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國人瘋狂吐槽的「抗日神劇」居然日本人也看過,還認真研究,一本正經出了本書......
電視劇不管在哪個國家都是相對「無聊低俗的東西」,中國抗日神劇的爆發,其收視率「和日本過去的電視劇盛況一樣」,抗日神劇漸漸代替「日本如今已經滅絕的無聊動作電視劇」。——《抗日神劇大百科》作者巖田宇伯
「網紅神書」《抗日神劇大百科》收錄21部中國抗日神劇
還記得前段時間一本《抗日神劇大百科》火爆網絡嗎?
書名直譯過來是《中國抗日神劇讀本:出乎意料的反日·愛國喜劇》,封皮中間是名女軍官,左邊是國民黨,右邊是新四軍。
這部「網紅神書」收錄了21部中國抗日神劇,合計678集、30180分鐘,附帶劇集簡介、演員採訪、梳理複雜的故事梗概、圖解龐大的人物關係,以及對某些拍攝畫面的神吐槽,還把它們統稱為「意想不到的反日愛國喜劇」,乍一眼看去,仿佛就是把抗日神劇都當作了搞笑片看。
開篇詳細介紹了參與抗戰的新四軍、八路軍、遊擊隊、皇軍、保安隊、軍統、英法租界警察、工商會、叛變日本的汪精衛軍隊等等複雜的組織勢力。
劇中不僅有「手撕鬼子」的場景,九陰白骨爪、太極神功、化骨綿掌、輕功、點穴手等十八般武藝輪番上陣,隔著頭盔就能一招制敵,讓不少中國觀眾也大呼「雷人」。
此書還兼具漢語教學功能——給所有出場人物的中文名字標上日語發音,另外設有「跟著抗日神劇學中文」的專欄。
「通過抗日神劇學漢語」的章節,不過看得出來略有一些錯誤,比如「不好我們當中了」,中文臺詞應該是「上當了」。
作者詳細地梳理了21部電視劇的劇情,把678集、總計30180分鐘播放時長的故事濃縮成圖文,並且劃分各方勢力,繪製人物關係圖表:
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還用愛心標出了關係。
再把人物關係以更加錯綜複雜的故事線串聯起來,繪製劇情梗概主、支線:
最後才逐個分析劇照,並在劇照旁邊進一步解釋劇情,穿插瘋狂吐槽......
日本軍官竟然還留著明治維新以前的髮髻……
背景明明是1937年,已經開始用紅外線雷射檢查入侵者,藍光認證活體……
還有,這個是怎麼回事兒?
中國網友加入「吐槽」大軍
在中國社交網站上也成為討論話題,消息一出,馬上就得到了中國大量媒體和自媒體的關注,加入吐槽大軍。
評論中不乏「日本人做資料的能力還是超強的啊」「哈哈哈」「什麼鬼」「丟人丟到國外去了」......
現在,這本書已經快被玩兒壞了,比如穿身上:
貼車上!(怎麼感覺貼個符……)
竟然還有人要把這書當禮物送給臺灣的朋友,據說他們會喜歡。
精準「吐槽」,既生動又嚴謹的「良心作品」
作者寫此書煞費苦心,真是極具鑽研精神。但如果你認真讀了這本《抗日神劇大百科》,就知道作者對「抗日神劇」是「真愛」,「大百科」的精準吐槽也是既生動又嚴謹的「良心作品」。
一起來聽聽作者的心聲。
問
全書文風是偏正經的,還是調皮的?
基本是正經的,但吐槽是調皮的。
抗日神劇大百科
稍微翻譯幾段前言,先解釋下作者的想法:
「當中國抗日電視劇相關的新聞到處流傳的時候,2ch、推特之類的社交網絡上可以看到『有點想看』『反而很有趣的樣子』類的評論,本書想幫助這麼說過的各位,把筆者,也就是一名普通觀眾所感興趣的、且看完到最終回的作品,向大家慢慢地、輕鬆地介紹。「這類電視劇在日本完全不會放映,如果能把進入抗日電視劇世界的門檻降低,讓感興趣的諸位輕鬆觀看,就是我的榮幸。在這個意義上,我就以各種類型的抗日電視劇、簡單的故事梗概、有趣的場景解說為中心寫了此書。這些故事的登場人物也很多,再加上是超長時間播放,即使能夠理解中文,要跟上故事還是件極其困難的工作。「因此,本書將這些故事的展開情況,用人物關係圖表的形式說明,且概述主線的關鍵點。另外,也在書中插入專欄,介紹了抗日電視劇的收看方法,以及稍微介紹了一些經典小「劇情」,希望大家參考。最後,為了能夠讓演員和登場人物更加契合實際作品的氛圍,也為了能與影像截圖上的字幕統一,他們的人名都以簡體字記載。」
貼心地標註劇名、拼音、話數、導演、年份、主演等基本信息,還有日語假名注音。
在大致看完全書之後,「遊戲研究社」認為《抗日神劇大百科》是既正經又吐槽的,倒也不是那種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因為這是在一本正經地發現、複述和強調抗日神劇中的胡說八道。
至於反華言論,從前言和書中都可以看出來,作者是真的喜歡看抗日神劇,又想向其他日本人「慢慢地、輕鬆地介紹」抗日神劇,儘管某些吐槽可能會對中國乃至中國文化有一些誤解,但絕不是日本右翼那樣臉紅脖子粗地否認侵略、叫囂反華。
作者並不把這些神劇視為反日宣傳,而是作為某種值得分享、研究的無釐頭娛樂作品。
問
說說那部連作者也沒地方可吐槽的抗日劇?
