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拳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太極落選

2021-01-08 中國網

國務院日前公布了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及擴展項目名錄。盧溝橋傳說、永修丫丫戲、數來寶、詠春拳、上海本幫菜餚傳統烹飪技藝等上榜。此前遭受爭議的「張三丰太極拳」落選。

本次公布的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153項,同時公布的還有153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文化部相關負責人5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所謂「擴展」是擴展了申報地區或流派分支,如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際級「非遺」的「孟姜女傳說」,之前申報地區為山東省淄博市,此次擴展了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

「太極拳」2006年即入選第一批國際級「非遺」名錄,當時只包含楊氏太極拳、陳氏太極拳,而文化部網站今年7月16日公示的推薦擴展項目名錄中,涉及太極拳的申請共5項。

而此次公布的擴展項目名錄中,涉及太極拳的有4項,分別為北京市大興區的吳氏太極拳、天津市武清區的「李氏太極拳」、河北省任縣的「王其和太極拳」、河南省溫縣「和氏太極拳」,只有福建邵武「張三丰太極拳」落選。

事實上,在推薦名錄公示後,「張三丰太極拳」即引起「陳式太極拳」所在地河南省溫縣有關人士的異議。

文化部此前回應說,對「張三丰太極拳」等部分項目向有關專家學者進行了諮詢,並將社會反饋的意見和諮詢結果提供給專家委員會複議時參考。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從本批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稱調整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總數達1372項。

文化部負責人表示,第四批評審中重點關注反映中華傳統美德、與傳統農耕文明和民眾日常生活聯繫密切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孟母教子傳說、伯牙子期傳說、阿凡提故事、瑪牧、玩牛、郯城木旋玩具、仙遊古典家具製作技藝、安宮牛黃丸製作技藝、坎兒井開鑿技藝、稻作習俗、仡佬族三么臺習俗、孝子祭、侗族款約等。

此前國務院先後批准分別於2006年、2008年和2011年命名了三批共1219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相關焦點

