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作文課】叢樺:擁抱你,我會捨不得呼吸(當堂作文)

2021-02-19 叢樺的百草園

本期公眾號分為四部分內容

一、 作文課手記·擁抱你,我會捨不得呼吸

二、 學生原創三篇·宋筱藝 殷立菁 劉星宇

三、 看電影是一種生命課堂教育

四、 周末電影·《地球上的星星》·印度

--作文課手記


擁抱你,我會捨不得呼吸

作文課,題目是《( )的記憶》。要求補充題目。有的孩子不知道怎樣補充,我說,你可以寫《童年的記憶》、《溫暖的記憶》、《媽媽懷抱裡的記憶》等等啊。

一個孩子說,媽媽懷抱裡的記憶,不記得了。

其他孩子也說不記得關於媽媽懷抱的記憶。

不是的,孩子們。現在的你們,關於媽媽懷抱裡的記憶應該是持續的,因為媽媽的懷抱對你們沒有中斷,不像我小時候,那時人們夙興夜寐,仍填不飽肚子,哪有閒工夫抱孩子。我的記憶裡,關於媽媽懷抱的記憶是真沒有,但現在的孩子有。一問果然。

初三的宋筱藝,媽媽昨晚還抱了她。因為她媽媽每天晚上在睡前給她一個擁抱。

初二的殷立菁的媽媽早晨還抱了她。因為她媽媽每天早晨叫她起床的時候,都給她一個擁抱。

雖然我沒有關於媽媽懷抱的記憶,但我卻又深知,媽媽是的確抱過我的——除了媽媽,還有誰抱呢。懷抱,是一個多麼柔軟的詞。帶著體溫,帶著心跳,接通彼此的生命,律動著愛的合奏,向彼此灌注暖流。一個把懷抱給你的人,必定是最愛你的人,最疼你的人。而當你遇到所愛,也總是想去擁抱,對著晚霞,草原,藍天,那些伸出的雙臂,就是擁抱。

因為對懷抱的依戀,我在世間追索尋覓,愛的懷抱,我最信任的地方。比如樹的懷抱,它有皮膚,有骨骼,也有血脈,有接通天地的法力,讓我有一種安全感,堅定感,和籠罩感,遮蔽風雨,擋住歲月,它具有懷抱的一切元素,在大樹的懷抱裡,我祈禱。

比如那種野草遍布的山坡,如果你不曾有那麼一次,躺在大地的懷抱裡,你就永遠體會不到地球在轉動,陽光怎麼落下金色的帷幕。萬物生長,人原來是大地的子孫,一直在深厚的懷抱裡。

比如海的懷抱,最像一個人,呼吸著,擁你在懷,撫摸你,融化你,心潮起伏,愛意澎拜……

每個人,都想要一個懷抱。像樹木,像草地,像大海一樣,柔情似水,濃密又悠遠。

冬天裡回村,走在街上,遇一農婦,棗面歷齒,寒風吹,白髮如蘆花飛。我媽對我說:「這是你五婆,你不認識了嗎,你小時候,她可抱你了。」

我心驚悚,和魯迅回到闊別二十年餘年的故鄉,聽到圓規身材的豆腐西施兩手搭在髀間,說「我還抱過你咧」的心情是一樣一樣的。

最近一次與人擁抱是在海邊。大排檔的桌子都是露天的,撐著帆布傘。看不到海,但海風腥溼,在找座位的時候,忽聽有人喊我的名字,接著就把我抱在懷裡,我感到,我們的鎖骨碰到了一起。

--學生原創·《( )的記憶》---

一株牽牛花的記憶

初二 宋筱藝

靜靜的,靜靜的,在一片無邊無際的靜謐當中,我甦醒了,我的記憶也由此開始。我是一顆牽牛花的種子,埋沒於土壤之中,等待一滴清涼的露珠來滋潤我,來賜予我的新生。

不知等了多久,一股甘泉的水流緩緩滲過土壤,流過我的身體,浸泡著我的身體。我拼命汲取這份上天的甘露,很快,我突破了種皮的束縛,我發芽了。

破土而出的感覺真好!我終於擺脫了那種揮之不去的黑暗。從土壤中探出頭來後,我才知道,原來我棲身在一棵仙人球的旁邊。它已4歲了,並不住在遼闊的沙漠裡,而是被小主人養在花盆裡,它長得又粗又壯,屯滿了水分,還渾身帶刺兒。我只能用它不要的水分來生存,還要畏縮在花盆一角,防止它來扎我。但即使如此,我也依舊很快樂,至少我能生長了。

