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生兒協作網、國家兒童醫學中心新生兒專科聯盟發布2019年度報告。兒科醫院供圖
大規模隊列研究結果「面世」:中國極早產兒、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存活率明顯提高
中新網上海8月12日電 (記者 陳靜)在全球範圍內,早產是5歲以下兒童及嬰兒死亡的重要原因。記者12日獲悉,隨著中國新生兒醫學的進展,極早產兒、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存活率明顯提高:胎齡小於32周早產兒的總存活率為88%,出生體重低於1500克早產兒的總存活率為86%。
早產兒由於機體器官系統發育未成熟,可發生呼吸窘迫症候群、支氣管肺發育不良及早產兒視網膜病等多種嚴重疾病。兒科醫院供圖
中國新生兒協作網、國家兒童醫學中心新生兒專科聯盟發布2019年度報告,公布「中國新生兒協作網極早產兒/極低出生體重兒隊列」,披露了中國早產兒救治現狀。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方面當日表示,該隊列研究結果為開展後續質量改進及臨床研究提供了真實準確的基線數據。
據了解,該隊列研究由中國新生兒協作網牽頭建立,將25個省、直轄市的57家三級醫院的10823例早產兒納入2019年統計數據,如此規模的極早產兒/極低出生體重兒隊列研究此前未有報導。
經過積極治療,出生體重為1000g—1500g的早產兒存活率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兒科醫院供圖
早產兒是指胎齡小於32周或出生體重低於1500克的新生兒。早產兒由於機體器官系統發育未成熟,可發生呼吸窘迫症候群、支氣管肺發育不良、膿毒症、腦損傷、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及早產兒視網膜病等多種嚴重疾病。根據隊列研究,在胎齡小於32周的早產兒中,30-31周的佔49%,小於28周的佔17%;在出生體重低於1500克的早產兒中,低於1000克的佔19%。納入隊列研究的患兒中,79%好轉或治癒出院。
據悉,中國新生兒協作網(Chinese Neonatal Network,CHNN)是致力於新生兒醫學相關研究的協作性研究網絡,旨在建立和運行中國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目標人群標準化資料庫,為中國和國際研究者開展新生兒/圍產醫學領域高質量、合作性臨床研究提供平臺和機會。
協作網由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陳超教授、加拿大多倫多大學ShooK.Lee教授擔任主席,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周文浩教授、浙江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杜立中教授擔任共同主席。據了解,中國新生兒協作網臨床資料庫於2019年1月1日起正式運行,同時已開展「中國新生兒重症監護室質量改進」等多項高水平多中心臨床研究項目。
陳超教授告訴記者,作為國家兒童醫學中心,近年來,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通過開展國際間的合作,在國內25個三級醫院的新生兒重症監護室開展質量改進研究,以降低早產兒嚴重疾病發生率。結果顯示:經過積極治療,出生體重為1000g—1500g的早產兒存活率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陳超教授表示,中國新生兒協作網將立足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平臺,通過精準、緊密、高效的專科聯盟模式,持續開展臨床流行病學、疾病預後高質量、高可信度的創新研究,進一步提高早產兒存活率、降低嚴重疾病發生率,為促進中國及世界新生兒/圍產醫療水平的提高和新生兒預後的改善作出中國貢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