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將軍中的邵東人:李壽軒中將

2020-12-19 湖南在線

文丨林 子

跟著毛主席打天下開國將軍共有147名,其中21名中將,126名少將。那中將李作鵬、肖望東、餘秋裡、梁必業、梁興初、王恩茂、吳法憲都是特別有名的。那麼,邵陽籍的開國將軍有哪些呢?

經查,邵陽籍開國將軍共7人,兩位中將,五位少將。今天,我們給各位介紹李壽軒中將。



李壽軒中將(1906-1984),男,漢族,湖南省(今邵東縣)人。曾用名李漢光,乳名武泗。

1906年4月22日李壽軒生於湖南省寶慶(今邵東)龍陂(流澤鎮龍建村)人一個農民家庭。9歲入私塾,兩年後因家貧而輟學。12歲起給別人放牛。17歲到沅江縣陽羅州(鎮)一家南貨鋪當學徒。

1926年,李壽軒投入國民革命軍,跟隨彭德懷參加了北伐戰爭。在連長、共產黨員李燦的啟發引導下,他參加了「秘密士兵會」。

李壽軒故居

1928年7月22日,隨著一聲槍響,彭德懷、滕代遠同志領導的平江起義開始了!李壽軒帶領全班戰士隨連長李燦直衝縣政府,不到兩個小時就解除了反動政府武裝,活捉了縣長劉作柱和「清鄉」隊長,繳獲槍枝上千,一舉摧毀了平江城的主要反動勢力。緊接著,李壽軒帶領全班戰士,迅速向小西門外的監獄奔去,用斧頭砸開了牢門的鐵鎖,又叫來鐵匠砸開關押群眾手腳上的鐐銬 …… 整個平江沸騰了。 1928年8月,李壽軒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後參加保衛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鞏固擴大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的鬥爭。

1929年1月,國民黨湘、粵、贛三省敵軍對我紅軍初創的井岡山根據地進行第三次「圍剿」。當時彭德懷率紅五軍第四、五縱隊剛到井岡山與紅四軍會師不久,擔負守衛井岡山的任務。李壽軒是紅五軍第五縱隊十二大隊的中隊長。面對著二十多倍於我的敵人,預料到將有一場惡戰,他便不顧已患痢疾十多天,帶領戰士加緊構築工事。正巧彭德懷來檢查工事,發現他病情嚴重,親自把他送進醫院。可是,他住院不幾天,得知黃洋界哨口危急,馬上帶領七八個還走得動的傷病員急奔黃洋界,支援特務大隊堅守哨口,與敵軍激戰兩天,直至完成了掩護任務,才撤出戰鬥。

1934年8月,第五次反「圍剿」戰鬥中,李壽軒擔任紅六師第十六團團長,帶領部隊在興國縣老營盤擔負阻擊吉安敵人東進的任務。有一天,敵人集中兵力攻擊我十六團一個連隊的陣地,這個連隊頂不住,撤進附近的一個山洞裡,眼看即將被敵人消滅。在這危急的時刻,李壽軒親自帶領一個營反衝擊,打退了敵軍,奪回了陣地,使這個連隊化險為夷。

1936年4月,擔任紅八十一師參謀長的李壽軒又一次擔負紅軍「抗日先鋒軍」撤回陝北的後衛任務。他帶領一支小分隊從臨汾一帶,節節阻擊蔣介石、閻錫山部隊的追擊,以運動防禦的戰術手段遲滯敵人。有一天,敵人來勢洶洶向我陣地猛撲。面臨敵眾我寡的不利形勢,李壽軒冷靜沉著,在火力掩護下,向敵人展開政治攻勢。他亮開嗓子大聲喊話:「國民黨軍弟兄們,蔣介石不打日本人打紅軍。不願當亡國奴的弟兄們,團結抗日,槍口對外!」「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他喊話的聲音宏亮,義正詞嚴,把進攻的敵人鎮住了。李壽軒見敵人停止了進攻,馬上帶領部隊撤離陣地迅速轉移,事後同志們議論這件事時都稱讚說:「當年張飛喝斷當陽橋,今日李壽軒喊退蔣閻兵。」他的膽略確是過人。

