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東方IC
本文來源:界面 記者 鄭萃穎 顧慧妍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商都縣玻璃忽鏡鄉,李興擁有一家世代經營的小賣部,半年多前,她開始與順豐速運商都縣下沉網點創辦人閆哲思合作,之後順豐速運黑底白字的標識佔據了李興小賣部那座黃色樓房的一半牆面。
小賣部在玻璃忽鏡鄉村口,距離最近的縣郵政所29公裡車程。以前,快遞包裹最多寄到商都縣城,那裡是中國郵政和其它民營快遞企業的取件點。現在,順豐能夠將包裹從商都縣城轉運到李興的小賣部,再交給鄉裡的住戶。鄉民寄快遞也可以直接來小賣部,省去了前往縣城的十多元路費和一兩小時的光景。
李興自家的小賣部現在成了順豐的一個網點。人們在小賣部買東西或是閒聊的時候,逐漸熟悉了順豐這個品牌。作為中國鄉村最主要的商品交換和信息交換場所,閆哲思選擇了小賣部作為順豐下鄉業務的合作點。「這是受公司設置代理點的啟發。」他說。
在烏蘭察布市商都縣之外,順豐也希望借閆哲思和李興們打開中國龐大的農村物流市場。這家中國最大的民營物流公司,因為相對規範的服務以及創始人王衛的神秘起家的故事為人津津樂道,1993年,22歲的王衛在廣東順德創立順豐速運時,這家公司算上王衛本人也只有6個人。而按照順豐官網的最新介紹,截至2014年12月,順豐已擁有近34萬名員工,1.6萬多臺運輸車輛,18架自有全貨機及遍布中國大陸、海外的12000多個營業網點。這已然是一個龐大的物流王國。
迅速崛起的農村物流市場成了物流商和電商們爭奪的重點。據阿里研究院最新發布的《農村電子商務消費報告》數據顯示,過去三年,淘寶農村消費佔比不斷提升,預計今年全年農村網購市場規模達到1800億元,到2016年甚至有望突破4600億元。
但在中國廣闊的農村,順豐將面臨一個強勁的競爭對手——中國郵政。
這家傲慢的物流「皇帝」是唯一一張能夠覆蓋中國農村、校園、偏遠極寒地的無盲區物流快遞網絡。據2013年郵政行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中國郵政業務範圍遍及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所有市縣鄉(鎮),通達包括港、澳、臺地區在內的全球200餘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快遞服務營業網點11.8萬處。
閆哲思就是順豐派到商都縣這個偏遠的小鎮與郵政正面開戰的人。
29歲的閆哲思是烏蘭察布市商都縣本地人,之前在順豐內蒙古區部工作。2013年末,順豐鼓勵員工到偏遠地區回鄉創業,把順豐的服務網點下沉,帶到華西、中南、西南等經濟欠發達地區。一些下沉網點是因為業務諮詢量達到一定數量,由公司公開內部招標的,而閆哲思則是自告奮勇。
此前,閆哲思組織過清華北大學生來到商都縣鄉村支教,也因此更熟悉當地鄉村的生態,同時在當地積累了人脈。得到公司同意後,閆哲思回鄉辦工商執照,選點,置辦設備,招募團隊進行培訓,去年9月正式運營,初步搭建團隊的過程不到3個月。
該轉運點設立之後,郵寄到鄉下的包裹能夠直接從商都縣順豐點部移送到閆哲思的轉運點,分揀後進行配送。周邊15公裡鄉村由配送員用三輪車送去,偏遠的鄉鎮由閆哲思開車送達。像李興小賣部這樣的合作點,會通過城鄉公交或是自行前往轉運點取當地包裹,帶回鄉下。
閆哲思的轉運點目前在商都縣附近有5個合作點,覆蓋5個鄉鎮及其村莊。去年年初,順豐的下沉網點已經達到了幾百個,到了8月,下沉網點觸及的鄉鎮達到1.3萬個,相當於全國約40%的鄉鎮級區。而順豐服務覆蓋的縣級市或縣區已經超過2300個,佔到全國80%以上,緊逼中國郵政百分之百覆蓋率。
目前在內蒙地區,除順豐外,其他快遞企業最小一級代理基本設在縣城,由於代理費用較高、件量少,鄉鎮服務較少,就算是中國郵政的快遞包裹,多數時候也需要去縣城自取。
現在商都縣其他的民營快遞企業還有韻達、中通、申通、宅急送、全峰等,除宅急送外都是加盟代理制。旗縣以下最小單元加盟費約3萬元,就目前的業務量來看,還無法帶來盈利。
順豐的下沉網點屬於公司直營,不僅不收代理費,還能夠得到公司的指導和支持。以閆哲思的網點為例,個人僅需要初期投入包括店面年租費用1萬元、快遞車輛以及相關快遞人員的薪資。順豐則提供標準做件臺、泡沫箱、巴槍等工具,以及運力、燃油、特殊產品冷運上的支持。
順豐內蒙古地區公共事務部主任曹衛東估計,內蒙地區19個同類網點,順豐平均每個點投入2.5萬人民幣,全國對下沉網點的投入大概在幾千萬元。在軟體上,公司要求下沉點遵循順豐的管理和標準,與成本掛鈎的業務操作由創業者自己選擇。
經過朋友的介紹與挑選,閆哲思的5個合作點都是信譽好、交通方便、人流量較大的小賣部。閆哲思透露,2月至4月為快遞淡季,合作點每月收派件量為800至1000件,旺季則能夠達到1500至2000件。
