症更是堪稱「生命奇蹟」。
  • 二胎媽媽當心早產超低體重兒
    作者:寶寶知道 熱點影像館新生兒的出生總是給家庭帶來喜悅,雙胞胎更是如此。不過最近,產婦李女士一家的心情卻像坐過山車,又開心又揪心——開心是因為他們一家新添了一對雙胞胎,揪心是因為雙胞胎是26周的早產兒,而且是極/超低體重兒!
  • 家有早產兒或低體重兒,別忘及時做這項篩查!
    早產兒和低體重兒全身臟器發育不成熟,功能沒有那麼健全,不像足月兒可以較好地適應外界環境,很容易發生各個器官的疾病,在眼睛方面,有可能出現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眼科醫生提醒,如果家有早產兒、低體重兒,或者孩子出生後有較長時間吸氧的情況,應及時進行視網膜篩查。
  • 28周就出世 四川出生體重最小的早產兒「奇蹟」存活(組圖)
    陳女士的孩子,叫「小九」,孕周28周,出生時體重590克、身長僅30釐米。經過醫院整整3個月的精心呵護後,1月13日「小九」終於長到了4斤8兩,各項生理機能正常,陳女士才把她抱回家。四川省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早產兒診治中心負責人張勇說,「小九」是四川現有出生體重最小且順利存活下來的早產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