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成功企業的發展史,其實就是一部艱苦卓絕的改革創新史。鄂爾多斯集團之所以能夠持續盈利四十年並創造了羊絨,矽鐵合金兩個世界第一的奇蹟,首先是國家改革開放的好環境好政策和各級各屆政府的長期支持;同時鄂爾多斯集團面對重大機遇,進行了先人一步的大膽改革和敢為人先的大手筆創新,改革創新已經深度融入到了鄂爾多斯集團的血脈之中,並將持續引領未來的發展。
春風中的誕生成長
鄂爾多斯集團本身就是改革開放的時代產物。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揭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作為內蒙古自治區改革開放的第一個引進項目,總投資3355萬元的伊克昭盟羊絨衫廠於1979年經國家批准立項上馬。伊盟盟委行署決定以補償貿易方式引進日本全套羊絨加工設備和技術,用生產出來的產品抵頂設備技術價款。1981年10月1日,羊絨衫廠作為國慶獻禮正式投產,從此開啟了溫暖全世界的遠航。
羊絨衫廠創立初期王林祥廠長就提出了「當一流職工,做一流工作,出一流產品,創一流效益」的目標。圍繞這個目標燒的第一把火就是從1984年開始的「砸三鐵」改革。砸掉了固定工的「鐵飯碗」,實行「見習工制」和「合同用工制」;砸掉了傳統八級工資制的「鐵工資」,實行全浮動效益工資制;砸掉了幹部終身制的「鐵交椅」,實行幹部競聘上崗制。這三項改革發生在我國經濟體制的前夕,在內蒙甚至全國都是超前的,即使處在改革開放最前沿的深圳,也由政府組織企業負責人前來學習取經。這三項改革空前釋放了廣大幹部職工的幹事創業激情,極大地提升了企業管理水平和效率效益,以後經過不斷完善優化,成為傳承至今的最根本制度。
問鼎世界羊絨大王
分立後的羊絨衫廠立即更名為鄂爾多斯羊絨衫廠,1991年以羊絨衫廠為母體和龍頭組建成立東勝羊絨實業發展總公司,1993年正式更名為鄂爾多斯羊絨集團,從此進入集團化擴張時期。
羊絨衫廠分立之時羊絨大戰正酣,鄂爾多斯牽頭於1989年9月發起成立了內蒙古KVSS羊絨企業集團,通過兩三年的運作,不僅引導中國羊絨原料市場走向了正軌,而是成功打出了被國際公認為「中國一號無毛絨」的KVSS品牌。內蒙古KVSS羊絨企業集團後來演變為鄂爾多斯羊絨集團原料公司,以此為基礎,在國內羊絨主產區和集散地設立了26家原料分公司,大力實施貿工牧一體化戰略,一舉確立了鄂爾多斯在羊絨原料市場的龍頭地位,徹底扭轉了西方發達國家老牌羊絨企業通過代理商把控中國羊絨市場的局面。
還是在羊絨衫廠分立的1989年,由於受制於西方對華的經濟制裁影響,一直完全依賴外銷的羊絨製品出口嚴重受阻,而當時國內很少有人認識羊絨衫,國內市場一片空白。困境之下,王林祥總裁提出「兩條腿走路」的營銷新戰略,外銷走出去和內銷拓荒同步展開。外銷「走出去」的第一步,在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註冊了「鄂爾多斯」商標;第二步,在美、日、德、法、英、意、俄和香港設立了八個海外營銷公司,直接就地接單;第三步,在洛杉磯、東京、巴黎、米蘭等八個國際大都市開設了24家「鄂爾多斯」直銷店,嘗試自主品牌海外營銷;第四步,參股合作打造區域品牌,法國龐貝從當初年銷售1000件的小品牌如今成長為年銷40萬件以上的法國第一品牌;第五步,在北京、上海、深圳設立了3家二線營銷公司,坐地接單;第六步,在當時國內配額受限的情況下,在馬達加斯加和蒙古國建廠,產品直接出口。這幾招創新之舉直接拉動了外銷業務的攀升,到2007年主產品羊絨衫外銷達到了頂峰的500多萬件。
