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稱:中國極早產兒、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存活率明顯提高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報告稱:中國極早產兒、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存活率明顯提高

2020-08-12 13:31:0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李玉素 責任編輯:李玉素

    中國新生兒協作網、國家兒童醫學中心新生兒專科聯盟發布2019年度報告。兒科醫院供圖

  大規模隊列研究結果「面世」:中國極早產兒、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存活率明顯提高

  中新網上海8月12日電 (記者 陳靜)在全球範圍內,早產是5歲以下兒童及嬰兒死亡的重要原因。記者12日獲悉,隨著中國新生兒醫學的進展,極早產兒、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存活率明顯提高:胎齡小於32周早產兒的總存活率為88%,出生體重低於1500克早產兒的總存活率為86%。

早產兒由於機體器官系統發育未成熟,可發生呼吸窘迫症候群、支氣管肺發育不良及早產兒視網膜病等多種嚴重疾病。兒科醫院供圖

  中國新生兒協作網、國家兒童醫學中心新生兒專科聯盟發布2019年度報告,公布「中國新生兒協作網極早產兒/極低出生體重兒隊列」,披露了中國早產兒救治現狀。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方面當日表示,該隊列研究結果為開展後續質量改進及臨床研究提供了真實準確的基線數據。

  據了解,該隊列研究由中國新生兒協作網牽頭建立,將25個省、直轄市的57家三級醫院的10823例早產兒納入2019年統計數據,如此規模的極早產兒/極低出生體重兒隊列研究此前未有報導。

經過積極治療,出生體重為1000g—1500g的早產兒存活率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兒科醫院供圖

  早產兒是指胎齡小於32周或出生體重低於1500克的新生兒。早產兒由於機體器官系統發育未成熟,可發生呼吸窘迫症候群、支氣管肺發育不良、膿毒症、腦損傷、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及早產兒視網膜病等多種嚴重疾病。根據隊列研究,在胎齡小於32周的早產兒中,30-31周的佔49%,小於28周的佔17%;在出生體重低於1500克的早產兒中,低於1000克的佔19%。納入隊列研究的患兒中,79%好轉或治癒出院。

  據悉,中國新生兒協作網(Chinese Neonatal Network,CHNN)是致力於新生兒醫學相關研究的協作性研究網絡,旨在建立和運行中國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目標人群標準化資料庫,為中國和國際研究者開展新生兒/圍產醫學領域高質量、合作性臨床研究提供平臺和機會。

  協作網由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陳超教授、加拿大多倫多大學ShooK.Lee教授擔任主席,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周文浩教授、浙江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杜立中教授擔任共同主席。據了解,中國新生兒協作網臨床資料庫於2019年1月1日起正式運行,同時已開展「中國新生兒重症監護室質量改進」等多項高水平多中心臨床研究項目。

  陳超教授告訴記者,作為國家兒童醫學中心,近年來,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通過開展國際間的合作,在國內25個三級醫院的新生兒重症監護室開展質量改進研究,以降低早產兒嚴重疾病發生率。結果顯示:經過積極治療,出生體重為1000g—1500g的早產兒存活率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陳超教授表示,中國新生兒協作網將立足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平臺,通過精準、緊密、高效的專科聯盟模式,持續開展臨床流行病學、疾病預後高質量、高可信度的創新研究,進一步提高早產兒存活率、降低嚴重疾病發生率,為促進中國及世界新生兒/圍產醫療水平的提高和新生兒預後的改善作出中國貢獻。(完)

