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心魔?病情輕者內心苦不堪言,重者走火入魔,失去自控

2020-12-16 情感小公主

相信每個人生活中都有遇到過類似的經歷, 我們都曾在生活突變或巨大壓力事件面前產生心魔,覺得內心有美好的自己和不想面對的自己在持久地戰鬥,內心苦不堪言!我們想消滅那個不想面對的魔鬼,但愈戰愈烈,後來知道了,這在心理學裡叫做「對抗」,而沉緬於這種自我防禦狀態,只會增強心魔的力量,最後被吞噬,這對自己實際是一種無形的內耗和傷害。

迫於生活的壓力和利益心,貪慾等,我們往往會被各種各樣壓力和貪戀控制,忘失自心,任性自恣。也就是所說的過度自私。當一個人清靜無私時,身心是平和,愉悅的,五蘊皆空,萬物萬象存在而不著於心。是執著於自私之性,堅持己性,以為所有或應該,從而不見自心只識自性,由性而生由性而發,生成事物事情,患得患失不能自拔。生而滅,滅再生,生再滅。生死相續不相間斷,生老病死憂苦傷悲,由感而發!自身體悟應會解悟。這一切由執著自性行為,過度就成心魔,心旺。難以說服調御,是大丈夫,自以為是。分不清正念,邪念。

心魔是虛的,但是,身體是實的。當我們將注意力從思維轉移到身體上時,其實就是離開了虛妄的世界,而進入了實在的世界,這時,事情就會變得不一樣了,你每走一步都很紮實。

這個道理,也可以延伸到我那位失戀的朋友身上。如果她只是在思考,那她其實就是陷入了心魔所編織的虛妄世界,但當她在家庭聚會中將事情袒露給父母聽,她就是在真實的世界裡,和父母真實的人打交道,而她也發現,這個真實的世界和自己想像的世界完全不同。

我們對固定模式的執著,美國「碼頭哲學家」埃裡克霍弗在他的著作《狂熱分子》中有一種解釋:

當我們的生活朝不保夕,完全無力控制我們的生存環境時,就會執著於熟悉的生活方式。我們通過把生活模式固定化去對抗深深的不安全感。藉此我們給自己製造了一種幻象:不可預測性已為我們所馴服。

對抗深深的安全感,這個說法或許還不夠,也許更好的說法是,我們作為一個個體對這個世界缺乏信任,而懷有敵意或恐懼。在基督教的傳說中——很多歐美電影中可以看到這種傳說,魔鬼撒旦是沒有身體的,他必須附身於一個人才能發揮作用,而一個人之所以會被附身是因為自己充滿了仇恨。仇恨,是一種最典型的心魔,而對這個世界有恐懼或敵意,則是更微妙更常見的心魔。

去年,我在福建南禪寺上內觀的課程時,整整10天裡,學員們都不能說話,不能碰觸彼此,甚至點頭、對視等寒暄的方式也不許可。總之,所以時間裡都將注意力集中在感受身體上。這樣做時,自己變得敏感了很多,對心魔這個說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所謂心魔,是我們養成了牢不可破、堅不可摧的錯亂思維、本來一個能自我控制的人,逐漸喪失了自我控制的能力,最終讓自我失控,背離了規律法則的自我,像無軌列車無法自控,讓自我本來創造美好一切的力量,變成了破壞一切的洪荒之力。

這就是心魔的由來,心魔用科學的術語就是關注點,一個人長期關注一點,思想意識和行為都會集中聚焦一個點,當這種習慣讓關注點從種子在內心變成參天大樹,在大腦的潛意識裡牢不可破、堅不可摧,人就失去平衡,比如長期關注賭博的人,賭癮的刺激、興奮、失落、痛苦都在內心生根發芽,在大腦潛意識形成習慣,只要內心渴望一驅動,大腦潛意識就會自然而然的讓賭賭的渴望刺激付諸行動。

所以徹底失去自我控制的人總是認為自己內心的心魔已經失控,正如出籠猛虎,充滿了洪荒之力,這個時候的心魔完全佔據的你的內心,在你大腦根深蒂固。

對於走向極端,失去內心平衡、完全自我失控的人,擺脫心魔走出心魔的方法,其實還是內心。

如何讓內心回歸平衡,其實就是靜心,把心靜下來,讓內心不動心,然後再修復潛意識的根深蒂固,關鍵就是如何在靜心、不動心、放下自在的情況下,尋找轉移關注點的生活習慣,這是水滴石穿的養成計劃,比如寫一本書、練毛筆字、無論如何都要培養一個興趣愛好、哪怕是去旅遊、去修行都可以。

很多人不知道人活著到底為了什麼?