在鄂爾多斯的帶動下,中國羊絨工業迅速崛起,經過幾輪原料大戰和銷售大戰,美國和日本的羊絨加工企業全部退出了歷史舞臺,歐洲的羊絨加工日漸萎縮,鄂爾多斯取代稱霸羊絨業150年之久的英國道森公司,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羊絨大王,形成了「世界羊絨看中國鄂爾多斯」的新格局。
鄂爾多斯品牌之光
鄂爾多斯的內銷拓荒是伴隨著品牌建設同步推進的。1984年王林祥廠長在日本考察時看到自己生產的羊絨衫就因為掛上了人家的牌子售價就漲了幾十倍甚至上百倍,震驚之餘下決心要創立自己的品牌,於是就有了「鄂爾多斯」這一民族品牌的誕生。
1985年,羊絨衫廠爭取到10%的國內銷售權,王林祥廠長親自出馬帶著剛剛組建起來的十幾個人的銷售隊伍,背著羊絨衫踏上了艱辛的拓荒之路。因為當時國人還不認識羊絨衫,只能拿到大城市的涉外飯店和友誼商店寄售賣給外國人,鄂爾多斯邁出了開拓國內市場的第一步。
1989年分立後的鄂爾多斯緊鑼密鼓地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組合拳,真正開啟了品牌營銷的徵程。第一步,從1989年10月到1990年3月,首次在中央電視臺黃金時段播出「鄂爾多斯羊絨衫溫暖全世界」的廣告,從此國人知道了羊絨衫,記住了鄂爾多斯。第二步,在四進北京、三下江南、兩闖東北、一駐西安進行市場調查的基礎上,在北京等大城市舉辦大規模的鄂爾多斯羊絨衫展銷會,掀起了一場被首都媒體稱之為「鄂爾多斯風暴」的營銷熱潮。第三步,從1991年4月開始,在北京、上海、瀋陽、青島、西安、昆明、成都、深圳八大城市設立經銷部,直銷鄂爾多斯羊絨產品。第四步,先是聘請中國國際廣告公司模特隊,後來組建自己的鄂爾多斯時裝表演團,配合展銷會和經銷部巡迴演出400多場,引起了轟動。第五步,在原來八個經銷部成功示範的基礎上,組建成立了32家營銷分公司,在全國56個城市設立了60家專賣店,後來調整擴展為56家營銷公司,專賣店達到1500多個,羊絨衫內銷量從零開始增長到2007年高峰時的200多萬件。鄂爾多斯用一場酣暢淋漓的營銷風暴,開創了行業先河,一舉奠定了在國內市場的行業龍頭與領軍品牌地位,濃墨重彩地書寫出一篇民族自主品牌的奮鬥史,被譽為「民族工業的一次壯麗日出」。
「鄂爾多斯」作為中國少數民族地區和同行業第一枚「中國馳名商標」,成為羊絨行業標誌性品牌和中國紡織服裝第一品牌,一座城市以品牌命名,鄂爾多斯羊絨成為這座城市的標誌性名片。
立足當地資源優勢,走上了二次創業的徵程
新世紀之初,國家發出西部大開發的號召,國家能源戰略重點西移,王林祥總裁力排眾議,決定在棋盤井投資建設矽電聯產項目,提出了「立足地區資源優勢,實現資源能源的轉換升級,以循環經濟模式發展優勢特色企業」的戰略新思路,由此拉開了棋盤井園區大投資、大建設、大發展的帷幕,市政府成立專門工作組為園區建設保駕護航,鄂爾多斯開始了二次創業的新徵程。
十幾年過去了,鄂爾多斯以一企之力成功打造出一個國內外絕無僅有的重化工循環經濟工業園區,靠當初30多億淨資產完成了投資400億的園區建設,建成了一條以煤炭——電力——冶金——化工為主幹的循環經濟產業鏈,在鐵合金領域打造出又一個世界第一,完美演繹了事在人為的企業信念。創業過程中遇到過宏觀調控等政策制約,經歷過跌宕起伏的市場考驗,也面臨過資金問題、人才問題、技術問題、管理問題等方方面面的困擾,最終所有的困難和問題都在不斷的改革創新中得以解決。
