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聯在手 校園我有

2020-08-22 育聯網

一流的學校必須有一流的管理。借鑑企業管理經驗,提高學校管理效率,成為當今教育管理的重要議題。管理的精要在於管理人性,讓每個人都能充分發揮積極性、創造性,服務學校發展大局。在精細化管理成為學校發展趨勢的今天,育聯網SOM學校智慧管理系統以其剛需、高頻、便利、透明、全面的特點從根本上解決學校管理的痛點,從而被譽為「學校管理專家」。

一、直擊學校管理痛點

1、學校管理理念常被詬病

學校管理理念滯後已經成為教育界共識,主要表現在靠人管人,職能混淆,運營效率低下。校長、教師身兼數職,既要從事行政管理,又要教書育人,導致教師不堪重負。其根本原因在於缺乏科學的管理理念。

著名教育家熊炳奇指出:「要實現大學『雙一流』,一流的管理至關重要。」

天津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宋凱麗認為:「多數學校在開展管理工作時,面臨著理念滯後、管理與服務不協調的現象,阻緩教育管理工作的開展。」

學校管理需要什麼樣的理念支撐?大多數教育專家認為,將精細化管理的理念引入教育領域,是學校管理的必然趨勢。

隨著學校建設的標準化、規範化,精細化管理已然成為學校管理趨勢。但是在管理實踐中,不少學校走入了精細化管理的誤區,雖然制定了非常細緻的管理標準,但是現實中卻很難落實執行。歸根到底是標準不合理!

學校管理專家育聯網創始人黃志如博士深耕企業管理21年,鑽研信息化管理系統17載,通過對30多個行業管理模式的研究,數百家學校運營規律的總結,將國際先進的管理理念融入到SOM學校智慧管理系統。提供從組織構建、職能授權、崗位職責、實物處理等系列標準,所有標準模板內置於SOM系統中,學校可以根據自身運營特點及需要在此基礎上一鍵啟動或關閉,快速修改,使之成為學校運營管理的系統規範標準。

換言之,學校採用了SOM系統就等於將系統管理理念和精細化管理技術全套搬運過來,不需要重新學習,拿來就用,用了就見效。

2、 多個信息系統並存,信息孤島普遍存在

信息孤島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是當今學校信息化建設的致命缺陷。

學校信息化建設投入了大量資金,但是由於缺少經驗和統一規劃,致使多個信息系統並存。招生、教務、宿舍、門禁、財務、食堂一個職能一個系統,數據不能互通共享,無法及時更新,甚至不能提供準確的學生人數。

《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在「教育治理能力優化行動」部分中要求:建立「覆蓋全國、統一標準、上下聯動、資源共享」的教育政務信息資源大數據,打破數據壁壘,實現一數一源和伴隨式數據採集。

學校管理專家育聯網創始人黃志如博士說:「只有從頂層進行設計,著眼於整個學校的系統建設,梳理組織體系、職責體系、崗位體系、權責體系、教學體系、教務體系、課程體系、運營體系,梳理業務運作的流程及規律,還原線下管理的場景,復刻為線上便捷好用的工具,規劃數據的流向,明確數據的分層分級分流原則,才能讓學校經營管理中的事務處理,變成在線的信息化需求,才能讓日常產生的各類數據,按照管理的原則及方向,自動的提取精萃篩選加工,自加的進行統計分析。少了其中任何一項,都不可能打破信息孤島的僵局。」

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育聯網的業務邏輯、產品邏輯、代碼邏輯,都完整的以學校的組織體系為依據,通過用戶系統、積分系統、任務系統,實現數據的往複流動。真實達到統一底層,統一共享資料庫,統一身份識別,統一接口標準,徹底打破信息孤島,實現數據的自由交互。從根本上解決五大學校管理難題:組織效率方面,建立科學高效的職能部門,崗位分工,流程協作,工作執行,責任到人,三級追究;教師積極性方面,建立教職工崗位工作規劃(定點定時定量),流程驅動,績效驅動,數據驅動;學生培育方面,360度督促學生學習,行為表現,素養養成,遊戲化培育方式,積分激勵機制;職能效益方面,通過職能架構,授權體系,業務核心權限配置,實現學校精益管理;決策準確率方面,學生、教職工、班級、職能部門、院系、學校的日誌周報、月報學期報年報,提供全面詳盡的數據及分析。

