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九月,正是開學的季節,偶見朋友圈,又一輪的學子在晾曬著軍訓和軍姿,這讓字遊君又想起那年九月和四中的相遇,以及那些人和往事。
宣威四中,坐落於雲南省宣威市海岱鎮文閣村,是一所鄉下高中。可就是這麼一所鄉下高中,卻成為我人生中一個最重要的節點,踏在四中的肩膀上,我得以走出自祖祖輩輩就渴望的山外山。
還記得,入學報到的時候,跟隨村子裡的髮小,早早就到了四中,那個時候的四中,是有初中部的,而他,初中就在四中就讀。剛入四中,在他的帶領下,參觀完整個四中,對於未來,對於新的老師和同學,有著莫名的期待。
開學的第一晚,見到了曾我在四中的第一個班主任,那個時候,在宣威四中,我們習慣性叫班主任為老班。老班個子不高,略胖,姓張,不再提起他的名字,是希望不打擾他在天國的安息。
題外加一句,加上復讀,我一共在四中呆了四年,一共有四個班主任帶過。
開學第一課,老班在交代學校的日常,而我,早早在打量他和我的新同學。那個時候,因為宣威市實行劃片招生,我在班上找到部分初中的校友和同學。但更多的是新面孔,想著將和那麼多新同學在一起同學同成長,心裡滿是期待和興奮。
熬到晚上,回到宿舍,班上大多學生都是住校,男生們開始互相認識和打屁聊天。故事也就從九月的那個晚上開始。
一切按部就班,一切回到常軌,只是,高中生基本成熟了,除了背負父母的期望外,青春的荷爾蒙也在校園瀰漫。
在一天天安靜而重複的上學中,同學們開始不停在現在想來有些狹小的校園相遇和錯過。
本想先從我的同桌說起,可惜,在我記憶中,似乎每個和我讀過書的都是我的同桌,生性好動的我,似乎沒有一天能好好呆著一個座位上讀上一天書。
那個時候,我經常被張老師拎出去批評,好幾次都是莫名的問我,&34;或者&34;……
更多的是,我讀課外書被張老師說教,但是,我深刻的記得,有時候,學校發救濟性的飯票,單親家庭且貧窮的我,總是張老師考慮的對象,而那些飯票,我一直珍藏不忍使用。
高一的時候,我們班成績蠻不錯,可惜,病魔找上了張老師。
高二分班,換了馮老師來接我們班。當時是馮老師,絕對是四中最能鎮住刺頭學生的老師之一。
聽馮老師家鄉的一個同學說,馮老師自小就是一個牛人,小學跳級讀,初中時,就敢隻身到高中去堵校門,只為找幾個高中學生&34;。
馮老師在學生圈有一個外號,我估計在那個時候的四中就讀的學生,應該都還有所耳聞,&34;或者&34;,外號的獲得,估計源於他的嚴厲和霸氣,源於管理風格,源於他的教學理念。
或許,在當時的同學心中,大家都是&34;,需要老師的調教。該綽號明貶實褒,是馮老師在當時的四中,絕對是風雲人物。
只是現在回憶起這一切的我,覺得不應該叫老師的綽號,畢竟,老師之於學生,是這個社會難得期望你好的人之一。
馮老師語速超快,說話直奔主題,簡潔明快,我嘗試著跟隨他的語速,可惜我挑戰不了。
高二臨危受命接手過我們班的馮老師,要去進修學習,學校委託馮老師的弟子,剛分到四中的徐老師帶我們。
這些年,我一般不喜歡提起四中,提起那些人和往事,就是因為,在高二的時候,像大哥哥一樣的徐老師,因為人好心善,而我們是文科班,班裡學生多且調皮,在高二那年,有些玩得出格了。
當時的我,恰好是班長,可惜沒能帶好同學們,導致後來好幾個優秀的同學,高三沒讀完就回家了。
當時,自我感覺能力有限的我,作出補救,推薦了班上一個傳奇的同學,在當時我們偏僻的鄉下農村,就去少林寺練了幾年武的同學接過班長這個燙手山芋。
高三了,馮老師回來,一切回到正軌,可惜,那個時候,輝煌的四中開始走向沒落,而我們那幾屆,恰好是下行者。
回顧那些年,因學校處於雲貴交界,又沒什麼娛樂方式,恰逢&34;系列電影大火,學生多餘的精力無處釋放,男女同學的曖昧,男生之間的義氣之爭,在校園不斷上演。
飯後的學校大門口的鐵路上,在牽起當初我不知道的遠方的同時,同學們最愛三三兩兩在上面閒逛。
在閒逛中放鬆,在閒逛中討論學習,在閒逛中探討未來,在閒逛中釋放少年男女那點心思。
在夏日的傍晚,學校設施差,天氣炎熱,學校的河流邊,附近的小山上,那一大片綠油油的蠶豆地和麥子地旁,老師鼓勵允許我們帶書出去學習。
正是這個放風學習的機會,增加校際的流動,增加的同學們的情感。而我知道四中的一句經典情話,就是在四中小河旁,同學告訴我的。
&34;只是,不知道這位傳奇的學長,究竟是誰?
那個年代的四中,上幾屆的傳說還在延續,打籃球好的,學習好的,打架厲害的,長得漂亮的,基本是男生的話題。
四中,記憶中的每天跑早操,每晚食堂的老面饅頭,現在回想起來,還是那些的親切。現在重回故地,卻再也不見舊日的模樣。
當然,我們哪一屆也不乏&34;。那些&34;,據我了解,也有了不錯的歸宿。畢竟,在紅磚圍城的院子裡,鄉下的孩子,用盡汗水突圍!
四中的那些往事,四中在學子身上的留白,其實一直印刻在學子心間。願四中,新年勝舊年,願四中老師,新歲勝昨天,願學弟學妹,撐起四中的脊梁和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