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話就讓人揪心!
那天,殷老師終於喊了出來:「秋天,你給我滾蛋!」一個嚴厲的重視成績老師和一個能把平均分拉下1.5分的學生之間的「戰爭」讓人心痛。
「膠水事件」我又為高菲這個天之驕女捏了一把汗。一個優秀的班長犯錯,後悔,擔心,害怕,鬆了口氣,道歉,釋然。優秀的孩子也會犯錯,而整個問題解決過程是漫長的,這也是高菲的成長過程。
「智力檢測」讓我的心跌到了低谷。冰冷。我不禁打了個寒顫。眼淚滑落。
「新老師的開場」讓我的心回暖了。路老師一次又一次別出心裁的活動,讓我感覺自己就是班級裡的一個學生,默默地看著路老師的一舉一動,看著秋天一點一點被溫暖,看著高菲一天一天成長。
「作文分享會」終於讓我們看到了有很多溫度的變化,有很多顏色,有很多味道的「秋天」。
最喜歡小說的結尾。秋天並沒有因為喜歡路老師而成績突飛猛進,他仍然是那個四門功課加起來只有230分的秋天。但是,被秋天的鼻涕嚇得差點哭出來的年輕老師說:「如果可以,這個孩子放我們班吧。」真好!有老師願意擁抱秋天,我也堅信,以後還會有人會站出來,擁抱秋天。
這是整個故事的脈絡。這就是發生在每個教室裡面的故事,每一個教室裡都坐著一個或者幾個秋天。每個老師都像殷老師一樣希望學生考一個漂亮的分數,又像路老師一樣從內心裡愛著學生。
我們的畢業生是25日離校,他們理論上已經不是小學生了。可是,讀完了小說,我心裡有很多話想說,想像以前那樣跟他們坐在教室裡面無所顧忌地聊一聊這本書。我知道,這不現實,幾乎全班的孩子都身陷補習班中,或許很多小朋友連讀書的時間都沒有。我在班級群裡面發了一段文字:
終於有時間《流鼻涕的秋天》,我一口氣讀完了。之前看我們班也有幾十個同學或集體或個人,買了這本書,我們還是一起來做一個思考吧!
殷老師和路老師兩位班主任你覺得你更喜歡哪一個?理由是什麼?
你覺得曾老師更像哪個老師,理由?
我們班有秋天嗎?你是如何對待我們班的秋天?如果還有機會,你會擁抱秋天嗎?
這不是硬性規定的作業,只是我讀完書之後,我覺得這是跟以前的校園小說不一樣的童書,蔣老師這本書有他想表達的東西在裡面。如果我們只是把這本書當做一個校園故事讀讀就算了,我覺得有點浪費。大家可以用語音發表觀點,也可以寫下來拍給我,也可以電子文檔發給我,最好是電子文檔。讓我們像以前在教室裡面聊書那樣愉快,期待你們的文字。
全全最先發來他的想法:
我更喜歡路老師,因為她不像殷老師那樣把秋天當作另類,排擠他,讓他在同學面前出洋相,對學生要求過分苛刻。也不會只拿分數高低來評價學生的能力。路老師對學生是一視同仁、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
我覺得曾老師更像路老師,對待學習成績不太好的學生,殷老師覺得是學生太笨,而曾老師卻覺得那是「懶」,只要加把勁都可以趕上的,在曾老師眼裡每個學生都是有能力的。同時,曾老師還看到每個人身上不同的亮點,不拿成績做衡量優秀與否的唯一標準。曾老師也像路老師一樣經常與學生互動,讓同學們感覺輕鬆自如,讓我們的語文課堂變得生動有趣。
秋天有點像班上成績不怎麼好的人的代表,幾乎每個班上都有這樣的同學吧。我不能保證我會擁抱「秋天」,但我絕對不欺負「秋天」、捉弄「秋天」。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尊,那是不容侵犯的。況且別人又沒招惹你,再說打噴嚏又不是他自己能控制的,也許他身體有什麼毛病,自己也不希望會是這樣的,我們應該給他更多寬容和體諒。他可能成績不怎麼好,但可能其他方面很有天賦,幾年後沒準就成了「別人家的孩子」呢。
全全喜歡路老師,不能保證能擁抱秋天,但能夠尊重秋天,他很看好秋天今後會成長為「別人家的孩子」。能不停留在小學的成績去看秋天,這是個很理智的孩子。
康康說:
我更喜歡路老師,因為在這本書的第一頁就寫道殷老師讓秋天滾出去,體現了她對秋天的排斥,而且能夠看得出來這種排斥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在平時,她對學生十分嚴格,過於苛刻,只愛抓成績。對於成績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態度。但我不喜歡這樣的老師。但路老師與殷老師完全相反,雖說她並不抓學生的成績,但她教出來的學生並不次於殷老師教出來的學生。
我認為曾老師更像路老師,因為曾老師無論對什麼樣的學生都很包容。只要有進步的學生就會給予鼓勵,會深度了解學生,因材施教。
我認為咱們班上不努力學習的人都是秋天。我多半不會去擁抱他們。但是我平時不會排斥他們,因為誰沒有缺點?只不過他們的去點是不愛學習。排斥他們的意義又何在?
