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7 日- 9 日,國內網際網路端第一所全維度的培訓學院、首家線上非遺學院——快手非遺學院第二期課程重磅上線,本期課程由快手聯合上海大學共同推出,課程以線上直播課的形式,全面展示和傳播非遺傳承人跨界合作與創新。
據悉,在第二期課程「上海大學專場」中,「快手人文」將連續帶來 9 場直播,不僅有 6 對「非遺傳承人X設計師」非遺跨界CP共同亮相直播間,獨家揭秘多款採用非遺藝術進行設計的創新跨界產品,更有來自天津大學、清華大學、上海大學的三位專業教授深入解讀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之道,加持賦能非遺。
此次,快手非遺學院首次展示非遺傳承人跨界設計師的傑出設計產品,快手以此為出發點,致力於為平臺上的非遺達人探尋非遺技藝跨界當代設計產品的商業變現模式,拓寬傳承人技藝創造的品類,豐富傳承人對自身技藝實用價值的認知,開拓非遺產品變現的方式。
「非遺傳承人X設計師」跨界創新,讓非遺走進現代生活
在 9 月 7 日的三場課程直播中,首先亮相直播間的是梁平竹簾傳承人牟寅初、劉華夫婦以及Fūgex Design創始人、德國工業設計協會成員施斌。
「經線是蠶絲,緯線是竹絲」,「畫竹的時候下面要放木棍」……牟寅初、劉華夫婦為直播間觀眾詳細展示了梁平竹簾的啟片、分絲、繅絲、牽梳、提縱、繪畫等繁瑣製作工序。
除了竹簾產品外,梁平竹簾的核心製作工藝如何與現代設計進行融合創新?工業設計師施斌將這一傳統非遺技藝跨界應用在了電子產品音箱中,他表示,科技感十足的音箱產品與部分家庭的中式裝修風格格格不入,而梁平竹簾藍牙音箱則與整個環境風格融為一體,優雅美觀之外,纖細如髮的竹絲密織更是保證了音質,給現代電子產品賦予了文化意義。
在第二場直播中,畲族字帶傳承人藍詠梅則與WJX婉珺璽高級定製品牌創始人、「摩登新海派、中式輕禮服」倡導者、設計師葉青共同為大家展示了畲族字帶與海派旗袍的跨界創新,葉青更是身穿採用畲族字帶設計的禮服亮相直播間,為大家介紹作品背後故事。
出生於彩帶世家的藍詠梅不僅分享了關於畲族字帶的神話傳說以及紋樣帶中各種符號的寓意,更是現場演示織帶過程,並專門為此次的活動編織了「非遺學院 快手」字帶。同時,藍詠梅表示,當她看到把畲族字帶融入到設計中去的旗袍作品時,第一感覺就是太美了,對於非遺文化來說,使用就是最好的傳承。
梁平竹簾和畲族字帶之外,第三場直播迎來了蘇州王氏緙絲第六代傳人王建江以及海派旗袍設計師、北京服裝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高級定製研究中心特聘講師及校外導師、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及上海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特聘設計師苗海燕。
作為非遺傳承人、高級工藝美術師,曾多次參與故宮博物院緙絲文物的修復與複製的王建江為直播間觀眾介紹了明朝、清朝等不同時代緙絲作品的區別以及緙絲的發展歷史,他表示,緙絲全部都是手工製作的,這是機器無法替代的,以前用來做龍袍,現在則是可以做很多服裝、鞋包等。
苗海燕則在直播中展示了和王建江合作完成的緙絲跨界服飾——千裡江山翠履霓裳。苗海燕指出,非遺文化的傳承僅靠傳承人的一己之力是很難的,而設計師和傳承人是相輔相成的關係,正確應用非遺工藝,通過設計讓其走進現代生活中,能夠更好地體現非遺的特色並進行傳承。
9 場直播精彩不斷,快手助力新非遺產品創新開發
在 9 月 8 日快手非遺學院的三場直播中,東陽竹編傳承人、中國傳統工藝大師何紅兵將與國家一級導演徐俊共同分享了東陽竹編與音樂劇的融合創新。 2019 年,原創音樂劇《白蛇驚變》在上海虹橋藝術中心首演,這部取材傳統神話故事的戲劇,融入了東陽竹編等十幾類非遺元素,是傳統文化年輕化、時尚化的一次實踐。劇中最吸睛的「錫杖」燈具由何紅兵團隊製作,運用了東陽竹編傳統的「亂編法」,使燈柱既保持了穩固,又顯得輕盈通透。
事實上,這並非竹編這門傳統手工藝第一次「破圈」。早在 2015 年,四川青神竹編大師張德明就曾與世界頂級品牌「愛馬仕」合作,設計了一系列瓷胎竹編產品。而此次快手非遺學院的授課嘉賓、快手達人東陽竹編傳承人何紅兵,也曾為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設計過多套竹木結合屏風。在他看來,現代的工藝品需要傳統文化的內涵來沉澱,傳統的工藝品也需要創意變化,趕上時代潮流。
直播中,還有 90 後羌族織繡傳承人張居悅與MOODBOX品牌創始人、設計師秦旭合作帶來的「大山之託」高級定製禮服,此前該系列作品曾在巴黎時尚圈受到萬眾矚目,通過此次跨界合作,也讓羌繡技藝邁出了大山走向了世界,讓民族技藝在世界舞臺綻放光芒。
此外,長期從事果洛州非遺保護、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群管理和培訓等有關非遺工作的果洛州文體旅遊廣電局幹部補海金,則會攜手上海英雄金筆廠研究所所長張衛明共同帶來格薩爾史詩與老字號品牌的跨界創新之作——格薩爾英雄鋼筆禮盒,這也是第一次將口耳相傳的史詩文化實體化。
除了 6 對非遺跨界CP之外,在 9 日的直播課程中,更有天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教授馬知遙、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系主任陳岸瑛以及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教授章莉莉三位行業大咖帶來關於非遺保護與傳承的精彩內容分享。
此次快手非遺學院通過集中展示多款將傳統非遺手工藝品變為具有東方美學的現代實用商品的跨界創新之作,不僅助力了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傳播,更是為非遺傳承人適應網際網路時代探索出更多方式實現商業變現。
而這也與快手非遺學院的創辦目的相一致,學院以「傳承、成就、收穫」為特色,旨在幫助非遺傳承人了解當下市場需求和人們的審美變化,熟悉新的傳播手段和傳播媒介,增加非遺傳承人在智慧財產權保護、市場營銷、品牌建設方面的知識儲備,促使他們擁有讓非遺文化產品跨界的能力,以創新、創造出符合當下美學認知的新非遺產品。
作為快手聯合全國約 10 所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參與院校、邀請 100 位國內外各領域專家名人為授課導師共同打造的學院,快手非遺學院在未來將幫助越來越多的非遺傳承人獲得更寬闊的文化視野和更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