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人李邦獻撰寫的《省心雜言》中有句警世恆言:"耳不聞人之非,目不視人之短,口不言人之過,不幾為君子",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當有人在評論一個人的是非過錯的時候,你要當作沒聽見。
對待別人時候,不要一味的去盯著別人的短處,要多發現別人的長處和優點。也不要到處搬弄別人的過錯和是非。只有做到這三點才算是君子所為。
簡單的總結起來就是,不搬弄是非識人但不評人,做人謙卑待人隨和和不出口妄語善於自嘲而不嘲人。只有哦做到這三點,那麼這個人才會越來越有福氣。這三點你是否能做到呢?
一,不搬弄是非,識人但不評人
為人處世是一門終身學習的學問,佛家將搬弄是非稱為"兩舌業",世人不修口業,常有兩舌之患。所謂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越是有福氣的人越懂得在人前謹言慎行。看一個人閱歷,首先要看觀其言,看其行。喜歡四處評論他們,東家長西家短,對別人的生活和工作指指點點,比比劃劃的人,往往就是喜歡搬弄是非的人。
一個人你覺得他的品行不好,遠離他就是了,但不要當眾去評論他人的短處,為自己招惹來無名的是非。有福氣的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搬弄是非。如果你具備這一點,恭喜了,這就是有福氣的徵兆。
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即使聖人也有優缺點。如果多看別人的優點,少看別人的缺點,你就會逐漸發現這個人越累越好。
相反,如果你一味的只盯著別人的缺點,搬弄是非。產生了傲慢和偏見,而且自己的觀點本來就帶有主觀性,並不是理性和客觀。長久下去自己會越來越偏激。且天下哪有不透風的牆?別人聽到你對他的不客觀的評價豈會罷休?與人善,與己善。才能結交到更多的好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這樣才能越來越有福氣。
二,做人謙卑,待人隨和
勞謙虛己,則附之者眾;驕慢倨傲,則去之者多。—葛洪。我記得我們在學習思想道德修養這門課程的時候,第一節課的內容就是做人謙卑,待人隨和。
這節課的題目是,要學會說話。做人謙卑的態度是有福氣的人待人接物的準則。人人生而平等,為人處世要心態平和。不要產生高高在上桀驁不馴的情緒,對於不喜歡的人你可以選擇少接觸,少溝通。
無論自己有麼優秀,無論對方社會地位比你低多少。都不要依仗這些外在的東西去趾高氣揚的壓制他人。三人行,必有我師。每個人都有可以學習的長度和優點,要善於挖掘和學習。如果你做到這一點,恭喜你,這就是有福氣的徵兆。
做人缺乏謙卑的態度,待人接物粗暴狂妄,這是沒有大智慧的表現。我們經常在社會上可以看到這樣一類人,他足夠聰明也確實有才氣,但是就是不夠謙卑和隨和。導致事業停頓,家庭不和睦。
有人雖然能力不夠卻謙虛謹慎待人接物隨和安詳,在事業上有眾人相助得以平步青雲。你覺得後者是完全由於運氣好罷了,但是你沒有注意的是,後者這樣的人正因為有良好的品德日積月累才成就了他今天的大福氣。
三,不出口妄語,善於自嘲而不嘲人
在當今的社會,我們會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每天都有各種各種的問題需要我們利用自己的情商和智商謹慎解決。有很多人認為世人重利輕情,如果要在這個充滿著世俗的世界裡獨善其身是非常難的。
曾國藩家書中有這樣一段話,"說人之短,乃護己之短。誇己之長,乃忌人之長。皆由存心不厚,識量太狹耳。能去此弊,可以進德,可以遠怨。",好的語言可以讓你感覺溫暖如春,壞的語言惡語相加可能讓你如墜冰窟。
真正有福氣的人從不說妄語,不會嘲笑他們,只有沒有福氣的人才會出口妄語,只圖口頭上的爽快,卻留下尖酸刻薄的印象。如果你不喜歡口出妄語,那麼恭喜你,這也是有福氣的徵兆。
尖酸刻薄的人說話,經常會傷害到對方,往往這類人都不以為然。實際上口舌之利遠遠勝於刀槍之傷。
越是尖酸刻薄的人,福氣越薄。如果你善於自嘲而不是嘲人,心態寬容則心廣體胖,同時也增加了自身的福氣。最後讓自己的福報越來越多。
而尖酸刻薄則傷人傷己,別人敬而遠之,自己因為小肚雞腸傷肝傷脾。大病一場方知口出妄語是萬事一場虛空。這樣的人很難有福氣。
卷尾語
凡心兩扇門,善惡一念間。紅塵皆如夢,幾人能看穿,一個人的善念和惡念實際上都是在一瞬間產生的,所以我們要想讓自己的人生有福氣,就要常常的修身自省,心懷善念。
人生短短幾十年,自己的事都還想明白呢,何苦去招惹他人?人生在世,要學會做人做事。這樣才能避災獲福。
一個人有福氣的三個跡象,識人,謙卑,自嘲。三者具備的人則是福氣滿滿,非常的不容易,你看看你三者都具備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