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抗疫,學生流動、出國留學受阻——中外合作辦學如何補位

2020-09-03 中國高校圈

疫情之下,一段時間以來,中美關係面臨新挑戰,美國等部分西方國家收緊政策,出國留學深受影響。立足國際形勢新變化,從中外合作辦學角度提出應對學生流動、出國留學受到衝擊的思路和對策,對於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中外合作辦學對我留學生安置具備有利條件

近年來,我國出國留學人員逐年增加,2018年度達66.21萬,2019年度約71萬。美國國際教育協會IIE發布的《2019美國門戶開放報告》顯示,2019年美國國際學生總數為1095299人,其中369548名本科生、研究生、非學位學生來自中國,佔總數的33.7%。在疫情蔓延和國際關係新變化的形勢下,不少學生不能留在國外上網課,或者暫時無法再前往國外學習;一些已被國外高校錄取但還沒有前往國外的學生面臨就學空檔。如何保障中國籍留學生的正當權益,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亟須解決的緊迫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中外合作辦學被譽為「不出國門的留學」,實現了蓬勃發展,成為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2020年8月,全國經審批機構批准設立或舉辦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近2300個,其中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約佔總數的90%;中美高等教育合作辦學機構、項目約為450個,佔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總數約20%。從類型上看,中美高等教育合作辦學機構32個(其中不具有法人資格的29個,具有法人資格的3個)。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外合作辦學提質增效、服務大局、增強能力,從入口審批到事中監管、事後退出機制日臻完善;合作辦學者自我約束、自我規範、自我管理意識和能力逐步增強,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穩步推進。

相對於其他涉外辦學形式,中外合作辦學具有獨立或相對獨立的辦學場所,具有良好的國際化辦學環境,擁有一批高素質、國際化的師資隊伍和管理團隊;與此同時,作為合作辦學主體的中外方高校具有廣泛深入的實質性聯繫與合作。開展我留學生安置和教育教學工作,中外合作辦學具有自身的獨特優勢,基本具備相關基礎。這些有利條件,無疑將成為開展我留學生安置和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保障,確保中外合作辦學在特殊時期滿足社會多樣化教育需求、培養國際化人才、緩解外方合作高校壓力、增強合作紐帶、促進中外人文交流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在需求匹配、課程對接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難

一方面,不少國外高校,尤其是與我國有合作辦學的高校紛紛表達訴求,希望我方合作辦學高校可以暫時接收外方高校招收的部分中國籍學生在華交流學習。例如,康奈爾大學鼓勵中國留學生留守在中國,就讀於與康奈爾合作的幾所高校,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中外合作大學如上海紐約大學、崑山杜克大學、溫州肯恩大學以及不具有法人資格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的中方舉辦者也紛紛表示願意提供安置和教育教學的幫助,與外方合作高校共渡難關。

另一方面,在探索幫助我留學人員平穩過渡學業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和阻力,主要有:

需求匹配。我國現有高校3000多所,而國外高校數量眾多。以美國高校為例,其數量超6500所,其中我國教育部認可的有3600所;與美國高校合作辦學的中方高校近200所。在短時間內,如何建立中外高校尤其是合作辦學高校的有效溝通機制和信息共享機制,最大限度滿足受影響中國留學生在學科專業、信息資源等方面的求學需求,是我們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

課程對接、學分互認與學歷學位認證問題。合作辦學高校,或已開展「雙校園」合作辦學項目的中方學校暫時接收外方高校錄取的中國學生,課程對接與學分轉換存在一定技術障礙;學歷學位認證方面在外停留時間和課程安排等相關問題,有關部門已有舉措,但相關政策仍須加強。

學費問題。如果學生在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學習,而需要繳納外方高校標準的學費,兩者學費差距懸殊,相關學生可能存在較大心理落差,導致一些不穩定因素,需要慎重處理。顯然,學費收取及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接收留學生的成本補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接收條件問題。在生活設施、教育教學條件和常態化疫情防控能力等方面,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是否達到開展留學生安置和教育教學工作的標準和要求;如何核定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可接收留學生的數量,也是政府和學校應該進行評估,並針對具體問題切實加以解決的。

