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底舉行的由農民日報發起並聯合人民日報等中央主要媒體共同開展的「小康村建設報告會暨2006年度中國十佳小康村」評選揭曉儀式上,山東省招遠市九曲蔣家村榜上有名。該村的順利入選使山東省「中國十佳小康村」達到5個,佔全國的1/8,該村也同時成為煙臺市首個「中國十佳小康村」。
近年來,招遠市十分注重提升科技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支撐作用,把增強農民科技素質、調整農業結構、促進農業增長方式轉變作為「三農」工作的著力點,形成以工帶農、工農互動的發展態勢。九曲蔣家村位於招遠市東北部,三面環山,山下蘊藏著豐富的黃金資源。該村依託這一優勢,放大投入、技術和人才要素的聚合效應,使原先100多戶人家只養一頭豬、8年沒娶一個媳婦的窮村變成每戶都是百萬元戶的富村,興建了招遠市第一座城市新村,實現了「農民變市民、農村城市化」的夙願。從2001年開始,該村陸續投資1.8億元創辦了涉及採礦、紡織、食品、建築、電子及第三產業等八個子公司的春雨集團,開始了從黃金向非金、從地下向地面、從單一向多元的跨越。春雨錦繡家紡公司引進15臺瑞士蘇拉機、日本平岡機等先進刺繡設備,加大消化吸收再創新力度,開發的優質家紡產品遠銷德、英、日等幾十個國家地區,年產值達1.2億元。春雨食品公司擁有現代化的粉絲生產流水線和冷凍、烘乾流水線,積極進行產品研發,產品通過ISO國際質量認證,「春雨」牌粉絲獲得國際食品監督權威機構和國家質監局聯合頒發的《食品質量合格證》,成為國內食品行業中第三個、招遠市粉絲行業唯一獲得該殊榮的品牌,產品全部免檢銷往日本,創收400萬元。每年拿出50-80萬元選拔中青年骨幹到清華大學、瀋陽大學、山東經濟學院等大專院校學習,創辦了山東經濟學院春雨集團教育實踐基地、魯東大學春雨集團培訓基地和農村發展研究基地,使村民的文化素質得到提高。據統計,五年來該村共走出23名大學生,620名集團公司員工中,研究生1人、工程師6人、大專以上學歷32人、專業技術人才286人。一系列的創新舉措,使村的總產值6年間增長29倍,2006年達到6億元,人均年收入從4000元猛增到1.5萬元;2005年春雨集團改制後,該村每個村民分得30萬元原始股,成為招遠市第一個百萬元戶村。富裕起來的村民充分享受著改革的成果:60歲以上老人年可領取1200元養老金,病患者可領取3000元的住院補助費,重病特患者可享受全額報銷待遇;25-60歲村民全都入了養老保險;村民子女義務教育費用全額免除,考入大學或研究生的學生每人獎勵1至1.5萬元;每年組織村民開展十星級文明戶、新型文明家庭評選及社會公德、家庭道德、村民美德教育活動,提升村民的文明素質,真正做到了老有所養、幼有所教、醫有所保、有福同享。
該村還十分注重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面對幾十年的黃金開採帶來的可耕地減少60%、居住地面嚴重下陷、水源短缺的窘境,村兩委審時度勢,投資1.2億元在招遠市區興建了一處350套148-270平方米樓房的高標準生態環保居住小區,日前全村280戶居民已全部搬進新村。聘請省級專家對舊村4600畝山嵐進行綠化美化,計劃5年內投資1000萬元,打造「生態農業科技園」,現已栽種5000棵核桃樹、5萬棵板慄樹、6000棵棗樹在內的各種樹木150多萬棵,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投資2000萬元對黃金尾礦進行壓土培草、栽樹種花,改造成黃金尾礦開發示範區和黃金旅遊勝地。
九曲蔣家村堅持走「以金興工、以金興農、以金興村」的道路,壯大了集體經濟,「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惠及到每位村民,成為新農村建設中的典範。該村先後榮獲全國社會主義建設示範村、山東十大名村、全國首批管理創新示範單位、煙臺市小康示範村和民營百強企業等榮譽稱號,此次被授予「中國十佳小康村」,將進一步推動該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的步伐。
(山東省科技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