人活著就是為了獲得身、心、靈的完美完整,一個人身體健康、內心富足、靈魂完整是人類最偉大的事業,所有的價值觀都是圍繞著這個夢想開始的。

人身體健康,有錢但內心貧窮、靈魂就殘缺,人就痛苦容易走極端,很多富二代有錢,但內心空虛,靈魂灰暗,最後走上了吸毒、同性戀、自虐等各種極端,這也是心魔的體現。

有些人感覺內心富足,可是身體重病,物質貧窮,沒錢治病、靈魂也就殘缺,這種不均衡的人也會誘發悲劇,不過內心富足的人,心魔一般不嚴重。

所以實現身心靈的均衡發展、滿足身心靈的完美完整,你需要超級財富、這裡面要超級精神財富和超級物質財富,你需要大智慧讓內心富足,學會創造超級財富的智慧,這裡面你不斷領悟意識母體宇宙系統,利用規律法則的和諧能量槓槓來實現你的身心靈發展的目標。

這裡面實現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法門是:個體利益只能建立在整體利益至上,你為整體利益給予越多、貢獻越大、整體利益越受益,你就越富有,這裡的富有是內心精神富有和外在物質富有。

所以消除心魔的法門:知道什麼是心魔、什麼是心魔關注點聚焦、什麼是真正的靜心和不動心,什麼是轉移內心關注點,人活著到底為了什麼?搞清楚真正的人生價值觀。

當你智慧開悟了,心魔也就真正的清除了,不要試圖用物理治療來治癒心魔,除非你做心臟移植手術,否則外在治療毫無意義。在內心尋找答案,內求本心回歸初心、靜心、不動心、才能放下自在。