我的壽命很短,只不到一年的時間。所以我竭盡全力去生長。幾周的時間,我的個頭就高過了仙人掌鄰居。可我天生渾身乏力,個頭高是站不住的。無奈之下,我只得忍受著欄杆兄的白眼依附於它身上。

又過了一個月,我的藤蔓爬滿了整面欄杆,遠遠地看,像一片綠色的海洋。我還想開花結種子,那才是我生命的意義。不久,紫藍色的花骨朵長滿了全身,然而,要讓它們開花談何容易?我把全身的養分集中在花骨朵上,綻放出一個個豔麗的小喇叭,我盡情地歌頌對世界的讚美,對生命的熱愛。這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記憶。

此時,因我把養分都集中在花朵上,我的葉子已有些枯黃,我知道,很快,我生命的燭火就將熄滅,但我不害怕,因為我的生命換來的是寶貴的種子,那是我生命的延續。待到來年春天,牽牛花又將開放,又將裝點這個世界。在我的記憶裡,我的一生沒有遺憾。

大樹下的記憶

初二 殷立菁

小時候,我是住在奶奶家的。奶奶家門口,有一棵很高大的大樹,我對這棵大樹,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盛夏的中午,我無法忍受熱浪的攻擊,奶奶便把我抱到大樹底下乘涼。我在大樹底下呆的時間比呆在家裡的時間都長。大樹,是看著我長大的。我在大樹底下的海綿板上午睡、吃飯、玩耍,有時調皮用小刀在大樹的樹幹上刻小人兒,那時覺得大樹棒極了,每天都無憂無慮地和大樹在一起,大樹下是我覺得最棒的地方,我開心時,大樹和我一起放聲大笑;我傷心時,我放聲大哭,大樹則在安慰我。大樹下的記憶,是開心的,快樂的。

還記得,有一次,中午,奶奶無論如何哄我,我都睡不著覺。奶奶只好放我到大樹下,讓我自己涼快。我躺在大樹底下,眼朝上望去,藍色的天空,白色的雲朵,灰色的小鳥,綠色的樹葉,還有黑色的知了,棕色的樹幹,簡直是一幅完美的風景畫啊!想著想著,我就有些困了,聽著知了、樹葉、風合奏的搖籃曲,我很快便進入了夢鄉,大樹下的記憶,就是這麼奇妙,就是這麼美好……

我想,大樹的記憶,也是這樣,看著自己身下有一個小人在睡覺,在玩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小人也越長越大,越長越高了,所做的事情,也不再像以前那麼幼稚了。

大樹下的記憶是欣慰的。

童年的記憶

初一 劉星宇

我記事比較晚,童年對我來說,留下的多對童年的留戀和嚮往。

對朋友的記憶

我的朋友,小名叫嬰衣,與我同齡。他住在我爺爺隔壁。童年的我們每天都是活蹦亂跳,不時做點雞飛狗跳惹來大人追殺的惡作劇。記得我們將鞭炮扔進雞窩,記得我們爭騎爺爺的大狗,記得我們互相放風,偷果園裡沒有成熟的青果,記得傍晚,大人呼喚我們,我們卻躲在草垛後,最後一起被捕。

現在我們已經五年沒有再見面,也不知道他長成了什麼樣子,就像一首歌中唱的那樣:「幾年之後記起你,才想到你和我一樣,都變了模樣。」

對小溪的記憶

爺爺屋旁,一條小溪流過,清澈見底,就像剛湧出來的山泉水,夏天,那裡總是歡笑最多的地方。溪水不深不淺,奶奶在下遊洗衣服,我們在上遊戲水。波光粼粼的溪面上倒映著我短暫又美麗的童年記憶。

