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神劇在日本竟然有「真愛粉」?!還專門寫了本百科全書!

2020-12-12 中國長安網

被國人瘋狂吐槽的「抗日神劇」居然日本人也看過,還認真研究,一本正經出了本書......

電視劇不管在哪個國家都是相對「無聊低俗的東西」,中國抗日神劇的爆發,其收視率「和日本過去的電視劇盛況一樣」,抗日神劇漸漸代替「日本如今已經滅絕的無聊動作電視劇」。——《抗日神劇大百科》作者巖田宇伯

「網紅神書」《抗日神劇大百科》收錄21部中國抗日神劇

還記得前段時間一本《抗日神劇大百科》火爆網絡嗎?

書名直譯過來是《中國抗日神劇讀本:出乎意料的反日·愛國喜劇》,封皮中間是名女軍官,左邊是國民黨,右邊是新四軍。

這部「網紅神書」收錄了21部中國抗日神劇,合計678集、30180分鐘,附帶劇集簡介、演員採訪、梳理複雜的故事梗概、圖解龐大的人物關係,以及對某些拍攝畫面的神吐槽,還把它們統稱為「意想不到的反日愛國喜劇」,乍一眼看去,仿佛就是把抗日神劇都當作了搞笑片看。

開篇詳細介紹了參與抗戰的新四軍、八路軍、遊擊隊、皇軍、保安隊、軍統、英法租界警察、工商會、叛變日本的汪精衛軍隊等等複雜的組織勢力。

劇中不僅有「手撕鬼子」的場景,九陰白骨爪、太極神功、化骨綿掌、輕功、點穴手等十八般武藝輪番上陣,隔著頭盔就能一招制敵,讓不少中國觀眾也大呼「雷人」。

此書還兼具漢語教學功能——給所有出場人物的中文名字標上日語發音,另外設有「跟著抗日神劇學中文」的專欄。

「通過抗日神劇學漢語」的章節,不過看得出來略有一些錯誤,比如「不好我們當中了」,中文臺詞應該是「上當了」。

作者詳細地梳理了21部電視劇的劇情,把678集、總計30180分鐘播放時長的故事濃縮成圖文,並且劃分各方勢力,繪製人物關係圖表:

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還用愛心標出了關係。

再把人物關係以更加錯綜複雜的故事線串聯起來,繪製劇情梗概主、支線:

最後才逐個分析劇照,並在劇照旁邊進一步解釋劇情,穿插瘋狂吐槽......

日本軍官竟然還留著明治維新以前的髮髻……

背景明明是1937年,已經開始用紅外線雷射檢查入侵者,藍光認證活體……

還有,這個是怎麼回事兒?

中國網友加入「吐槽」大軍

在中國社交網站上也成為討論話題,消息一出,馬上就得到了中國大量媒體和自媒體的關注,加入吐槽大軍。

評論中不乏「日本人做資料的能力還是超強的啊」「哈哈哈」「什麼鬼」「丟人丟到國外去了」......

現在,這本書已經快被玩兒壞了,比如穿身上:

貼車上!(怎麼感覺貼個符……)

竟然還有人要把這書當禮物送給臺灣的朋友,據說他們會喜歡。

精準「吐槽」,既生動又嚴謹的「良心作品」

作者寫此書煞費苦心,真是極具鑽研精神。但如果你認真讀了這本《抗日神劇大百科》,就知道作者對「抗日神劇」是「真愛」,「大百科」的精準吐槽也是既生動又嚴謹的「良心作品」。

一起來聽聽作者的心聲。

全書文風是偏正經的,還是調皮的?

基本是正經的,但吐槽是調皮的。

抗日神劇大百科

稍微翻譯幾段前言,先解釋下作者的想法:

「當中國抗日電視劇相關的新聞到處流傳的時候,2ch、推特之類的社交網絡上可以看到『有點想看』『反而很有趣的樣子』類的評論,本書想幫助這麼說過的各位,把筆者,也就是一名普通觀眾所感興趣的、且看完到最終回的作品,向大家慢慢地、輕鬆地介紹。「這類電視劇在日本完全不會放映,如果能把進入抗日電視劇世界的門檻降低,讓感興趣的諸位輕鬆觀看,就是我的榮幸。在這個意義上,我就以各種類型的抗日電視劇、簡單的故事梗概、有趣的場景解說為中心寫了此書。這些故事的登場人物也很多,再加上是超長時間播放,即使能夠理解中文,要跟上故事還是件極其困難的工作。「因此,本書將這些故事的展開情況,用人物關係圖表的形式說明,且概述主線的關鍵點。另外,也在書中插入專欄,介紹了抗日電視劇的收看方法,以及稍微介紹了一些經典小「劇情」,希望大家參考。最後,為了能夠讓演員和登場人物更加契合實際作品的氛圍,也為了能與影像截圖上的字幕統一,他們的人名都以簡體字記載。」

