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鐘"到底是什麼?它是怎麼知道一天有24小時的?

2020-12-16 快科技

日前,2018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剛剛塵埃落定,而2017年的這個獎,則被授予了3位美國科學家,以表彰他們發現「生物體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

他們研究發現,當人的生物鐘與地球旋轉保持同步時,最為健康。

那麼,問題來了,「生物鐘」到底是個什麼東東呢?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

今天我們就給大家來簡單地科普一下。

「生物鐘」它到底是什麼?

生物鐘,它好比我們身體內的一種無形的「時鐘」,實際上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內在節律性,它是由生物體內的時間結構序所決定。

生物鐘控制著我們的晝夜作息,控制著我們的生理狀態適應個環境。生物鐘預期並調控我們的生理以適應日常中的不同階段。

合理的生物鐘有助於調節睡眠模式、飲食行為、激素釋放、血壓和體溫。所謂生物鐘,通俗的講就是讓我們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這些也與我們的幸福和健康息息相關。

在我們生理機制的眾多複雜過程都有生物鐘的影響。

1971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教授Seymour Benzer和他的學生RonaldKonopka以果蠅為模型,研究可以控制果蠅晝夜節律的基因。他們證實了一個未知基因的變異可以破壞果蠅的生物鐘。後來,紐約洛克菲勒大學的Michael Young教授成功分離出這個「周期」(Period)基因,簡稱Per基因。

1984年,波士頓的布蘭迪斯大學的Jeffrey Hall 和Michael Rosebush與紐約洛克菲勒大學的 Michael Young教授合作研究果蠅來解釋生物鐘是如何運作的。後來成功分離出這個「周期」(Period)基因,PER蛋白濃度在24小時周期中波動,和晝夜節律同步。

發現Per基因是人們認識生物鐘的一個良好開端,但是只靠這個基因還是無法解釋為何人體具有24小時節律以及在白晝和黑夜有不同的行為的機理。

後來,Michael Young的又一項研究揭開了其中的奧秘,他發現了又一個生物節律基因,稱為DBT基因,DBT蛋白又可延遲Per蛋白的積累,因此,讓Per蛋白增加和減少的周期固定在24小時左右。

1994年,在美國芝加哥北郊西北大學工作的日裔科學家Joseph S. Takahashi用老鼠實驗,發現了哺乳動物的生物時鐘基因——Clock基因,才比較完整地解釋了人和動物的生物鐘。

綜上,哺乳動物的生物時鐘是由Clock基因和蛋白、Per基因和蛋白、Tim基因和蛋白、DBT基因和蛋白這4種基因和蛋白共同作用,形成了人24小時生物節律。如果這些基因突變後,會致使我們的生活規律變得混亂不堪,甚至讓其晝夜節律完全消失,成為一個「熬夜狂魔」。

熬夜導致生物鐘紊亂,誘導各種疾病!

眾多研究發現,我們身體內共用一套非常相似的晝夜節律調控機制。在我們的一個晝夜當中,我們身體的體溫、脈搏、血壓、激素、耗氧量等都是在隨著時間的更替變化而變化著,有些還會呈現出很強的周期性。現在科學研究也表明,生物鐘調控著人體的健康。如果人們不按生物鐘作息、生活和工作時,工作效率會很低,還有可能導致肥胖、糖尿病、高血壓、抑鬱症和腫瘤等其他複雜疾病。

長期的熬夜會引發我們的生物鐘紊亂,可引發身體增重、超重,抑制免疫力,誘發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科學研究發現,三班倒的職業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機率比普通人群高。經常熬夜,違背作息規律,就會造成我們的生物鐘紊亂,導致睡眠障礙、飲食不振等問題;更甚者還易感染或加重病情。

