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賞二十四節氣,靜品中華五千年文化,春半春分

2020-12-17 放慢腳步的生活

眼看著春天時節就要過去,即將迎來夏日節氣,總感覺沒有及時將春天裡的節氣以簡文簡圖的方式整理髮布出來,有點小遺憾,所以現在便來回記一下,留作紀念,也有與朋友們分享之意,以慰遲來之心。今天就來「畫」說春分。

春分,是中華二十四節氣之第四個節氣,也是春天裡的第四個節氣。在這一天,太陽到達黃經0°時,太陽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晝夜時間相等,所以,古代又把春分和秋分稱為「日夜分」,故民間有「春分秋分,晝夜平分」的諺語之說。又有曰「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到了春分這一天,春天已過半了。好一個「分」字,道出了晝夜、寒暑的界限。起始時間點在每年的公曆3月20日-22日之間。

今年春分的那天早上,推窗而望,滿眼是玉蘭一夜花開景象。

《春分玉蘭新》

西窗一夜玉蘭新,默把幽香授仲春。

似雪如雲生麗質,時來不負盼花人。

——〖七絕·平水韻〗(2020.03.20)

春分也分三候,一候元鳥(燕子)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即,燕子開始從南方飛歸來,下雨時會打雷,漸有出閃電。

而地域不同,天氣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去年的春分時節,在老家黑龍江度過。春分的那天晚上,窗外雪紛紛。

《春分夜語》

窗外朦朦夜色沉,觀風送雪入春分。

閒書小覽尋幽靜,淡點清茶懂我心。

——〖七絕·中華新韻〗(2019.03.21)

春分節氣養生:此節氣間,主要也是應當注意養肝護肝,養心護心,補脾胃,助春陽。在飲食上要清補,同樣是要少吃酸味,適當的多吃一些甜味。

還是一樣的想法,我無能力將這個節氣道盡、表明,只想您能從這扇門,走入中華節氣的知識寶庫,品賞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

