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保技術研創「虛擬實境」引眾「互動體驗」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蘭州10月26日電 (記者 南如卓瑪)讓相距千裡之外的觀眾「身臨其境」感知敦煌大漠;讓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在「虛擬實境」中與觀眾「互動體驗」……敦煌研究院近年加速推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使參觀者體驗感更為豐富。

記者26日從敦煌研究院獲悉,連日來,敦煌石窟經典壁畫多媒體解讀展示、高保真複製壁畫結合互動遊戲、基於「數字敦煌」資源成果開發的文化創意衍生品展示等「科技+文保」成果亮相古都南京,每日吸引數萬人觀賞體驗古絲路千年文化。

期間,根據莫高窟第196窟大型壁畫《勞度叉鬥聖變》設計製作的互動體驗遊戲節目備受關注。該壁畫描繪了佛弟子舍利弗和外道勞度叉鬥法情景,遊戲節目對應壁畫內容,觀眾通過高保真複製壁畫和展板了解壁畫內容後,觸屏操作,尋找線索,按回合通關,即可在互動體驗中走近敦煌文化。

敦煌研究院與華為「AR地圖」合作項目成果「敦煌石窟數字遊覽展示」也在此次展覽中亮相。

據介紹,多年來,敦煌研究院取得了大量創新型成果,多項文保技術推廣應用於甘肅、西藏、新疆等10餘省(區)100餘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工程,也正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推廣。(完)

