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已經漸行漸遠

2020-09-04 白楊3316

每年中考高考之後,鋪天蓋地的都是看錄取的數量,考試的成績,孩子的辛苦,家人的付出。似乎每個人,每個家庭都在參與著國家的教育大事。可以對錄取發表各自認為客觀看法,也可以對教師的各種問題指指點點。唯獨,沒有人再談論素質教育!

教育的根本還提高素質,掌握知識。只是我們的教育,只做到了掌握考試技能,至於其他方面的素質水平提升,似乎與教育無關一樣。

讓教育回歸本質比什麼都重要。

南京一中學多年來大力開展素質教育,旨在在培訓考試技能型的教育氛圍裡想遵循規律,切實開展素質教育。可是,考試分數出來之後,家長不幹了,相比其他考試技能型學校,這所中學當然沒有其他學校的成績亮眼。家長圍堵校門,聲聲斥責學校,個個要求校長辭職換人。

其實,培養學生考試技能是一種沒有多大技術含量的事情。我們的考試型技能人才為什麼那麼突出,就是因為方法簡單,成績看的見。只要兩耳不聞窗外事,背,抄,記,做。不停的重複,不停的練習。再花上大量的時間,都不是多難得事情。但是素質教育不一樣,他不能迅速的看到什麼耀眼的分數,甚至他的效果展現可能玩幾年甚至幾十年以後。但是這才是每個人必備的東西,他是無形的,是根植於一個人的內心的東西。以至於長大之後,怎樣報效國家,怎樣孝敬父母,怎樣教育子女,怎樣為人處世,怎樣排解不愉快的內心,怎樣面對突如其來的驚喜,怎樣去做一個思想和行為一致並且面對困難或者快樂時成熟的心態。

許某這樣的人也是我們當初的人才。

一個人經受不住挫折打擊而頹廢墮落,一個人因為一時運氣而得意時忘形的飛揚跋扈,一個人平凡時安靜平和的平靜心態。教育的本質是塑造心裡健康的人,其次才是用知識改變生活的人。教育就是讓在成長路上有一個漸漸成熟的心態,一個正確思考的思維方式,一個人生觀價值觀的都有正確的方向。

素質教育漸行漸遠,考試技能型學生大行其道。寒暑假各種補習班大張旗鼓,私人學校高昂收費的背後就是突擊訓練考試型的技能選手。當下,誰還在乎素質教育,都在用分數衡量一切,都在用升學率評判一個學校的成功與否。而帶來的延伸危害是,知識提前灌輸已經低齡化,幼小化。三歲的幼兒園開始了大量的基礎知識的學習。讓本來以快樂為主的學前教育變得面目全非!

全國有七萬研究生送外賣。

再看看我們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吧,除了畢業時一紙畢業證,出了社會,上了崗位,又有多少人到底能幹了什麼,對於社會的一點點挫折就要死要活的頹廢心態,大家有目共睹,我也不想多說什麼。

教育關乎民族未來,關乎千家萬戶,你我都是受害者,也是參與者。素質教育,我期待你的早日重來!