應加大「學分互認」「學歷認證」等方面的步伐

中外合作辦學開展我留學生安置和教育教學工作,需要校內校外高效聯動,政府、社會大力支持。

提高站位,積極作為。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以校際合作形式安置已在國外合作院校註冊的中國籍學生,開展相關教育教學工作,作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特殊安排,既可滿足我留學人員的就學需求,也可為國外合作高校解決實際困難,有利於對外釋放開放包容、友好合作的積極信號,增進國與國之間的信任和合作。

建立機制,落實落細。認識提高了,還需要有好的舉措。政府相關部門應指導中外合作高校儘快細化工作對接方案,就安置需求、學生回國、外教來華、課程對接、學分互認與學歷學位認證、教學秩序、學習時長、學費收取與成本補償等問題開展高級別磋商,以生為本,求同存異,狠抓落地見效。例如,上海紐約大學、崑山杜克大學、溫州肯恩大學等熟悉美國高校整體運作模式的高校,均位於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對外開放程度較高的長三角地區主要城市,可推動其牽頭搭建中美合作高校磋商工作機制和平臺,為中美院校協調招錄培養工作提供頂層指導;不具法人資格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地理位置分布較廣,運作模式較成熟,學科專業較齊全,可在學科領域和區域協調方面發揮更多作用;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眾多,遍布全國各地,涉及學科門類廣泛。與以上兩類中外合作辦學機構一起,這些項目可以發揮其母體高校優勢,成為聯繫中外合作院校的有效紐帶。可通過相關部際協調機制,解決學生回國、外教來華等問題。

多方保障,確保質量。政府應給予相關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經費及其他辦學條件的大力支持,加大現行政策執行力度,為中外合作辦學開展我留學生安置和教育教學工作提供全方位保障。一些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已著手研製接收安置和教育教學方案,並向政府相關部門提出需要給予支持的訴求和清單。例如,上海紐約大學為保證2020年秋季新接收的3100名學生有良好的學習環境,除了使用原有位於世紀大道的教學樓之外,擬在政府多方面的支持下,在校園附近租用一棟7層的大樓作為「臨時拓展校園」,以滿足開展我留學生安置和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需求。有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緊急協調各方,擬向接收的我留學生開放所有學習資源,包括圖書館、實驗室、寫作輔導與學術諮詢等場所和服務。

管控風險,確保安全。中外合作辦學開展我留學生安置和教育教學工作,涉及中外,政策性、政治性強。涉及中外合作辦學的相關政府部門應特事特辦,儘快研究制定開展這項工作的風險管控預案,規避潛在的教學管理、財務安排等方面的摩擦和糾紛,確保教育教學安全。應按照疫情防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把這項工作納入地方黨委和政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總體工作機制,按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工作思路,針對回國學生、來華外教和滯留國內學生群體的不同特點,採取全面、嚴格的防控措施,切實保障師生的健康安全和社會穩定。

作者: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外合作辦學研究分會研究小組

(執筆:林金輝、熊勇等)