尤其是凌晨時間段,人體的血液流速會變慢,容易產生血栓。如果經常熬夜,影響身體的正常休息機制,會誘發心腦血管疾病,所以我們建議大家入睡時間不晚於23點。

相關焦點

  • 首次發現,科學家確認細菌具有24小時生物鐘
    在人類中,我們的晝夜節律就像細胞中的生物鐘一樣,控制著我們體內幾乎所有的過程,影響我們的睡眠和起床時間,以及新陳代謝和認知過程的功能。這種內部計時大約需要24小時運轉,這是由我們的生物鐘驅動的,並且在許多其他種類的生物中也觀察到了相同的核心現象,包括動物、植物和真菌。然而,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尚不清楚整個細菌是否也受晝夜節律的支配。
  • Science子刊:首次證實非光合細菌也具有24小時生物鐘
    人類的晝夜節律就像細胞中的生物鐘一樣,控制著身體幾乎所有的行為,影響著睡眠和起床時間,以及新陳代謝和認知過程的功能。這種圍繞24小時周期的內部計時是由生物鐘驅動的,同樣的核心現象也在許多其他種類的生物,包括動物、植物和真菌中有所發現。然而,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科學家不清楚細菌是否也受晝夜節律的支配。
  • 你真的了解生物鐘嗎?有關它的研究曾使人名譽地位飽受風險
    我相信,每個人曾經都有這樣的感受,在前一天晚上睡覺之前發現自己有重要的事情要做,於是就設定了一個鬧鐘,要求自己早點兒起床,可是第二天在鬧鐘還沒有響,或者是只差那麼幾分鐘的時候,你就提前醒了過來。而這種現象,在醫學上,我們通常稱它為生物鐘,也就是人類身體裡神秘的計時器。
  • 為什麼一天不足24小時,一年多出5小時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在兩千多年前,人們就知道了這個規律。後來,人們終於弄明白了,原來每一天的時間不一樣的。這是怎麼回事呢?三.24小時的來歷我們知道,我們的地球是個大體上的球,所以就有一半被太陽照到,那就是白天,另一半就是黑天。白天和黑天是交替出現的。我們稱之為太陽日。這裡需要提及的是在我國古代傳統文化中,又把一天的二十四個小時分為十二個時辰,也就是用民間的十二個屬相來代替。
  • 一天就一定要睡夠8個小時嗎?「8小時睡眠論」到底好不好?
    現在的年輕人一般都會熬到十一二點才睡覺,有的人甚至會到12點以後才睡覺,而早上因為學習,上班,又要早早的起床,所以這類人的睡眠是很少有8個小時的。那我們一天就一定睡夠八小時,才會有很好的精神嗎?而「八小時睡眠論」到底好不好呢?究竟什麼才是正確的呢?在人體的生物鐘面前,我們永遠幹不過它。如果你對生物鐘存在懷疑,抵抗,那麼你一定被它狠狠的教訓過。
  • 加州大學升聖克魯斯分校:研究發現早起的人生物鐘只有20小時
    這之間的不同是什麼引起的?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早起的人時間流逝的更快,其生物鐘大約是20小時而非24小時。資料圖來自美國國家衛生院的消息,他們資助的一項研究揭示了不同睡眠習慣的人群的生物鐘問題,加州大學升聖克魯斯分校的Carrie Partch及其新加波杜克國大醫學院及加州大學聖地牙哥的同事共同做了這個研究。
  • 每天24個小時,到底什麼時候健身效果才最好?
    這個最佳訓練時間段的建議,是在我不知道是誰,隨機找一個人,會給出的答案,因為相對而言,這個答案能夠比其他的任一時間段都更可能適合提問者,但要注意這不代表適合的人群超過50%,只要它比排名第二的答案多1%正確的可能性,那它就是針對此提問的最佳答案。
  • 生物鐘如何校準時間?
    在我們的身體裡,也存在調節機體的生理和行為節律的生物鐘。我們對生活中各種計時設備習以為常,但恐怕很少人知道身體內部的生物鐘是如何工作的。小時候,每晚7點《新聞聯播》整點報時的時候,家人總會把大大小小的鐘表進行對時,確保第二天一家人工作學習能夠準時。到了21世紀的今天,手機、平板、電腦和電視等各種電子設備通常都會自動對時,不需要我們再花時間去調整。
  • 地球一天24個小時,那麼月球上的一天又該怎麼計算?是多長時間呢
    相信很多小夥伴對天文地理很感興趣,但是我們都知道一天的時間是24個小時,每時每分時間的流逝,都是不可回到的從前。那麼月球上的一天又該怎麼計算?是多長時間呢?月球上一天有多長時間?不同的星球地球和月球的時間計算也會有所差別!
  • 一天24小時時間規劃,你怎麼管理你的時間
