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金丹丹 沈蒙和
今天中午,杭城中小學生在學校吃上了新學期第一頓飯,許多童鞋吃得很認真,因為這正是開學第一課——「光碟行動」。為鼓勵學生們愛惜糧食,各校直接用上了「光碟」三十六計。
杭州勝藍實驗小學:剩飯稱重
12點,杭州勝藍實驗小學兩個別著「值日生」袖章的孩子,走到食堂門口的那臺秤旁邊,安靜等候。然後,一群身穿藍色圍裙的孩子,每人拎著個大桶,蹣跚而來,挨個將桶放到秤上稱重。
桶裡就是各班同學今天中午吃剩的飯菜,交給兩位值日生稱重統計後,再登記在秤後面一塊寫有「熱愛勞動珍惜糧食」的白板上,「0」代表徹底的光碟。
「剩飯稱重」,就是杭州勝藍實驗小學的「光碟」妙方。
據了解,從2019年2月起,學校開始給各班吃剩的午餐稱重。先寫在白板上,每周更新一次,大多數班級每周午餐所剩食物的重量在3千克以內,還有不少班是「0」。然後再登記在一本特殊的臺帳上。臺帳已經記了一年半,越往後翻「0」越多,說明很多孩子徹底「光碟」了。
「『稱重』措施有效地杜絕了浪費糧食的現象,和從前比,食堂每周能省下約1500元夥食費。學校把省下的錢,用來購買水果、牛肉和魚蝦等有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增加午餐品種,讓孩子們吃得更好一點,提高身體免疫力。可謂『一舉多得』。」該校書記楊森毅告訴錢報記者。
而更讓學校老師們欣慰的是,孩子們由此養成了愛惜糧食的習慣。
對各班每日剩飯剩菜進行稱重統計的創意,來自校長崔建軍,目的就是教育孩子們「熱愛勞動珍惜糧食」。
每周,學校都會根據白板上登記的前一周數據,進行橫向縱向數據進行對比,給做到熱愛勞動珍惜糧食的班級發放「特別表揚卡」激勵。
因為有班級榮譽感,孩子們一方面吃得很「賣力」,不像以前那麼挑食了;另一方面也學會了按需添飯,避免不必要的浪費。所以新學期這個活動持續進行。校方表示,希望在讓孩子們吃飽、吃好的前提下,不浪費、愛勞動、懂感恩。
景成實驗學校:
我為「光碟行動」代言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讓我們大家一起向舌尖上的浪費說『不』!」今天上午,杭州市景成實驗學校的開學典禮上,少先隊員們宣讀了一份倡議書,號召全市少年兒童行動起來,對「舌尖上的浪費」堅決說「不」。
在學校大隊部幾位少先隊員的領誓下,全校2300多名師生鄭重作出承諾:「浪費可恥,節約光榮;愛惜糧食,從我做起……」
學校還別出心裁地用廢舊光碟倡導「光碟」——孩子們通過童謠創作、詩歌創作、歌詞編寫、漫畫創作、一句話感言等方式,把自己的感想和體會記錄在廢舊光碟上,帶到了學校,懸掛到學校專門製作的「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背景牆。孩子們進入校門後,在背景牆上籤下自己的姓名。
與此同時,「我為『光碟行動』代言」校園特色活動也正式啟動。每個班級推選出一名「光碟行動」代言人,代言人們成立午餐自律自查小組。開學後,每個月都將評選出校級優秀「光碟」班級(中隊)。
北外附屬杭州橄欖樹學校:
農耕體驗「稻」夢空間
「光碟」,說到底就是提倡愛惜糧食。怎麼樣讓城市長大的孩子真切感受糧食的來之不易?感受每一餐飯菜背後都飽含的辛苦付出?北外附屬杭州橄欖樹學校小學部500名學生,趁著開學趕到超山奇趣農場,體驗了農事趣味。
「渾水摸魚」、「稻」夢空間,逗趣的名字背後,是孩子們光著腳丫,踩進泥巴,「舉步維艱」地探索抓魚;也是孩子們分工協作,測距挖坑、栽苗澆水。當然,最歡樂也是最困難的,是模仿古代先民,利用自然材料烹飪叫花雞的孩子們。
「得知需要光著腳丫踩進泥裡,我有點害怕。但是被周圍同學和老師們所感染了,我們通過團隊合作,最終完成了移苗、插秧。但是,我們做的只是冰山一角,而農民伯伯有非常大的工作量,讓我們真正感受到了粒粒皆辛苦。」橄欖樹學校許同學說。
天長小學:午飯後稱「飯箱」
新學期,杭州市天長小學發起了「光碟」行動。每天的午餐結束,孩子們會稱一稱各班飯箱的重量,看看哪個班能努力做到「光碟行動」,將「節約糧食」做到最好。
今天中午,學校進行了第一次「飯箱稱重」(午餐產生的易腐垃圾)。
在午飯之前,經過午餐管理老師的耐心引導、個別交流,絕大多數孩子有了「吃光碟中餐」的意識。幾十個班級「飯箱」過秤後,老師們發現,最輕的一個「飯箱」(連桶計)是3310.8克。
孩子們都說,爭取明天飯箱要比今天再輕一些,每天午餐吃飽吃好,不浪費糧食,做好光碟行動!
