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非遺學院第二期「上海大學專場」上線,9場直播聚焦跨界創新

2020-12-15 安徽網

9 月 7 日- 9 日,國內網際網路端第一所全維度的培訓學院、首家線上非遺學院——快手非遺學院第二期課程重磅上線,本期課程由快手聯合上海大學共同推出,課程以線上直播課的形式,全面展示和傳播非遺傳承人跨界合作與創新。

據悉,在第二期課程「上海大學專場」中,「快手人文」將連續帶來 9 場直播,不僅有 6 對「非遺傳承人X設計師」非遺跨界CP共同亮相直播間,獨家揭秘多款採用非遺藝術進行設計的創新跨界產品,更有來自天津大學、清華大學、上海大學的三位專業教授深入解讀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之道,加持賦能非遺。

此次,快手非遺學院首次展示非遺傳承人跨界設計師的傑出設計產品,快手以此為出發點,致力於為平臺上的非遺達人探尋非遺技藝跨界當代設計產品的商業變現模式,拓寬傳承人技藝創造的品類,豐富傳承人對自身技藝實用價值的認知,開拓非遺產品變現的方式。

「非遺傳承人X設計師」跨界創新,讓非遺走進現代生活

在 9 月 7 日的三場課程直播中,首先亮相直播間的是梁平竹簾傳承人牟寅初、劉華夫婦以及Fūgex Design創始人、德國工業設計協會成員施斌。

「經線是蠶絲,緯線是竹絲」,「畫竹的時候下面要放木棍」……牟寅初、劉華夫婦為直播間觀眾詳細展示了梁平竹簾的啟片、分絲、繅絲、牽梳、提縱、繪畫等繁瑣製作工序。

除了竹簾產品外,梁平竹簾的核心製作工藝如何與現代設計進行融合創新?工業設計師施斌將這一傳統非遺技藝跨界應用在了電子產品音箱中,他表示,科技感十足的音箱產品與部分家庭的中式裝修風格格格不入,而梁平竹簾藍牙音箱則與整個環境風格融為一體,優雅美觀之外,纖細如髮的竹絲密織更是保證了音質,給現代電子產品賦予了文化意義。

在第二場直播中,畲族字帶傳承人藍詠梅則與WJX婉珺璽高級定製品牌創始人、「摩登新海派、中式輕禮服」倡導者、設計師葉青共同為大家展示了畲族字帶與海派旗袍的跨界創新,葉青更是身穿採用畲族字帶設計的禮服亮相直播間,為大家介紹作品背後故事。

出生於彩帶世家的藍詠梅不僅分享了關於畲族字帶的神話傳說以及紋樣帶中各種符號的寓意,更是現場演示織帶過程,並專門為此次的活動編織了「非遺學院 快手」字帶。同時,藍詠梅表示,當她看到把畲族字帶融入到設計中去的旗袍作品時,第一感覺就是太美了,對於非遺文化來說,使用就是最好的傳承。

梁平竹簾和畲族字帶之外,第三場直播迎來了蘇州王氏緙絲第六代傳人王建江以及海派旗袍設計師、北京服裝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高級定製研究中心特聘講師及校外導師、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及上海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特聘設計師苗海燕。

作為非遺傳承人、高級工藝美術師,曾多次參與故宮博物院緙絲文物的修復與複製的王建江為直播間觀眾介紹了明朝、清朝等不同時代緙絲作品的區別以及緙絲的發展歷史,他表示,緙絲全部都是手工製作的,這是機器無法替代的,以前用來做龍袍,現在則是可以做很多服裝、鞋包等。

苗海燕則在直播中展示了和王建江合作完成的緙絲跨界服飾——千裡江山翠履霓裳。苗海燕指出,非遺文化的傳承僅靠傳承人的一己之力是很難的,而設計師和傳承人是相輔相成的關係,正確應用非遺工藝,通過設計讓其走進現代生活中,能夠更好地體現非遺的特色並進行傳承。