相關焦點

  • 教育部:允許部分中外合作辦學招錄出國受阻優秀學生
    作為應對疫情期間出國留學難的措施之一,教育部允許部分高校採取臨時舉措,通過適當增加部分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以及內地(祖國大陸)與港澳臺地區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招生名額,為出國留學受阻的學生提供更多就學選擇。 這一舉措將涉及哪些學生?如何實施?怎樣確保招錄公平?教育部國際司(港澳臺辦)負責人作出解答。
  • 90個高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向出國受阻留學生擴大招生
    9月16日,教育部宣布,臨時允許部分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適當增加招生名額,為原計劃出國留學、受疫情影響出國受阻的學生提供國內就學機會。據悉,參與此次招生的有北京、浙江、廣東等19個省市的約90個中外合作辦學以及內地(祖國大陸)與港澳臺地區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包括清華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高校的合作辦學項目。
  • 教育部:發揮中外合作辦學優勢,疏解出國留學就學難題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及各國(地)籤證、航班等政策限制,我國部分出國留學人員赴境外就學受阻。2020年9月16日,教育部國際司(港澳臺辦)負責人就「通過中外合作辦學渠道解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部分出國留學人員赴境外就學困難」問題,進行了有關工作答記者問。
  • 中外合作辦學如何補位
    作者: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外合作辦學研究分會研究小組疫情之下,一段時間以來,中美關係面臨新挑戰,美國等部分西方國家收緊政策,出國留學深受影響。立足國際形勢新變化,從中外合作辦學角度提出應對學生流動、出國留學受到衝擊的思路和對策,對於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 教育部新政:允許中外合作辦學擴招受阻出國留學生
    允許高校在確保教育公平的前提下,通過與境外合作高校籤訂交換生協議等方式,接收出國留學生先行在國內借讀學習。三是通過中外合作辦學等方式豐富就學路徑。允許部分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以及內地(祖國大陸)與港澳臺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在保證教育公平的前提下,考核招錄部分符合特定條件的出國留學生,雙向選擇,擇優錄取,為學生提供國內求學機會。招生不納入國家統一招生計劃,不佔用高校原有招生指標,對高校其它各類招生不產生影響。據了解,目前各省各校正在積極穩妥推進相關招生工作。
  • 教育部回應出國留學難:90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將增加招生名額
    教育部允許部分高校採取臨時舉措,通過適當增加部分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以及內地(祖國大陸)與港澳臺地區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招生名額,為出國留學受阻的學生提供更多就學選擇。教育部國際司(港澳臺辦)負責人回答了記者提問。1. 問:據了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部分出國留學人員赴境外學習受阻。為解決這一群體的實際困難,教育部採取了哪些政策舉措?
  • 出國留學遇阻怎麼辦?教育部:部分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可適當增加招生名額
    教育部國際司(港澳臺辦)負責人就通過中外合作辦學渠道解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部分出國留學人員赴境外就學困難有關工作進行了解讀:問:據了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部分出國留學人員赴境外學習受阻。答: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範圍內學生流動遇阻。因各國(地)入境、籤證、航班等政策限制並考慮境外疫情風險,部分中國學生於今年秋季赴境外國家和地區留學的計劃被迫改變、延遲甚至取消,部分學生面臨升學困境。黨和國家對此高度重視,十分關心這部分學生的學業問題。
  • 90個高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向出國受阻留學生擴大招生
    中國教育部16日發布消息稱,允許部分高校採取臨時舉措,通過適當增加部分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以及內地(祖國大陸)與港澳臺地區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招生名額,為出國留學受阻的學生提供更多就學選擇。有關高校也表達了明確意願,希望通過中外合作辦學招錄部分出國受阻的優秀學生,緩解學生燃眉之急,承擔高校社會責任。經深入研究論證,教育部充分考慮中外合作辦學在教學語言、培養模式等方面與出國留學高度契合、相互貫通的特點,可以此為渠道解決部分出國留學人員的實際就學困難。
  • 教育部:這些院校臨時擴招,招錄出國留學受阻學生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雪蓮  受疫情影響及各國(地)籤證、航班等政策限制,我國部分出國留學人員赴境外就學受阻。教育部允許部分高校採取臨時舉措,通過適當增加部分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以及內地(祖國大陸)與港澳臺地區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招生名額,為出國留學受阻的學生提供更多就學選擇。