相關焦點

  • 我國最大極早產兒/極低出生體重兒隊列數據首次公布
    央廣網上海8月12日消息(記者楊靜)近日,「中國新生兒協作網極早產兒/極低出生體重兒隊列」臨床數據首次公布。該隊列研究由中國新生兒協作網牽頭建立,將25個省、直轄市的57家三級醫院的10823例早產兒(胎齡小於32周或出生體重低於1500克)納入2019年統計數據,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大規模的極早產兒/極低出生體重兒隊列。
  • 巴掌嬰兒 | 極低體重早產兒重生記
    這名胎齡僅7個月,出生時體重只1.25千克的小傢伙,即將從新生兒科出院。醫院科學完善的母兒聯合救治體系,以及從胎兒孕育篩查到出生診治的無縫接力救治,終令這些危重新生寶寶重獲新生。該病症主要由於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質所引起,嚴重者發生呼吸衰竭,早產兒中發病率較高,體重越輕病死率越高。該患兒是極低體重兒,危險程度可想而知。
  • 甘肅最小超早產兒奇蹟存活 出生體重僅550克
    甘肅省婦幼保健院18日發布消息稱,該院近日成功救治一名胎齡僅23周加5天的超早產兒。圖為小壯壯剛出生時,體重只有550克。 田健 攝中新網蘭州7月18日電 (田健)甘肅省婦幼保健院18日發布消息稱,該院近日成功救治一名胎齡僅23周加5天、出生體重只有550克的超早產兒。
  • 2017超低出生體重兒和超早產兒管理國際論壇在京舉辦
    央廣網北京10月22日消息(記者車麗)每年的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兒日,根據WHO發布的《早產兒全球報告》顯示,每年有1500 萬名嬰兒出生過早,每10名新生兒就有超過1例早產,而中國早產兒數量居世界第二。
  • 中國29周及以上早產兒存活率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積極治療,中國29周及以上早產兒存活率達98%,已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芊燁 攝   中新網上海9月30日電 (陳靜 羅燕倩)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30日披露,其在領銜的「中國NICU住院早產兒預後質量改進項目」中引入加拿大的先進方法。項目結果顯示,經積極治療,中國29周及以上早產兒存活率達98%,已達到發達國家水平,但在極小胎齡早產兒及早產兒無併發症存活率仍有較大改進空間。
  • 湖南早產兒發病率逐年上升 先天性出生缺陷患兒可獲資助
    世界衛生組織報告顯示,全球每年有1500萬早產兒出生,約有100萬例嬰兒死於早產併發症,早產不僅是導致新生兒死亡的首要原因,也是繼肺炎之後導致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1月30日,湖南省兒童醫院發布2017年度早產兒收治數據,專家呼籲,早產兒發病率有逐年上升趨勢,如不及時救治將會給家庭帶來終生遺憾。
  • 低出生體重兒/早產兒/生長發育遲緩如何追體重?
    粉哥導讀:2019年研究報告顯示,全球早產兒發生率為10.6%(9.0%~12.0%)。早產伴隨的危害有很多,比如生長發育遲緩,具體表現在生長體重、胃腸道、呼吸道等多個方面。此外,全球至少1.65億5歲以下兒童患有生長遲緩,發展中國家約有三分之一的嬰幼兒存在生長發育不良,如生長遲緩、低體重、消瘦等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如果寶寶又瘦又矮怎麼辦?
  • 泰州婦產醫院成功救治一例極早早產兒 胎齡僅28周
    中國江蘇網5月3日泰州訊(王璨)57天,一名出生胎齡僅28周、出生體重僅1.45千克的極早早產兒,經過泰州婦產醫院新生兒科的及時搶救和精心護理,終於順利出院了。  「照顧了幾十天,還真有點捨不得呢。」新生兒科的醫護人員輪流抱起寶寶,誰能想到眼前這個睡姿安靜的小傢伙,剛出生時可比一個巴掌大不了多少呢。
  • 都說早產兒的存活率低,6個月的胎兒生下來能活嗎?
    其實,這就要談及到早產兒的存活率了,對於胎寶寶來說,在孕期裡的懷孕第25周的時候就出生的話,是有可能活下來的,雖然這時候的能夠存活下來就很難以置信了,但是確實也有這樣的。在胎寶寶長大到孕期的第25周的時候,其重量大約在1.8斤左右,長得是特別小。
  • 為什麼大家對孕育越來越重視,但早產兒卻越來越多?
    說起早產兒,寶秀蘭的媽媽們想必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在聊#為什麼大家對孕育越來越重視,但早產兒卻越來越多?#這個話題之前,還是先跟著我從專業角度了解一下什麼樣的寶寶稱之為早產兒。