相關焦點

  • 創景科技|虛擬實境技術,賦能研學基地科技魅力!
    歸其原因有二:1.國家教育部重視和宏觀政策的支持和引導2.新一代父母消費方案轉變以及教育理念的更新隨著虛擬實境技術的迅猛發展,應用範圍隨之擴大。在研學旅行基地裡,植入生動逼真的MR、VR等技術,現實與虛擬的神奇融合,體驗感上更是如虎添翼。
  • 虛擬實境將進一步衝擊現實中人際互動
    Jeremy Bailenson 教授並非是一個專注於光學成像或計算機虛擬實境領域的專家,他是一位社會學家,他的虛擬互動實驗室更多的是利用現成的虛擬實境技術來完成對人的心理、群體和社會之間的影響。他們討論的並不是虛擬實境能夠達到什麼,而是如何更好的幫助 Facebook 完成它的使命——一個現實人際關係在虛擬世界的延伸。
  • 飛天變身榮耀「王者」:數字文保助力敦煌「下一個千年」
    原標題:飛天變身榮耀「王者」:數字文保助力敦煌「下一個千年」 騰訊互動娛樂市場平臺部副總經理戴斌介紹說,過去半年,在敦煌研究院的指導下,遊戲研發團隊打造出了一款敦煌飛天的皮膚,最大限度地還原了敦煌壁畫中以隋唐為主的飛天形象,整個皮膚充滿了唐風唐韻。   20日至21日,絲綢之路文物科技論壇創新聯盟論壇在敦煌舉辦。戴斌在論壇中發言稱,2017年,敦煌遊客接待人次超過900萬人次。
  • 康奈爾研發可伸縮傳感器:給虛擬實境體驗觸覺互動
    這種傳感器可以讓軟機器人系統——以及任何使用AR技術的人——能夠感受到哺乳動物在自然世界中航行所依賴的那種豐富的觸覺。 這項技術也是可穿戴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3d列印手套,每個手指上都有一個SLIMS傳感器。這種手套由鋰電池供電,並裝有藍牙,因此它可以將數據傳輸到白設計的基礎軟體,該軟體能實時重建手套的運動和變形。 「現在,感知主要是通過視覺完成的,」謝潑德說。「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幾乎從不測量觸摸。
  • DeePoon虛擬實境頭戴顯示器初體驗
    在DeePoon虛擬實境頭戴顯示器6月8日登錄京東眾籌之際,小編有幸提前一睹真機的「芳容」。不得不說,DeePoon虛擬實境頭顯確實在材質和工藝上做足了功夫。從產品外觀上看,DeePoon在繼承了現階段的虛擬顯示設備的基礎上作出了一些改變。虛擬實境設備由於現在的設計定式和技術限制,因此基本上是一個頭戴顯示器的模樣。
  • 虛擬實境技術,可以「以假亂真」的技術
    今天,我聽到了這樣的事情,那就是虛擬實境技術。顧名思義,所謂的虛擬實境技術是虛擬與現實的結合。從理論上講,虛擬實境技術(VR)是可以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仿真系統。它使用計算機生成模擬環境並使用戶沉浸在該環境中。
  • VR虛擬實境技術,打造VR智慧課堂
    隨著資訊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被電子電子信息技術充斥,便捷生活的同時也提高了數據的安全性,人機互動的方式從簡單輸入輸出變為如今的多元化人機互動。VR+教育,新時代的產物,VR應用到教育當中,並不算新鮮事了,特別是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中。在教育領域,VR+教育一直備受矚目。VR虛擬實境技術,打造智慧課堂,讓教育開啟新模式。
  • 360蒲公英公開課開講 探秘虛擬實境與增強現實
    本次公開課的主題是探秘虛擬實境與增強現實——VR、AR、MR專題沙龍,由極樂VR創始人、暴風魔鏡合伙人崔海慶,北京藍數工坊(BDS)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何偉,雪炭STGMR眾創平臺創始人韓冰,以及360戰略投資部投資總監王然,從投資、技術、應用三個維度和現場觀眾一起探討了VR熱潮的創業方向。
  • 「雲遊博物館」啟示文保與傳統文化「數位化」
    敦煌石窟的壁畫可能會在歲月變遷中褪色,千百年前的古建築可能會在風雨之中坍圮,但數位化保護已經讓它們「永恆」。任它滄海桑田,這些數據都將是數位化時代的一種可世代傳承的文化遺產。嚴格說來,網上展覽、虛擬展廳等並非新鮮事物,近些年很多博物館都有相關探索。但這場疫情讓很多文化單位意識到,此前對數位化轉型不夠重視,還沒做好準備就倉促「亮相」了。這股「雲遊博物館」的潮流,對文物保護方式創新、傳統文化數位化傳承,具有啟發意義。
  • 可伸縮傳感器:給虛擬實境體驗觸覺互動