但是,現在的小溪已經沒有以往的清澈,而是被汙染得渾濁了,不復我童年時看到的光彩。

對老屋的記憶

老屋是我童年記憶中的庇護所,那裡是爺爺奶奶給我的愛和寵溺。老院是記憶中夜晚降臨的地方,每個夏夜,吃過晚飯,看著燈上的飛蛾,聽老人講那流傳千年的傳說、神話。

童年的記憶告訴我,童年雖然會離我遠去,但不會從我的記憶中淡去,縱然有些什麼會改變,但總有一些人,一些物記得我。

--周末電影·看電影是一種生命教育課堂


細心的讀者可能注意到,最近作文課公眾號的變化,一是推送時間由隨時改為固定的周五晚。二是每次會推薦一部電影。

和閱讀一樣,電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同樣可以給我們很多營養。前提是,必須是好電影。

越來越多的文化、知識、信息、創意、審美,以及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都能夠以電影的形式表現出來。所以說,電影的學習,是提高文學素養乃至綜合素養的一個很重要的途徑。

但不少孩子和家長反映,不知道看哪些電影,更多的觀眾是隨著廣告和炒作走,比如那些賀歲片,惡俗的搞笑片、只能給人生理刺激的暴力、槍戰片,這些是沒有營養的電影。所以我想在此分享一些真正意義上的好電影,因為我捨不得孩子們,將寶貴的時間,用來看喜羊羊、巴拉拉,甚至宮鬥戲,俗氣的古裝劇,從而染上庸俗、淺薄、豔麗、市儈的習氣,喪失觀察探索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保持純真的能力以及追求美好的能力。