1942年5月李壽軒到延安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參加整風運動。1945年4月至6月李壽軒作為晉冀魯豫代表團代表參加中共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時任松江省軍區副司令李壽軒在哈爾濱與省委書記、省軍區政委張秀山,省委領導李國華合影

解放戰爭時期,李壽軒任松江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兼哈爾濱衛戍司令員,東北野戰軍鐵道縱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團參謀長、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參加支援遼瀋、平津、渡江戰役及解放全國大陸的鐵路搶修組織指揮工作,組織鐵道搶修部隊從松花江到珠江口、從東海之濱到隴東山谷,共修復鐵路1600餘公裡,聯通了全國主要鐵路幹線,保證了人民解放軍作戰中軍事運輸的需要。

1950年李壽軒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歷任志願軍鐵道兵團副司令員,志願軍鐵道兵指揮所主任,志願軍鐵道搶修指揮部司令員,志願軍鐵道運輸司令部第二副司令員兼中朝聯合鐵道運輸司令部副司令員和搶修指揮局局長,中朝聯合前方鐵道運輸司令部第一副司令員。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在第一線參與組織指揮中朝鐵路搶修、運輸及防護部隊,與以美國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展開針鋒相對的鬥爭,創造了"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粉碎了美軍的"絞殺戰",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鐵道戰線上的主動權,保證了大批物資源源不斷地送往前線,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勳章。

李壽軒將軍接受毛主席的接見

停戰以後,1953年10月,李壽軒回國擔任鐵道兵副司令員,1957年升任司令員,直至1963年因積勞成疾退居第二線。在這十年間,他經歷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飛躍發展和遇到暫時困難的不同時期。但是,作為「先行官」的鐵路運輸工作始終十分繁忙,鐵道兵新建鐵路的任務也越來越重。李壽軒滿懷建設祖國、鞏固國防的豪情壯志,經常翻山越嶺,或徒涉於沙漠荒灘,或露宿在森林草原,深入鐵道兵部隊和施工現場,調查研究,指導工作。1963年春,國務院和周恩來同志指示鐵道兵派部隊開赴東北林區,修建森林鐵路,將蘊藏在深山密林中的大批木材運了出來,既打通了鐵道兵與林業系統的關係,又解決了部隊的防寒、防凍準備和物資供應等問題,取得豐碩成果。

李壽軒在1958年中央軍委會議上參加全體合影

李壽軒重視鐵道兵技術隊伍的建設。1962年,他特地建議在北京召開了鐵道兵技術幹部大會。會上肯定了技術幹部在鐵道兵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同時,他還建議恢復總工程師的編制,使各項工程有技術幹部參加決策,更好地發揮技術幹部的作用。平時,李壽軒對知識分子幹部政治上的進步和生活安排也很關心。1959年,科研處個別領導幹部準備把一位工程師調走,理由是他出身不好,社會關係比較複雜。李壽軒知道這位工程師技術水平高,工作也積極,只是出生在舊社會,家庭的社會關係複雜一些,並不影響他在技術方面發揮作用。於是,就耐心地說服有關同志,把這位工程師留下來。後來這位工程師發揮了技術專長,取得很好的成績。

李壽軒同志一貫艱苦樸素,廉潔奉公。1930年5月,在紅五軍攻克平江縣城的戰鬥中,他任第四縱隊第八大隊大隊長,親自到前沿觀察敵情,左肩負傷,被送進縱隊衛生所。大隊司務長姚哲同志代表全大隊指戰員去看望他,見他傷勢不輕,想用大隊積存的錢給他買點營養品,他不肯,說:「錢是公款,不能私人動用。」後來他當了鐵道兵司令員,到連隊蹲點,與戰士們同吃一樣的飯,同住工棚、帳篷,深受指戰員的愛戴。

