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作文課可以這樣上

2020-12-22 思源語文教育

老師,作文課可以這樣上

對於每一個語文老師而言,作文課是一個困惑。它簡單卻又複雜,省事卻又麻煩。常常是老師布置一個題目,學生在每周兩節的作文課上完成。很簡單很省事,至於效果如何,先不做考慮,反正這樣的一種模式是大家普遍認可並施行的。至多是變一些花樣,比如學生互評互改、優秀作文展示欣賞之類的後期工作。

然而,作文課果真就是這樣就可以嗎?每個有困惑的語文教師一定也這樣問過自己。大家都是就簡單去繁雜,兩節作文課就讓學生寫去就可以了,豈不知作文是運用語言的藝術,也是最富有個性的學習和創造活動。這個創造過程,集中了其全部的生活體驗、感知、情感、想像、思維、駕馭語言的能力,它是內心世界的真實體現。要上好作文課,學好寫文章,不是那麼簡單的,需要我們下一番功夫,有一定的方法和模式。

其實,作文課可以這樣上:

有說有寫

葉聖陶先生說過:「作文與說話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在說話的經驗裡可以得到作文的啟示。」因此,對於書面語言並不太豐富的中小學生來說,指導習作時,教師應留出充足的時間,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思考,用自己的語言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讓學生談談所見、所聞、所感,這樣有利於學生做到「我口說我心」,為寫出富有個性的作文做好必要的鋪墊。同時,教師也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群體優勢,引導學生針對同學口述的習作素材,相互評點,相互補充,進而從中汲取營養,這樣既有利於學生從中交流語言、學習語言、發展語言,又有利於避免同類問題出現在不同學生的習作中。這樣的模式,看似會出現雷同作文,但到了真正作文的時候,特別是考場上的時候,就顯出效果來了,甚至能盡顯個性風採。

讓學生充分地說出心裡話,學生認識就比較清晰了,思維也比較敏銳了。這時候,教師再引導學生不拘形式,不受條條框框限制,把真情運用手中的筆書寫出來,做到字字吐真情。

有講有評

作文教學中,教師的講評是必要的。只是,這個講與評,也需要針對學生實際,做到有效。

先說講,其實更準確地應該是引導和指點。關鍵是審題和構思,在謀篇劃局上進行淺顯易懂的指導。這個不宜在作文課上長時間的講,因為單純講這些方法,學生不一定能體會,更別說運用了。我們要在平時的語文課上,在講課的過程中,針對選材、結構、寫作方法、修辭運用等結合課文,進行必要的引導。許多老師講課就是講課,只是告訴學生這一課的結構是什麼,寫作方法是哪些,單純而孤立地講這些,其實無論是對本課的理解還是對於作文教學,都是一點效果都沒有。應該在講這些的時候,引導學生體會這些作文的基本方法。也就是說,講課不僅是在讓學生理解這一課,而要始終把寫作教學聯繫起來。語文課和作文課是分不開的。

再說評。其實是包括欣賞和點評兩方面的。前者起示範作用,而後者則注重了交流。可以互相評和自我評。這是學生作文交流的一種延續,只不過互評時話題更明確,精力更集中。自評則是談在聽取了別人的意見後自己的收穫或得到的啟發,另外在評的過程中也可採用重點評和分組評等方法,評價的過程中包含了學生的思想動向,知識的掌握情況,語言的表達能力等。對學生來說,又是一次語言能力的訓練和知識水平的提高過程。 另外,我們常見的是教師的評價,包括批語。這裡要重點說一下。對於學生的習作,教師的評價不要單純地論好壞,也不要只注重語言、結構、中心的集中與否。而應該是一種探討式或回應式的交流。在指出錯別字和不通的語句之後,更主要的是針對習作的內容和思想,和學生進行一番交流。和他們探討文中的思想,回應他們文中的情感。這或許才是更重要的。