貼心地標註劇名、拼音、話數、導演、年份、主演等基本信息,還有日語假名注音。

在大致看完全書之後,「遊戲研究社」認為《抗日神劇大百科》是既正經又吐槽的,倒也不是那種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因為這是在一本正經地發現、複述和強調抗日神劇中的胡說八道。

至於反華言論,從前言和書中都可以看出來,作者是真的喜歡看抗日神劇,又想向其他日本人「慢慢地、輕鬆地介紹」抗日神劇,儘管某些吐槽可能會對中國乃至中國文化有一些誤解,但絕不是日本右翼那樣臉紅脖子粗地否認侵略、叫囂反華。

作者並不把這些神劇視為反日宣傳,而是作為某種值得分享、研究的無釐頭娛樂作品。

說說那部連作者也沒地方可吐槽的抗日劇?

《壯士出川》,又名《鐵血徵途》。

抗日神劇大百科

這部電視劇是《壯士出川》,又名《鐵血徵途》。在豆瓣有400多個評價,8.6分。

大百科對它的評價是:有許多真實存在的人物登場,描繪四川軍的、幾乎沒地方可以吐槽的認真戰爭電視劇。

當然也不是說《壯士出川》就沒有問題了。比如下面這份日軍命令書,文案說:

「本來一直給我們帶來歡樂的日軍命令書(因為很多抗日神劇的文書都是亂寫日語,人名也是從日本政要、演員甚至ACG角色中拿來的),這回日語非常好,只是臺詞中山西省的臨汾在上面寫成了山東省的臨沂。」

這已經屬於針對該作最嚴重的吐槽了,沒想到這樣一個中國地理知識相關的Bug是被日本友人發現的。旁邊的「半角數字顛倒」等大字吐槽也只是說命令書上的阿拉伯半角數字沒有縱排、標點不應該放在行首。這兩個排版問題,完全是細節,大百科作者確實看得細緻入微。

劇中比較寒磣的CG飛機

再有就是輕噴了劇中飛機是用CG做的,跑道過於狹窄,旁邊的四方水池意義不明(不過這些水池可以理解為機場一般都有的消防池)。

之前看到這本書在網上流傳的時候,有人擔心這本書被利用,成為日本虛構歷史教科書的素材,但拿到本書後發現,前後有多處說明書中電視劇哪些是虛構,哪些又有史實。

在這部電視劇的劇情分析中,作者的文字就表現得足夠尊重。比如介紹四川軍情況如何艱苦的部分,沒有一句是調侃的語氣和內容。

大百科評價最高的是哪一部作品?

「手撕鬼子」的《抗日奇俠》。

抗日神劇大百科

大百科介紹的第一部作品就是《抗日奇俠》,被作者譽為「如金字塔般令人戰慄而又光輝璀璨的超大型娛樂作品」。

光兩頁8張劇照,作者就忍不住吐槽了6次,包括「穿著學生服的忍者部隊!」與「在中國成了話題的SM場景」,這個吐槽密集度基本就是全書之最了。

對手撕鬼子這一幕,書中的評論文案也比較克制:

「擁有怪力的角色杜大鵬,腦袋硬到被世人稱為鐵頭俠。總之是一個光靠蠻力就能壓倒一切,頭腦反而空空的傻瓜角色。」他的「手斬鬼子」以及在中國報導中的相關畫像,某種意義上可說是這部電視劇的標誌。

旁邊也就是一句大字吐槽:撕裂日本兵!

作者都是在哪兒看的抗日神劇?

中央電視臺、優酷、百度視頻、PPTV等

抗日神劇大百科

在教日本人如何科學上網看中國電視劇的指南中,作者推薦了一些網站。他在書中也多次提到,這些網站基本是他觀看抗日劇的主要途徑,多數是在中央電視臺看的,還有優酷、百度視頻、PPTV等。

而在書末的參考文獻與網站中,還出現了鐵血網和百度百科。

大百科沒提《亮劍》?

