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成長之路,總有幾個階段,是媽媽們最為關心的。比如寶寶學會翻身、學會爬行、學會走路、開始說話等。
從寶寶出生的咿咿呀呀,到開始說完整的句子,有的寶寶可能用了2年的時間,有的寶寶可能用了3年的時間。
這也讓很多家長迷惑,
寶寶究竟什麼時候開始說話是正常的呢?
寶寶的語言發育有什麼規律呢?
家長應該如何做好寶寶的語言啟蒙呢?
寶寶說話的早晚,和家庭環境有很大關係。很多時候,爸媽過分呵護寶寶,在寶寶沒有表達需求的時候就先滿足他了,久而久之,寶寶可能就會不開口表達需求。
在這一點上,家長需要長點心哦,多給寶寶開口說話的機會,比如寶寶想要玩具的時候,鼓勵他自己開口說「要」。
如果你家寶寶說話比同齡的寶寶晚一年左右,甚至更長,就需要注意了。
一般來說,2~3歲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這個階段的寶寶基本上會說完整的句子。如果寶寶在4歲左右仍然不會說話,就需要及時帶寶寶就醫查找原因,查看是否疾病導致的。
很多家庭都是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一起帶孩子,但老一輩往往習慣使用方言,有的寶寶甚至會接觸多種地方方言。媽媽們不用擔心這樣對寶寶語言發育不好,寶寶在小時候接觸多種語言,反而更有利於語言發育。
首先,家長自己要以身作則,跟寶寶在一起的時候要多說話,多交流;其次,鼓勵寶寶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不要變身「高級翻譯家」,寶寶還沒說要什麼,就直接送到寶寶的面前。
最後,家長可以多帶寶寶外出玩耍,給寶寶創造不同的語言環境,感受不同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