二、好軟體應該讓用戶深深愛上她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好的軟體就像戀人,時刻想念她,想深入了解她。比如微信、支付寶,已然成為生活必需品,甚至讓用戶沉迷其中。

在學校管理領域,卻缺少這樣令師生沉醉的軟體系統。原因無外乎有三:操作繁瑣,使用不方便;功能缺陷,不實用;多個平臺,數據不流通,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育聯網SOM學校智慧管理系統通過科學的管理理念,梳理再造業務流程,採用先進的IT技術,實現信息資源的整合,消除信息孤島,達成多部門業務協同。讓學校管理系統不復存在以上三方面的問題。

評價一款軟體好不好,首要看用戶粘度,即是否一用就停不下來。以育聯網試行的第一家學校-深圳奮達職校為例,2020年的使用情況為:教師日活98%,日均使用時長43.3分鐘,日均打開次數5.5次。

育聯網SOM學校智慧管理系統是否好用,用戶說了算。奮達職校推行SOM系統,出現好評如潮,滿意率高達93%以上。育聯網通過系統發起的用戶調研,老師信紛紛寫下自己對育聯網SOM的使用感受、評價和反饋,字裡行間充滿了肯定與鼓勵:

頁面有限,僅隨機展示一小部分

三、學校管理方便,管理效率迅速提高

在學校管理中,有很多業務是經常反覆做,有一定程序和結構的。這些事務人工操作繁

瑣,耗費時間多,非常適合進行精細化管理。比如安全檢查、衛生檢查、教室管理、財務管理,將管理過程精細化,既可節約時間又能提高管理效率。

育聯網SOM系統在這些例行公事的活動上,進行了十分具體細緻的梳理,建立了全面詳盡的標準和管理流程。

但是細緻的標準和流程只是開始,精益治校的關鍵在於執行和監督。東北師範大學教授於川認為:「監督執行過程要起到統一、協調、合作的作用,將管理的縱向環節與橫向資源協調起來,才能夠提高管理質量。」

SOM系統的解決辦法是用流程驅動+績效驅動+數據驅動,激發教職工履職成長的內在動力。對於這種設計,育聯網創始人黃志如博士說:「管理的根本是管人性。人性都是懶惰的,合理的管理設計則可以讓人懶惰不起來。」

流程、績效、數據三大驅動力,就像3根鞭子督促每一個人主動工作,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落實,管理效率快速提升。

四、底層系統數據全貫通,部門數據透明化

SOM系統的底層架構由六大系統組成,用戶系統、組織系統、積分系統、任務系統、報表系統,等同於城市的供水、供電、供氣、交通系統,是城市運轉的基礎設施。

六大底層架構全部打通,在一個APP上就能掌握學校人、財、物的實時管理數據,相當於教育管理領域的支付寶。不過支付寶是通過與大量第三方合作營造城市智能生態。而SOM系統則是自己建設了整個學校生態。