電影是一部活動的書,孩子經由電影,可以立體地感受世間百態。

電影也是一個連接的橋梁,孩子可以發掘興趣,增加修養,塑造性格,培養品質,確定自己的價值觀。

陪養孩子看電影的習慣,其實是一種生命教育,這個課程,不僅僅在於學了多少知識,更重要的是塑造孩子對生命的感悟,對人生的思考。

看電影的方式,我一直認為,不管是在電影院,電視還是電腦,如果有條件,最好全家人一起看。

一起看電影,有什麼好處,不用多說,你自有收穫。

-周末電影·《地球上的星星》--


電影類型:生活、校園、勵志、成長、藝術、喜劇、歌舞。

適合:6歲以上。

片長:160分鐘。建議分兩個晚上看。

國家:印度

內容簡介:一個有閱讀障礙的學習很差的孩子,在一位怪老師的影響下,找到自我。,培養了自信。


相關焦點

  • 21堂作文課愛上寫作文
    新書速遞  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 吳波)近日,散文大家梁衡新書《梁衡的21堂作文課
  • 小學作文課:作文指導應重視「怎麼寫」
    小學語文老師經常遭遇這樣的煩惱:作文課上,老師精心設計情境,讓學生聽童話故事,看動畫片段,甚至捏橡皮泥、吹肥皂泡,學生們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七嘴八舌踴躍參與,課堂熱鬧了,但課後學生交來的作文仍讓人失望。作文指導太多關注「寫什麼」,而忽視「怎麼寫」,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高緩慢。
  • 林雅彤 / 孫藝 / 黃哲瀚 || 一堂圓夢工坊的作文課(共3篇)
    英語,中學物理、化學、英語,中學數學拔尖班、基礎班時間安排:每周一至周五,晚上都可安排上課每周六周日白天晚上都可安排上課榕城中陽花園分教點小學作文時間安排:小學各年級作文合班:每周六上午榕城新興小學分教點小學作文時間安排:小學各年級作文合班
  • 龍應臺的作文課:沒有思辨哪有作文
    10月30日和11月6日已分別進行了前兩堂作文課,接下來的一堂在11月13日進行。分享龍應臺在前兩堂課後的感想,以及部分媒體的相關報導。作文課上,龍應臺「用思辨和論辯啟發在場師生,希望撒下文化與思想的種子」。希望分享,也能帶給你新的啟發。——小編 1.
  • 如何寫好小學生作文?蔣方舟母親尚愛蘭推出《作文課》
    「今天作文寫什麼?」每個小學生家長都會受到孩子的靈魂拷問。你是怎麼回答孩子的呢?出去旅遊了就寫景點,在家呆著就寫幹家務,春天寫春暖花開,秋天寫果實飄香……這些「好寫」,卻往往不是好作文需要的。看似簡單的作文,難倒了孩子,愁壞了家長。
  • 「機器貓」一樣的作文老師,永遠猜不到會帶來什麼,有時是糖果,有時是遊戲……
    拒絕套路 擁抱個性倡導孩子寫出「會呼吸的作文」
  • 剛剛升入七年級的學生,老師如何指導學生創作自己第一次作文
    然而小學升入初中是學生全部入學一個不少,學生都到了初中而學生作文能力卻是參差不齊,有的學生作文水平還在小學高段和中段的水平,甚至有的學生作文水平在低段這個階段,面對一個班差異大、能力不同的學生來進行作文教學有一個最核心的問題無法繞開,就是面對哪個階段的學生進行教學是最難的抉擇,如果只是面對優秀的學生作文指導而其他學生聽不懂,面對中等的學生而優秀的學生學不到什麼東西
  • 蔣方舟媽媽的作文課
    閻連科 作家蔣方舟 作家尚愛蘭 《作文課》作者楊美俊 教育研究者主題:作文的真相——《作文課》新書發布會時間:2019年11月3日下午是不是你這裡面的東西都是教給她的一些獨到經驗?其實這本書是「去蔣方舟化」的。你在新書勒口的簡介上可以看到我寫過一本《蔣方舟的作文革命》,我都忘了寫的是什麼了,我覺得反響也一般,覺得蔣方舟的作文跟我關係也不大。《作文課》這本書其實是我三十多年教學經驗的總結,寫的時候就很快,兩個多月就寫完了。
  • 龍應臺的作文課
    10月30日和11月6日已分別進行了前兩堂作文課,第三堂在11月13日進行。今天微信,分享龍應臺在前兩堂課後的感想,以及部分媒體的相關報導。作文課上,龍應臺「用思辨和論辯啟發在場師生,希望撒下文化與思想的種子」。希望今天的分享,也能帶給你新的啟發。
  • 小學作文課:熱鬧不等於有效 抄背作文是走歧途
    在近日舉行的「上海市寫作學會作文教學課例大賽」上,語文教學專家一針見血指出了「熱鬧課堂,低效教學」的癥結作文指導太多關注「寫什麼」,而忽視「怎麼寫」,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高緩慢。如五年級有一道作文題《菊花》,課本給學生提供了6段資料,介紹菊花的種類、習性、種植方法、病蟲防治等知識,佔據了整整一頁的篇幅,卻找不到一句對語言訓練的具體要求。在缺乏明確目標、具體指導的情況下,老師只能憑自己的經驗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作文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抄、背作文是走上歧途「現在大部分教師不會上作文課,這不是危言聳聽。」徐鵠說。
