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有學校規定:學生違規使用手機,取消各類評優!教育部剛剛為這件事表了態

2021-02-14 愛寫作的獅子

這兩天,「禁止中小學生將智慧型手機帶入校園」的話題成為網絡熱點。起因是教育部對於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4883號建議的答覆。

其中提到,對於「禁止中小學生將智慧型手機帶入校園」的建議,教育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建立健全網絡安全長效機制。

早在2018年8月,教育部就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等8部門印發的《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嚴禁學生將個人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帶入學校的要進行統一保管。

接下來怎麼做?教育部的答覆很詳細,包括幾個方面:

一、加強政策指導。學校教育本著按需的原則合理使用電子產品,教學和布置作業不依賴電子產品,使用電子產品開展教學時長原則上不超過教學總時長的30%,原則上採用紙質作業。

二、強化網絡素養教育。推動各地通過課堂教學、主題班隊會、專題教育、編發手冊、一封信等多種形式,持續開展網絡知識教育、預防網絡沉迷教育。

三、開展專題教育活動。教育部會同中央網信辦等部門開展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引導青少年學習網絡安全知識和技能,幫助青少年提高網絡安全意識和防護技能。

四、規範學校日常管理。各校積極將預防沉迷網絡工作責任落實到每個管理環節,規範學生使用手機。

五、淨化未成年人網絡環境。今年8月,教育部會同中央網信辦等部門先後部署開展網課平臺專項整治、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專項治理行動。

六、密切家校協同配合。推動各地落實《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要求,指導家長陪伴孩子時應儘量減少使用電子產品。

下一步,教育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建立健全網絡安全長效機制。

一是積極推動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工作加強對「網絡保護」章節內容的法律宣傳和權威解讀,保障和引導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網絡。

二是將加大工作力度,進一步強化正向引導,加強對中小學健康上網、合理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教育引導工作,鼓勵各地各校積極創新教育方式和手段,完善學校設施設備,加強對中小學生網絡和智慧型手機使用的日常管理。

三是會同相關部門開展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專項治理行動,淨化未成年人網絡環境。

四是加強家庭教育指導,發揮家長監管作用,形成教育合力。

昨天晚上,快報記者在杭州部分小學生家長中,專門做了個問卷小調查。

家長們很關注智慧型手機這個話題,短短兩小時,有154位家長提交了問卷,大部分是小學4年級和5年級家長。

37位家長表示,給孩子配備了智慧型手機,佔了兩成多。117位家長表示,沒有配備。

有4位家長表示,學校允許孩子帶智慧型手機到學校,150位家長表示,學校不允許。

在「據你了解,孩子用智慧型手機學習多還是玩遊戲多?」這個問題上,78位家長覺得學習多,76位家長覺得玩遊戲多。

117位家長表示,學校有要求學生在電子設備上完成作業。但110位家長覺得,學校要孩子在電子設備上完成的作業量並不多。39位家長覺得還好。5位家長覺得多。

100位家長表示,孩子已經存在近視的情況。

在「如何管理孩子使用智能設備」這個開放式問題上,家長們都表示了對管理孩子玩智慧型手機的無奈和無力,也有家長提供了有意思的經驗。

有家長走的是技術路線。「給自己的手機上設置應用權限,路由器上限定上網時間段。孩子沒機會上網或者玩手機遊戲。」

有的家長充分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有作業打開手機,沒作業不允許打開手機,但是不設置密碼,全靠自覺。」

有家長做到了以身作則:「絕對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還有家長的方法簡單直接:「周一到周五沒收手機,雙休作業做完後,允許玩2小時手機。」

杭州的中小學校,允許學生帶智慧型手機進學校嗎?對一些寄宿制學校來說,帶手機這個問題更需要有策略地面對。快報記者採訪了多所中小學,看看對待學生的手機使用問題,學校都有什麼妙招。