六大底層架構為十大功能模塊的運轉打牢了堅固的地基,建好了寬敞的信息通路,打通了學校信息壁壘,實現了五種數據貫通:人員資料數據:包括學生學籍、擔任幹部、歸屬班級、家庭信息等;教職工司籍、崗位信息、家庭信息等;資源數據管理:包括教學資源、課程資源、教務教研資源、各校區漏洞、各辦公場所、教室及功能區、宿舍及功能區、宿舍及床位、教學器材、設備設施、食堂、校園安防、辦公用品;過程行為數據:包括學生學習、行為表現、成長記錄、實習就業等;教職工職業素養、工作態度、工作計劃及跟進等;以及職能部門履職、過程監控、審批數據的流轉;結果量化數據:包括學生學習成績、量化考核、獎懲榮譽;教職工教學、工作技校、業務回報、獎懲榮譽;教學教育教研、職能部門業績、項目成果展示等;管理分析數據:包括組織架構、人事架構、職能架構、課程架構、人員結構分析、動態分析、分布雷達、業務進程統計、管理預警、同比環比等;這些數據從採集那一刻起,就全程自動化、可視化,所有數據自動存儲與讀取,結果輸出一鍵達成,讓數據統計輕鬆便捷。

五、全面:想你所想和未曾想到的所有細節

全面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把學校所有業務都管起來,二是每個功能內嵌的標準、流程之全面與靈活。

6大底層架構+10大功能模塊,涵蓋招生、教書育人、就業三個核心業務和行政人事、總務後勤、資財管控3大輔助業務。重新梳理再造每個業務功能的標準、流程和規範。

拿標準來說,SOM系統內嵌學生培育有261個標準,教師管理有299個標準。這些標準之全面出乎你的想像。

當學校還在為智慧校園如何管理而煩惱時,育聯網已經按照系統管理理論梳理了所有業務的監督檢查、上傳下達、培育評價等一系列標準和流程,拿來就用,省時省力。

育聯網苦心孤詣打磨的SOM系統不論在管理理念上,還是信息技術上都以極致精益為目標,不漏掉任何細節,不忽視任何一個操作體驗,從而真正將學校用戶留在育聯網APP上,成為高頻使用,方便快捷的智慧校園管理工具。育聯在手 校園我有

2020-08-19 12:57

一流的學校必須有一流的管理。借鑑企業管理經驗,提高學校管理效率,成為當今教育管理的重要議題。管理的精要在於管理人性,讓每個人都能充分發揮積極性、創造性,服務學校發展大局。在精細化管理成為學校發展趨勢的今天,育聯網SOM學校智慧管理系統以其剛需、高頻、便利、透明、全面的特點從根本上解決學校管理的痛點,從而被譽為「學校管理專家」。

一、直擊學校管理痛點

1、學校管理理念常被詬病

學校管理理念滯後已經成為教育界共識,主要表現在靠人管人,職能混淆,運營效率低下。校長、教師身兼數職,既要從事行政管理,又要教書育人,導致教師不堪重負。其根本原因在於缺乏科學的管理理念。

著名教育家熊炳奇指出:「要實現大學『雙一流』,一流的管理至關重要。」

天津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宋凱麗認為:「多數學校在開展管理工作時,面臨著理念滯後、管理與服務不協調的現象,阻緩教育管理工作的開展。」

學校管理需要什麼樣的理念支撐?大多數教育專家認為,將精細化管理的理念引入教育領域,是學校管理的必然趨勢。

隨著學校建設的標準化、規範化,精細化管理已然成為學校管理趨勢。但是在管理實踐中,不少學校走入了精細化管理的誤區,雖然制定了非常細緻的管理標準,但是現實中卻很難落實執行。歸根到底是標準不合理!

學校管理專家育聯網創始人黃志如博士深耕企業管理21年,鑽研信息化管理系統17載,通過對30多個行業管理模式的研究,數百家學校運營規律的總結,將國際先進的管理理念融入到SOM學校智慧管理系統。提供從組織構建、職能授權、崗位職責、實物處理等系列標準,所有標準模板內置於SOM系統中,學校可以根據自身運營特點及需要在此基礎上一鍵啟動或關閉,快速修改,使之成為學校運營管理的系統規範標準。

換言之,學校採用了SOM系統就等於將系統管理理念和精細化管理技術全套搬運過來,不需要重新學習,拿來就用,用了就見效。

2、 多個信息系統並存,信息孤島普遍存在

信息孤島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是當今學校信息化建設的致命缺陷。

學校信息化建設投入了大量資金,但是由於缺少經驗和統一規劃,致使多個信息系統並存。招生、教務、宿舍、門禁、財務、食堂一個職能一個系統,數據不能互通共享,無法及時更新,甚至不能提供準確的學生人數。