「神劇」標準不一樣,以後有可能繼續介紹《亮劍》。

抗日神劇大百科

正文確實沒提,但這樣一部知名的作品,作者不會沒有看過,因此在前言中也有一番解釋:

「為了事無巨細地介紹各種抗日神劇,又囿於頁數、篇幅限制,《亮劍》《箭在弦上》之類相當有名的作品沒有刊載,今後如果還有出版機會的話,我也想繼續介紹。」

因為作者所說的「神劇」標準不太一樣,所以作者真的有可能繼續介紹《亮劍》。

通過作者的推特和博客可以看到,他依然在研究各種抗日電視劇。

最近關注比較多的是英達導演的《地下交通站》,非常經典的喜劇,他的評價是「如果懂中文就會爆笑的抗日喜劇」,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順帶一提,他的推特ID是南造雲子,知名日本女間諜。

「鬼子專業戶」三浦研一在採訪中說了什麼?

抗日神劇的爆發,是因為香港電視電影界向大陸的進軍。

三浦研一

與矢野浩二、澀谷天馬一道被稱為「鬼子專業戶」的知名演員三浦研一,參演了大百科21部抗日神劇中的《異鎮》《槍花》。作者藉此機會採訪了三浦。

三浦在採訪中提出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說法,他認為抗日神劇的爆發,是因為香港電視電影界向大陸的進軍,中國導演覺得抗日劇拍得固步自封,需要創新,港臺導演則延續港片特色,覺得要拍得更好玩點,雙方達成了一致。

確實,有不少抗日神劇的導演都是來自港臺。

比如《抗日奇俠》(手撕鬼子)的導演劉仕裕、《箭在弦上》(開掛射箭)的導演餘明生都來自香港,《鐵血使命》(石頭打飛機)的導演林建中則來自臺灣,《五臺山抗日傳奇》(30個尼姑殺鬼子)的導演李翰韜是畢業於臺灣大學的香港導演。

三浦也說了一些拍抗日劇後發生的軼事。他說總是有中國人問他,拍了抗日劇,回日本了會被日本人怎麼樣嗎?

他從來都是這麼回答:

「我回去就經常會被同學、朋友們詢問,在中國抗日劇中演壞人的時候,會不會被中國人虐待呀?其實在中國那邊,大家也擔心我回日本去會不會被你們怎麼樣,我因此受到了兩邊的關心……其實也都不會被兩邊怎麼樣。」

三浦也談到,他經常從中國觀眾以及製作方那邊聽說,「明明你是個有實力的演員,為什麼老演這麼愚蠢的角色」,與此同時,中國的廣電也在批評抗日神劇,所以他感覺到中國人越來越追求此類電視劇的品質。

作者是誰?來過中國嗎?

作者來過中國,就是一個普通上班族。

抗日神劇大百科

作者就是在中國出差時才發現了抗日神劇的妙處。

至於懂不懂中國,至少他知道淘寶:

也知道「化骨綿」這種掌法是出自金庸的《鹿鼎記》:

的確是做了功課的。未必能說是中國通,但是了解得可以了。

有人猜測作者是專門搞文化研究的大學教授嗎?

然而並不是。

作者巖田宇伯,只是日本愛知縣的普通人上班族一名,從事的是「信息系統相關的、什麼都做的工作」。

作者本人,和他定製的大百科同款T恤。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去上海出差「邂逅」了抗日神劇,又不斷在上海的路上遭遇欺詐,覺得有必要學習一下中國話,所以被同組的同事推薦通過中國電視劇學習中文。

他看著看著,發現這些奇奇怪怪的抗日電視劇「特有魅力」,於是一發不可收拾,開始「跟著抗日神劇學中文」,水平突飛猛進,很快就比同事更強了,現在基本可以在名古屋中國人出沒的店裡以假亂真。

巖田現在每年也會來中國背包旅行,算是借抗日神劇的契機真正喜歡上了中國的魅力。

除了搞笑,作者到底怎麼看待抗日神劇?