杭州第十四中學康橋校區是寄宿制學校,對於手機管理,有一套完善的機制。

副校長夏峰平說:「我們學校不使用平板教學,同學們接觸電子產品很少。我們是允許學生帶手機來學校的。每個學期初,需要帶手機進校園的孩子,會提交一份電子產品使用申請書,經過家長同意籤字後,才可以帶來。如何使用手機,已經提前和大家約法三章。周日一到校,手機要交給老師。等到周五放學,老師再把手機發給大家。」

一般來說,每個班都有一半左右的同學,提交手機使用申請。學校專門準備了高約一米七的保險柜,用來存放手機。

夏校長說,其實學校的智慧校園系統裡,有一套完善的家校溝通系統。同學們如果有事情,可以通過電子班牌,及時和家長溝通。

杭州市源清中學在校園、宿舍裡安裝了幾百臺電話機,供同學們使用。

新生開學第一天,學校就會告訴大家,不允許帶手機進校園,同時還明確納入到了《學生手冊》裡。

「有任何事情想聯繫家長的話,一是可以找老師,辦公室電話都向同學們開放;二是回寢室打電話,每間寢室都有電話,如果寢室內電話有同學正使用,宿舍傳達室電話也可供同學使用。總的來說,全校加起來有四五百臺電話(包括寢室),足夠同學們使用。」學校汪老師說。如有同學因特殊原因需要暫帶手機的,學校也予以了人性化的處理,要求學生返校時主動將手機交至班主任處統一管理,周五回家時再領取使用。

杭州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新生家長會上,老師和學生、家長第一次見面,有一條重要信息就是提醒大家,手機不能帶進校園。

「如果要和家長聯繫,校園裡有不少電話,宿舍、教學樓、教師辦公室等都有。」學校的陳潔老師說,如果是蕭山、富陽等地的同學,可以帶手機。不過,家長要先和老師事先溝通好,周日進校後手機就交給老師,等到周五放學,老師把手機充滿電,再還給學生。

管理這麼嚴格,一是為了讓學生更專心地投入校園生活,二是為了保護大家的視力。

「學校很重視保護視力,每天兩次眼保健操是堅決要保證的。為了防止有些老師拖堂影響同學們做眼操,學校專門設置了值周班,每周一個班上崗,全班同學等到第二節課下課,要點對點到其他班級查看,兩節課後同學們有沒有認真做眼保健操,有沒有讓眼睛得到休息。如果這時還有老師在拖課,那麼值周同學會很盡責地敲敲門窗,提醒一下老師。」陳老師說,一般被提醒的老師都會迅速停止講課,把時間還給同學們。

按一般情況來看,寄宿制學校的學生路途較遠,更需要手機和家長聯繫。但在走讀的學校裡,手機管理也是個不小的問題。

一位高中老師說:「學生帶手機進學校,太正常不過了。有時上晚自修,安靜的班級裡,突然就聽見一陣手機鈴聲。然後就看見有學生神色慌張,趕緊去關機。」其實帶手機進學校是允許的,每班都有保險箱,進校後手機交給老師,就放在保險箱裡。等放學,老師再還給大家。「就是這樣,還有的學生動足腦筋,帶兩個手機,一個上交一個自己玩。所以,學校裡對於這些違規行為,都有很嚴厲的處罰。」

前兩天學校還處分了六七名同學,因為在運動會期間違規玩手機遊戲,被巡查老師發現。根據年級手機管理規定,給予他們警告處分。這些同學本學期的綜合素質測評不能評A,取消各類活動的評優資格。

杭州一位民辦學校的副校長介紹,小學部,不管是住校學生還是通校學生,是沒有人帶手機的。周五家長接孩子,可以進校園接。學校初中部,有部分住校學生是帶手機進校園的,方便自己回去時聯繫家裡人,但學生到校需要把手機交給班主任。