《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在「教育治理能力優化行動」部分中要求:建立「覆蓋全國、統一標準、上下聯動、資源共享」的教育政務信息資源大數據,打破數據壁壘,實現一數一源和伴隨式數據採集。

學校管理專家育聯網創始人黃志如博士說:「只有從頂層進行設計,著眼於整個學校的系統建設,梳理組織體系、職責體系、崗位體系、權責體系、教學體系、教務體系、課程體系、運營體系,梳理業務運作的流程及規律,還原線下管理的場景,復刻為線上便捷好用的工具,規劃數據的流向,明確數據的分層分級分流原則,才能讓學校經營管理中的事務處理,變成在線的信息化需求,才能讓日常產生的各類數據,按照管理的原則及方向,自動的提取精萃篩選加工,自加的進行統計分析。少了其中任何一項,都不可能打破信息孤島的僵局。」

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育聯網的業務邏輯、產品邏輯、代碼邏輯,都完整的以學校的組織體系為依據,通過用戶系統、積分系統、任務系統,實現數據的往複流動。真實達到統一底層,統一共享資料庫,統一身份識別,統一接口標準,徹底打破信息孤島,實現數據的自由交互。從根本上解決五大學校管理難題:組織效率方面,建立科學高效的職能部門,崗位分工,流程協作,工作執行,責任到人,三級追究;教師積極性方面,建立教職工崗位工作規劃(定點定時定量),流程驅動,績效驅動,數據驅動;學生培育方面,360度督促學生學習,行為表現,素養養成,遊戲化培育方式,積分激勵機制;職能效益方面,通過職能架構,授權體系,業務核心權限配置,實現學校精益管理;決策準確率方面,學生、教職工、班級、職能部門、院系、學校的日誌周報、月報學期報年報,提供全面詳盡的數據及分析。

二、好軟體應該讓用戶深深愛上她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好的軟體就像戀人,時刻想念她,想深入了解她。比如微信、支付寶,已然成為生活必需品,甚至讓用戶沉迷其中。

在學校管理領域,卻缺少這樣令師生沉醉的軟體系統。原因無外乎有三:操作繁瑣,使用不方便;功能缺陷,不實用;多個平臺,數據不流通,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育聯網SOM學校智慧管理系統通過科學的管理理念,梳理再造業務流程,採用先進的IT技術,實現信息資源的整合,消除信息孤島,達成多部門業務協同。讓學校管理系統不復存在以上三方面的問題。

評價一款軟體好不好,首要看用戶粘度,即是否一用就停不下來。以育聯網試行的第一家學校-深圳奮達職校為例,2020年的使用情況為:教師日活98%,日均使用時長43.3分鐘,日均打開次數5.5次。

育聯網SOM學校智慧管理系統是否好用,用戶說了算。奮達職校推行SOM系統,出現好評如潮,滿意率高達93%以上。育聯網通過系統發起的用戶調研,老師信紛紛寫下自己對育聯網SOM的使用感受、評價和反饋,字裡行間充滿了肯定與鼓勵:

頁面有限,僅隨機展示一小部分

三、學校管理方便,管理效率迅速提高

在學校管理中,有很多業務是經常反覆做,有一定程序和結構的。這些事務人工操作繁

瑣,耗費時間多,非常適合進行精細化管理。比如安全檢查、衛生檢查、教室管理、財務管理,將管理過程精細化,既可節約時間又能提高管理效率。

育聯網SOM系統在這些例行公事的活動上,進行了十分具體細緻的梳理,建立了全面詳盡的標準和管理流程。

但是細緻的標準和流程只是開始,精益治校的關鍵在於執行和監督。東北師範大學教授於川認為:「監督執行過程要起到統一、協調、合作的作用,將管理的縱向環節與橫向資源協調起來,才能夠提高管理質量。」