《壯士出川》,又名《鐵血徵途》。
抗日神劇大百科
這部電視劇是《壯士出川》,又名《鐵血徵途》。在豆瓣有400多個評價,8.6分。
大百科對它的評價是:有許多真實存在的人物登場,描繪四川軍的、幾乎沒地方可以吐槽的認真戰爭電視劇。
當然也不是說《壯士出川》就沒有問題了。比如下面這份日軍命令書,文案說:
「本來一直給我們帶來歡樂的日軍命令書(因為很多抗日神劇的文書都是亂寫日語,人名也是從日本政要、演員甚至ACG角色中拿來的),這回日語非常好,只是臺詞中山西省的臨汾在上面寫成了山東省的臨沂。」
這已經屬於針對該作最嚴重的吐槽了,沒想到這樣一個中國地理知識相關的Bug是被日本友人發現的。旁邊的「半角數字顛倒」等大字吐槽也只是說命令書上的阿拉伯半角數字沒有縱排、標點不應該放在行首。這兩個排版問題,完全是細節,大百科作者確實看得細緻入微。
劇中比較寒磣的CG飛機
再有就是輕噴了劇中飛機是用CG做的,跑道過於狹窄,旁邊的四方水池意義不明(不過這些水池可以理解為機場一般都有的消防池)。
之前看到這本書在網上流傳的時候,有人擔心這本書被利用,成為日本虛構歷史教科書的素材,但拿到本書後發現,前後有多處說明書中電視劇哪些是虛構,哪些又有史實。
在這部電視劇的劇情分析中,作者的文字就表現得足夠尊重。比如介紹四川軍情況如何艱苦的部分,沒有一句是調侃的語氣和內容。
問
大百科評價最高的是哪一部作品?
「手撕鬼子」的《抗日奇俠》。
抗日神劇大百科
大百科介紹的第一部作品就是《抗日奇俠》,被作者譽為「如金字塔般令人戰慄而又光輝璀璨的超大型娛樂作品」。
光兩頁8張劇照,作者就忍不住吐槽了6次,包括「穿著學生服的忍者部隊!」與「在中國成了話題的SM場景」,這個吐槽密集度基本就是全書之最了。
對手撕鬼子這一幕,書中的評論文案也比較克制:
「擁有怪力的角色杜大鵬,腦袋硬到被世人稱為鐵頭俠。總之是一個光靠蠻力就能壓倒一切,頭腦反而空空的傻瓜角色。」他的「手斬鬼子」以及在中國報導中的相關畫像,某種意義上可說是這部電視劇的標誌。
旁邊也就是一句大字吐槽:撕裂日本兵!
問
作者都是在哪兒看的抗日神劇?
中央電視臺、優酷、百度視頻、PPTV等
抗日神劇大百科
在教日本人如何科學上網看中國電視劇的指南中,作者推薦了一些網站。他在書中也多次提到,這些網站基本是他觀看抗日劇的主要途徑,多數是在中央電視臺看的,還有優酷、百度視頻、PPTV等。
而在書末的參考文獻與網站中,還出現了鐵血網和百度百科。
問
大百科沒提《亮劍》?
「神劇」標準不一樣,以後有可能繼續介紹《亮劍》。
抗日神劇大百科
正文確實沒提,但這樣一部知名的作品,作者不會沒有看過,因此在前言中也有一番解釋:
「為了事無巨細地介紹各種抗日神劇,又囿於頁數、篇幅限制,《亮劍》《箭在弦上》之類相當有名的作品沒有刊載,今後如果還有出版機會的話,我也想繼續介紹。」
因為作者所說的「神劇」標準不太一樣,所以作者真的有可能繼續介紹《亮劍》。
通過作者的推特和博客可以看到,他依然在研究各種抗日電視劇。
最近關注比較多的是英達導演的《地下交通站》,非常經典的喜劇,他的評價是「如果懂中文就會爆笑的抗日喜劇」,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順帶一提,他的推特ID是南造雲子,知名日本女間諜。
問
「鬼子專業戶」三浦研一在採訪中說了什麼?