2020.05.01整理完成於北京

相關焦點

  • 閒賞二十四節氣,靜品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春上雨水
    眼看著春天時節就要過去,即將迎來夏日節氣,總感覺沒有及時將春天裡的節氣以簡文簡圖的方式整理髮布出來,有點小遺憾,所以現在便來回記一下,留作紀念,也有與朋友們分享之意,以慰遲來之心。雨水,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二個節氣,春天裡的第二個節氣。此節氣,有兩層意思,一是表示天氣回暖,一般溫度可升至0 ℃以上,降雨開始,降水量逐漸增多了;二是表示雪漸少了,雨漸多了。起始時間在每年公曆2月18日~20日之間。不過,在很多北方地區,仍然還是寒冷天氣,很難看到降雨。
  • 青島市嶗山區中韓街道推出文化特輯 首講二十四節氣之春分
    我們不僅要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更要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從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積累的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和智慧,延續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華,展現精神魅力。  為領略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感悟中華文化的深刻內涵。中韓街道文體擬在「微中韓」推出「文化印記」專欄,旨在學習歷史知識,傳承優秀文化,發揚優良傳統,建設美麗中韓。
  • 春辭夏方始,賞二十四節氣,品中華五千年文化:立夏
    陰陽轉換,四季更迭,似乎只在轉眼間,春已盡,夏始來。如果說春天是滿樹飛花的繽紛季節,那麼夏天就是綠意濃濃的寧靜時光。今天就來「畫」說夏天裡的節氣,立夏。立夏,是中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也是夏天裡的第一個節氣。
  • 二十四節氣| 古詩文中的春分節氣
    二十四節氣| 古詩文中的春分節氣 汪華 2018-03-21 13:42 來源:澎湃新聞
  • 二十四節氣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春分
    二十四節氣的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一起學習紀錄片中出現的實用英語表達、感受全國各地多樣的民俗文化,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時光輕輕推動春的門扉,喚醒了人間最美的時節——春分。#春分是重要的節氣,是太陽直照點從南半球回到北半球的分界點。
  • 今日春分:品讀宋代徐鉉詩詞,了解二十四節氣之春分
    觀光君今天帶大家品讀宋代徐鉉詩詞《七絕·甦醒》,了解二十四節氣之春分。春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明史·歷一》說:「分者,黃赤相交之點,太陽行至此,乃晝夜平分。」所以,春分的意義,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關注觀光君,更多精彩等待您......
  • 二十四節氣「春分」的由來你知道嗎?
    二十四節氣「春分」的由來你知道嗎?時間:2020-03-20 09:5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二十四節氣春分的由來你知道嗎? 今年春分的時間是公曆 2020年 3 月 20 日星期五11點48分35秒,農曆庚子年二月(大)二十七號。
  • 春分至,燕歸來|春分|二十四節氣|孩子|祭祀|雞蛋
    該詩介紹了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4個節氣之春分的地球現象、氣象特徵及植物生長狀況與景象等情況。此作品發表於《詩潮》2009年第四期,並被中國氣象報社等新聞媒體的文章引用。春分的由來春分和秋分、冬至、夏至並稱為「兩分兩至」,是二十四節氣中四個最重要的標誌性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稱:「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
  • 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
    ( 二十四節氣保護工作研討會現場。陳彬 攝)「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短短四句、朗朗上口的《二十四節氣歌》,卻凝聚了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智慧。從「春分雨腳落聲微,柳岸斜風帶客歸」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從「種田無定例,全靠看節氣」到「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從「春分到,蛋兒俏」到「清明前後,點瓜種豆」……兩千多年來,二十四節氣以曆法、諺語、歌謠等形式廣為流傳,早已超越傳統的農耕文化,融入到了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鮮活的生命力。
  • 今日寒露——淺談二十四節氣
    一、歷史淵源二十四節氣是幹支歷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定「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它是我們的先輩們文化智慧的高度凝聚產物,是中華歷史文化的精華之一,在國際氣象界中,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 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 傳承發展中的二十四節氣
    大寒至,一歲終——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在社會實踐中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體現了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哲學智慧,是中華文明的絢麗瑰寶。
  • 二十四節氣之春分:古人的詩作如何寫春分?
    繼驚蟄後我們迎來了今年的第四個節氣——春分。在古代春分不僅僅是一個節氣,還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是不會少關於春分時節的詩作,今天我就來分享幾首。在這春分時節,春雨也跟著落了下來,大地上萬物復甦,楊柳扶岸,春分時節後的清明節也將在外的親人都召回來了,這個時令在北方顯得有些晚,此時的南方早已經是春暖花開、萬物復甦、草長鶯飛。
  • 詩意春分「二十四節氣」
    春分,介於驚蟄和清明之間。《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又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所以,春分在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意思有二,其一是說一天時間晝夜平分,各為12小時;其二是說春分正值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春季。在這風和日麗、草長鶯飛、鳥語花香的陽春三月,泡一杯香茗,捧一卷詩詞,走進詩人騷客筆下的 「春分」節氣,別有一番意味。春分是一闕風光旖旎的婉約詞。
  • 二十四節氣|春分:日夜均分,萬物生長
    詩人左河水的一首《春分》,完整概括了二十四節氣中春分時節的地球現象、氣候特徵、植物生長景象等。公曆3月20日或3月21日,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太陽黃經為0度,此後太陽直射點繼續北移。就在這一天,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而這一節氣也是春天的第四個節氣,到了這天,春季已過半,所以被命名為「春分」。
  • 「二十四節氣」如何活化與傳承
    登封觀星臺由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在周公測景臺北鄰創建,通過實地測驗,測定出「二十四節氣」,特別是夏至、冬至、春分、秋分的精確時刻,編制出了當時世界最先進的曆法——《授時曆》。同時,他認為,二十四節氣作為一個整體,其價值才能完整顯現。    現在如何融入人們日常生活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首古老的民俗歌謠也隨著「二十四節氣」的成功申遺再次走紅。然而,「二十四節氣」對現代人們日常生活有什麼樣的價值?知道「二十四節氣」的人又有多少?
  • 今日春分,武漢小學生送你一份二十四節氣創意圖
    點擊播放 GIF 0.9M春分是春季90天的中分點春天的第四個節氣春分到,燕子回晝夜正平分小麥拔節,萬物競生春天裡和煦的暖陽讓人們的內心變得柔軟細膩春分三候春分有三候,一候玄鳥至,二候雷乃發生,三候始電。
  • 我國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大家怎麼看待?
    日曆」中的「二十四節氣」是基於太陽的返回十二生肖上的位置(太陽黃經度數)來定的,即在一個為360度圓周的「十二生肖」(一年當中太陽在天球上的視路徑)上,劃分為24等份,每15°一等份,以春分點為0度起點,按黃經度數編排。
  • 中國書畫名家何鳴、仇高馳筆下的《春分》作品在紐約時代廣場展播
    在中國「二十四節氣」的春分時節,世界的十字路口—紐約時代廣場迪士尼大屏幕推出了「中國藝術名家何鳴、仇高馳筆下的二十四節氣「春分」藝術作品。把中國「二十四節氣」通過書畫名家的畫筆藝術展現,以高雅而又新穎的形式給世界各地的人們一道亮麗的東方文化風景線。
  • 戶外休閒生活丨簡說「處暑」節氣,品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
    處暑節氣至今天,2020年8月22日23時45分,將迎來中華二十節氣的第十四個節氣,秋天裡的第二個節氣,處暑。「處」者,去也,或出也,至此,暑氣漸消。不過,這種說法似乎只適用於東北和西北地區,其它地區真正意義上的秋天時節,還是要等到白露節氣到來之後。處暑節氣也有三候和其他節氣一樣,處暑節氣也劃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意為老鷹捕鳥;二候天地始肅,意為萬物開始凋零;三候禾乃登,意為農作物成熟。
  • 二十四節氣背後,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在學習奇門的過程中,作為參考資料,二十四節氣不可或缺,它對奇門到底有什麼作用呢?每個節氣,都表示著氣候、物候、時候,這「三候」的不同變化,是確定農曆的重要依據。二十四節氣依次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