SOM系統的解決辦法是用流程驅動+績效驅動+數據驅動,激發教職工履職成長的內在動力。對於這種設計,育聯網創始人黃志如博士說:「管理的根本是管人性。人性都是懶惰的,合理的管理設計則可以讓人懶惰不起來。」

流程、績效、數據三大驅動力,就像3根鞭子督促每一個人主動工作,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落實,管理效率快速提升。

四、底層系統數據全貫通,部門數據透明化

SOM系統的底層架構由六大系統組成,用戶系統、組織系統、積分系統、任務系統、報表系統,等同於城市的供水、供電、供氣、交通系統,是城市運轉的基礎設施。

六大底層架構全部打通,在一個APP上就能掌握學校人、財、物的實時管理數據,相當於教育管理領域的支付寶。不過支付寶是通過與大量第三方合作營造城市智能生態。而SOM系統則是自己建設了整個學校生態。

六大底層架構為十大功能模塊的運轉打牢了堅固的地基,建好了寬敞的信息通路,打通了學校信息壁壘,實現了五種數據貫通:人員資料數據:包括學生學籍、擔任幹部、歸屬班級、家庭信息等;教職工司籍、崗位信息、家庭信息等;資源數據管理:包括教學資源、課程資源、教務教研資源、各校區漏洞、各辦公場所、教室及功能區、宿舍及功能區、宿舍及床位、教學器材、設備設施、食堂、校園安防、辦公用品;過程行為數據:包括學生學習、行為表現、成長記錄、實習就業等;教職工職業素養、工作態度、工作計劃及跟進等;以及職能部門履職、過程監控、審批數據的流轉;結果量化數據:包括學生學習成績、量化考核、獎懲榮譽;教職工教學、工作技校、業務回報、獎懲榮譽;教學教育教研、職能部門業績、項目成果展示等;管理分析數據:包括組織架構、人事架構、職能架構、課程架構、人員結構分析、動態分析、分布雷達、業務進程統計、管理預警、同比環比等;這些數據從採集那一刻起,就全程自動化、可視化,所有數據自動存儲與讀取,結果輸出一鍵達成,讓數據統計輕鬆便捷。

五、全面:想你所想和未曾想到的所有細節

全面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把學校所有業務都管起來,二是每個功能內嵌的標準、流程之全面與靈活。

6大底層架構+10大功能模塊,涵蓋招生、教書育人、就業三個核心業務和行政人事、總務後勤、資財管控3大輔助業務。重新梳理再造每個業務功能的標準、流程和規範。

拿標準來說,SOM系統內嵌學生培育有261個標準,教師管理有299個標準。這些標準之全面出乎你的想像。

當學校還在為智慧校園如何管理而煩惱時,育聯網已經按照系統管理理論梳理了所有業務的監督檢查、上傳下達、培育評價等一系列標準和流程,拿來就用,省時省力。

育聯網苦心孤詣打磨的SOM系統不論在管理理念上,還是信息技術上都以極致精益為目標,不漏掉任何細節,不忽視任何一個操作體驗,從而真正將學校用戶留在育聯網APP上,成為高頻使用,方便快捷的智慧校園管理工具。育聯在手 校園我有

2020-08-19 12:57

一流的學校必須有一流的管理。借鑑企業管理經驗,提高學校管理效率,成為當今教育管理的重要議題。管理的精要在於管理人性,讓每個人都能充分發揮積極性、創造性,服務學校發展大局。在精細化管理成為學校發展趨勢的今天,育聯網SOM學校智慧管理系統以其剛需、高頻、便利、透明、全面的特點從根本上解決學校管理的痛點,從而被譽為「學校管理專家」。

一、直擊學校管理痛點

1、學校管理理念常被詬病

學校管理理念滯後已經成為教育界共識,主要表現在靠人管人,職能混淆,運營效率低下。校長、教師身兼數職,既要從事行政管理,又要教書育人,導致教師不堪重負。其根本原因在於缺乏科學的管理理念。