9 場直播精彩不斷,快手助力新非遺產品創新開發

在 9 月 8 日快手非遺學院的三場直播中,東陽竹編傳承人、中國傳統工藝大師何紅兵將與國家一級導演徐俊共同分享了東陽竹編與音樂劇的融合創新。 2019 年,原創音樂劇《白蛇驚變》在上海虹橋藝術中心首演,這部取材傳統神話故事的戲劇,融入了東陽竹編等十幾類非遺元素,是傳統文化年輕化、時尚化的一次實踐。劇中最吸睛的「錫杖」燈具由何紅兵團隊製作,運用了東陽竹編傳統的「亂編法」,使燈柱既保持了穩固,又顯得輕盈通透。

事實上,這並非竹編這門傳統手工藝第一次「破圈」。早在 2015 年,四川青神竹編大師張德明就曾與世界頂級品牌「愛馬仕」合作,設計了一系列瓷胎竹編產品。而此次快手非遺學院的授課嘉賓、快手達人東陽竹編傳承人何紅兵,也曾為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設計過多套竹木結合屏風。在他看來,現代的工藝品需要傳統文化的內涵來沉澱,傳統的工藝品也需要創意變化,趕上時代潮流。

直播中,還有 90 後羌族織繡傳承人張居悅與MOODBOX品牌創始人、設計師秦旭合作帶來的「大山之託」高級定製禮服,此前該系列作品曾在巴黎時尚圈受到萬眾矚目,通過此次跨界合作,也讓羌繡技藝邁出了大山走向了世界,讓民族技藝在世界舞臺綻放光芒。

此外,長期從事果洛州非遺保護、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群管理和培訓等有關非遺工作的果洛州文體旅遊廣電局幹部補海金,則會攜手上海英雄金筆廠研究所所長張衛明共同帶來格薩爾史詩與老字號品牌的跨界創新之作——格薩爾英雄鋼筆禮盒,這也是第一次將口耳相傳的史詩文化實體化。

除了 6 對非遺跨界CP之外,在 9 日的直播課程中,更有天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教授馬知遙、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系主任陳岸瑛以及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教授章莉莉三位行業大咖帶來關於非遺保護與傳承的精彩內容分享。

此次快手非遺學院通過集中展示多款將傳統非遺手工藝品變為具有東方美學的現代實用商品的跨界創新之作,不僅助力了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傳播,更是為非遺傳承人適應網際網路時代探索出更多方式實現商業變現。

而這也與快手非遺學院的創辦目的相一致,學院以「傳承、成就、收穫」為特色,旨在幫助非遺傳承人了解當下市場需求和人們的審美變化,熟悉新的傳播手段和傳播媒介,增加非遺傳承人在智慧財產權保護、市場營銷、品牌建設方面的知識儲備,促使他們擁有讓非遺文化產品跨界的能力,以創新、創造出符合當下美學認知的新非遺產品。

作為快手聯合全國約 10 所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參與院校、邀請 100 位國內外各領域專家名人為授課導師共同打造的學院,快手非遺學院在未來將幫助越來越多的非遺傳承人獲得更寬闊的文化視野和更大的發展空間。

