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家長都覺得自己的孩子已經很大了,為什麼還不能流利的說話呢?平時也只能叫出爸爸媽媽這些簡單的詞彙,時間長了就懷疑寶寶有語言表達障礙症,因為患這種病的寶寶,在語言學習方面會比較遲鈍,相比於正常的孩子要慢2~3倍左右,有的老人就會理解為,媽媽的學歷低,所以寶寶也非常的笨,時間長了寶寶表現非常不好,而整個家庭都把鍋推到了媽媽的身上,這一點確實很難讓人忍受,在智商方面並不僅僅是父母的遺傳,在後天的培養也很重要,老人的這些話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但他們的思想會對父母造成嚴重的心理傷害。
寶寶說話的早晚與智商有關係嗎?
有的寶寶說話比較晚,但是除了這些功能之外,他在其他方面的表現甚至會更優秀,比如在三歲的時候,自己就會做一些簡單的事情,收拾屋子疊被等等一些簡單的家務,可以認識更多的漢字,只是表達能力有問題,如果這還不算智商高,那麼你家庭的標準或許太嚴格了,在美國育兒協會上面也有一份調研報告,其中有60位患有語言表達障礙症的寶寶,而其中一位公認智商很低,但是在做測試的時候發現這個寶寶識字能力非常的強,要比其他優秀的寶寶還厲害,只是想讓他表達出來,沒有那麼順利而已,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在同齡人當中的智商屬於頂尖級水平,所以寶寶說話的時間早晚與智商是沒有直接聯繫的,我們只是通過自己的表面認知得出的片面結論。
孩子語言發展的進程
寶寶在一歲的時候,就應該學會說爸爸媽媽之類的詞語,而在兩歲的時候,寶寶就可以說出一些日常用的短句,比如我餓了、媽媽抱、不喜歡、出去玩這些詞語,都可以說出完整的句子,也可以說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能夠獨立地向媽媽爸爸提出一些奇怪的問題,男孩普遍現象要比女孩晚一些,大概晚3~5個月左右,所以說話的早晚和性別也有一點關係。
寶寶在3~6歲的時候,語言組織能力和判斷能力會急速上升,說話非常的流利,而且價值觀也會慢慢地建立,這個時候的寶寶是最煩人的,每天說話說個不停,在陌生人面前也願意表達自己,當然這些數據只是粗略統計的平均值,每一個人的情況都不同,這和爸爸媽媽的教育和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係,所以父母不要拿數據強行扣在自己寶寶的身上進行比較。
寶寶說話晚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1.外界因素
寶寶在5歲之前是最需要培養的,很大方面取決於父母的教育方式,是需要我們通過刺激來慢慢成長的,而並不是靠細胞所攜帶的遺傳信息,之前也有過這樣的測試,把一個中國的孩子放在外國長大,那麼他從小就有英文的口語能力,所以在合適的時間段爸爸媽媽要積極地去教育寶寶,讓他多說話。
2.內在因素
當然有的寶寶天生就會有一些缺陷,有語言表達障礙,比如嗓子有問題,腦部發展異常等,這都是父母無法改變的,而有些寶寶聽力有異常,所以慢慢的會自卑,導致記憶力失常,不管是什麼情況,內在因素是越早治療效果會越好。
各位的寶寶是什麼時候開始學說話的呢?當他第1次講出爸爸媽媽的時候,你的心裡是什麼樣的感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