李壽軒將軍和夫人

李壽軒同志善於團結同志,真誠待人,對戰友關懷備至。1934年8月的老營盤阻擊戰中,他左腿負傷被抬送到江背洞醫院,恰好陳毅同志(當時任江西軍區司令員)也因負傷送到醫院包紮。李壽軒見陳毅同志傷勢比較重,口渴得很難受。他當時已是第三次負傷,有了經驗,深知負傷後不讓喝水口乾舌燥的滋味,馬上叫警衛員到老鄉家買來一籃子沙果送給陳毅同志在轉送後方醫院的途中解渴,表達自己敬愛首長的心意。1935年1月,李壽軒同志在掩護兄弟部隊撤出遵義城時,左肩又負了傷,被轉送到軍委衛生部休養連養傷。不久,姚哲同志也被送到休養連治療。當時,由於遵義會議後,紅軍在毛澤東同志指揮下,採取靈活機動的戰術,忽南忽北,忽西忽東,四渡赤水,二取遵義,大踏步進退,部隊行軍頻繁,一時找不到那麼多擔架。在長徵途中,李壽軒同志要把自己的擔架讓給姚哲同志。姚哲看李壽軒左肩被「開花」子彈打傷,傷口大,而且炸傷的骨頭碎塊還未取出來,炎症很厲害,所以執意不肯上擔架。李壽軒硬把姚哲按在自己的擔架上,誠懇地說:「你傷在膝蓋骨上,走不動;我傷在肩上,腿還能走。」不待姚哲答話,便強忍鑽心的疼痛步行走了,在場的同志深受感動。

李壽軒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三、第四、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1984年9月22日李壽軒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78歲。


簡歷

李壽軒,曾用名李漢光,乳名武泗。

1906年4月22日生於湖南省寶慶(今邵東)龍陂(流澤鎮龍建村)人一個農民家庭。9歲入私塾,兩年後因家貧而輟學。12歲起給別人放牛。17歲到沅江縣陽羅州(鎮)一家南貨鋪當學徒。

1926年夏參加國民革命軍第八軍,參加北伐戰爭。

1928年7月參加平江起義並加入中國工農紅軍。

1928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五軍第五縱隊第十二大隊中隊長、大隊長,參加保衛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鞏固擴大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的鬥爭。

1931年任紅三軍團第五軍第三師第九團團長。

1931年至1932年任紅三軍團第五軍第一師第二團團長。

1932年4月任紅三軍團第四師營長。

1933年7月至12月任紅三軍團第六師第十八團團長。

1934年1月至1935年1月任紅三軍團第六師第十六團團長。率部參加兩次攻打長沙和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作戰。

1934年10月率部參加二萬五千裡長徵。

1935年4月任中革軍委警衛營營長,10月到達陝北。

1936年春至12月任紅十五軍團第八十一師參謀長。參加東徵、西徵戰役。

1937年1月至7月任紅軍第二十七軍參謀長。同年入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1938年4月至1939年6月任抗大第四大隊副大隊長。

1939年至1940年上半年任八路軍總部司令部第三科科長。

1940年3月至1941年1月任山西新軍決死第三縱隊副司令員兼八路軍太行軍區第三軍分區副司令員。後任八路軍前方總部教育科科長。率部參加鞏固發展太行抗日根據地的鬥爭。後回延安,任中共中央黨校學員隊隊長等職,被增補為中共七大代表。

1942年5月到延安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參加整風運動,作為代表參加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解放戰爭時期,任松江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兼哈爾濱衛戍司令員,東北野戰軍鐵道縱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團參謀長、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參加支援遼瀋、平津、渡江戰役及解放全國大陸的鐵路搶修組織指揮工作,組織鐵道搶修部隊從松花江到珠江口、從東海之濱到隴東山谷,共修復鐵路1600餘公裡,聯通了全國主要鐵路幹線,保證了人民解放軍作戰中軍事運輸的需要。

1945年4月至6月作為晉冀魯豫代表團代表參加中共七大。抗日勝利後到東北,

1945年11月至1946年6月任中共松江省工委委員。

1945年12月至1948年5月任松江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至1946年春)。

1946年6月起任中共松江省委委員,

1947年2月至1948年7月任省委常務委員。

1947年8月至1948年8月兼任哈爾濱衛戍司令部副司令員。

1948年8月至1949年3月任東北野戰軍鐵路修復局第一副局長兼鐵道縱隊副司令員、參謀長、鐵道縱隊黨委常委。

1949年3月至4月任第四野戰軍鐵道縱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鐵道縱隊黨委常委。