有讀有仿

寫文章都是從讀文章開始的,即有了紮實的語言基礎和較為豐富的詞彙之後,才能開始寫文章。所以說,讀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這個也和講一樣,不能僅僅局限於一兩節的作文課,關鍵還是平時的功夫。當然,讀也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選取適合的好文章來讀,哪些適合朗讀以便培養語感,那些適合默讀和瀏覽以便積累詞彙豐富思想,都是要分清楚的。在作文課上的讀,更多的是欣賞,針對本次作文內容,有目的地給學生讀一些或讓學生讀一些相關文章,也是有必要的。

當然,模仿也是必要的。小孩子學說話就是從模仿開始的。那麼,學生習作也是一個道理。在敘述語言上,在結構安排上,可以仿照一些優秀文章進行練習體會。但實際情況是,我們的學生大都是模仿作文書上的事例,甚至照抄作文書上的文章,這是一個最糟糕的習作習慣,不能說有百害無一利,也一定是弊大於利的。那些市面上所謂的優秀作文書大多是為迎合市場而粗製濫造的東西,剛開始習作的小孩子可以拿來一本模仿一下,但要長期依賴作文書,一說寫作文必定翻看作文書,那永遠也不會提高作文水平。限制了學生寫作個性、僵化了寫作思維,更降低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欣賞水準,還談什麼靈性和個性?所以說,無論是閱讀還是模仿,更多的還是要一些層次較高的美文才好。

有賽有爭

作文課要上好,在形式上也要多樣。比如可以引入競賽類的形式,讓學生感受到比較和競爭,激發其內心的激情和潛力。而且,通過競賽的形式,在普遍關注全體學生的基礎上,可以激發那些有寫作天賦的學生,讓他們有更優異的表現,在習作上有長足的進步。競賽的形式可以靈活安排,可以是徵文比賽,可以是限字或限時作文,甚至可以是說話類作文。無論是那種形式,都可以更大地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寓寫作學習、技能訓練、語言開發於生動活潑的形象教學之中,達到激發學生創作欲望,促進思維發展,提高作文能力的效果。也能極大地改變學生不同程度的「愁」「怕」「厭」等習作心理,為我們開闢了一條新的作文教學的途徑。

對於中小學生來說,作文就是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內心和思想,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因此要把寫作訓練結合學生心理和能力的發展程度以及習作的基本規律,進行合理的規劃,真正上好作文課,從而改變長期以來作文教學循規蹈矩般的不作為,改變學生作文普遍假話、空話、套話,內容空洞、千人一面,寫作材料雷同的現象;改變作文教學普遍存在的費時、費勁,低效的教學現狀,真正讓學生作文水平達到應有的進步。