相關焦點

  • 大世界城市舞臺中國魅力榜全新發布「非遺跨界創新榜」
    近年來,許多企業、組織和個人都在嘗試讓非遺文化真正融入民眾生活,實現活態傳承,創新發展,為了表彰他們所作出的努力,今晚,在上海大世界,大世界城市舞臺中國魅力榜全新發布「非遺跨界創新榜」。全新發布的「非遺跨界創新榜」,針對將非遺元素與品牌和產品創新融合,跨界合作的項目,在對於這些項目所體現出來的文化梳理和設計創新能力進行評估的基礎上,重點結合銷售數據和市場成果,分析其作為商業IP運營的產業價值。
  • 上海大學講座回顧 | 文化自信:非遺傳承與生活美學
    文創主題:非遺傳承與生活美學 …11月6日,上海大學MBA經濟與管理前沿專題講座系列(第24場),與上海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PACC)合作,邀請到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教授、上海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PACC)運營總監——章莉莉教授,從「非遺」概念出發,帶領SHU MBAer深入探索「非遺傳承與生活美學」。
  • 紅頂天傳媒創始人景紅開講直播帶貨專場
    2018年雙11,淘寶口紅一哥李佳琦PK馬雲直播帶貨,5分鐘賣出15000支口紅;2019年雙11,快手辛選團隊帶貨超21億元;2020年4月1日,羅永浩在抖音首秀直播帶貨3小時完成1.67億元,把直播帶貨領向了一個新的階段;2020年6月18日,董明珠攜格力線上線下全渠道直播帶貨102億元;……
  • 星素同臺、跨界合作,快手「一千零一夜」晚會演繹每一種人間煙火
    10月30日晚20:00,由快手聯合江蘇衛視傾力打造,中國聯通冠名的2020年度娛樂盛典「一千零一夜」大型晚會在江蘇衛視和快手帳號「一千零一夜」(快手ID:40300048)直播間同步播出。這場超豪華陣容晚會也成功創造了驚人的觀看數據。
  • 快手首個區域創新發展中心落地佛山
    連線中,佛山傳媒集團與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快手」)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揭牌快手佛山創新發展中心,並啟動佛山泛家居電商直播帶貨系列專場活動、「雲上新會展」5G媒體技術服務進企業活動等六大助力佛山製造電商直播系列行動。據悉,快手佛山創新發展中心是快手與地級市媒體共同成立的全國首個區域運營實體。
  • 快手打造非遺學院,抖音下架違規評論,雷軍入駐B站…
    快手打造非遺學院,線上直播授課 近日,快手聯合全國約10所專業非遺定點研培高校、邀請100位國內外各領域專家名人為授課導師,共同打造快手非遺學院。
  • 院士校長「帶貨」,華南農業大學科技助農專場直播來了!
    院士校長「帶貨」,華南農業大學科技助農專場直播來了! 華農羅錫文院士、劉耀光院士、劉雅紅校長攜19位專家學者出場華南農業大學科技助農專場直播
  • 單場直播獲客10000+ 快手&捷途聯手共創汽車直播新紀錄
    汽車行業如何藉助快手「直播+」優勢,玩轉雙十一,實現品效合一?近日,快手為捷途汽車重磅打造的「捷途11.11狂歡節」活動正式上線,活動通過攜手「大可說車」、「牛哥說車」、「二哥評車」以及「春哥說車」四位百萬粉絲量級的快手汽車領域達人,推出一連四場的捷途汽車專場直播,快速助力捷途汽車達成品牌聲量和商業轉化的雙重引爆,成功解鎖汽車行業營銷新玩法。
  • 非遺傳承如何出新? 2020廣東非遺創新發展峰會聚焦熱點建言獻策
    2020廣東非遺創新發展峰會聚焦熱點建言獻策金羊網  作者:徐振天  2020-12-02 12月1日,2020廣東文化和旅遊產業投融資對接會專場活動——2020廣東非遺創新發展峰會在廣州舉行。
  • 9月22日!同濟大學「中國精神」大講堂第一講即將上線
    嘉賓介紹徐光壽,上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原院長。2011年獲上海高校首屆思政課教學比賽二等獎。2020年9月22日13:30我們在雲端學習「中國精神」讓初心薪火相傳把使命永擔在肩同濟大學官方直播間同濟大學官方微博直播平臺
  • 「神仙級演出」都來快手了,看「快手第二現場」如何玩轉演出直播
    「戴玉強要在快手直播演唱會?」「坐等烏蘭圖雅」……你沒看錯。就在7月31日晚,由「快手第二現場」舉辦的「來自星星的你群星演唱會」在快手APP在線直播。不斷湧入的網友讓直播間的氛圍熱火朝天。事實上,這也恰恰體現了「快手第二現場」的特色——聚焦多元化與精品演出。早在之前,快手就已經在各種平臺上做足了宣傳工作,在快手APP、朋友圈、微信群裡……讓「來自星星的你群星演唱會」這場全新模式的演唱會吸引了眾多視線。
  • 2020快手非遺生態報告:琵琶、面人、崑曲等備受90、00後喜愛