另一位民辦初中校長說,學校不允許學生帶智慧型手機到學校,每個孩子都有一張一卡通,學生要聯繫家長可以刷一卡通打電話。

「不過有時候學生為了回家路上方便聯繫家長,也會帶智慧型手機來學校。我們約定好了,假如有學生不小心帶了手機到學校,我們一般要學生關掉手機給班主任保管到放學。如果沒有主動把手機交給班主任,上課時候在玩手機的,我們一般會把手機保管到初三結束。

這位校長說,絕大部分家長都很支持學校這麼做。極個別家長,孩子的手機被「收」上去,家長會再給孩子買個手機,他們的孩子對智慧型手機,已經上癮了。

記者也問了一些公辦小學的校長。城西一公辦小學的校長說,現在學校允許小學生帶智能手錶進學校,方便聯繫家長,手機肯定不允許。「智慧型手機是絕對不允許進學校的,家長一般也不會給孩子帶智慧型手機到學校。」校長很堅定地說。

市中心一公辦小學的校長說,學校不允許孩子帶手機到學校。有特殊情況,比如家長是雙職工,家裡沒長輩帶,孩子放學要單獨回家的,可以帶手機,但要向班主任報備,手機在學校期間由班主任保管。

除了智慧型手機,同學們在課堂上也要使用電子產品嗎?記者採訪了幾位中小學校長,都說除了智能白板,沒有使用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對於視力的保護,不少學校都很重視。

在採訪中,不少提到有作業要在手機上完成,都是些什麼作業?昨天我們問了一些學校的校長。

城西的一位公辦小學校長說:「我們學校沒有任何作業需要學生在手機上完成的,老師教學不可能用手機來布置作業。但有些打卡平臺,需要小學生在智慧型手機或者電腦上完成,主要是各種各樣的打卡,有的打卡平臺,比如安全平臺、禁毒平臺,需要孩子看下手機視頻,或者做一下趣味題目,但這跟學校無關。不僅是學生打卡,老師也在打卡。」

手機上做作業,疫情期間有,現在早就沒有了。現在家長反響強烈的是很多打卡作業,但我覺得打卡也是適度就好,也不要全部取締。」另一位公辦學校的校長說。

一位民辦初中的校長說,從他們學校情況來看,學生作業要用手機的地方非常少。但學生在學校上信息課時,會短暫用一下電腦,學校還專門買了一批手機,給學生上手機軟體編程課,用好收回去。「在學校,老師們用智慧型手機用得多,比如上課要用手機連接智能白板,提升課堂效果。班主任可能是用智慧型手機最多的,要用手機拍照或錄視頻記錄學生的學習生活,反饋給家長。」