相關焦點

  • 如何上好小學閱讀理解課與作文課?
    但是由於考試試卷中沒有聽說方面的試題,老師們為了應試,就忽視了聽、說能力的培養,直接講起了閱讀和寫作。有的老師還讓家長給學生買了大量試題,美其名曰:強化訓練。孰不知,這樣做違背了小學生的心理思維狀況:感性的、形象的。不但加重了學生的負擔,而且使學生產生應付厭學的情緒,事倍功半,也收不到好的效果。
  • 龍應臺的作文課
    課堂上,龍應臺讓學生扮演煞車失靈撞上一個人或五個人的換軌工人,嘗試站在不同角度看一件事,讓學生體驗「選擇」背後所隱藏的思考,學習到每種角度都有不同的見解論述。 「不管做出了甚麼選擇,對自己來說,都是當下最好的判斷。」龍應臺說,國小畢業後應具備有觀察理解能力,國中階段可開始進行思考跟判斷的訓練,充實論述跟思辨,需要透過老師來啟發和引導,相信國中生就可跟上。
  • 蔣方舟媽媽的作文課
    你在新書勒口的簡介上可以看到我寫過一本《蔣方舟的作文革命》,我都忘了寫的是什麼了,我覺得反響也一般,覺得蔣方舟的作文跟我關係也不大。《作文課》這本書其實是我三十多年教學經驗的總結,寫的時候就很快,兩個多月就寫完了。其中有一章寫的是「別再寫學習好、學習不好了」,那一章話說得特別篤定,可能也多少帶一點職業病。
  • 21堂作文課愛上寫作文
    新書速遞  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 吳波)近日,散文大家梁衡新書《梁衡的21堂作文課
  • 小學作文課:作文指導應重視「怎麼寫」
    小學語文老師經常遭遇這樣的煩惱:作文課上,老師精心設計情境,讓學生聽童話故事,看動畫片段,甚至捏橡皮泥、吹肥皂泡,學生們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七嘴八舌踴躍參與,課堂熱鬧了,但課後學生交來的作文仍讓人失望。作文指導太多關注「寫什麼」,而忽視「怎麼寫」,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高緩慢。
  • 【快樂作文課】到周老師家裡去烘焙
  • 龍應臺的作文課:沒有思辨哪有作文
    國文老師很需要鼓勵;如果制度和家長都誇獎、都支持那最有創意、最有深度的語文教學,那麼活潑、有想法的老師們就會出現在每一個校園裡。「如果換成不同角色,你的回答會是什麼?」課堂上,龍應臺讓學生扮演煞車失靈撞上一個人或五個人的換軌工人,嘗試站在不同角度看一件事,讓學生體驗「選擇」背後所隱藏的思考,學習到每種角度都有不同的見解論述。
  • 一次有趣的作文課
    那天黎老師上作文課。教我們寫遊戲和活動,真的在教室裡組織了我們進行了一次課堂遊戲「手指拉力賽」,那次課非常有趣,大家開心極了。老師先在桌子上畫了三條平行的直線。然後把一張白紙,折了好幾折,折成了一個長紙條。為紙條畫了一條紅色的中線。然後說明了遊戲的方法。原來這種遊戲很像拔河比賽,但是拔河的只有兩個人,拔的不是繩子,而是長紙條。
  • ▏大貓老師的作文課
    大貓老師的作文課——讓季節72變每當季節更替,小朋友就會面對寫季節的文章。而此時,大貓老師的眼中就滿是「春姑娘」「夏叔叔」「秋姑娘」「冬爺爺」,大貓老師不免感到奇怪,若說春天和秋天兩個季節迥然不同,為何都是姑娘?這些搭配又為什麼在同學們的腦海中這般根深蒂固呢? 一上課,大貓老師亮出「春姑娘」三個字。
  • 小學作文課:熱鬧不等於有效 抄背作文是走歧途
    小學語文老師經常遭遇這樣的煩惱:作文課上,老師精心設計情境,讓學生聽童話故事,看動畫片段,甚至捏橡皮泥、吹肥皂泡,學生們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七嘴八舌踴躍參與,課堂熱鬧了,但課後學生交來的作文仍讓人失望。
  • 蔣方舟母親尚愛蘭推出《作文課》
    蔣方舟說:「我錯過了她的最盛年,卻參與了她五十歲之後的再次成長,我們又成為同時航行的船,兩艘船有時近得可以抓住對方,我們時而望向彼此,在大多數時候,卻只是應付各自的波浪與狂風,擦肩而過的時候,在內心向對方揮手示意。」尚愛蘭對女兒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蔣方舟曾這樣評價母親:「我媽在我心中一直是無所不能的」,「她是塑我成型的人」。