電視劇不管在哪個國家都是相對「無聊低俗的東西」,要「大大方方地鑑賞」。

抗日神劇大百科

在前言中,他說到:

「在中日兩國之間成為話題(多是不好意味的)的抗日電視劇,歸根結底只是電視劇。像《西部警察》(日本70年代警匪片)中的大門刑警一樣,從空中的直升機上用霰彈槍遠距離把犯人打死之類的場景,生氣也沒有用,這都是虛構的。」

《西部警察》劇照

作者覺得,電視劇不管在哪個國家都是相對「無聊低俗的東西」,但以前的電視劇「無聊卻又有意思」,現在的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變得「無聊還更沒意思了」。這就導致了日本年輕一代的「電視脫離」,年輕人中人均看電視時長不斷下降。

「我在上世紀70、80年代度過了童年,那是電視劇的全盛時期,之前所說的,像《西部警察》那樣又有預算、又無聊的電視劇,對目前的我國來說好像是不可能製作了吧?我感到有些寂寞。」

倒是中國的抗日神劇爆發、獲得收視率的樣子「和日本過去的電視劇盛況一樣」,抗日神劇代替「日本如今已經滅絕的無聊動作電視劇」,為他撫平了這層寂寞。

其他日本讀者怎麼看待抗日神劇?

哈哈哈!沒成想是如此荒唐無稽的娛樂動作片。

日本讀者

以朝日新聞5月26日的書評為例。

大百科上了《朝日新聞》書評

書評說,這本書打破了評論人的固有印象。原以為抗日電視劇都是抗日宣傳,「沒成想是如此荒唐無稽的娛樂動作片……讓人想起二戰軸心國從月球背面開著UFO進攻來過的電影。」(應該是指2012年芬蘭、德國和澳大利亞合拍的科幻戰爭喜劇電影,講述納粹德軍在1945年被打敗後,逃到月球建造了一個太空艦隊,並攻擊人類以試圖佔領地球的荒誕、搞笑故事。)