抗日神劇的爆發,是因為香港電視電影界向大陸的進軍。
三浦研一
與矢野浩二、澀谷天馬一道被稱為「鬼子專業戶」的知名演員三浦研一,參演了大百科21部抗日神劇中的《異鎮》《槍花》。作者藉此機會採訪了三浦。
三浦在採訪中提出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說法,他認為抗日神劇的爆發,是因為香港電視電影界向大陸的進軍,中國導演覺得抗日劇拍得固步自封,需要創新,港臺導演則延續港片特色,覺得要拍得更好玩點,雙方達成了一致。
確實,有不少抗日神劇的導演都是來自港臺。
比如《抗日奇俠》(手撕鬼子)的導演劉仕裕、《箭在弦上》(開掛射箭)的導演餘明生都來自香港,《鐵血使命》(石頭打飛機)的導演林建中則來自臺灣,《五臺山抗日傳奇》(30個尼姑殺鬼子)的導演李翰韜是畢業於臺灣大學的香港導演。
三浦也說了一些拍抗日劇後發生的軼事。他說總是有中國人問他,拍了抗日劇,回日本了會被日本人怎麼樣嗎?
他從來都是這麼回答:
「我回去就經常會被同學、朋友們詢問,在中國抗日劇中演壞人的時候,會不會被中國人虐待呀?其實在中國那邊,大家也擔心我回日本去會不會被你們怎麼樣,我因此受到了兩邊的關心……其實也都不會被兩邊怎麼樣。」
三浦也談到,他經常從中國觀眾以及製作方那邊聽說,「明明你是個有實力的演員,為什麼老演這麼愚蠢的角色」,與此同時,中國的廣電也在批評抗日神劇,所以他感覺到中國人越來越追求此類電視劇的品質。
問
作者是誰?來過中國嗎?
作者來過中國,就是一個普通上班族。
抗日神劇大百科
作者就是在中國出差時才發現了抗日神劇的妙處。
至於懂不懂中國,至少他知道淘寶:
也知道「化骨綿」這種掌法是出自金庸的《鹿鼎記》:
的確是做了功課的。未必能說是中國通,但是了解得可以了。
有人猜測作者是專門搞文化研究的大學教授嗎?
然而並不是。
作者巖田宇伯,只是日本愛知縣的普通人上班族一名,從事的是「信息系統相關的、什麼都做的工作」。
作者本人,和他定製的大百科同款T恤。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去上海出差「邂逅」了抗日神劇,又不斷在上海的路上遭遇欺詐,覺得有必要學習一下中國話,所以被同組的同事推薦通過中國電視劇學習中文。
他看著看著,發現這些奇奇怪怪的抗日電視劇「特有魅力」,於是一發不可收拾,開始「跟著抗日神劇學中文」,水平突飛猛進,很快就比同事更強了,現在基本可以在名古屋中國人出沒的店裡以假亂真。
巖田現在每年也會來中國背包旅行,算是借抗日神劇的契機真正喜歡上了中國的魅力。
問
除了搞笑,作者到底怎麼看待抗日神劇?
電視劇不管在哪個國家都是相對「無聊低俗的東西」,要「大大方方地鑑賞」。
抗日神劇大百科
在前言中,他說到:
「在中日兩國之間成為話題(多是不好意味的)的抗日電視劇,歸根結底只是電視劇。像《西部警察》(日本70年代警匪片)中的大門刑警一樣,從空中的直升機上用霰彈槍遠距離把犯人打死之類的場景,生氣也沒有用,這都是虛構的。」
《西部警察》劇照
作者覺得,電視劇不管在哪個國家都是相對「無聊低俗的東西」,但以前的電視劇「無聊卻又有意思」,現在的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變得「無聊還更沒意思了」。這就導致了日本年輕一代的「電視脫離」,年輕人中人均看電視時長不斷下降。
「我在上世紀70、80年代度過了童年,那是電視劇的全盛時期,之前所說的,像《西部警察》那樣又有預算、又無聊的電視劇,對目前的我國來說好像是不可能製作了吧?我感到有些寂寞。」
倒是中國的抗日神劇爆發、獲得收視率的樣子「和日本過去的電視劇盛況一樣」,抗日神劇代替「日本如今已經滅絕的無聊動作電視劇」,為他撫平了這層寂寞。
問
其他日本讀者怎麼看待抗日神劇?
哈哈哈!沒成想是如此荒唐無稽的娛樂動作片。
日本讀者
以朝日新聞5月26日的書評為例。
大百科上了《朝日新聞》書評
書評說,這本書打破了評論人的固有印象。原以為抗日電視劇都是抗日宣傳,「沒成想是如此荒唐無稽的娛樂動作片……讓人想起二戰軸心國從月球背面開著UFO進攻來過的電影。」(應該是指2012年芬蘭、德國和澳大利亞合拍的科幻戰爭喜劇電影,講述納粹德軍在1945年被打敗後,逃到月球建造了一個太空艦隊,並攻擊人類以試圖佔領地球的荒誕、搞笑故事。)
至於其他日本讀者,很多也在「哈哈哈」。抗日神劇是個什麼鬼樣子,近些年越來越為更多的日本人所知曉,是那種每次看、每次都樂的「老梗」。
但《抗日神劇大百科》這本書在中國這邊成了網紅,這是件新鮮事,他們看到就更樂了。
本文綜合自:微信公眾號「遊戲研究社」、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