康康也更喜歡路老師,他也不願意擁抱秋天,但不會排斥秋天,因為排斥沒有意義。兩個孩子都選擇了不會那麼快擁抱秋天,但是又都給了秋天自己成長的空間。
彭鑫說:
我更喜歡路老師,畢竟誰不喜歡又漂亮又善解人意的老師。
殷老師是一個在應試教育出來的「完美老師」,在大多家長心中,殷老師就是一個天使,而路老師則是不務正業的教師。在我們學生看來,殷老師不過是一介又兇還不了解我們內心的教師。關鍵是她還只看紙面數據,在她眼中,學生可能就是:
「誒,這個學生第二學月考了91+7,不錯不錯。」
「啊,這個蠢材竟然不及格,丟人,這種人就應該滾出我們班級。」
對,她似乎只在乎那些分數,她不在乎學生的心理素質,她更不知道分數並不代表一切,那些高考狀元現在怎麼了?指不定還在哪喝西北風呢?他們其中有些人連炒雞蛋都不會。據美國哈佛大學2016年的調查數據,我們可以清楚的發現,實用性人才就是那些考試中等的人。這能反映一個什麼問題?一些偉人,考試考幾次都沒考上中學,可後來卻成為了科研界的泥石流。
曾老師,不用說肯定是路老師啦。你看看這老師平時,不是善解人意嗎?是總愛帶著我們去開展各種項目嗎?去學習新式教育嗎?這些理由難道不夠嗎?當然曾老師也長得漂亮。
我們班上有「秋天」嗎?當然,肯定是有的呀。任何一個擁有著某些不合眾的愛好以及癖好都會成為「秋天」。怎樣對待我們班上的「秋天」啊,最初是排斥,輕蔑,後來開始慢慢,慢慢地接受了,畢竟誰都有一些缺陷缺點。就像我,只喜歡聽純音樂、電音。但後來也是慢慢地接受了。面對「秋天」,當然會再擁抱啦,畢竟誰都是人嘛。是個人都有缺陷,為什麼不能接受呢?
彭鑫當然還是喜歡路老師啦。只是在他的文字裡,把自己也當作秋天,慢慢跟自己握手言和,也就是擁抱秋天的過程。
嘟嘟說:
我更喜歡路老師,她不像殷老師那樣過分嚴厲,為了提高全班平均分竟然會對落後的學生惡語相向。而路老師卻不一樣,她風趣幽默,體諒學生,又不失嚴厲,這樣對學生,學生才會進步。
曾老師像路老師。因為她是以為好老師,她能發掘每一個學生的潛能,並把它擴大,且對我們的學習要求也比較高。
我們班有秋天,他就是xxx,我以前和別人一樣討厭他,他不但性格不好,還愛惹是生非,我們都不願意和他說話。可是,有一次,我和他同桌了之後,我慢慢發現了他的優點,並不是都是缺點,所以,有機會,我會擁抱秋天。
嘟嘟其實不止一次談到這個同學,上一次討論,他也講到了這個話題,他內心是真的接受了這個孩子。我們可以發現,嘟嘟接納他眼中的「秋天」,跟高菲接受秋天是一樣的過程,都是在慢慢的交往中發現了對方的優點。所以,但我們用一個包容的心去對待周圍的人的時候,原來擁抱別人,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謝謝嘟嘟。
雯雯雖然是女孩子,但最為理性:
兩個老師我都喜歡,殷老師表面很兇,可她卻把對學生的愛放在心裡。她對每一位學生都那麼了解,連同學文具盒裡有幾隻筆、是什麼牌子的她都一清二楚。並且她有責任心,在每一個老師都不願意當六班班主任時,是她站了出來。她所做的一切看似很偏激,很極端,可這都出於她的責任心,只不過她的方式可能錯了。
而路老師則把對學生的愛體現在表面上,她很有趣,總能吸引同學們的注意。當然,她也很有責任心,只不過她是把學生的快樂放在第一位,而殷老師則把學生的成績放在第一位。
我認為曾老師在平常更像路老師,會帶著我們做很多活動,與我們聊天;而期末考試前的曾老師則有一點點像殷老師,但不會像殷老師那麼偏激,只是帶著我們瘋狂做題這一點很像。