  • 詠春拳獲選國家級非遺 張三丰太極拳遭質疑落選
    國務院日前公布了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及擴展項目名錄。盧溝橋傳說、永修丫丫戲、數來寶、詠春拳、上海本幫菜餚傳統烹飪技藝等上榜。此前引起爭議的「張三丰太極拳」落選。「太極拳」2006年即入選第一批國際級「非遺」名錄,當時只包含楊氏太極拳、陳氏太極拳,而文化部網站今年7月16日公示的推薦擴展項目名錄中,涉及太極拳的申請共5項。而此次公布的擴展項目名錄中,涉及太極拳的有4項,分別為北京市大興區的吳氏太極拳、天津市武清區的李氏太極拳、河北省任縣的王其和太極拳、河南省溫縣和氏太極拳,只有福建邵武的張三丰太極拳落選。
  • 西華胡辣湯、老子祭典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本網訊 12月22號,文化和旅遊部公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周口市西華縣申報的胡辣湯製作技藝成功入選傳統技藝項目,鹿邑縣申報的老子祭典成功入選民俗項目。
  • 紫陽縣文化館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根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暫行辦法》等有關規定,2019年4月文化和旅遊部印發《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關於開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檢查和調整工作的通知》,組織開展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檢查和調整工作。
  • 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推薦項目名單公示!靖州雕花蜜餞入選
    紅網時刻懷化12月23日訊(記者 楊超 通訊員 陳俊名 楊亞妮 楊佳莉)12月21日,文化和旅遊部網站公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共337項,其中,新列入198項,擴展139項。
  • 西華胡辣湯製作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12月22日,記者獲悉,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在官方網站公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公示期20個工作日,時間從2020年12月22日至2021年1月19日結束。其中,西華縣申報的胡辣湯製作技藝成功入選。  西華縣是胡辣湯的發祥地,起源於北宋年間,距今已有900年的歷史。胡辣湯揉合全國原產地的胡椒、桂皮、木香等近30味香料(中藥材)秘制而成,具有健脾開胃、祛風驅寒、養顏健體等功效,是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華風味名吃之一、全國首批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
  • 佛山詠春拳擬入選國家級非遺
    12月21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公示,佛山詠春拳上榜!進一步擦亮「佛山功夫」名片,打造世界功夫之城!為進一步推廣詠春文化,佛山積極將詠春拳,送進村居、廠企、學校,開展相關專業培訓、講座,上至花甲老人,下至垂髫孩童,練習詠春拳蔚然成風。粵港澳詠春拳精英交流賽、世界詠春拳大賽......佛山每年都會舉辦各類與詠春文化息息相關的競技活動。千人切磋,以武會友,詠春武林,未曾消逝。
  • 「德州扒雞製作技藝」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德州齊魯網5月22日訊(記者 周樹茂 通訊員 孫連泉)5月22日,德州扒雞股份有限公司在鳳冠假日酒店舉行德州扒雞製作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新聞發布會
  • 河北楊氏太極拳等3項目成功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河北楊氏太極拳等3項目成功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20-12-18 11: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咱徐州人最愛的這個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 是人類的「活態靈魂」 是民族傳統文化的珍貴記憶 承載著文化意識和民族精神 12月21日,文旅部在其官網發布了關於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示
  • 藏醫藥浴法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藏醫藥浴法列入代表作名錄,有助於從整體上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可見度,並提高對其重要意義的認知,促進不同民族關於生命健康和尊重自然的對話,也體現出國際社會對保護傳統知識與實踐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何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確定而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遺產項目。
  • 任澤區舉行太極拳成功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慶祝活動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申報的非遺項目「中國太極拳」,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5屆常會評審通過,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其中任澤區的王其和太極拳位列其中,佔據全國7個太極拳社區的一席之地。
  • 詠春拳躋身國家級「非遺」
    福清新聞網-福清僑鄉報12月11日訊(記者:林秋明)  國務院12月3日公布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源自我市南少林武術的詠春拳榜上有名。
  • 蒙古人必須知道的國家級與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8年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3,蒙古族勒勒車製作技藝蒙古族勒勒車製作技藝,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勒勒車又名大轆轤車、羅羅車、牛牛車,一直是蒙古族牧人重要的交通工具。
  • 武山縣12項非遺項目入選第四批天水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武山高蹺)近日,第四批天水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在入選的41個項目中,武山高蹺、武山馬社火、姜維黃龍帶把槍、武山春秋大刀等12個項目或技藝入選。至此,我縣現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1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6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18項。武山縣歷史悠久,資源豐富,石窟文化、史前文化、三國文化和獨特的地方民俗文化構成了武山歷史文化的基本框架。
  • 湖東旱龍船、麵塑、獅舞等多項入選陸豐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陸豐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多姿多彩,內涵豐富,深深地影響著陸豐人民群眾的民族精神與民族性格,潤物無聲的滋養著陸豐世代相承的文化土壤。陸豐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歷來十分重視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重視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進行了許多富有成效的實踐和探索。
  • 原來詠春拳是福州的!已入選國家非遺項目
    近日無意間看到福州入選國家非遺項目中有詠春拳,以為作者寫錯了。結果一查,申報地區確實是福建省福州市,入選國家非遺時間是2014年,好幾年了!我也是驚呆了,一直以為詠春拳是廣東的,畢竟傳說中的詠春拳大師都是廣東人。
  • 馬應龍眼藥製作技藝榮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遺海報 日前國務院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具有四百年歷史的「馬應龍眼藥製作技藝」成功入選。近年來有關馬應龍八寶古方適用於治療其他疾病的臨床實驗論文屢見報導,其獨特功效正不斷被發掘,堪稱我國民族醫藥文化寶庫中的瑰寶。 科學保護,發揚光大 在市場經濟的今天,企業作為一種社會力量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中起著重要作用,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與傳承提供新的動力和資源。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坎門花龍有了自己的「家」
    11月30日下午,「坎門花龍」傳承活動中心正式掛牌成立,標誌著台州玉環縣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了自己的「家」。  台州玉環縣文廣新局、縣宗教局、坎門街道等相關領導出席了本次活動,並舉行了授牌儀式。  據悉,發源於玉環縣漁區的坎門花龍,是一種富有漁鄉風格的布龍,以大幅度跳躍和「龍繞柱」為主要特色。當地民眾又稱其為「滾龍」或「弄龍」。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廷懷汝窯作品展在京舉行
    原標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廷懷汝窯作品展在京舉行   原標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廷懷汝窯作品展將在北京榮寶齋舉行 嘉賓合影    由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河南省文化廳、榮寶齋共同主辦,榮寶齋、廷懷窯承辦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廷懷汝窯展將於2014
  • 立明堂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邀請詠春拳第四代傳人開設公益課程!
    太極八卦連環掌,中華有神功。」武術,是中國「國術」,既講究形體規範,又求精神傳意;既追求動靜結合,也追求內外兼修,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印記。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中國功夫繁衍流變,派系林立,拳種紛顯。詠春拳就是其中一種。源起少林,流傳到廣東順德一帶後,第一代掌門人陳華順創建了順德「詠春拳」流派,並廣收弟子,形成了現在的詠春拳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