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壽軒

2020-12-19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李壽軒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1955)。曾用名李漢光,乳名武泗。1906年4月22日生於湖南省寶慶(今邵東)龍陂鄉一個農民家庭。9歲入私塾,兩年後因家貧而輟學。12歲起給別人放牛。17歲到沅江縣陽羅州(鎮)一家南貨鋪當學徒。1926年7月入國民革命軍第8軍當兵,參加北伐戰爭。1928年7月參加平江起義。同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第5縱隊第12大隊中隊長,第4縱隊第8大隊中隊長、大隊長,紅3軍團第9師第7團團長、獨立第2師第2團團長、第6師第16團團長。參加了保衛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鬥爭和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作戰。長徵中,任軍委警衛營營長。到陝北後,任紅15軍團第81師參謀長,紅27軍參謀長。參加了東徵、西徵戰役。抗日戰爭爆發後,入抗日軍政大學第三期學習。畢業後留校任第3大隊第4隊隊長、第4大隊副大隊長,後任八路軍總部教育科科長。1939年7月調任山西青年抗敵決死第3縱隊副司令員兼太行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率部參加百團大戰和鞏固、發展太行抗日根據地的鬥爭。1942年5月到延安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參加整風運動,作為代表參加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解放戰爭時期,任松江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兼哈爾濱衛戍司令員,東北野戰軍鐵道縱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團參謀長、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參加支援遼瀋、平津、渡江戰役及解放全國大陸的鐵路搶修組織指揮工作,組織鐵道搶修部隊從松花江到珠江口、從東海之濱到隴東山谷,共修復鐵路1600餘公裡,聯通了全國主要鐵路幹線,保證了人民解放軍作戰中軍事運輸的需要。1951年1月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副司令員、中朝聯合鐵道運輸司令部前方運輸司令部副司令員。在第一線參與組織指揮中朝鐵路搶修、運輸及防護部隊,與以美國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展開針鋒相對的鬥爭,創造了「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粉碎了美軍的「絞殺戰」,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鐵道戰線上的主動權,保證了大批物資源源不斷地送往前線。1953後回國後,任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副司令員。1957至1968年任鐵道兵司令員。組織指揮鐵道兵部隊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為國防和國家經濟建設修建鐵路。是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三、第四、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1955年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4年9月22日在北京逝世。

      鄭重聲明:本資料庫內容(含文字和圖片),只供在線閱讀瀏覽,禁止任何網站或單位轉載、使用(包括已取得常規新聞授權的網站),違者必究。



毛澤東紀念館 周恩來紀念館
劉少奇紀念館 朱德紀念館
 

相關焦點

  • 開國將軍中的邵東人:李壽軒中將
    李壽軒帶領全班戰士隨連長李燦直衝縣政府,不到兩個小時就解除了反動政府武裝,活捉了縣長劉作柱和「清鄉」隊長,繳獲槍枝上千,一舉摧毀了平江城的主要反動勢力。緊接著,李壽軒帶領全班戰士,迅速向小西門外的監獄奔去,用斧頭砸開了牢門的鐵鎖,又叫來鐵匠砸開關押群眾手腳上的鐐銬 …… 整個平江沸騰了。 1928年8月,李壽軒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後參加保衛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鞏固擴大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