相關焦點

  • 心理測試第一眼看到老鼠還是蛇測出你是高自控者還是低自控者
    A、老鼠B、蛇C、同時看到A、自控力指數:★★★★★你是一個典型的高自控者你對於自己的要求有些過於嚴苛,並為自己設置了太多的原則和底線。你表面上的目的是不讓自己犯錯誤,其實你內心最大的動機就是不願意傷害別人。你擔心因為自己的過失,而給對方造成損失。你極不情願出現在競爭場合,不喜歡挑戰別人的感覺。你對自己要求太嚴,什麼地方做什麼事情,該說什麼樣的話,似乎都是有一定規矩的。你想要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保護自己,可是這導致你過分的克制自己。
  • 知我者為我心憂,不知我者為我何求,然世間茫茫眾生何處覓知音?
    交疏結綺窗,阿閣三重階。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一彈再三嘆,慷慨有餘哀。《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這是我特別喜歡的一句話。唯有真正理解我的人,才能讀懂我的內心。然世間茫茫眾生何處覓知音?
  •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 呂嘉健:心魔狀態與逆反的衝動
    「反常的小鬼」就是心魔。海特舉出很多例子,說明他自己內心經常出現「反常的小鬼」搗亂的情境,例如參加晚宴時,旁邊坐了一位他很尊敬的賓客,他心裡的小鬼就會趁機作亂,拼命鼓吹他說出最不恰當的話。我們之所以會壓抑這些念頭,並不是因為內心深處知道它們是真的(有些可能是真的),而是因為它們很恐怖或令人感到羞恥。一旦我們想壓抑卻又壓抑不成,這些念頭就會一直在腦中揮之不去,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相信弗洛伊德所說的:人的內心有黑暗且邪惡的一面。」
  • 輕者三次,重者一周治癒.
    高錳酸鉀配開水治好俺姐倆痔瘡             ●取半礦泉水瓶蓋高錳酸鉀,用開水稀釋成紫色,一次燻洗幾分鐘,輕者三次之內就可以治癒            ●方子沒有副作用,男女老少都可以試用            近日,安達讀者高女士打來電話。            她和妹妹倆,用了本報一個偏方。
  • 輕者流放,重者斬首!363年前,順治帝如何懲處科舉舞弊大案?
    清朝以前,官府對於科舉舞弊案件的懲處都是比較輕的,不過是考官杖責、貶官,應試者廢黜 。這便直接導致清朝科舉考試舞弊之風愈演愈烈,案件層出不窮。終於觸怒了朝廷,在懲處犯案者時,不惜大開殺戒。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清順治年間的「丁酉科場案」 。
  • 醉酒者被「遺棄」後死亡,輕則賠錢,重則判刑!
    醉酒者乘計程車無法說明目的地 被司機「遺棄」後死亡 司機要不要擔責? 同桌几人飲酒後 醉酒者回家途中被凍死 同飲者會不會被追刑責?
  • 西布曲明危害大,輕者厭食失眠重則精神異常甚至死亡
    西布曲明危害大,輕者厭食失眠重則精神異常甚至死亡 石軼君 2017-08-29 10:28 來源:澎湃新聞
  •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曰:「取四重,去四輕。」曰:「何謂四重?」曰:「重言、重行、重貌、重好。言重則有法,行重則有德,貌重則有威,好重則有觀。」 修身篇四重各有所指,單單把「君子不重則不威」與「貌重則有威」相聯繫,君子不重當成是貌不重,當成臉面上的威儀,我認為對「重」的理解過於取貌了。非獨貌有威。四重者皆有威,言重威於耳入於心,行重威於眼,好重威於觀,皆威入人心,何為不威哉?
  • 自控能力極差的人,還有救嗎?如何自救?
    所謂自控,就是自我控制能力。自控是對外界誘惑和自身行為習慣的一種控制。自控能力強的人,就會形成良好的習慣,遠離一切惡習,充滿正能量,積極向上,做事情都很容易成功。自控能力差的人,就會形成各種壞習慣,嚴重的,會因為抵擋不住外界的誘惑,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每個人都想成為自控能力極強的人。奈何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一個魔鬼,這個魔鬼就是我們的心魔。有陰就有陽,任何事物都存在兩面性,有好就有壞。
  • 淺談挽救中如何與習練者溝通
    他們在面對勸說外在的表現為要麼言行激烈,要麼從沉默對抗。  二是投機博弈的心態作為支撐。這部分習練者,與上述的相似的方面都是以「圓滿」為基礎,但這一部分「學法」不深,十分現實,投機心理濃重,往往認為只要跟到底,法 輪功就會給他們「好處」,甚至有部分痴迷者以此謀求去國外謀生的途徑。
  • 自控力差者更易成為網絡犯罪受害者
    原標題:自控力差者更易成為網絡犯罪受害者你的自控力如何?美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自控力差的人更容易成為網絡犯罪受害者。密西根州立大學研究人員調查近6000人,評估他們的自控能力及使用電腦時可能受到惡意軟體攻擊的行為習慣。為衡量「受害」程度,研究人員向調查對象提出一系列問題,詢問他們在某種情況下會做何反應,了解他們的電腦處理速度是否較慢、是否經常死機、是否經常彈出窗口、網頁瀏覽器的主頁變化等。
  • 《綁架者》曝白百何特輯 被掐脖子到失去知覺
    3月21日,電影《綁架者》曝光了白百何的電影特輯,在特輯中,白百何坦言為了林薇這個角色數次淚崩,大腦整部戲都繃著一根弦,連明道都聲稱會被白百何的眼神嚇到。在電影《綁架者》中,白百何不再是往日的清新小妞形象,反而飾演了一位颯爽暴力的女刑警。
  • 打人者被網友質疑受罰較輕,尊師重教任重道遠
    打人者冷某被行政拘留9日,罰款400元,因年齡問題,行政拘留不予以執行。有的網友認為該處罰夠輕的了,又是《未成年人保護法》保護了罪惡。有的網友說,400元夠賠償老師的治療費和精神損失費嗎?也有的網友說,這麼低的違法成本根本起不了懲罰的作用,這是否會引起社會的模仿效應?更有的人說,這樣的懲罰寒了老師的心,受傷害的不僅僅是老師而是整個教育。
  •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詩文】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王風•黍離)【註解】知我者:了解我的心情的人;謂我何求:認為我有什麼要求【釋義】了解我心情的人,知道我心中的惆悵;不了解我心情的於是你在朋友圈發一條微信曰: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為你們的健康著想難道有錯嗎?
  • 李邕那句人人不解的「似我者俗,學我者死」,真就不學了嗎
    他是行書入碑大家,書風奇偉倜儻,李陽冰稱他為「書中仙手」。後來人常常要學他的書法,卻忌憚他自己說的一句話,「似我者俗,學我者死」。「似我者俗」,很好理解。似是象其形,但不一定具其意,最終難免入俗流。齊白石也有這麼類似的一句話,「學我者生,似我者俗」。是啊,東施效顰,只能落入俗套。另半句,一個是生,一個是死,頗費理解。
  • 耄耋老人子宮脫垂苦不堪言 渭南市婦幼保健院妙手回春
    近日,渭南市婦幼保健院婦科成功為一位患有重度子宮脫垂、陰道前後壁膨出的耄耋老人實施了手術治療,解決了老人的難言之隱。據了解,85歲的楊奶奶合併高血壓、糖尿病、腦梗塞等疾病,10個月前感覺用力後陰道有一腫物脫出,直立和咳嗽時加重。
  • 健身者們,這鐵棒有何用?告訴你如何正確地使用臂力棒!
    健身者們,這鐵棒有何用?告訴你如何正確地使用臂力棒! 臂力棒,大家定然都不會陌生。
  • 周口H7N9禽流感患者病情穩定 接觸者解除隔離
    對於該病人的治療,周口市直醫療單位投入醫護人員45人次,周口市疾病控制中心組織了流行病學調查隊伍對患者全面展開流行病學調查,對於8名密切接觸者全部實施了醫學觀察,並對患者家庭環境的地面、牆壁等進行了終末消毒以有效預防和控制疾病的傳播。由於病情發現早、救治及時,該患者病情已經穩定。而8名密切接觸者在接受了一周的隔離觀察後均確定未感染H7N9。
  • 為何說神醫扁鵲不是合格的醫者?為了揚名,專為「重者」看病
    我們言歸正傳,接著說扁鵲,扁鵲有了能看高超的醫術之後,開始在諸侯國中為世人診病,齊、趙、秦、周等地,都有著扁鵲去過的痕跡。扁鵲的揚名之道——「為重者醫」。什麼是隨俗而變呢,說白了就是那個階層在國家中的地位高,就給誰看病,比如說邯鄲人們重視婦女,扁鵲就為婦女看病,周人敬愛老人,扁鵲就為老人治病,鹹陽人們疼愛小兒,扁鵲就為小兒看病,就這樣扁鵲的名氣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