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說,自己不知道該如何教育孩子,實際上,孩子成長中的每個環境,都可以成為他的課堂。尤其是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正確的處理方式,不僅可以幫助自己在孩子心中樹立高大的形象,還能幫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
生活案例:小李家的孩子齊齊今年四歲了,平常乖的不行,就是喜歡吃甜食,又被爺爺奶奶寵著,都長了蛀牙,所以小李最近在幫孩子戒甜食。
這天她帶孩子逛超市,逛著逛著就被齊齊帶到了零食區,看著孩子渴望的眼神,小李狠了狠心還是拒絕了,跟齊齊說,「巧克力吃多了牙會跟上次一樣痛哦」。
齊齊看媽媽態度堅決,嘗試把巧克力裝進自己的口袋,說:「媽媽,我已經一個星期沒有吃巧克力了。」
小李還是沒有同意,引著齊齊把巧克力放回了貨架上,然後哄他等牙好了再買巧克力。本來只是生活的小插曲,沒想到到結帳的時候,意外發生了:小李帶著齊齊出超市的時候,警報器突然響了。
被工作人員攔住的小李莫名其妙,就聽工作人員非常嚴肅的說,「這位女士,你家的孩子偷東西了吧,我剛才看見他往口袋裡裝了巧克力。」並且表示,搜身過才能放兩個人離開。
周圍的人聽到動靜都看了過來,齊齊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嚇得直往媽媽懷裡鑽,把小李心疼的,先護住自己的孩子,然後冷靜的說,「搜身是違法的,我不可能任由你們給我孩子造成心理陰影,我孩子也不會偷東西!」
在小李的堅持下,工作人員調出了監控,果然看到了小李把巧克力放回貨架的畫面,而另一邊,他們也查明了是因為購物車鎖故障導致的警報器報警,趕緊給小李和齊齊道了歉,徵求了齊齊的原諒。
不提超市工作疏忽,小李的做法非常值得我們肯定。在類似情況出現時,家長們也要選用合適的方式保護孩子、教育孩子。
帶孩子買東西的時候,要告訴孩子,超市的東西所有權在超市,顧客不付出金錢是不能帶走商品的,不問自取即為偷。想要東西要徵求爸媽的同意,把商品放進購物車,等結帳。
無論孩子是否犯了錯,都要拒絕超市提出的搜身要求,這是損害了孩子的人權,是違法行為,還會給孩子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解決問題有更完美的方式,家長要學會保護孩子。
如果孩子真的有偷竊行為出現,家長要及時賠償損失,並帶著孩子一起道歉,承擔責任,給孩子進行教育。
無論如何,一定要在保護好孩子的情況下進行教育,但是也絕不能溺愛孩子,認為小偷小摸無所謂,讓他們「長歪」。
遇到搜身行為這種情況時,你會怎麼解決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