至於其他日本讀者,很多也在「哈哈哈」。抗日神劇是個什麼鬼樣子,近些年越來越為更多的日本人所知曉,是那種每次看、每次都樂的「老梗」。

但《抗日神劇大百科》這本書在中國這邊成了網紅,這是件新鮮事,他們看到就更樂了。

本文綜合自:微信公眾號「遊戲研究社」、環球網

相關焦點

  • 我買了一本日本人寫的《抗日神劇大百科》,書裡可不光是搞笑吐槽
    前不久,一本被民間翻譯為《抗日神劇大百科》的「網紅神書」橫空出世。這本書是日本人寫的,收錄了21部中國抗日電視劇,還把它們統稱為「意想不到的反日愛國喜劇」,乍一眼看去,仿佛就是把抗日神劇都當作了搞笑片看。
  • 日本人居然出了一本研究抗日神劇的書,「像看90年代的AV」
    眼下,《抗日神劇讀本》在樂天網站的電影部門排到了第三名,在honto上的外國文化社會部門排到了第10名,而在亞馬遜上,竟然拿到了「best seller榜單」的第一名!當日本人如饑似渴的捧著這本奇書暢想中國這塊神奇大陸以及上面的異能人士,據說心情是和看80年代的特攝劇和90年代的AV差不多?
  • 日本出了本《抗日神劇大百科》,中國消費者最愛香奈兒 | 知中News
    此外,臺中市政店還會有多款專屬於臺中店的限定商品,獨家引進在日本剛開幕的福岡六本松蔦屋書店限定商品:包括日本岡山手工職人品牌DECHO/NAPRON、日制舊工業設計品牌CANDY DESIGN WORKS、日本戶外裝備流行品牌ALLSTIME…等。
  • 「抗日神劇」還能有多雷
    手撕鬼子、手榴彈打飛機、彈弓射穿鬼子……日前播出的《一起打鬼子》更是出現「褲襠掏雷」的情節,網友吐槽抗日神劇真是「奇葩無底線」。
  • 丟臉丟到日本!這些「抗日神劇」被日本人當成了學習中文教材
    回顧歷史,我們的祖先本該有著幸福穩定的生活,卻被日本等列強的侵略而遭受痛苦。日本列強當年對我們祖先做的那些殘酷的事我們永遠不能忘記,這是屈辱,一定要銘記。他們做了那麼多殘暴的事,卻仍然沒有承認歷史,這一點讓我們乃至世界感到很失望。
  • 這21部「抗日神劇」被日本人當成中文教材,太丟人!
    這部電視劇在第一集便驕傲地亮出了自己的「神劇」身份。在「抗戰神劇」中,我們曾經付出的重大傷亡、曾經遭遇的深重苦難似乎不存在了:我們的英雄仿佛上天入地、刀槍不入、無所不能,日本軍人卻弱智白痴、呆頭呆腦、不堪一擊。近日,一本題為《抗日神劇讀本:出乎意料的反日·愛國喜劇》的書在日本發行,並成為焦點。書裡匯總了21部抗日神劇,包括大量對某些拍攝畫面的神吐槽。
  • 如何才能辨別抗日神劇?
    日軍講漢語 還是日本味兒的漢語 抗戰時期還真有不少日軍會說漢語。日軍開始系統性的學習漢語開始於19世紀中後期,當時日本開始了罪惡的侵華戰爭,為了策應戰爭需要,日本漢語學界在19世紀中後期到20世紀中期,編撰發行了大量應用於軍事侵略目的的軍用漢語教科書。
  • 探險懸疑劇《怒晴湘西》,被網友誤認為抗日劇,導演無奈下場解釋
    「怒晴湘西是不是抗日劇?」這個話題在近日,被刷上了熱搜。關於這個疑問一直在網絡流傳,在大家發現《怒晴湘西》是盜墓劇之後,也被自己對這部劇最初的印象而弄得哭笑不得。這個話題上了熱搜之後,同樣被網友的腦迴路逗笑的《怒晴湘西》導演也在朋友圈裡進行了回復,強調了這部劇不是抗日劇,更不是怒睛湘西。
  • 抗日神劇「本神」導演抗日大戲,《河山》能否走出神劇怪圈?
    看過這部電視劇預告片的時候,小編就對這部抗日大戲抱了很大的期待。最讓小編心動的就是這部劇的演員卡司,清一色的演技派。除了秦海璐王新軍,還有尤勇,申軍誼,石兆琪,還有就是神一樣存在的老戲骨李雪健老師。在小編的記憶裡李雪健老師幾乎沒有演過爛戲,所以李雪健能出演的電視劇,質量是可以相信的。
  • 抗日神劇「進化史」:從血和淚,到髮膠偶像劇
    《抗日奇俠》劇照不過在當時,抗日神劇一詞還沒有被廣泛應用,當時還真有不少觀眾,確實喜歡《抗日奇俠》這樣概念新穎的電視劇,碰巧那一年的網絡流行語裡是「雷人」,2010年的春晚上,馮鞏在小品金牌監製,陳浩民版《西遊記》、《封神榜》都出自他手下,他在TVB有這樣一個標籤:「劉仕裕不一定要拍神怪劇,神怪劇卻一定選擇劉仕裕。」
  • 臺灣人看完大陸的「抗日神劇」後:感慨萬千
    文章說:「近年大陸『抗日劇』有越來越誇張的態勢,不忍卒睹」,「網上流傳的抗日劇橋段,有些對白荒誕不經,令人發噱,如『我爺爺9歲時被日本人殘忍地殺害了!』、『八年抗戰開始了』等,這些可笑的對白,放在抗日劇中,實在過於離譜」。
  • 別再被抗日神劇騙了,真實的日軍掃蕩是這樣的