    這種傳感器可以讓軟機器人系統以及任何使用AR技術的人能夠感受到哺乳動物在自然界中所依賴的豐富觸覺。這個產品也是可穿戴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3D列印手套,每個手指上都有一個SLIMS傳感器。這種手套由鋰電池供電,並裝有藍牙,因此它可以將數據傳輸到設計的基礎軟體,該軟體能實時重建手套的運動和變形。研究人員還在研究SLIMS傳感器提升虛擬和增強現實體驗的方法。
  • PS4虛擬實境遊戲體驗盤點 戀愛養成遊戲或再次興起
    VirZoom的概念非常有趣,但首先需要花費100美元(約合人民幣621元)訂閱其運動遊戲,廠商會提供多種不同的傳感器,幫助用戶實現全方位的虛擬實境遊戲體驗。玩家在遊戲中扮演一個男性角色(也許是學生),與眾多不同類型的美眉互動,比如討論功課等,美妙的場景和逼真的人物令人心動,或許戀愛養成遊戲會隨著虛擬實境技術的到來再次興起。   8. 初音未來項目
  • 真實虛擬之間,體驗多維度博物館
    我印象最深的是故宮博物院和敦煌研究院的幾場直播,酷炫的高科技,一下子拉近了博物館和觀眾的距離。」黃樂說道。    隨著疫情的逐步好轉,包括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在內的眾多博物館重啟大門,有序開放。那麼,疫情期間吸睛的雲展直播還會持續火爆嗎?新技術新手段的應用,對創新博物館文化傳播方式產生了哪些影響?科技日報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 虛擬實境熱點技術流行路線圖
    本文並不是要深入挖掘這次收購的內幕,而是根據筆者接觸虛擬實境近8年的時間裡接觸到的行業資訊、業內動態,盤點一下近些年曾經流行過的熱點技術,也算是對8年來運營第三維度(D3Dweb.com)虛擬實境行業門戶的一個總結吧!
  • 虛擬實境的技術瓶頸
    在技術變革和資本力量的雙重推動下,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技術在近幾年發展迅速,初步達到了可商業化的程度。虛擬實境和 3D 電影院都是通過雙目視差實現三維成像,但虛擬實境提供了 3D 電影院所不具備的移動視差並提供了強烈的沉浸感。
  • VR虛擬實境在遊戲行業的應用優勢
    虛擬實境技術最先在娛樂領域落地,大家最熟悉的3d電影,ar互動遊戲等,近幾年,vr技術在網頁遊戲中的應用也逐漸生成,那麼虛擬實境在遊戲領域的應用優勢有哪些呢虛擬實境技術可以大大增強遊戲的真實感、沉浸感,結合手、眼、耳多感官上刺激人的興奮感。
  • 人臉識別 實時互動 虛擬實境演示:北理工打造「智慧教室」
    手機籤到在線提交作業   「智慧教室」還具有一項「神奇」的功能——利用人臉識別技術對課堂上的學生行為進行學情分析,精確捕捉課堂出勤率和抬頭率等過程數據,為教師教學過程提供數據支持。同時,在課堂上,每塊電子輔助屏設有獨立的內置電腦,可實現手機或平板電腦投屏、USB資料讀取、網絡學習資料獲取和觸屏板書等功能,學生可以上傳自己對課程的理解以及對問題的回答,與老師實現實時互動。此外,在遠程互動教室內,正在安裝的虛擬實境的投影裝置還可以讓兩校區的教室進行實時互動,學生們可以同時聆聽老師講課,並相互交流。
  • 【案例分享】基於虛擬實境技術的「新文科」建設示例
    「新文科」,即將新技術融入哲學、歷史、文學、語言等課程中,通過繼承與創新、交叉與融合,突破傳統文科的思維、教學模式。  虛擬實境等信息技術通過構建豐富學習場景、創新研究工具,有效輔助「新文科」打破專業壁壘和學科障礙,帶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實踐教學與應用性科研結合的綜合性學習方式和更廣博的學術視角。
  • 「絲路之聲」廣播劇創研基地揭牌
    三秦都市報-秦聞訊(記者 夏明勤) 11月28日,「絲路之聲」廣播劇創研基地揭牌儀式在西安舉行。這標誌著陝西省面向業界開放合作、面向社會眾創合力的廣播劇創研平臺正式運行。
  • VR體驗、體感互動、虛擬演播…… 趕緊帶娃來體驗吧
    2 8個體驗項目異彩紛呈數字體驗區包含8個體驗項目,分別為虛擬演播廳、棋樂無窮、跑酷學英語、成語爭鋒、VR詩詞、AR互動繪畫體驗、地面互動、夢幻沙河,適合8歲至15歲的孩子體驗。●虛擬演播廳孩子們可在這裡體驗電視新聞主持、現場訪談、氣象播報等廣播電視節目的製作。
  • 華為P40系列與你一起見證敦煌奇蹟
    為了讓消費者更具體的了解華為AR地圖,4月15日,華為P40系列敦煌超感知影像之旅正式啟動,在本次活動中,敦煌研究院趙聲良院長與主持人蔡紫帶領我們通過華為P40系列手機華為AR地圖體驗虛實融合的莫高窟世界。在這場極致的影像科技體驗上,我們藉助於華為P40系列和華為AR地圖,將近距離的體驗科幻小說中存在的「數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