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詠春拳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太極落選
國務院日前公布了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及擴展項目名錄。盧溝橋傳說、永修丫丫戲、數來寶、詠春拳、上海本幫菜餚傳統烹飪技藝等上榜。此前遭受爭議的「張三丰太極拳」落選。本次公布的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153項,同時公布的還有153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
西華胡辣湯、老子祭典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本網訊 12月22號,文化和旅遊部公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周口市西華縣申報的胡辣湯製作技藝成功入選傳統技藝項目,鹿邑縣申報的老子祭典成功入選民俗項目。
-
紫陽縣文化館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根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暫行辦法》等有關規定,2019年4月文化和旅遊部印發《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關於開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檢查和調整工作的通知》,組織開展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檢查和調整工作。
-
西華胡辣湯製作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12月22日,記者獲悉,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在官方網站公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公示期20個工作日,時間從2020年12月22日至2021年1月19日結束。其中,西華縣申報的胡辣湯製作技藝成功入選。 西華縣是胡辣湯的發祥地,起源於北宋年間,距今已有900年的歷史。胡辣湯揉合全國原產地的胡椒、桂皮、木香等近30味香料(中藥材)秘制而成,具有健脾開胃、祛風驅寒、養顏健體等功效,是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華風味名吃之一、全國首批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
-
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推薦項目名單公示!靖州雕花蜜餞入選
紅網時刻懷化12月23日訊(記者 楊超 通訊員 陳俊名 楊亞妮 楊佳莉)12月21日,文化和旅遊部網站公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共337項,其中,新列入198項,擴展139項。
-
「德州扒雞製作技藝」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德州齊魯網5月22日訊(記者 周樹茂 通訊員 孫連泉)5月22日,德州扒雞股份有限公司在鳳冠假日酒店舉行德州扒雞製作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新聞發布會
-
蒙古人必須知道的國家級與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每年陰曆3月21日為春祭,祭祀規模最大、最隆重。各盟旗都派代表前往伊金霍洛成陵奉祭。2006年5月20日,成吉思汗祭典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8,蒙古族四胡音樂蒙古族四胡音樂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
藏醫藥浴法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藏醫藥浴法列入代表作名錄,有助於從整體上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可見度,並提高對其重要意義的認知,促進不同民族關於生命健康和尊重自然的對話,也體現出國際社會對保護傳統知識與實踐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何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確定而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遺產項目。
-
武山縣12項非遺項目入選第四批天水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武山高蹺)近日,第四批天水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在入選的41個項目中,武山高蹺、武山馬社火、姜維黃龍帶把槍、武山春秋大刀等12個項目或技藝入選。至此,我縣現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1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6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18項。武山縣歷史悠久,資源豐富,石窟文化、史前文化、三國文化和獨特的地方民俗文化構成了武山歷史文化的基本框架。
-
馬應龍眼藥製作技藝榮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遺海報 日前國務院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具有四百年歷史的「馬應龍眼藥製作技藝」成功入選。因此經歷了四百餘年十幾代人的有序傳承,馬應龍眼藥始終是獨此一家,從未被冒牌假藥所惑亂。近年來有關馬應龍八寶古方適用於治療其他疾病的臨床實驗論文屢見報導,其獨特功效正不斷被發掘,堪稱我國民族醫藥文化寶庫中的瑰寶。
-
湖東旱龍船、麵塑、獅舞等多項入選陸豐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陸豐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多姿多彩,內涵豐富,深深地影響著陸豐人民群眾的民族精神與民族性格,潤物無聲的滋養著陸豐世代相承的文化土壤。陸豐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歷來十分重視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重視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進行了許多富有成效的實踐和探索。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坎門花龍有了自己的「家」
11月30日下午,「坎門花龍」傳承活動中心正式掛牌成立,標誌著台州玉環縣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了自己的「家」。 台州玉環縣文廣新局、縣宗教局、坎門街道等相關領導出席了本次活動,並舉行了授牌儀式。 據悉,發源於玉環縣漁區的坎門花龍,是一種富有漁鄉風格的布龍,以大幅度跳躍和「龍繞柱」為主要特色。當地民眾又稱其為「滾龍」或「弄龍」。
-
菏澤麵塑(曹州面人)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附:山東省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9民間文學禿尾巴老李的傳說山東省諸城市2諸城市文化館20民間文學嶗山民間故事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2青島市嶗山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21民間文學舜的傳說山東省諸城市3諸城市文化館22民間文學莊子傳說山東省東明縣3山東省東明縣文化館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廷懷汝窯作品展在京舉行
原標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廷懷汝窯作品展在京舉行 原標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廷懷汝窯作品展將在北京榮寶齋舉行 嘉賓合影 由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河南省文化廳、榮寶齋共同主辦,榮寶齋、廷懷窯承辦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廷懷汝窯展將於2014
-
市文廣新局《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和《關於加強對非物質文化...
近年來,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指導方針,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原則,對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有效保護,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已經列入國家、省、市、縣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項目分別為:國家級11個,省級42個,市級215個,縣級426個。
-
致敬經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木雕!
2006年5月20日,東陽木雕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9年8月12日,由斯裡蘭卡中國文化中心主辦的「木語竹韻 絲路傳情」東陽木雕和竹編展在科倫坡開幕。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東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得「東陽木雕」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
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9個在荔灣!
在千百年的歷史變遷中,荔灣區形成了極具鮮明地域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三雕一彩一繡」,(牙雕、玉雕、木雕、廣彩、廣繡)被譽為「西關五寶」,是嶺南地區傳統工藝文化的傑出代表。曲藝類項目——粵曲,更是荔灣非遺名單中的一大亮色。近年來,荔灣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較好工作成效。
-
第二屆海上絲綢之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在泉州開幕
中國網海峽頻道11月23日訊(周曉磊 劉媛)23日,第四屆海上絲綢之路藝術節重要活動之一的「海上絲綢之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在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開幕。現場來自11個國家的17個非遺項目和大師,國內27個省近60個非遺項目和非遺傳承人會聚一堂,共同展示、交流。
-
時訊|《周易》文化位列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倒計時?
2016年5月4日,當天的《安陽晚報》一則新聞——《湯陰縣重啟〈周易〉申報國家級非遺項目工作》,感慨良多。報導說,5月3日,記者從湯陰縣文化部門了解到,關於《周易》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關工作已經重新啟動,正在付諸實施。
-
那些被遺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真的做好了嗎?
——彼得布魯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失傳是老生常談的問題,現在越來越少的人著手非物質文化遺產,導致大量技藝無人學習最終失傳。不禁發問,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真的做好了嗎?藍染藍染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暫行辦法》是國家出臺的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收集、保護,傳承的法律法規,在2006年10月25日文化部部務會議審議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