    2021新年伊始,快手大數據研究院與快手非遺學院聯合發布《2020快手非遺生態報告》。記得在2020年快手和江蘇衛視聯合打造的「一千零一夜」晚會上,九位非遺短視頻作者和當紅明星一起亮相——抽象的「非遺」落實為臺上的嗩吶、麥秸畫、面人郎、油紙傘等具象,很多人意識到,原來非遺在快手上如此受歡迎。這份報告亦是一個窗口。
  • 第二屆藝術與設計創新未來教育博覽會在上海開幕
    開幕式2020年第二屆藝術與設計創新未來教育博覽會(FutureLab, 以下簡稱教博會)於12月5日至12月13日在上海西岸藝術中心A館和B1館舉辦,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辦。在這一特殊的年份,第二屆教育博覽會即使在疫情的挑戰下,相比首屆規模仍進一步擴大,輻射更多元人群和話題,同時對當前社會情況作出快速反應,聚焦當下教育實踐的最新動向與挑戰。教博會旨在與關注藝術教育和行業動向的各領域、各年齡段的參與者和觀眾一同,探討面向未來的藝術,在全球語境中踐行藝術與設計教育更多元性的建構和延展。
  • 百萬銷售、千萬人圍觀,「百城縣長直播助農」湖南專場圓滿收官
    自今年3月起,快手平臺啟動的「百城縣長直播助農」活動,已進入全國30餘個市縣、觸達海南、廣西、河北、河南、山東、陝西、新疆、遼寧、湖南等地,舉辦近50場直播助農活動,未來將面向全國發起更豐富的活動,結合地區特色,推廣文旅、非遺及區域產業,從不同角度展現各地風貌。
  • 上海大學生嘗試用人工智慧傳承非遺,用舞蹈療愈疾病
    12月15日,全國第六屆大學生藝術展演上海市活動優秀藝術作品、大學生藝術實踐工作坊展示(以下簡稱大藝展)在上海圖書館第二展廳開幕。大學生們用自己的作品和嘗試,試圖回答這些問題。走進上海大學可穿戴藝術與中國非遺刺繡創新實驗工作坊,科技感撲面而來。一名女學生坐在電腦旁,頭上和手腕上戴著電子傳感設備,專注地在一塊黑布上刺繡。
  • 創新與企業家精神湘大商學院專場讀書會
    創新與企業家精神》湘大商學院專場讀書會親愛的湘大商學院校友:七月的風,告別淫雨霏霏的時季,牽著記憶的章節,已漸行漸遠、紛飛離去;八月,蔓延著夏日的溫度,飄逸著滿城的芬芳,帶著我們踏入到優雅美麗的蝶依斕,
  • 58同城直播招聘活動月上線 聚焦四大熱門職位普及線上直播應聘
    為了普及推廣直播招聘這種突破時空界限的招聘方式,8月3日-28日,58同城推出為期4周的直播招聘活動月,匯聚四大熱門行業的眾多職位,為用戶帶來直觀生動的直播招聘體驗。四大崗位直播聚焦求職熱點,名企優崗匯聚成就職業夢想本次58同城直播招聘活動月以「看直播 找工作 更快、更好、更放心」為主題,結合用戶在製造業、服務業的求職需求,共推出覆蓋普工、餐飲、物流、銷售四大行業的4期直播,涉及眾多一線和新一線城市,全面滿足用戶就業需求。
  • 創新互動方式 獵聘舉辦武漢網際網路招聘專場直播
    中新網4月20日電 4月17日,由人社部主辦、獵聘協辦的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網際網路行業招聘專場正式上線。活動當天,獵聘在武漢等城市同步開啟網際網路招聘專場直播活動。隨著離漢通道解除管控,武漢在繼續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就業市場活躍度明顯上升。
  • 清華大學在快手開啟2020高招直播
    別緊張,這不是正在進行英語聽力測試的考場,而是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在快手的官方直播間。高考英語148分,現就讀於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的梁幸子同學,正在給近3萬聽眾分享她的英語學習經驗。從聽力速記的小技巧,到轉折語氣詞的常見套路,梁幸子從自己備考時的親身經歷出發,一點一滴的還原出148分的學霸之路。
  • 非遺需要原汁原味地傳承,但更需要創新設計、走入生活
    11月16日,在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的展廳內,一場「非遺走進現代生活」的展覽打破了很多人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自研培計劃實施以來,上海大學總共舉辦了14期課程,284名傳承人參與計劃。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副教授、上海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運營總監章莉莉介紹,「研培計劃」意在搭建平臺,一方面讓原汁原味的非遺技藝得到展示的舞臺,另一方面也讓傳承人能夠與設計師交流互動,共同完成新作品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