    一天24小時,8小時睡覺,還省16小時你在幹嘛?你有規划過自己的時間嗎,在覺得迷茫的時候,你的時間都是怎麼過的?24小時大部分人一天的時間是這樣的:8小時睡覺,8小時工作,剩餘的時間吃喝拉撒,打打遊戲,追追劇,逛逛街。時間過的很快,有人每天在消磨時間,有人每天利用時間充實自己。
  • 冷凍顯微術、引力波、人體生物鐘分子機制都有什麼用?
    諾貝爾獎陸續公布:題材高冷,成果實用 冷凍顯微術、引力波、人體生物鐘分子機制都有什麼用?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解讀人體生物鐘分子機制解決失眠的鑰匙  從藍綠藻到真菌、從植物到動物,地球生命普遍擁有一套內置的時鐘,以24小時為周期調節生理活動,以適應我們這顆行星的自轉和晝夜變化。獲得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三位科學家,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生命時鐘怎樣「滴答」走動。
  • 一天24小時,福建在發生什麼
    (原標題:一天24小時,福建在發生什麼)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
  • |生物鐘の奧秘
    |生物鐘の奧秘年少無知時,誰沒經歷過每年兩次 「熬夜揣著教科書,清晨提筆上考場」 的日子。再長大一點, 「熬夜」 卻從被動轉成了主動, 仿佛只有夜深人靜時,我們才有機會和自 (shou) 己 (ji) 獨處。你也知道熬夜對身體不好,但到底是哪裡不好?今天,這篇對生物鐘的解讀會給你答案。
  • 一天24小時,吉林發生了什麼
    一天24小時,吉林發生了什麼
  • 一天24小時,內黃在發生什麼?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中共安陽市委網信辦組織策劃了「古都新風貌·安陽24小時(縣區篇)」網絡主題互動活動,通過系列微視頻展播,以縣(市、區)聯動的方式,分階段、立體化、全景式展現70年來安陽發生的巨大變化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 一天24小時,許昌在發生什麼?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講好出彩河南故事,河南省委網信辦聯合河南日報新媒體部開展「光輝歲月·河南24小時(地市篇)」網絡主題互動活動,通過製作系列微視頻、全省18地市聯動的方式,分階段、立體化、全景式展現河南各地70年來發生的巨大變化、取得的偉大成就。今天推出第十六集,《許昌24小時》。
  • 一天中最佳的健身時間是什麼時候?到底有什麼差異?
    【「健身食課」百家獨家文章】導讀:你可能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到底什麼時間段去健身效果最好呢?絕大多數的人,可能會因為或者是工作太忙、或者要去上學、又或者因為家庭有了小孩,然而沒有辦法能夠決定自己在一天中的哪個時段去做訓練。
  • 嬰兒的生物鐘
    感覺開始像是他的大腦中有一個小鬧鐘,每天晚上在同一時間將他叫醒。這實際上與事實相差不遠! 什麼是生物鐘?您孩子的體內生物鐘(也稱為生物鐘或晝夜節律)控制著他的日常生物功能,這些功能會影響他的行為,例如,當他醒來,何時感到睏倦或活躍以及是否感到飢餓。實際上,您的孩子的體內生物鐘會影響到他所有的身體活動,直到小便時。
  • 他將一天過成28小時,一周縮短為6天:人類作息規律的極限挑戰
    22 點睡 7 點起與 0 點睡 9 點起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那些不分晝夜的勞動者也需要遵循日出而起日落而息的規律嗎?所謂的按時作息是順應人類天性,還是僅僅只是文化習慣強加的結果? 在科學史上,關於作息的研究有很多,其中不乏腦洞大開的驚世之作。
  • 美國黃石公園,24小時內就發生了91次地震,這到底意味著什麼?
    導語:美國黃石公園,24小時內就發生了91次地震,這到底意味著什麼?2020年發生的自然災害是真的特別多的,也許這就是地球母親對人類的一種警告吧。不管是哪一種災害,對人類而言,無疑是能夠帶來一定損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