著名教育家熊炳奇指出:「要實現大學『雙一流』,一流的管理至關重要。」

天津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宋凱麗認為:「多數學校在開展管理工作時,面臨著理念滯後、管理與服務不協調的現象,阻緩教育管理工作的開展。」

學校管理需要什麼樣的理念支撐?大多數教育專家認為,將精細化管理的理念引入教育領域,是學校管理的必然趨勢。

隨著學校建設的標準化、規範化,精細化管理已然成為學校管理趨勢。但是在管理實踐中,不少學校走入了精細化管理的誤區,雖然制定了非常細緻的管理標準,但是現實中卻很難落實執行。歸根到底是標準不合理!

學校管理專家育聯網創始人黃志如博士深耕企業管理21年,鑽研信息化管理系統17載,通過對30多個行業管理模式的研究,數百家學校運營規律的總結,將國際先進的管理理念融入到SOM學校智慧管理系統。提供從組織構建、職能授權、崗位職責、實物處理等系列標準,所有標準模板內置於SOM系統中,學校可以根據自身運營特點及需要在此基礎上一鍵啟動或關閉,快速修改,使之成為學校運營管理的系統規範標準。

換言之,學校採用了SOM系統就等於將系統管理理念和精細化管理技術全套搬運過來,不需要重新學習,拿來就用,用了就見效。

2、 多個信息系統並存,信息孤島普遍存在

信息孤島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是當今學校信息化建設的致命缺陷。

學校信息化建設投入了大量資金,但是由於缺少經驗和統一規劃,致使多個信息系統並存。招生、教務、宿舍、門禁、財務、食堂一個職能一個系統,數據不能互通共享,無法及時更新,甚至不能提供準確的學生人數。

《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在「教育治理能力優化行動」部分中要求:建立「覆蓋全國、統一標準、上下聯動、資源共享」的教育政務信息資源大數據,打破數據壁壘,實現一數一源和伴隨式數據採集。

學校管理專家育聯網創始人黃志如博士說:「只有從頂層進行設計,著眼於整個學校的系統建設,梳理組織體系、職責體系、崗位體系、權責體系、教學體系、教務體系、課程體系、運營體系,梳理業務運作的流程及規律,還原線下管理的場景,復刻為線上便捷好用的工具,規劃數據的流向,明確數據的分層分級分流原則,才能讓學校經營管理中的事務處理,變成在線的信息化需求,才能讓日常產生的各類數據,按照管理的原則及方向,自動的提取精萃篩選加工,自加的進行統計分析。少了其中任何一項,都不可能打破信息孤島的僵局。」

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育聯網的業務邏輯、產品邏輯、代碼邏輯,都完整的以學校的組織體系為依據,通過用戶系統、積分系統、任務系統,實現數據的往複流動。真實達到統一底層,統一共享資料庫,統一身份識別,統一接口標準,徹底打破信息孤島,實現數據的自由交互。從根本上解決五大學校管理難題:組織效率方面,建立科學高效的職能部門,崗位分工,流程協作,工作執行,責任到人,三級追究;教師積極性方面,建立教職工崗位工作規劃(定點定時定量),流程驅動,績效驅動,數據驅動;學生培育方面,360度督促學生學習,行為表現,素養養成,遊戲化培育方式,積分激勵機制;職能效益方面,通過職能架構,授權體系,業務核心權限配置,實現學校精益管理;決策準確率方面,學生、教職工、班級、職能部門、院系、學校的日誌周報、月報學期報年報,提供全面詳盡的數據及分析。

二、好軟體應該讓用戶深深愛上她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好的軟體就像戀人,時刻想念她,想深入了解她。比如微信、支付寶,已然成為生活必需品,甚至讓用戶沉迷其中。