其實秋天無處不在,每個人身邊都會有這樣的人,秋天代表著所有被欺負、被排擠的人,而我們卻不能做到像高菲、像路老師、像六班所有人一樣去擁抱秋天。曾經我也很討厭身邊的這些「秋天」,讀了這本書後,我想我雖然不會馬上去擁抱他們,但我會慢慢適應,就像高菲一樣,去擁抱他們。
四個男孩子都喜歡路老師,只有雯雯說兩個老師都喜歡;四個男孩子都說曾老師像路老師,還沒有一點缺點,只有雯雯在曾老師身上找到了殷老師的影子——帶領學生瘋狂做題迎接期末考。
雖然自己不能馬上去擁抱秋天,但她願意去適應,去擁抱他。
第一輪的討論結束,我還是很高興的。每一個孩子看完書之後都會有自己的思考,他們不會被別人的想法所左右,也不會給出一樣的答案,對於老師,對於秋天都有自己理解。
其實,做這樣的討論的目的不是為了歌頌路老師,更不是為了批評殷老師。
於是,我們有了第二輪的討論:
還是全全最先發來見解。我認為殷老師既是好老師也不是好老師。
說她是好老師的理由:
站在一些希望提高孩子成績的家長的角度,還有一些確實喜歡成績的同學的角度,殷老師算是一個好老師了。她把自己所有精力都花在如何提高學生成績上,正像丁校長說的,每天早上她是最早一個來學校的,她不像其他女老師把時間花很多在打扮自己上,在其他老師都不願意接手這個班的情況下來教他們語文,並且還讓全班平均分排在年級第一。在別的老師讓學生玩耍的時候,她還守著大家做題,表面看是霸佔了所有課間時間,但那也是為了讓同學們取得好成績不得已而為之的。沒有付出哪有收穫,這樣負責的、嚴歷的老師帶的班級學習成績一定不會差。
說她不是好老師的理由:
我覺得殷老師性格上有很大的不足,她覺得成績不好就是不好,無法改正,無可救藥。她不想讓差生影響全班成績,所以,讓「秋天」去開「弱智證明」,挖苦和傷害學生,就算「秋天」測試成績已接近「天才」的結果了,她還是不願意接受他不是個差生的結果,因為在她眼裡秋天的考試分數拖了全班的後腿。感覺為了成績為了分數,這位老師有點走火入魔。她完全用成績這一個標準去衡量所有的同學,而忽略了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她這種作法是不恰當的,雖然在這個幾乎只看分數的年代裡,分數是非常重要的,但它絕對不是唯一
嘟嘟說:
我認為她既算不上是好老師,也算不上是壞老師。首先,她歲那些成績差的學生的的對待方法不對,她打罵秋天,還認為他有智商障礙,這會對孩子造成極大影響的。就算學生有多麼調皮,都不能用這種方法去傷害孩子。
可是她作為一名教師,是合格的,她的學生成績都比較好,且在大家都不願意教這個班的時候,是她挺身而出,光是這一點就足夠說明她合格了。
康康說:
對於這一個問題,我不能做絕對性的回答,因為無論殷老師也好,路老師也好,每一個老師都有她獨特的教學方式。只不過她們所呈現的方式不一樣。每一個老師都有做得好以及做的不好的地方。
像路老師她在教學上做到了幽默,在同學們的學習中,給予他們更大的鼓勵與認同,不論什麼樣的孩子,她都能夠接受,不排斥他。但她不像殷老師一樣,對每一個學生都有充分的了解。
無論什麼樣的教學方式,什麼樣的老師,都能培育出很好的學生。所以我認為殷老師還是一個不錯的老師。
彭鑫說:
殷老師算不算一個好老師,站在經典家長的立場上,她是一個好老師,她在小升初這個關鍵的時刻來教學生,是件天大的好事。有這麼一位在考試深有研究的老師,以後就可以升入一個好的中學,再升入好的高中,最後考上大學,就成家立業了。好神奇的邏輯。
