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回顧:明朝潮汕文狀元林大欽墓被撬棺 棺木內空空(圖)
明朝文狀元墓屍骨仍在證實 被盜並非衣冠冢
《明朝潮汕文狀元林大欽墓被撬棺》續:
十幾年前,墓前石馬、石羊被盜;兩個多月前,墓上泥土被人動過
明代潮汕文狀元林大欽之墓被盜,現場卻見不到屍骨。於是即時便有人猜測,此處只是衣冠冢。本月9日,林大欽第27代後人、潮州市潮安縣金石鎮仙都村村民林釗楷在清理林大欽墓穴留下的一堆布料時,在一隻長衣袖內發現了人骨。
緊接著,村民們在盜墓賊所挖通道泥土底下又找到了林大欽的頭骨……事實說明,林大欽當年確實下葬於此。
前天,林氏後人已將先人屍骨原位復葬。
屍骨證明並非衣冠冢
9日上午8時許,林釗楷清理林大欽墓的一堆布料。這些布料多已細碎,呈土黃色,仔細端詳還能看出上邊的花紋。突然,林釗楷發現布料中有一隻保存較完好的長衣袖,一摸,硬硬的;再看,裡頭竟有人骨!
林釗楷馬上跑回村裡,叫來了父親林如桂和仙都鄉公會的老人。林氏後人們認為,林大欽屍骨很可能就在附近。於是,他們小心翼翼地挖開盜墓通道底部的泥土。一個頭骨赫然在目!接著是鎖骨、肋骨等。他們又在棺木深處找到腿骨、腳骨……棺木內還有一面巴掌大的方形削角銅鏡。
事前已發現盜墓跡象
9日下午,潮安縣文管辦有關負責人來到現場,帶來了潮州市文管辦的處理意見:由林氏後人將屍骨原地安葬。至於是否需考古人員對屍骨及棺木進行考證,該負責人表示「沒必要」。該負責人說,文物保護缺乏經費,村裡也不可能派專人看守。
據林氏第25代後人林豐進回憶,早在1993年,林大欽墓前的一對精緻的石馬、石羊就被盜走,當時,公安部門曾立案偵查,但被盜文物最終依舊下落不明。
村民林豐銳向記者透露,兩個多月前,上山拜祭的林氏後人發現,林大欽墓的泥土有被人動過的痕跡,因此懷疑有人盜墓,遂向當地公安部門反映。當時,公安部門到現場察看後確定墓穴並未被盜。
更重要的是如何「補牢」
在仙都村裡,如今仍保留著「清明掃墓拜狀元」、「八月十二祭狀元」的風俗。仙都村還有明朝修建的林氏家廟和狀元第。
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陳景熙說,在潮汕地區,林大欽的故事婦孺皆知,像潮汕「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堂」的對聯;成人禮「出花園」穿紅屐、吃雞頭的習俗等,都傳說起源於林大欽。
廣東省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曾琪在廣州聽聞林大欽墓被盜消息後,也深感惋惜。曾琪認為,林大欽為官時間短,加上明清一般不厚葬,林大欽墓的隨葬品應該不多。本報記者楊媛通訊員丁爍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