  • 深圳:「尋人啟事」——一堂別樣的作文課
    今天,福永中學創新工作坊給我們帶來了一堂「五生智慧課堂」創新作文課:「尋人啟事」——善用細節描寫,凸顯人物特徵。整節課給人最大的感受是,課堂上師生生命交互,以情化人,懸念、情境、合作、展示貫穿課的始終,是一節「五生」好課。一 懸念迭出,好奇心浸染學生,課堂呈現情節特徵。 「尖耳朵,鈍鼻子。藍手錶,黑眼鏡。黑眼多,白眼少。兩眼間,有把刀,二郎聽了都要跑。友人多,仇人少,你說人品好不好——打一人」 這是七五班肖睿同學寫的啞謎,從關老師的口中念出來,詼諧幽默,令人忍俊不禁。
  • 石門實驗學校李俊興校長為初三學生上作文課:《用自己的方式,說自己的故事》
    李俊興校長在為我校初三學生上作文課
  • 《小學生思維導圖作文課》激活寫作靈感
    《小學生思維導圖作文課》作者:王明歡 孫易新在最近西安舉行的第29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上,兩位專業名師帶著自己的新書《小學生思維導圖作文課》來給同學和家長們解難題了。 《小學生思維導圖作文課》是由英國博贊中心第一位華人講師——孫易新博士和大陸名師王明歡先生撰寫而成。
  • 趣味作文課(五年級)︱第六課 如何寫好一封信
    往期課程精彩回顧趣味作文課(五年級)︱第一課 作文寫什麼趣味作文課(五年級)︱第二課 作文怎麼寫
  • 生死作文課
    一堂與生死掛鈎關聯的作文課,所講授的不再是人生道理,而是一個11歲女孩的生死抉擇,這給這個社會留下的,絕非是一篇作文那麼簡單。6月16日,繆可馨親屬發布微博稱:「作業本上明顯有兩種修改筆跡,該老師避重就輕利用語言漏洞把責任全都推給孩子。刪除符號可以看出是在老師紅筆畫槓後孩子訂正的,但畫槓是老師畫的,打叉是老師打的,作文紙也是老師撕的。哪個孩子自己沒事把重寫的部分又全部刪掉?」
  • 與其花錢上作文課,不如精讀這本書,親子共學作文書
    與其花錢上作文課,不如精讀這本書詩人杜甫曾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要想寫好作文,必須喜歡讀書。讀書是寫好作文的前提,我們甚至可以說,不喜歡讀書,想寫好作文幾乎不可能。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本書是唐曉雲的《十堂作文課》,作者唐曉雲是百家講壇名人錢文忠的老師。唐曉雲老師當過十年中學語文教師,編過十年語文教學刊物,現任上海書店出版社副社長。他用他的教學經歷,人生閱歷,寫出的這本作文書,一定有過人之處。作文的問題,不是一日之功。如果幾個月就能寫好作文,作家也就不是稀罕職業了。
  • 怎樣在一個詞語上大做文章?學生:作文還能這樣寫,我愉快地接受
    如果學生沒有想去學的欲望,也就是沒有作文積極性的時候,老師搞「滿堂灌」「填鴨式教學」,沒有實際效果的,只能是老師一個人在表演,自說自話罷了,自己還認為作文課教得很好,豈不知已經在誤人子弟了。麥田老師的課堂上,往往一節課只講一個詞語,在一個詞語上大做文章,充分挖掘,讓學生明白寫作文的道理,提高學生寫作文的自信心。也是一種以小見大的教法吧。舉個例子。
  • 讀書筆記:《作文課》——一本非典型的寫作指南
    《作文課》:一本非典型的寫作指南作者尚愛蘭回顧30餘年來的教學經驗與培養女兒蔣方舟的心得,在寫作者與中學教師的雙重身份下,針對命題作文,把過去教學實踐中很多小朋友身上的一些共通的經驗總結彙編成這本「寫作指南」,以期激發更多孩子自主寫作的意識。與一般作文指導類的書籍相比 ,《作文課》顯然不是一本典型的寫作指南,沒有所謂的公式定律與寫作模版。
  • 王磊的暑期線上錄播作文課與哲學課
    也可以通過一個物件、動作的細節,寫出幾個人之間的情感,比如,我可以泡腳這個動作,寫出我們一家人常在一起泡腳的聊天、暢想,一家人的其樂融融都能通過熱騰騰的泡腳勾連出來。也可以寫有些悲傷的情感,比如我在課堂上舉到的「鑰匙」,這個物件,講的是一個常把鑰匙掛在脖子上的小女孩,她戴鑰匙是因為父母離異而母親又總不在家,於是小小的她脖子上就總掛著家門鑰匙,但她還總是忘記戴,也許是故意忘記戴,因為她討厭家裡冷冰冰的樣子,反倒是樓道裡各家煙火的氣息讓她很喜歡,她就總喜歡蹲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