  • 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可招錄部分受阻出國留學生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及各國(地)入境、籤證、航班等政策限制,部分我國學生赴境外國家和地區留學的計劃被迫改變、延遲甚至取消,不少學生面臨就學困難。為回應社會關切和需求,教育部9月16日表示,將採取系列政策舉措,切實解決這類學生的現實困難。一是合理引導學生國內上網課。針對境外高校安排學生上網課的情況,引導學生在國內通過在線方式繼續完成學業。
  • 【西青宣傳】出國留學遇阻怎麼辦?教育部:部分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可適當增加招生名額
    教育部國際司(港澳臺辦)負責人就通過中外合作辦學渠道解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部分出國留學人員赴境外就學困難有關工作進行了解讀:問:據了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部分出國留學人員赴境外學習受阻。為解決這一群體的實際困難,教育部採取了哪些政策舉措?
  • 受疫情影響出國留學受阻怎麼辦?國內借讀、中外合作辦學擴招 教育部多措並舉
    受疫情影響出國留學受阻怎麼辦?一家留學機構的諮詢老師告訴記者:「目前國內有校區的一些國外大學會把第一學期放在國內上。國內高校短期交流項目不太了解。英國那邊基本都是上網課,沒有什麼變化。」中外合作辦學擴招中外合作辦學擴招是此次教育部推出的重點舉措。
  • 適當增加部分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
    記者從教育部獲悉: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及各國(地)籤證、航班等政策限制,我國部分出國留學人員赴境外就學受阻。教育部允許部分高校採取臨時舉措,通過適當增加部分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以及內地(祖國大陸)與港澳臺地區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招生名額,為出國留學受阻的學生提供更多就學選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範圍內學生流動遇阻。
  • 教育部就通過合作辦學渠道解決部分出國留學人員就學困難答記者問
    教育部允許部分高校採取臨時舉措,通過適當增加部分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以及內地(祖國大陸)與港澳臺地區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招生名額,為出國留學受阻的學生提供更多就學選擇。教育部國際司(港澳臺辦)負責人回答了記者提問。  1. 問:據了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部分出國留學人員赴境外學習受阻。為解決這一群體的實際困難,教育部採取了哪些政策舉措?
  • 中外合作辦學出國留學院校有哪些?
    在國外疫情遲遲得不到好轉的情況下,有許多的學生放棄通過直申的方式出國留學,轉而選擇中外合作辦學出國留學項目,那麼開設中外合作辦學留學項目的院校有哪些?下面出國留學網小編為各位同學進行解答。北京外國語大學出國留學北京外國語大學開設了眾多的中外合作辦學的留學項目,包括2+2留學、2+3留學與留學預科等。
  • 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可招錄部分受阻出國留學生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及各國(地)入境、籤證、航班等政策限制,部分我國學生赴境外國家和地區留學的計劃被迫改變、延遲甚至取消,不少學生面臨就學困難。為回應社會關切和需求,教育部9月16日表示,將採取系列政策舉措,切實解決這類學生的現實困難。一是合理引導學生國內上網課。針對境外高校安排學生上網課的情況,引導學生在國內通過在線方式繼續完成學業。
  • 教育部:部分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可適當增加招生名額
    解讀|教育部:發揮合作辦學優勢 疏解出國留學難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及各國(地)籤證、航班等政策限制,我國部分出國留學人員赴境外就學受阻。教育部允許部分高校採取臨時舉措,通過適當增加部分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以及內地(祖國大陸)與港澳臺地區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招生名額,為出國留學受阻的學生提供更多就學選擇。
  • 中外合作辦學出國留學項目費用貴嗎?
    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中外合作辦學出國留學項目作為自己的升學方式,一些有意向選擇此項目的學生想要知道,中外合作辦學出國留學項目費用貴嗎?下面出國留學網小編為您進行解答。相較於通過直申的方式出國留學,中外合作辦學出國留學項目的費用並不貴,學生在國內大學學習期間的費用大概在5~10萬人民幣一年,學生出國留學,如果去美國一年需要的花費大概在35~45萬人民幣左右,學生如果選擇去英國留學,一年所需要的花費大概在30~35萬人民幣左右。
  • 教育部臨時允許部分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擴招 為出國留學受阻學生提供就學機會
    央廣網北京9月16日消息(記者王啟慧)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及各國(地)入境、籤證、航班等政策限制,部分我國學生赴境外國家和地區留學的計劃被迫改變、延遲甚至取消。作為疫情期間特殊安排,日前,教育部臨時允許部分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適當增加招生名額,為原計劃出國留學、受疫情影響出國受阻的學生提供國內就學機會。
  • 教育部:允許合作辦學機構、項目臨時性擴招出國留學生
    教育部允許部分高校採取臨時舉措,通過適當增加部分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以及內地(祖國大陸)與港澳臺地區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招生名額,為出國留學受阻的學生提供更多就學選擇。教育部國際司(港澳臺辦)負責人回答了記者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