儘管順豐的費用比一般快遞高出的三五塊錢,但小賣部店主李興說,鄉親們計算過用其他快遞取件的路費,最終還是順豐划算。「價格目前是標準化,但是根據市場變化,以後也可能調價。」曹衛東告訴界面新聞記者。2013年雙十一前,順豐推出「電商特惠」服務,比此前順丰標準快件價格便宜近40%-50%。
不過,按照現價計算,下沉網點的利潤率並不高。以營業初期平均每天接單25件來算,往返各處的油費分攤到每單上的成本有7、8元。隨著件量上升,閆哲思估算目前的每單利潤大約是5至6元。除去初期投入,整個網點目前收支基本持平,略有盈餘。他希望隨著接單量的增長可以衝淡成本。
農村快遞有巨大的需求,尤其是農村電商。李興所在的鄉鎮有7700多戶人家,盛產土豆、莜麥、羊群和「風電」。村裡老人小孩多,年輕人少,這也是閆哲思網點內鄉鎮的普遍狀況。目前順豐快遞業務主要來自當地工業企業的零件物料,留守老人與外出務工子女的快遞往來,包括特產、證件和城市商品,還有近50%的比例來自電商。
「從客戶構成來看,小企業業務佔比50%左右,企業客戶已開發完全,因此目前的客戶開發重點集中於民用客戶上。」閆哲思說。
實際上在開發民用客戶方面,閆哲思早有布局。在轉運點開業前,他就在工商局註冊了「商都縣農村經貿有限公司」,門店和轉運點都設在商都縣的物流集散市場。他聯繫了當地一些農聯社,挑選到農產品賣家,又找團隊搭建了即將上線的「城鄉購」微信商城。
閆哲思(左)在商都縣的一個下沉網點。閆哲思希望推動附近幾個鄉鎮的農產品交易,讓他們互通有無,同時也給順豐網點帶來長期業務。除此之外,未來還將派專人下鄉推廣,鼓動村民通過微店將土特產品賣出,以形成新的寄件需求。
在閆哲思在商都的小鎮上為順豐開疆拓土的時候,中國郵政正在悄然轉變體制,通過合作方式拓展農村快遞業務。在今年4月2日中國郵政與阿里達成合作,並聯合菜鳥網絡,將中國郵政的5000個網點向民營快遞開放。
這個規模令基於網購發展起來的民營快遞公司望塵莫及。在幹線資源上,除了數以萬計的鐵路、公路資源,中國郵政還擁有國內快遞專用貨機54架,快遞服務汽車15.7萬輛。
中國郵政的這些倉儲、網點和幹線資源,未來都將通過菜鳥網絡的平臺共享給所有快遞公司和電商企業使用。快遞公司在配送末端及幹線中轉的能力和便捷度將提升,成本壓力也隨之降低。
電商巨頭阿里藉助旗下菜鳥網絡的物流平臺,正在積極開拓農村淘寶業務。目前農村淘寶已經進駐了全國13個省、上千個村,同時為了配合阿里農村淘寶業務的拓展,當下阿里正積極招募農村淘寶合伙人。
阿里公關人員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農村合伙人是農村淘寶在各村裡的合伙人,擔任著幫助本村村民代買網上商品和代賣農特產品的工作。預計在2015財年結束會達到5萬人左右,阿里在2015財年的任務是進駐500個縣,5萬個村。
除了阿里,中國第二大電商京東也加入了農村物流市場的爭奪。京東此前加入了農業部的「信息進村入戶」項目,要對接全國1萬家農村信用社作為網絡代購點和物流配送站。
對此,京東公關負責人告訴界面新聞,目前京東的服務網點下沉到村鎮級,服務網點數量達到2萬家,今年計劃覆蓋6萬多個村鎮。針對村一級的快遞配送,將由鄉村推廣員協助派送。鄉村推廣員主要負責中小件商品的配送,京東幫服務店則負責大家電商品的配送與安裝服務。
該負責人透露,未來3年京東計劃在全國開設數千家「京東幫」服務店,門店具備大家電「營銷、配送、安裝、維修」的功能,合作夥伴主要來自於家電廠家授權的安裝維修服務商。另外,「京東幫」還具備縣域包括鄉鎮村級的配送功能。
不過,在上述內蒙古烏蘭察布市,京東上半年還沒有建點計劃。前圓通高管、現快遞行業顧問趙小敏告訴界面新聞,今年順豐的計劃是基本覆蓋90%的村鎮,而京東的目標覆蓋率達到80%。
從模式來看,京東快遞的下鄉伴隨著電商配送需求而拓展,藉助當地資源比如像劉強東在博鰲論壇上說的用拖拉機配送,同時掌握電商流量入口,是從電商出發做服務的延伸。而順豐是從快遞企業出發,在下沉網點的同時也往線上發展,比如閆哲思的微信商城,服務範圍遠超電商配送。
順豐要分享迅速增長的中國農村物流市場,仍然要面對電商巨頭們與中國郵政的強勁競爭。
在商都縣,在玻璃忽鏡鄉,閆哲思們代表著順豐與中國郵政的物流服務正短兵相接。中國郵政依然在設法留住一些忠誠的老客戶,不過,也有越來越多的玻璃忽鏡鄉村民開始選擇順豐。
這場中國物流業的戰爭依然在繼續。
(文中觀點不代表本帳號立場)
——————————————
物流時代【微信號:wuliushidai】
——中國物流業第一專業媒體平臺!
雜誌訂閱:微信回復A
雜誌及微信投稿:wuliushidai@qq.com
聯繫授權或廣告投放請加微信:495985977
微信回復您所在【省份】加入高端物流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