採寫/製作:張娜 胡信昌

監製:鄒瀅君 嶽海智

相關焦點

  • 辦公室宿舍裝電話供學生撥打 違規使用手機將取消評優資格
    每個學期初,需要帶手機進校園的孩子都要提交一份電子產品使用申請書,經家長籤字同意後,才可以帶來。如何使用手機,已經提前和大家約法三章,「周日一到校,手機要交給老師。等到每日放學時間、節假日,老師會將手機還給學生。」「一般來說,每個班都有一半左右的同學提交手機使用申請。學校專門為同學們準備了儲存櫃,用來存放手機。」
  • 帶手機的同學慌了! 取消各類評優, 記入綜合測評! 教育部為此也有最新表態
    學校教育本著按需的原則合理使用電子產品,教學和布置作業不依賴電子產品,使用電子產品開展教學時長原則上不超過教學總時長的30%,原則上採用紙質作業。「停課不停學」期間,教育部要求各地合理安排線上教學時間,控制學生電子產品使用時長,科學規範指導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產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學習和用眼衛生習慣。
  • 學生校內禁用手機!福州已有中小學開始執行!違規將……
    主題活動,並發出致家長的一封信,呼籲家長們理解並配合學校做好對學生的教育,促其按要求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福州教院二附小提出:學生在校內禁用手機等電子產品,若需應急聯繫,可以向任何老師借用手機;入校必須關機,開機狀態視為違規使用;手機借給同學使用,擁有人和使用人都違規;校內違規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經發現由段長代管一周,一周後由家長到校領回;違規使用手機的學生取消各類評優評先資格;
  • 山東高中階段學生和班級省級評優工作即將開展!(附名額分配表 )
    》,高中階段學校學生和班級省級評優分為:省級優秀學生、省級優秀學生幹部、省級優秀班集體3項。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先進模範的示範引領作用,教育引導廣大高中階段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按照《山東省高中階段學校學生和班級省級評優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評優管理辦法》)相關規定,現就2020學年高中階段學校學生和班級省級評優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 8名學生體測作弊取消學位?山西涉事高校回應:曾按規定處分多人
    記者注意到,該校網站9月29日曾發布《關於對2020/2021學年第一學期體質健康達標測試違規學生處理的通告》稱,9月26、27日進行的體質健康達標測試中,6名學生因參與替考,違反考試管理規定第十五條,按作弊處理,取消學士學位獲得資格。
  • 有償補課、帶學生應援明星……教育部曝光8起師德違規問題
    12月7日,教育部官方網站發布消息,日前,教育部對8起違反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典型問題進行公開曝光。教育部指出,師德違規問題的涉事教師和相關責任人受到嚴肅處理,體現各地各校深入落實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對師德違規問題「零容忍」的堅決態度。
  • 瀋陽127中學金老師被教育部點名 教育部對師德違規問題零容忍 曝光...
    三、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翰林學校教師耿某帶領學生應援娛樂明星問題 2020 年 5 月,耿某在上課時間帶領學生為娛樂明星應援,並錄製視頻在網絡傳播,造成不良影響。耿某的行為違反了《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第三項規定。
  • ...回應「教師抄襲豆瓣文章」:取消其職稱晉升及各類評優評先資格3年
    杭州師範大學官方微博8月19日消息,對近期關於杭州師範大學教師郭彥努公開發表文章《紹興石宕園林研究—以羊山石佛寺為例》(論文署名單位非杭師大)存在抄襲現象的反映,經學校學術道德委員會調查
  • 山西一高校8人體測替考被取消學位,校方:曾按規定處分多人
    記者注意到,該校網站9月29日曾發布《關於對2020/2021學年第一學期體質健康達標測試違規學生處理的通告》稱,9月26、27日進行的體質健康達標測試中,6名學生因參與替考,違反考試管理規定第十五條,按作弊處理,取消學士學位獲得資格。「體育測試,我們都有監考老師在場,每個環節都會進行身份審核驗證,要保證對每個學生公平公正。」
  • 教育部再度公開曝光6起教師違規違紀案例
    人民網北京7月31日電(孫競)繼今年四月份曝光4起教師違規違紀典型案例之後,教育部今天再次公開曝光6起違反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典型案例,涉及性騷擾學生、歧視體罰學生、學術不端、有償補課、私自收取並侵佔學生費用等問題。