在一些家長的立場上,這種教師會遏制孩子的想像力,讓孩子心裡自卑,就例如「秋天」。並且他們很不滿殷老師的作風,她不配做一個教師,她侮辱了教師。她不應該有教師資格證。
我的立場是,殷老師是無奈的老師,她儘管不懂學生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她也只會一昧地看重紙面數據。但是這樣教出來的學生能為社會做什麼?一昧地看重紙面數據,在以後的時代能做什麼?時代在變,猶豫,就會敗北。未來更看重的是,思維力以及想像力,而不是子虛烏有的成績,想想看,你高考得了700分,立刻把你投到社會上,你能幹幹什麼?只有思維力和想像力強勁的人才會成為未來的主流。這就是為什麼曾老師鼓勵我們多看書,帶我們開展百班千人活動。
其實,殷老師也沒有錯,畢竟這世界很現實,分數有時也會代表一切。反正現在中國有時候是這樣子的。大家都是有愛的,殷老師也有責任心,儘管她的做事在我們看來有些偏激,些不可理喻,但他終究是我們的老師,她也愛我們這群學生仔,她要為我們負責。不愛學生,根本就不會有所作為,說明殷老師也是愛「秋天」的。若不是教育制度的缺陷,誰都不想成為以成績為基礎的老師。但儘管如此殷老師是一個又好又壞的老師。
四個參與討論的孩子無一例外地說殷老師並不是一個壞老師,康康還說殷老師是個不錯的老師。雖然孩子們的理由各不相同,雖然他們不喜歡殷老師,但是他們能夠辯證地去看待老師的作為,這就是我這個小學老師想看到的。
孩子們在中學,大學,甚至工作的時候都還會面臨許許多多的老師,這些老師裡面肯定會有「路老師」,也一定會有「殷老師」。我們要愛「路老師」,我們更要去體諒「殷老師」,擁抱「殷老師」,她也會教我們很多東西。
秋天需要擁抱,殷老師也需要擁抱!
一直以來,家長們都有跟孩子們一起看書習慣。這一次也不例外。
喜歡小說,理智推薦型。
這是我無意在朋友圈發現嘟嘟媽媽在曬書。孩子看得入迷,家長也一口氣讀完。深得學生、家長、老師喜歡的書一定時好書。
瘋狂讀書,欣然接納型。
全全媽媽是每一期共讀都會跟孩子一起看書,一起聊書的家長。畢業了,也不例外。在跟孩子們聊書的過程中,家長們也會跟我有些互動。
這一次對話是在群裡公開孩子們回答問題之前,我也不知道孩子們是否能夠明白「殷老師」,也跟全媽聊起了我的希望。
看重成績,隱隱擔憂型。
彭鑫每次討論的言語都很犀利,比任何一個同學都更深入,不但看到現在小學階段,還談到了高考,談到了工作,談到了人生。可是媽媽卻擔心這些是孩子給自己找藉口。
彭鑫這個孩子是典型的理科思維型學生。他三年級轉學到我們班的時候拼音都不會,六年級了拼音還是很痛苦。
可是他在我們研學的時候可以提出:加入蘇軾改變他一根筋的性格,他的命運會發生變化嗎?這樣的問題;在討論的時候,他能談到「蝴蝶效應」「第二空間」「時間悖論」;在研討的時候,他能為蘇軾寫出一篇祭文。他是一個小學生,但是他喜歡物理、化學;喜歡歷史故事;喜歡探險。我想,這樣的孩子應該是熱愛生活的,熱愛學習的。他對學習有自己的理解,他不會為自己找藉口。
當然,我也能理解媽媽的擔憂。學習就是這樣,沒有好的成績,就沒有好的學校。每一個父母都希望有一個像「路老師」這樣理解自己孩子的老師,又希望這個老師還能像「殷老師」一樣把孩子成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