  • 出生時重540克的早產兒活下來了 得益於廣醫三院早產兒救治系統...
    在相關文獻中,這類早產兒成功哺育的報導很少,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降生的超早產兒、超低出生體重兒月月(化名),經過醫護人員的救治,月月連闖幾道生死關,在出生後的第88天,各項生命體徵平穩,體重達到2205克,順利出院。據了解,月月不僅刷新了廣州成功救治早產兒最低體重紀錄,在救治期間未出現任何嚴重併發症更是堪稱「生命奇蹟」。
  • 這個早產兒,該繼續搶救還是放棄?
    準確點說,真正導致最大危害的,還是佔早產比例較小的極低出生體重兒(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出生 < 1,500 g),特別是超低出生體重兒(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LBWI,出生體重 < 1,000 g)。
  • 早產兒如何投保
    十月懷胎指的是40周的孕期,如果寶寶在未滿37周就降生,稱為早產兒。WHO發布的《早產兒全球報告》顯示,每年全球有1500萬早產兒出生,每10名新生兒中就有1例早產,中國的早產兒數量僅次於印度,世界第二。大多數的家長希望在小孩出生時,就能買一份保險,但並不是所有的小孩都能順利承保,對於早產兒、低體重兒、巨大兒、體格發育異常的小孩通常會給予延期的結論。
  • 類固醇可提升早產兒存活率
    美國研究者發現,母親出現早產跡象後注射類固醇類藥物可大大提高早產兒的存活概率。
  • 2020年「世界早產兒日」活動
    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兒日」,這個宣傳日的設立旨在呼籲世人更多關注早產問題,加強相關研究,提高醫療水平,從而提升早產兒的生命質量,改善早產兒家庭撫育水平,減少早產導致的健康問題和死亡。在「世界早產兒日」來臨之際,11月15日,由深圳市婦幼保健院、中國優生科學協會早產與早產兒管理分會、深圳市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
  • 法媒:人造子宮或降低極早早產兒死亡率 減少後遺症
    參考消息網4月27日報導 法媒:4月25日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利用羔羊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結果,根據該報告,一個重現子宮環境的儀器或有可能改善極早早產兒的倖存條件並減少後遺症。據法新社4月25日報導稱,美國費城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設計出一種由一個充滿液體的塑料囊構成的儀器,且帶有與臍帶相連的供氧系統,進而重建出胎兒出生前發育的環境。已經被刊登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的這一研究報告表示,多虧了這一裝置,他們成功地讓一羊胎兒發育了4周,而羊胎兒在人造子宮內的肺部發育與人的發育「非常接近」。
  • 寶雞一極低出生體重兒胎齡僅29周重1.3公斤
    華商報訊(記者 李琳)胎齡只有29周、出生體重僅1.3公斤的極低出生體重兒,全身皮膚彈指即破,皮下血管清晰可見,整個身體僅成人的巴掌差不多大小,四肢只有一個成人手指頭大小,一出生就面臨呼吸關、餵養關等多種難關。
  • 29周的極低體重早產兒歷經重重困難終於存活了
    8月17日,湖南航天醫院新生兒科收治一名早產兒,小名叫「小玉米」,「小玉米」在媽媽肚子裡只待了29周就意外出生,剛出生時體重僅有1.1kg,經過新生兒科醫護人員54天的精心救治,10月10日,極低出生體重兒的「小玉米」終於出院了……張女士是高齡產婦
  • 高齡產婦誕生一名極低體重的早產兒 幸好母子平安
    8月17日,湖南航天醫院新生兒科收治一名早產兒,小名叫「小玉米」,「小玉米」在媽媽肚子裡只待了29周就意外出生,剛出生時體重僅有1.1kg,經過新生兒科醫護人員54天的精心救治,10月10日,極低出生體重兒的「小玉米」終於出院了……
  • 每天學點心理學——早產兒:太早、太小
    一般情況下,足月新生兒的平均體重為3400克左右,低出生體重兒的出生體重低於2500克。雖然大多數低出生體重兒為早產兒,但也有一些為小於孕齡的嬰兒。小於孕齡的嬰兒是因為胎兒發育受限,體重不到同孕齡嬰兒體重的90%。小於孕齡的嬰兒可能是早產兒,也可能不是早產兒。這一症候群可能是由於孕期營養缺乏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