  • 小學生作文被批「負能量」墜亡,其母哭到聲啞喚不回女兒
    而她墜亡的原因,疑似與其作文被老師判定太「負能量」,幾經修改後仍未通過有關。繆欣欣的家長稱,孩子班主任袁老師去年10月曾扇過繆欣欣巴掌,希望學校或公安機關能夠查明孩子墜亡的真正原因,袁老師並未對此事作出回應。6月4日下午3時左右班級正在上作文課,這也是繆欣欣的最後一節課。
  • 如何上好小學閱讀理解課與作文課?
    坦白講,我對你問的問題不夠熟悉,我們相互交流,共同探討吧!我們知道,語文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其實這四種能力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語言的初步學習應該是以聽、說為主的。基於普遍存在的上述情況,愚以為上好小學閱讀理解課和作文課可以如下去做:先說閱讀理解課。作為老師,要把那些冰冷的語言閱讀材料或教材課文變成生動的故事,講給學生聽,講前可以先提出問題諸如什麼人、在什麼地點、什麼時間、為什麼做了什麼事、取得了什麼結果等。
  • 作文寫不好?《小學生思維導圖作文課》激活寫作靈感
    《小學生思維導圖作文課》作者:王明歡 孫易新在最近西安舉行的第29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上,兩位專業名師帶著自己的新書《小學生思維導圖作文課》來給同學和家長們解難題了。 《小學生思維導圖作文課》是由英國博贊中心第一位華人講師——孫易新博士和大陸名師王明歡先生撰寫而成。
  • 明日招生啟動:拙原夏季1-3年級分年級繪本作文課細則來了
    多年教學經驗,靈性與實力兼具,課程深受孩子喜愛— 家長評價 —「我們第一次參加作文課,謝謝九九老師的引導,保護孩子天性,激發孩子創作的熱情,讓孩子喜歡上寫作文,也喜歡上了上拙原的課。— 家長評價 —李歡老師,我好捨不得呀,我還想繼續上您的課,離別就是得離別,I love you啊, 哎呀哎呀。
  • 老師,作文課可以這樣上
    老師,作文課可以這樣上對於每一個語文老師而言,作文課是一個困惑。它簡單卻又複雜,省事卻又麻煩。常常是老師布置一個題目,學生在每周兩節的作文課上完成。很簡單很省事,至於效果如何,先不做考慮,反正這樣的一種模式是大家普遍認可並施行的。
  • 薛法根:走向有效的作文課堂教學
    有效的作文課堂教學應該教得分明、學得清楚,寫什麼、怎麼寫、寫到什麼程度,必須講到點子上、練到實在處,每一堂作文課都能讓每一個學生真正有所收穫、有所長進。有效的作文教學,應該是讓學生感覺不到你是在教他作文,一如「好雨知時節」,「潤物細無聲」。 作文是表情達意的需要,所表達的應該是學生的真情實感,「真實」乃是作文的生命之基。葉老認為,寫作和說話一樣,「立誠」是最要緊的。「寫成的文字平凡一點,淺近一點,都不妨事;胸中只有這些平凡的經驗和淺近的情思,如果硬要求其奇特深遠,便是勉強了。
  • 關於作文課的一切
    問題是不變的:作文寫不出來、寫不好。從根本上說,不是「寫」的問題,而是在寫之前,「想」和「做」的問題。方案則更多了。回想半年前那個暑假,我在第一批學生家長的信任下摸著石頭創建了當時為9課時的小學生作文課,到本周為止上了總共上了96課。無論是從9課變成18課的課本教案,還是教學方法、課上說學逗唱的素材,無疑都要富裕多了。
  • 中年級作文三個階段 ——作文教文
    模仿是創造的第一步,是小學作文的入門。仿寫作文,儘管有人反對,但事實上任何人的作文,任何一個作家的寫作都是從「仿」到「創」的。仿寫,符合小學作文的教學規律。小學作文既不同於成人的寫作,也有別於作家的創作。
  • 英媒回憶喬治·弗洛伊德一生:從「我會改變世界」到「我無法呼吸」
    【環球網綜合報導 記者 侯佳欣】「我會成為一個大人物,我會做與眾不同的事,我會改變世界的。」這是弗洛伊德少年時期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多年後的某一天,他被捕時一句「我無法呼吸」引發世界範圍內大規模反種族歧視示威。從「我會改變世界」到「我無法呼吸」,他的一生都經歷了什麼?
  • 與其花錢上作文課,不如精讀這本書,親子共學作文書
    與其花錢上作文課,不如精讀這本書詩人杜甫曾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要想寫好作文,必須喜歡讀書。讀書是寫好作文的前提,我們甚至可以說,不喜歡讀書,想寫好作文幾乎不可能。可是很多喜歡讀書的孩子,還是不會寫作文,那是什麼原因呢?語文教育家葉聖陶說:「不會寫作的問題,大部分是因為不會讀書導致的」讀書難道還有方法嗎?當然有,那麼究竟該怎麼讀才有效。最好操作的方法就是用三大精讀法讀書:批註式閱讀、思維導圖閱讀,寫讀後感。如果孩子養成了這種讀書習慣,相信孩子從讀到寫的轉化能力會提升一大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