  • 高校回應8位學生體測作弊取消學位 怎麼回事?
    記者注意到,該校網站9月29日曾發布《關於對2020/2021學年第一學期體質健康達標測試違規學生處理的通告》稱,9月26、27日進行的體質健康達標測試中,6名學生因參與替考,違反考試管理規定第十五條,按作弊處理,取消學士學位獲得資格。「體育測試,我們都有監考老師在場,每個環節都會進行身份審核驗證,要保證對每個學生公平公正。」
  • 8名學生體測作弊取消學位? 涉事高校:情況屬實
    記者注意到,該校網站9月29日曾發布《關於對2020/2021學年第一學期體質健康達標測試違規學生處理的通告》稱,9月26、27日進行的體質健康達標測試中,6名學生因參與替考,違反考試管理規定第十五條,按作弊處理,取消學士學位獲得資格。「體育測試,我們都有監考老師在場,每個環節都會進行身份審核驗證,要保證對每個學生公平公正。」
  • 教育部回應大學生體考替考被取消學位:應探討如何讓學生喜歡運動
    公告內容通報稱,學校兩名學生因冒名代替參加體質健康達標測試,取消學士學位獲得資格。上述事件的處理結果,引發網友熱議。12月14日,在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對此作出回應。他指出,要解決體育考試替考問題,要從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出發,探討如何讓學生喜歡運動,而非帶有強制性地讓學生去運動。
  • 教育部:逐步取消學校行政級別 有31所副部級高校
    前(8)日,教育部官網發布《教育部關於深入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促進政府職能轉變的若干意見》,要求積極創造條件,逐步取消學校行政級別。 目前,清華、北大、人大等31所部屬高校由於校長、黨委書記被明確為副部長級,所以被習慣稱為「副部級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為「副大軍區級大學」,其餘部屬高校和省屬高校則有相應的廳局級「稱號」。
  • 因勒令學生自行砸手機老師被停課,教育部對帶手機是怎樣規定的?
    想起來了,去年10月也有個轟動性的砸手機事件:安徽省淮南市某中學校長,在全校師生大會上,當著所有師生的面,把近期收繳的學生手機都砸得冒了煙。雖然學校說與家長籤署了協議,如果學生違規帶手機,學校是有權利對於這些手機進行處理的。但這件事還是受到了很多人的譴責。
  • 寒假停課不停學,教育部否決了其中這件事,學生:簡直太懂我了
    為把疫情對學生學習的影響降到最低,各級各類學校積極落實教育部「停課不停學」要求,陸續開啟網上教學模式。在家長眼裡,這樣的教學方式無疑是一個好的舉措。可是,在孩子們眼裡,這註定是一件讓他們不舒服的事情。通常情況下,學生周內、周末的家庭作業完成情況,老師會要求以圖片、視頻等形式網上打卡。
  • 智慧型手機入侵校園,學校如何管理?這些經驗可以試試! | 特別關注
    學校的手機管理規定中,對手機可以在何時何地使用、使用的目的和前提以及使用的時長等都有詳細的規定。違反規定會受到相應的處罰:一般違規使用手機,每次扣2分,利用手機等電子設備玩遊戲,每次扣6分,年級代管1個月。第2次玩遊戲,扣6分,年級代管3個月等等。
  • 教育部對手機「下手」!「手機管理」拷問學校管理水平,這些先進做法值得借鑑
    這樣做的目的是在信息化社會中,讓學生從更多的渠道獲得知識和技能。但是,允許學生攜帶手機入校,並不是對學生的手機使用放任不管,十一學校在採取相應的人性化措施之前,做了大量未雨綢繆的前瞻性準備工作。學校的手機管理規定中,對手機可以在何時何地使用、使用的目的和前提以及使用的時長等都有詳細的規定。違反規定會受到相應的處罰:一般違規使用手機,每次扣2分,利用手機等電子設備玩遊戲,每次扣6分,年級代管1個月。
  • 遼寧發文「嚴禁家長、學生代勞」:教師不批改作業將取消評優
    《作業管理「十要求」》提出,教師必須親自批改作業,嚴禁家長、學生代勞。對於不按時親自批改作業的教師,一律取消職務晉級、評先評優資格,學校校長取消評先評優資格。「十要求」即日起執行。  以下為《遼寧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管理「十要求」》全文  1、學校必須「零起點」教學,嚴禁敷衍教學超綱超進度教學。  嚴格依據國家課程標準,按照教學計劃開展教學活動,對於新的知識內容一律「零起點」教學,保證課堂教學完整性。對於非「零起點」教學的學校和校長取消評先評優資格。
  • 體罰、性騷擾、帶學生應援明星……這些老師,教育部曝光
    2020年,李某某於寒暑假期間組織所帶班級學生進行有償補課,在學生管理教育過程中簡單粗暴,言語失當。根據相關規定,給予李某某解聘處理,並責令其退還所收補課費;給予學校常務副校長停職檢查、扣罰一年崗位工資和職務津貼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