棋盤井園區從上馬之初就嚴格遵循「高起點、高科技、高產業鏈、高附加值、高度節能環保」的要求進行規劃和建設。其中環保累計投入44億元,三廢利用產業鏈已經成型,高鹽水處理、餘熱發電、尾氣利用等一大批環保項目達到行業領先水平,先進的環保與產能成為藍天保衛戰背景下新的競爭力。技術方面更是後來居上,自治區首家微電網、全國首家鐵合金國家標準研發工作站落戶棋盤井,鄂爾多斯成為全國鐵合金和氯鹼化工的行業協會會長單位。棋盤井工業園發展成為自治區循環經濟示範園區和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走出了一條依託資源長產業鏈延伸循環發展的新路子,成為西部大開發和多元化轉型的經典之作。
羊絨服裝業振興升級之路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和此後的國內經濟持續下行給鄂爾多斯集團帶來了巨大的危機,羊絨作為外向型產業首當其衝,量價雙跌。內外交困之下,王林祥總裁提出了「冷靜分析,沉著應對,堅定信心,主動出擊」的十六字應對方針,提出並實施了羊絨產業振興升級的一攬子計劃,隨後鄂爾多斯市和自治區出臺羊絨產業振興意見給予支持。
集團投入35億元建成了世界一流的罕臺現代羊絨產業園,更新國際領先的分梳、染紡和編織設備,工藝技術隨之升級,業務流程隨之優化,生產管理隨之提升,夯實鞏固了世界羊絨專業製造商的地位。集團每年投入2億元用於品牌建設和市場拓展,聘請前香奈兒設計總監杜福爾提綱鄂爾多斯藝術總監,極大地提升了鄂爾多斯品牌的國際化時尚度;實施了一百家品牌旗艦店、一百家品牌綜合大店工程,關閉淘汰了幾百家街邊小店,品牌形象得以大幅提升;創造性地開闢出國內各大國際機場專賣店和高鐵站專賣店,獲得品牌宣傳和營銷效益雙豐收;大力拓展電商業務,線上線下互動營銷方興未艾,年均增長率超過50%。在一系列改革創新中,老產業正在強勢回歸。
特別是品牌重塑大獲成功,形成頂級奢侈品牌1436、國際化的ERDOS、傳承經典的鄂爾多斯1980以及時尚簡約的BE鄂爾多斯四大核心羊絨品牌家族,並在重塑後的第一年就獲得了業績大增長,成為紡織服裝行業的一大創舉,2017年雙十一日銷1.17億元躋身天貓億元俱樂部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
品牌營銷在國內大獲成功的同時,「走出去」的鄂爾多斯也正在「走上去」。2017年,作為與國際一線奢侈品牌抗衡的鄂爾多斯1436品牌首選日本市場為突破口,在東京、大阪等大城市的頂級商場連開八家直營專賣店,也由此開啟了鄂爾多斯走向全球高端市場的新一輪徵程。
王林祥總裁認為:「差距往往是在逆境中拉開的,正因為我們勇於在大變化的形勢下捕捉和把握大進步的積極因素,善於在大危機的逆境中發現和用好大發展的重大機遇,並且對症下藥進行持續不斷的改革創新,使得我們總是在每一次危機困境中比別人走得早一些、快一些、準一些,從而贏得了發展的先機,實現了一次次超越」。綜觀鄂爾多斯四十年的創業歷程和發展成就,事實證明了一切。鄂爾多斯集團的成功秘訣就在於以敢為天下先的勇氣,踏準時代的節拍,在關鍵節點時期進行了一系列循序漸進的改革和創新,從而推動了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改革創新已經成為企業滾動壯大和轉型升級的最大驅動力。(王天昌王若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