聞濤小學:過一個「糧食節」
聞濤小學的開學第一課,更像是過節,而且還不止一個節日。校長張海東宣布,本學年學校德育主題定位「節日文化年」,其中一個節日就是「糧食節」,打算在10月左右「慶祝」。
原來,學校將學年節日進行整合、梳理,形成了五大課程群:成長記憶課程群、感恩書簡課程群、研學足跡課程群、傳統印象課程群、創新圖譜課程群。打算通過儀式活動、感恩創想、走研實踐、探尋文化、設計製作、學科融合等方式提升學生創造、主動、思辨的成長新空間。同時,以節日文化愉悅身心、涵養生命。
像感恩書簡課程群包含:感恩節、教師節、父親節、母親節、校園讚美節等,引導學生用自己的創意行動去踐行感恩;傳統印象課程群包含:春節、重陽節、清明節、端午節等12個傳統節日,通過探尋、調查、動手實踐等方式,了解中國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創新圖譜課程群則包含:創客節、環保節、體育節、藝術節及一些重要的節日。比如,今年10月16日的國際糧食日,學校就設計「21日節約糧食養成記」為主題的創新節日課程,在這三周中從節約糧食啟動儀式開始,安排餐桌禮儀、小農場建設、節約小能手養成記等課程,開設聯課、雙師課,以STEAM課程設計為思路引導學生將節約糧食內化為自覺行為。
杭州市建設職業學校:
大白菜+蔥「開學禮包」
開學第一天,杭州市建設職業學校的同學們收到一份「大禮包」,打開一看,竟然是一顆大白菜和一根蔥。
學校發起了光碟行動,讓學生將光碟行動踐行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讓同學們把菜帶回家,自己動手或在父母的輔助下做一道菜,並和家人一起吃,發動身邊人一起踐行光碟行動。
在「光碟計劃」的微信群裡,晚飯時間一到,大家紛紛曬廚藝,還特意讓被吃得乾乾淨淨的盤子出鏡。
2020級新生方宇說:「回到家後,我在媽媽的指導下做了一道醋溜白菜,並和家人一起享用,這種感覺特別好!」他表示,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感受到了對家庭的付出,還感受到了光碟帶來的樂趣。
組織本次迎新活動的老師蔡琛秀子介紹說,「菜」諧音「才」,希望每位同學將來都能夠成為「有才之士」,在洗菜、做菜、吃菜的過程中,勞動教育也浸潤其中,親子互動更是錦上添花。
夏衍初中:帶上「光碟」來上學
正式上課第一天,杭州夏衍初級中學的學生們帶著「光碟」來上學了。這是學校特別的「開學第一課」,以諧音梗助力「光碟」行動,拒絕舌尖上的浪費。
「00後」們拿著光碟、畫筆、繩子等材料,腦洞大開,開始光碟設計大賽,用多彩的光碟來踐行「光碟」行動。
有的同學在光碟上畫上了神聖的黨徽、黨旗,從思想上跟緊「光碟」行動;有的畫出了浪費行為,批判鋪張浪費;有的設計了太空人圖案,畫出了自己的夢想……
803班陳璟瑜的作品很特別,她用了不織布將光碟製成了有趣又好用的收納袋。她介紹說,這個小收納袋可以放在桌子的一側,不僅可以用來裝飾自己的課桌,也可以放一些文具,方便又美觀。
杭州市育才教育集團:
爭當「光碟俠」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杭州市育才教育集團開展了「勞動最光榮,爭當『光碟俠』」為主題的系列活動。
學校邀請了家長代表進行勞動宣傳,以樸素的家長勞動者(掃地工人)和傳統藝人家長勞動者(捏糖人)的故事,營造勞動不分貴賤、勞動不分年齡的氛圍,同時,糖人是以糧食為基礎食材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孩子們在品嘗甜甜的糖人的同時,知道要學會珍惜。
學校的少先隊提出爭當「光碟俠」的倡議,向每一位育才學子提出「光碟」行動。高年級的學生還結合自己的種植體驗,分享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收穫蔬菜的感受,呼籲同伴們珍惜糧食,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
濱和小學:編了一出光碟舞臺劇
濱和小學的開學第一課,上演了一出舞臺劇——《今天,你光碟了嗎?》。
第一幕,小米粒的一生。第二幕,唐詩新唱《憫農》。第三幕,我們倡議:節約糧食,反對浪費。
杭州觀成實驗學校:飯菜先打半份
昨天,杭州觀成實驗學校舉行開學典禮,學生代表發出了 「光碟行動從你我做起,爭做食尚小潮人」 倡議。
學生代表說,儘管學校一直有光碟行動的傳統,但還是有同學只吃自己喜歡的菜,讓光碟行動逐漸流於口號。因此,他們倡議,讓光碟行動真正成為每個學生的行動,打菜適量,吃飽為宜,不鋪張浪費,在吃飯時,倡導飯菜先打半份,有需要再去添加,並將光碟行動檢查列入班級一日常規檢查。
春暉小學:拔草換大米
昨天的開學報到中,春暉小學的孩子們經歷了一場特殊的活動,那就是探尋「一粒米」的故事。首先,同學們一同觀看公益視頻《一粒米的徵程》,了解大米的成長過程。
觀看視頻後,孩子們開始實踐體驗活動。二年級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學校操場開展拔草活動,在規定時間內用拔草的數量換取相應的大米。孩子們們個個爭先恐後,很快汗水就浸溼了校服,真切體會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不僅如此,二年級的每位學生還從家裡帶來一小勺米,當班主任老師將班級學生所有的大米匯聚在一起時,孩子們感嘆,「每人一小勺,加在一起既然有這麼多!」「以後我們吃飯一定不能浪費。」
看完這麼多學校的「光碟」三十六計,你覺得哪所學校的「光碟」點子最棒?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