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每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寶寶將會具備一些新的能力,比如說寶寶半歲時會出乳牙,七個月時會學習爬行,八個月時會學習獨坐,十個月時會學習站立遊走,一歲時會學習走路等等。很多智力正常或者智力較高的小孩,語言發育也可能較晚,比如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4歲還不會說話,他的父母甚至以為他是啞巴,直到9歲說話還不流利。所以,不能僅僅根據說話早晚來判斷智力高低。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說話晚
1、嬰兒時期的寶寶,不會咕咕地發聲,或是不能自言自語地嘟囔。
2、寶寶到了12個月,還不能注視說話的人。
3、一歲左右的寶寶,不能根據指示做出動作。比如當你說出「指指你的腳」,他仍沒有反應。
4、18個月的寶寶掌握的詞彙不到50。
5、2歲的寶寶不能使用兩個連續的詞,或是三歲的寶寶不能說斷句。
6、4歲的時候,不能理解你說的話。
2歲至3歲是寶寶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語言表達能力在這段時間發展最迅速。父母應該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著重開發孩子的語言能力。
一般來說,0至1歲的孩子處於語言準備時期,基本上以簡單的發音和稱呼為主,我們總能聽到孩子咿咿呀呀說個不停,卻不知道孩子在說什麼。其實,孩子在積累語言信息。
1歲至1歲半,孩子處於語言理解階段,對大人的語言理解能力迅速提高,大人所說的話,孩子能夠很好的理解,但是往往還不太會表達,最多會用簡單 的詞彙來表達自己的意願。比如:「飯飯」表示想吃飯,「奶」表示想喝奶。一般來說,孩子是先理解名詞,慢慢理解動詞、形容詞和副詞。
1歲半後至3歲,是孩子語言發展的躍進時期,孩子學著用詞語和句子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要求,可以用語言與他人進行交際了。由於孩子的個體差異及成長環境的不同,孩子語言發展的躍進時期在時間上有所差異,有些孩子不到2歲就能夠說完整的句子,有些孩子2歲半了,卻仍然停留在疊字表達上。
寶寶學習語言過程的三個階段的先後順序和出現的時間早晚不能被打亂。很多家長在寶寶還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教寶寶學語,從簡單到複雜,從疊字到單字、多字。
寶寶是這樣一步步走過來的,這樣的學習語言的過程才是正常的,而有的家長平日裡教寶寶學語的方法本身就是錯誤的,往往造成寶寶開口遲,語言能力低而不自知的情況。所以,如何才能教好寶寶學語,寶寶說話早晚的原因因素你一定要有一定的了解喲。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有時候,孩子說話晚問題不大,爸爸媽媽不要太緊張,貴人話語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