1949年5月至9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團參謀長。參與領導恢復東北鐵路運輸,支援東北部隊入關作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1949年10月至1951年12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團參謀長。

解放戰爭

1950年9月至1954年3月任鐵道兵黨委紀委書記,鐵道兵團副司令員、黨委常委(1950年10月起)。

1950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歷任志願軍鐵道兵團副司令員,志願軍鐵道兵指揮所主任,志願軍鐵道搶修指揮部司令員,志願軍鐵道運輸司令部第二副司令員兼中朝聯合鐵道運輸司令部副司令員和搶修指揮局局長,中朝聯合前方鐵道運輸司令部第一副司令員。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勳章。

1951年1月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副司令員、中朝聯合鐵道運輸司令部前方運輸司令部副司令員。在第一線參與組織指揮中朝鐵路搶修、運輸及防護部隊,與以美國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展開針鋒相對的鬥爭,創造了「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粉碎了美軍的「絞殺戰」,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鐵道戰線上的主動權,保證了大批物資源源不斷地送往前線。

1954年3月至11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副司令員、黨委第二副書記(至1956年4月),

1954年11月至1957年9月任鐵道兵第一副司令員,

1957年9月至1968年6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司令員。

1956年4月至1958年12月任鐵道兵黨委第三書記,

1958年12月至1960年4月任鐵道兵黨委第二書記,

1960年4月至1968年6月任鐵道兵黨委副書記。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三、第四、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1984年9月2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相關焦點