相關焦點

  • 漸行漸遠的修行
    孩子之於我們是漸行漸遠的修行 早上送兒子上學,快到學校門口時,兒子說:「媽媽,你不用送到門口了,我現在都六年級了「,我一想就十幾米了 聽到這一句話,突然發現兒子又長大了,其實想一想,孩子長大的過程就是一場與父母漸行漸遠的修行,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總有一天會展開有力的翅膀飛上更向更遠的藍天。 記得你第一次去幼兒園,不放開我的手,更不願意離開我的懷抱,但做為你的媽媽,我知道對你好就是讓你開始自己的生活,所以我們狠心推開你,聽著裡面的你哭著找媽媽,你可知道,媽媽也正在垂淚。
  • 三觀不合,終將漸行漸遠
    1.相隔的不是歲月,而是漸行漸遠的價值觀。從年少到現在還能保持三觀一致太難太難了。
  • 父母與子女是漸行漸遠的緣分
    父母與子女相遇,就是世間最隆重的緣分,但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也會漸行漸遠。從呱呱墜地到蹣跚學步,從牙牙學語到學有所成,這個過程包含了父母多少心血和祝願,一點點進步承載了父母多少努力和希望。他越長越大,越來越獨立,小學、中學,乖巧、叛逆,這是必經的階段,無法逃避。前一秒,對他是牽腸掛肚;後一秒,對他是滿懷憤怒。
  • 我們已經漸行漸遠,是該分道揚鑣了,這就是人生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都有著不同的圈子,無論怎麼去迎合,始終難得找到共同的話題了,僅存的哪點回憶,已經無法支撐這脆弱的關係繼續下去。我們沒有刪除,更沒有拉黑,畢竟那是曾經的一段歲月,一抹青春。我們只是這樣默默地保存在對方的通訊錄裡,然後隨著通訊工具的更新換代,淹沒在歷史的進程中,漸行漸遠,沉默是彼此之間最大的默契,你沒有打擾我,我也不會去驚動你。剛開始的那幾年,還依稀收到對方發來的各種問候,如今這些年,就連朋友圈的一個點讚都變得那麼奢侈。或許我們並不是在乎那個贊,只是想知道對方是否還活著,僅此而已。
  • 孩子與父母的緣分,是終究走向漸行漸遠的必然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曾經聽朋友說,父母與孩子最親密的時光也就從孩子出生到上幼兒園這三年,之後都是看著孩子的背影漸行漸遠,當時還沒有孩子,感受不到,如今我才發現真的很現實
  • 漸行漸遠的背影,是父母亦是故鄉……
    這也意味著,你會在餘生與父母漸行漸遠,與故鄉漸行漸遠。走到他鄉的你,不知歸期何年……就像你可以體會到的:「從此,不見父母老去,故鄉只剩回憶,確實只剩寒暑沒有春秋了」。  記得有一個朋友跟我說:「今年因為咦情難得在家多住幾個月,有天陪我媽出去散步,看見好多人家的地裡都種著油菜花,我感慨說今年好多種油菜花的,往年都沒見過,我媽說:每年都這樣,你往年哪在家待到過油菜花開呢?
  • 所謂父母子女,是一場漸行漸遠的緣分
    不覺想起龍應臺的《目送》: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用在那時那刻竟是該死的妥帖。晚上8點左右,兒子用寥寥幾個字微我:到了,不打電話了。
  • 多少漸行漸遠的人,都曾交換過靈魂
    但有一段時間,我總為自己有一個好朋友而感到傷感,因為在漫長的人生路上,好朋友也總會漸行漸遠。回憶小的時候,總是忘不了一個短髮、瓜子臉的女生,記憶中的她總是跟我們一幫男生廝混在一起,會踢球、會打遊戲,會跟我們一起扮演卡通人物,大大咧咧,無所畏懼。
  • 是什麼讓夫妻漸行漸遠?
    是什麼讓夫妻漸行漸遠? 世傳的美人,並不一定真美,古人考功名時有句話:「不願文章中天下,但願文章中考官」,不需要天下人喜歡,只要考官喜歡你的文章就行了。很多人的婚姻不幸福,現在知道為什麼了吧?
  • 漸行漸遠的紙媒還能創造輝煌嗎?
    請點但是紙媒的輝煌已經漸行漸遠,人才也開始往新媒體集聚,再要做出如此高質量的期刊,已經很不容易了不去調查發行量,我也知道,現在已經到了低谷。
  • 漸行漸遠,才是友誼的常態
