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央廣網北京6月3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這兩天,阿里菜鳥網絡與順豐的之間的爭端愈演愈烈,不僅兩家公司分別關閉了信息通道,發出各執一詞的聲明,還引發了騰訊、京東、美團等網際網路公司紛紛發聲表態;國家郵政總局也表示,對此事高度重視。一場公司間的「分手」為何引發電商、快遞行業軒然大波?這件事來龍去脈如何?有哪些最新進展?
導火索:菜鳥順豐互相關閉數據接口
有人把阿里、順豐的這場爭端形容成是「一個柜子引發的戰爭」。6月1號中午,阿里旗下的物流平臺菜鳥網絡發布聲明,聲明上說由於順豐突然宣布關閉對菜鳥的數據接口,並且已經停止給所有淘寶平臺上的包裹回傳物流信息,導致了所有使用順豐物流的淘寶商家和消費者無法繼續在淘寶平臺上跟蹤包裹狀態。
對此,順豐相關負責人表示,是菜鳥先封殺了順豐旗下的豐巢自提櫃在先。順豐方面表示,菜鳥網絡5月份以升級系統信息安全為由關閉了豐巢的數據接口,但除豐巢外,其他平臺的數據接口都沒有關閉。順豐認為,菜鳥這樣做實際上意在「封殺」豐巢。
惡化:雙方發聲明各執一詞,指責對方存在數據安全信息問題
有分析指出此次矛盾激化,直接緣因正是雙方在豐巢快遞櫃數據合作方面出現的分歧。也就是引發爭端的「那個柜子」。那麼兩家公司對豐巢自提櫃數據合作有哪些分歧呢?
據了解,2016年5月起豐巢與菜鳥網絡展開合作,內容包括由菜鳥提供消費者手機號給豐巢,同時豐巢將快遞出入櫃信息、豐巢網點推送等相關快遞櫃物流信息給菜鳥。
順豐在6月1號傍晚發布的一份公布回應中說:「菜鳥要求豐巢提供與其無關的客戶隱私數據,豐巢拒絕這一不合理要求。」據報導,這些隱私數據包括:所有快遞櫃信息的觸發必須通過菜鳥裹裹,取件碼信息無條件給到菜鳥,豐巢需要返回所有包裹信息給菜鳥,包括非淘系訂單。
在昨天菜鳥總裁萬霖發布的最新回應中,他再次指出,豐巢快遞櫃和菜鳥數據對接後,一直大量調取淘寶用戶電話號碼等信息,並超過合理使用範圍,存在嚴重安全隱患,這是此次事件的核心起因。
發酵:騰訊、京東、美團紛紛「站隊」支持順豐
至此兩家公司不斷發出聲明指責對方,使這一事件不斷深入發酵,從兩家公司的合作分歧逐漸發展到整個行業,諸多網際網路公司紛紛對此表態。1號晚間,騰訊雲通過官方微博表態,為順豐撐腰。有媒體說,菜鳥之所以封殺順豐,背後也有原因是阿里方面希望順豐放棄使用騰訊雲改用阿里雲,目前這一說法尚未得到證實。昨天京東、美團也都表示要支持順豐,全面接入豐巢自提櫃。京東集團執行長劉強東還在個人微博中表示,希望相關部門介入調查。
國家郵政總局表態:高度重視、協調雙方解決問題
事實上,早在1號晚間,國家郵政總局就已經表示,對此事高度重視,已與當事雙方高層進行溝通,尋求解決問題的最大公約數,維護市場秩序和消費者合法權益,決不能因企業間的糾紛產生嚴重的社會影響和負面效應。
專家:以「數據安全」為名,實則為物流數據利益之爭
對於此次爭端,快遞物流專家徐勇分析指出,雖然以「數據安全」為名義而起,背後卻是物流數據利益之爭。
徐勇:「現在我們說從電商到快遞,整個過程有『三流』,信息流,資金流,物流。那麼物流要經過菜鳥,信息流又經過菜鳥,都經過你的平臺的話,你又佔到電商市場的70%以上,對快遞企業來說,他們有一些擔憂——未來你會不會處於貨源的支配地位,會不會對貨源產生一些影響,他們有所顧慮、有所擔憂。」
任何競爭都不該以犧牲消費者的利益為代價
還有分析認為,在網際網路時代,用戶信息就是大數據,大數據的商業價值,在未來必然要超越物流行業甚至電商行業本身的價值。業內也有預言說,順豐與菜鳥之間的競合關係,是左右整個中國快遞業格局的最重要因素。儘管目前此事還沒有定論,但是,我們想說的是,不管快遞行業格局如何發展,都不能忘記一個根本原則:任何競爭都不該以犧牲消費者的利益為代價,消費者利益至上,快遞業才能順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