  • 湖南邵陽開國中將如雷貫耳,其中一位任鐵道兵司令員時間最長!
    邵陽有著豐富的紅色文化,比如湘西南特委舊址坐落在湖南省邵陽市新邵縣龍山之腳太芝廟鎮旗行山下,1928年,湘西南特委從瀰漫著白色恐怖的邵陽城區來到了這裡,老百姓親切地 叫它「新花院子」,邵陽總計有7位開國將軍,其中兩位將軍是中將,他們都參加了平江起義和歷次反圍剿鬥爭,那麼他們是誰呢?
  • 開國中將略施小計,讓中央紅軍躲過一劫,改寫了中國的命運
    而這些戰鬥中,要數湘江戰役最慘、損失最大。那湘江戰役傷亡有多大呢?當時這一戰過後,我軍從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至3萬人,無數的革命戰士犧牲在國民黨的槍炮之下,當時對我黨我軍的影響可謂是傷筋動骨。這樣的戰鬥結果我們就已經不能接受,但當時的情況其實更加危急,如果不是開國中將李壽軒的急中生智,那當時的紅軍情況肯定更加危難,中國今後的歷史甚至就因此而改變也講不準。
  • 吳姓開國將軍,他是唯一的江蘇人,中將軍銜,官至副國級!
    吳姓有多少開國將軍,答案是37人,有吳先恩、吳法憲、吳克華、吳信泉、吳信泉、吳瑞林、吳人鑑等7位開國中將。吳姓開國將軍,他是唯一的江蘇人,中將軍銜,官至副國級!吳姓開國將軍江西人居多,吳法憲、吳克華、吳瑞林都是江西人,吳先恩湖北人;吳信泉湖南人。吳人鑑也就是王諍將軍,他是江蘇唯一的開國中將,也是吳姓開國中將中唯一的江蘇人。
  • 開國中將到內蒙視察工作,在飯桌上看到一隻烤全羊,氣得當場發飆
    文/紀布話說,在175位開國中將中,有一位叫謝有法的將軍,他出生於江西興國縣的貧苦人家,年幼讀過幾年私塾,後因家庭負擔不得不輟學回家。1933年,謝有法16歲,此時他聽說紅軍在他老家招兵,於是欣然就去報名了。可是因為謝有法常年營養不良,身材矮小,招兵的紅軍幹事看到他只能搖搖頭說:小夥子太小了,長大再來吧!
  • 袁姓威武:開國將軍十一位,兩位中將,九位少將!他們都是誰?
    袁姓威武:開國將軍十一位,兩位中將,九位少將!他們都是誰?袁姓,人口在全國姓氏中排名第33位,人口約有730萬,雖然袁姓人口不多,不過袁姓誕生了鼎鼎大名的袁世凱,袁崇煥、袁紹等,三個人中,就只有袁世凱問鼎帝王寶座,也是袁姓唯一的帝王。袁世凱是一個很有爭議的歷史人物,但是回過頭看看,我們每個人都不會那麼完美,袁世凱、袁崇煥、袁紹亦是如此。
  • 李壽軒
    李壽軒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
  • 山西唯一吳姓開國將軍,生於晉商之家,曾活捉國軍中將黃正誠!
    吳姓有36位開國將軍,有一些史書上也有38人一說,筆者研究發現,湖北的吳傑將軍原名伍書普,江西贛縣石蕪潭的吳保山將軍原名巫寶山。山西唯一的吳姓開國將軍是誰?誰又是黃正誠?小編一一和你道來!而活著黃正誠的正是來自山西的吳姓開國將軍,他出生於晉商世家,文韜武略,他就是吳效閔將軍,吳效閔1921年出生於隸山西省晉中市太谷區(以前是太谷縣)的晉商家庭,父親吳寶壽在當地票號給人當掌柜,自家兼營小當鋪。吳效閔家境好,當時家裡有大宅子,門楣上還有「義善堂」的橫額門匾,吳效閔衣食無憂。
  • 湖南吳姓開國將軍誰軍銜高?是嶽陽人,還是長沙人?
    湖南籍的將帥非常多,包括3 位元帥、6位大將,19位上將,45位中將,129位少將。湖南的開國將帥,主要來自嶽陽、長沙、株洲、湘潭、郴州、湘西等地,那麼湖南吳姓開國將軍,軍銜高的是嶽陽人還是長沙人?筆者研究發現,吳姓開國將軍有36人,其中湖南人有四位,分別在長沙和嶽陽兩個市區,我們知道嶽陽有57位開國將軍,其中上將 3 人:蘇振華、鍾期光、傅秋濤(皖南事變中成功突圍),中將12人:張震、鍾赤兵(長徵中3次截肢,用一條腿走完長徵)。
  • 他姓張,湖南人,101歲,是最後的開國中將!曾任國防大學校長!
    很多人都喜歡英雄,湖南的將軍很多,是第三大將軍省,也是平江起義的策源地,有202位開國將軍,有一位湖南人,他姓張,享年101歲,是最後的開國中將,1988年晉升為上將,他是誰?帶著疑問,給大家分享一下!
  • 長徵初期,紅三軍團師團級將領都是誰,有六位後來成開國上將
    1934年10月,紅一方面軍踏上長徵之路,作為中央紅軍的主力,當時的紅三軍團一共有17000多人,軍團長當然是彭老總了,下轄有三個師,共計九個團。不得不說,紅三軍團真是將星如雲,師團級將領中有好幾位後來都成為開國將軍,其中有六位成開國上將。
  • 在開國將帥中,第一位去世的元帥、大將、中將、少將分別是誰?
    人吃五穀雜糧,避免不了的就是生老病死,即使是身份多麼尊貴的人也不例外。就像古時候的皇帝,他們都追求長生不老,想著千秋萬代,但是又有幾個皇帝是長壽的?那麼在這些將帥中,第一位去世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分別是誰呢?第一位逝世的元帥新中國的開國十大元帥,我們都很熟悉,第一位逝世的元帥是羅榮桓元帥。羅榮桓元帥,是十大元帥中唯一一個和主席一生共事的元帥。而且在他去世後,主席還為他寫了悼詩。