    就是你們小時候關係很好,但是因為你事業越來越好,他覺得你們倆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然後他就自己疏遠你的那種?人家會覺得有負擔,會覺得他說認識我,別人就會覺得他在炫耀。」3距離我高中畢業,已經九年了,高中時期的朋友,經歷了9年的淘洗,目前倖存的朋友僅剩兩三人,讀大學時還好些,工作後一年能見一次就算不錯了。越長大越發現,成年人的友誼,摻雜了太多的因素:工作、家庭、孩子,距離、金錢、地位……當時手拉著手說要做一輩子的好朋友,後來越走越遠的兩個人,你沒錯,我也沒錯,錯的是那些自以為是的一輩子。
  • 所謂母子父女一場真的是漸行漸遠嗎?
    看過龍應臺的一篇文章《目送》,裡面有句話非常觸動我:「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的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生活嘰裡咕嚕推著人前行,越來越衰老的父母已追父母在不遠行不上子女的腳步,漸行漸遠地在後面向我們揮手
  • 小熊遇到了一個煩惱,它的朋友全都漸行漸遠了……
    有這麼只小熊,它與朋友們漸行漸遠,然而,在一次危機中,它為朋友們挺身而出。它的命運會怎麼樣呢?一個溫馨可愛的童話故事,娓娓道來人生道理。《小熊的煩惱》點擊圖書封面可直接購買 出版社:中國中福會出版社作者:阿咚 文/圖出版時間:2020年09月要是有一天,你和朋友們漸行漸遠
  • 中國男足22人大名單將出爐 楊晨等5人漸行漸遠
    中國男足22人大名單將出爐 楊晨等5人漸行漸遠
  • 外出培訓,開啟與孩子漸行漸遠的分離~
    感謝雙方父母和豬爸爸的強大後盾,讓我借著出差的時機更加堅定斷奶的想法,讓我可以全身心投入到久違的學習中,也開啟了這場與孩子漸行漸遠的修行。其實剛離開家的時候,我就開始鼻子酸,在飛機上開始看手機照片,這時候我意識到擔心斷奶真真是不僅給嚕嚕斷奶,更多需要「斷奶」的人是我。
  • 心理學家:無論你們曾經是多麼好的朋友,總會漸行漸遠的
    為什麼再好的朋友都會漸行漸遠?我們需要先了解友誼的本質。霍曼斯是社會交換理論的創始人,他運用強化原理,提出了一系列構成社會交換理論基礎的基本命題。首先是成功命題,他認為行為重複的頻率決定於行為獲得獎賞的頻率和及時性。
  • 總有一天,孩子會和你漸行漸遠
    是啊,他已經十歲了,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愛好,甚至有時候,想法都比我們大人深刻,作為父母,我們已經不能像他小時候那樣,天天將他「捆綁」在自己身邊,安排他所有的事物,甚至「控制」他的一言一行。這已經是他第二天晚上獨自約同學一起到步行街玩了,他們玩滑板、一起在廣場跑步。倒是父母,帶著滿滿的不放心,想盡辦法製造一場「偶遇」,然後和他結伴回家。
  • 承德平郵書信逐年減少 網絡時代書信文化漸行漸遠
    而今,這句話似乎已經慢慢沉寂,取而代之的是「打電話」或是「微信」「QQ」聯繫。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情景再難出現。資訊時代,作為情感依託、記錄歷史變更的書信,正從人們的生活中逐漸淡出,並且漸行漸遠。鴻雁傳書,是否成為正在消失的歷史?    現象 紙筆逐漸失寵    「打電話多方便呀,為什麼要寫信?」
  • 我那漸行漸遠的好朋友~
    就是這樣一位好友,至今也已經有將近七八年沒有聯繫了。院長本想在朋友圈留言開玩笑道「你小子也終於肥成了豬」,可「肥」字還沒有打出來就刪掉了,總感覺自己突然發出這樣的留言會很唐突。糾結了一會兒,院長才留下正兒八經、冷冰冰的一句:「生日快樂,崔*!」然後就繼續埋頭工作了。
  • 三觀不合的夫妻,整日貌合神離,漸行漸遠,怎麼辦
    從而導致關係越來越僵硬,漸行漸遠,愈演愈烈。我的同事中有這樣一對夫妻,男人老實,顧家,又很能吃苦,喜歡平平淡淡,對「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很是滿足。然而女人卻認為男人愚昧無知,沒有出息。漸漸的女人看誰都不順眼,拼命地追求物質刺激,高檔次的享受。從此,兩人沒有一句共同語言,婚姻一直處在危險的狀態之中。在一次同學聚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