    在我國的歷史上,我們曾經遭到了日本的侵略。在侵略我國時,日軍的行徑十分惡劣,殘忍不已。日軍來到中國之後,幾乎幹盡了天下所有的壞事。那是他們見到中國人便殺,除此之外還研究了生化武器,之後還對我國的百姓使用過毒氣。但是現在有一些年輕人,因為對近代時期的歷史不夠熟悉,所以他們就以為在抗日神劇當中了解到的情況,就是真實的情況。
  • 抗日戰爭研究︱抗日神劇無法推動抗戰敘事,誤導受眾歷史觀
    顯然,寬鬆的政策環境無疑正面推動了抗戰劇的興盛,而各類產業資本的介入則是將這一「行業紅利」異化為「抗日神劇」的主要推手。此外,21世紀以來中國國力的上升和中日關係的變化,也使「抗日神劇」有了藉機風靡的機會。我國自2001年加入WTO後,經濟得到迅猛發展,2010年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發展的巨大成就使舉國上下的民族自豪感空前高漲。
  • 邊建軍:不容抗日「神劇」褻瀆歷史
    《雷霆戰將》篡改了歷史事實,其所帶來的社會危害和精神玷汙絲毫不亞於過往任何一部抗戰「神劇」。難怪網友們評價:「這部劇完全沒有脫離抗日『神劇』的套路——只不過披上了一層『青春熱血偶像劇』的外衣。」 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反對外敵侵略的一場殊死戰鬥,是近代以來反侵略取得完全勝利的戰爭。這期間展現了氣吞山河、光昭日月的民族精神,不屈不撓、浴血奮鬥的輝煌業績,驚天地泣鬼神。
  • 日本也拍了「抗日神劇」?劇中的八路軍形象意外,但比國產片真實
    近些年國內的抗戰劇飽受詬病,其中最大的槽點莫過於不真實的戰爭表述。像什麼包子藏雷、手撕鬼子、手雷炸飛機、子彈會拐彎等劇情,表面上是在突顯我們的英勇事跡卻是在侮辱我們的智商,甚至可以說是我們的歷史。真實的歷史並不是鬼子都是傻子,我們都是戰神。
  • 抗日劇的一個日本姓氏,讓日本這個家族非常尷尬,說:請不要用了
    抗日劇的一個日本姓氏,讓日本這個家族非常尷尬,說:請不要用了中國的抗日神劇一個接一個,曾經形成了一個現象級的情況,那就是在劇中,解放軍軍人每一個都有超凡的能力,能800裡開外槍殺敵人,能預知抗日的時間,能手撕敵人,中槍不死不倒等,但是現在廣電總局已經嚴令禁止出現這種情況
  • 不要再被抗日神劇騙了,其實很殘忍
    雖說抗日戰爭已經過去了這麼多年,但為了現在的人民了解歷史,電視熒幕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抗日劇,可並不是所有的抗日劇都能切實際的展現出抗戰的殘酷,甚至還出現了很多搞笑的場面,完全扭曲了歷史的真實性,所以被我們稱之為抗日神劇。
  • 抗日神劇雷人臺詞遭吐槽:八年抗戰開始了,我爺爺九歲就被鬼子殺了
    網絡圖片  大眾網綜合消息 近日,網絡又颳起了「抗日神劇風」。本應是滿滿的愛國主義色彩的抗日題材電視劇被扒出大量雷人臺詞。其中,「我爺爺九歲的時候就被鬼子殘忍的殺害了」、「同志們,八年抗戰開始了」」,「我就是要用石頭把日本人的飛機打下來」,「閻王讓你五更死,你活不到三更」等令人哭笑不得的臺詞在微博、微信朋友圈中被瘋狂轉發,引得網友頻頻吐槽。有網友調侃說,這樣的臺詞生物老師、物理老師看了也會吐血;還有網友調侃:就算是學習不好也不用擔心了,因為長大了你可以去當編劇,而且是抗日神劇。
  • 「抗日神劇」走心再現,一塊藍布如此神奇?網友:小學生都說好假
    說到電視劇,相信很多追劇,他們應該都會看過各種各樣的電視劇,偶像劇在這一些電視劇其中這是廣受大家歡迎的,但是對於我們中國人民來講,抗日劇更能體現出我們不能忘記的一種情懷,而那些過去時代中所記錄的國恥更是要讓中國人民知道直到現在都不能忘卻,所以自然而然很多導演們,就會如此拍出非常多具有抗日情懷的電視劇
  • 那些被吐槽的抗日神劇,真有網友們說的那麼誇張嗎?來看看再評價
    那些被吐槽的抗日神劇,真有網友們說的那麼誇張嗎?來看看再評價雖然民族傷痛需要銘記,但是藝術過度把事實誇大,讓不了解實情的人產生誤解,可能會激化矛盾。日本侵華是事實,我們當然要記住那些慘痛的教訓,前提是要把事實弄清楚,讓我們的後代知道當年的實情,才能了解原因,從而吸取教訓。電視劇導演美化民族英雄,是正確的做法,但是過度就不好。英雄也是人,值得我們去敬仰,但前提是我們要了解這個英雄真正經歷的事情後,才會產生情感。像那些過度誇大的抗戰神劇,不僅有辱英雄的形象,而且把觀眾當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