  • 陳姓開國將軍大全:江西人最多,其次是湖北,其中百歲將軍四人!
    在1614位開國將軍中,陳姓是從元帥到少將都有的姓氏。陳姓有61位開國將軍,這些陳姓將軍中,江西人最多有12位,其次是湖北有11人,第三是四川有八位陳姓開國將軍,筆者注意到:61位陳姓開國將軍,其中四位是百歲將軍,還有一位100歲健在的陳姓開國將軍——他就是來自江蘇宿遷的陳紹昆少將。
  • 餘姓開國將軍,湖南人最長壽,曾任武漢軍區空軍政委!
    餘姓2010年全國第6次人口普查統計結果顯示,餘姓人口中國大陸約650餘萬,在2019年公安部最新人口統計數據中列第40位。筆者注意到,餘姓總計有十四位開國將軍,最長壽的是我們湖南人,他曾任武漢軍區空軍政委!那麼這位湖南人是誰呢?他便是餘非。
  • 戰功赫赫的開國將軍,建國後被破例授中將軍銜,他卻主動要求降級
    今天我們要為大家帶來的內容是一個開國將軍的故事。我們都知道我們的國家在經歷進一個世紀的戰火以後,很多的革命先烈為了國家的獨立,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安寧的幸福生活,有很多的將軍槍林彈雨中雖然身上傷痕累累,但是也福大命大,僥倖存活下來了。
  • 開國將軍後代合唱團走進稻香村
    開國將軍後代合唱團平均年齡70歲,最年長者年逾80,自2008年成立以來,合唱團先後走遍全國十幾個省市,組織並參與公益巡演200餘場,建團9周年以來已經有200多人加入了這支文藝隊伍。合唱團由聶榮臻元帥之女聶力中將擔任政委,抗日名將馬本齋將軍之子馬國超少將擔任團長、徐海東大將之女徐文慧分別擔任副團長和副政委。羅榮桓元帥之子羅東進中將、羅瑞卿大將之子羅箭少將、李先念主席之女李紫陽擔任合唱團顧問。   稻香村集團執行董事長周廣軍表示,開國將軍後代合唱團團員講述父輩的革命故事,將老一輩革命將領的風採植入到每一位稻香村人的心裡。
  • 大別山走出的新縣籍開國將軍
    新縣籍共和國開國將軍中職務最高者是開國少將李德生,他曾任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員會副主席。 上將、中將、少將,49顆新縣籍開國將星閃爍在人民解放軍的行列中 新縣,原名經扶縣,位於大別山腹地、鄂豫兩省交界處,本來在中國歷史上名不見經傳,但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使這個小城以誕生43名開國將軍的方式進入公眾視野。
  • 五位建國後非正常死亡的開國將軍
    《木蘭詩》中有這樣一句詩句,「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意思是:將士們經過無數次的戰鬥,有些犧牲了,有的十年後得勝而歸。在抗日戰爭和歷次的國內革命戰爭中,有無數的革命先輩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拋頭顱,灑熱血。他們當中有的為國捐軀有的在戰火中迎來了新中國的建立。
  • 江西宜春有三位開國中將,他們是誰?
    一、杜平杜平(1908年——1999年),江西省宜春人。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杜平將軍家貧,中學畢業後,常為鄉民書寫對聯,戰爭年代,杜平將軍書法興趣中斷。杜平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開始了在人民軍隊的漫長革命生涯。建國後,他又赴朝鮮參戰,參加在板門店舉行的朝鮮停戰談判工作。
  • 開國「第一中將」名單一覽表
    從元帥到將軍,從將軍到士兵,授予軍銜,佩帶勳章。軍銜等級為六等十九級。軍官軍銜評定的五要素:任職、素質、能力、資歷、軍功,1955年至1965年,共有1614位將軍獲得將帥軍銜,其中包括了10名元帥、10名大將、57名上將、177名中將、1360名少將。開國第一中將--徐立清徐立清,1910年4月出生於河南省商城縣吳店區申家灣。
  • 他是湖南唯一的楊姓開國中將,朱老總是他的證婚人,他是誰?
    楊姓是人口大姓,有40位開國將軍,其中湖南有5位,那麼誰是湖南唯一的楊姓開國中將呢?湖南楊姓開國將軍中有兩位上將,兩位少將,一位中將。我國唯一的開國女將軍李貞,就曾搭救過這位楊姓中將。1927年2月,楊梅生到長沙做事情,一次偶爾的機會,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後來還上了井岡山,革命時期曾任紅一方面軍第9軍團3師師長、警衛營營長,解放後楊梅生被授予中將軍銜,他也是湖南唯一的楊姓開國中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