在學校管理領域,卻缺少這樣令師生沉醉的軟體系統。原因無外乎有三:操作繁瑣,使用不方便;功能缺陷,不實用;多個平臺,數據不流通,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育聯網SOM學校智慧管理系統通過科學的管理理念,梳理再造業務流程,採用先進的IT技術,實現信息資源的整合,消除信息孤島,達成多部門業務協同。讓學校管理系統不復存在以上三方面的問題。

評價一款軟體好不好,首要看用戶粘度,即是否一用就停不下來。以育聯網試行的第一家學校-深圳奮達職校為例,2020年的使用情況為:教師日活98%,日均使用時長43.3分鐘,日均打開次數5.5次。

育聯網SOM學校智慧管理系統是否好用,用戶說了算。奮達職校推行SOM系統,出現好評如潮,滿意率高達93%以上。育聯網通過系統發起的用戶調研,老師信紛紛寫下自己對育聯網SOM的使用感受、評價和反饋,字裡行間充滿了肯定與鼓勵:

頁面有限,僅隨機展示一小部分

三、學校管理方便,管理效率迅速提高

在學校管理中,有很多業務是經常反覆做,有一定程序和結構的。這些事務人工操作繁

瑣,耗費時間多,非常適合進行精細化管理。比如安全檢查、衛生檢查、教室管理、財務管理,將管理過程精細化,既可節約時間又能提高管理效率。

育聯網SOM系統在這些例行公事的活動上,進行了十分具體細緻的梳理,建立了全面詳盡的標準和管理流程。

但是細緻的標準和流程只是開始,精益治校的關鍵在於執行和監督。東北師範大學教授於川認為:「監督執行過程要起到統一、協調、合作的作用,將管理的縱向環節與橫向資源協調起來,才能夠提高管理質量。」

SOM系統的解決辦法是用流程驅動+績效驅動+數據驅動,激發教職工履職成長的內在動力。對於這種設計,育聯網創始人黃志如博士說:「管理的根本是管人性。人性都是懶惰的,合理的管理設計則可以讓人懶惰不起來。」

流程、績效、數據三大驅動力,就像3根鞭子督促每一個人主動工作,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落實,管理效率快速提升。

四、底層系統數據全貫通,部門數據透明化

SOM系統的底層架構由六大系統組成,用戶系統、組織系統、積分系統、任務系統、報表系統,等同於城市的供水、供電、供氣、交通系統,是城市運轉的基礎設施。

六大底層架構全部打通,在一個APP上就能掌握學校人、財、物的實時管理數據,相當於教育管理領域的支付寶。不過支付寶是通過與大量第三方合作營造城市智能生態。而SOM系統則是自己建設了整個學校生態。

六大底層架構為十大功能模塊的運轉打牢了堅固的地基,建好了寬敞的信息通路,打通了學校信息壁壘,實現了五種數據貫通:人員資料數據:包括學生學籍、擔任幹部、歸屬班級、家庭信息等;教職工司籍、崗位信息、家庭信息等;資源數據管理:包括教學資源、課程資源、教務教研資源、各校區漏洞、各辦公場所、教室及功能區、宿舍及功能區、宿舍及床位、教學器材、設備設施、食堂、校園安防、辦公用品;過程行為數據:包括學生學習、行為表現、成長記錄、實習就業等;教職工職業素養、工作態度、工作計劃及跟進等;以及職能部門履職、過程監控、審批數據的流轉;結果量化數據:包括學生學習成績、量化考核、獎懲榮譽;教職工教學、工作技校、業務回報、獎懲榮譽;教學教育教研、職能部門業績、項目成果展示等;管理分析數據:包括組織架構、人事架構、職能架構、課程架構、人員結構分析、動態分析、分布雷達、業務進程統計、管理預警、同比環比等;這些數據從採集那一刻起,就全程自動化、可視化,所有數據自動存儲與讀取,結果輸出一鍵達成,讓數據統計輕鬆便捷。

五、全面:想你所想和未曾想到的所有細節

全面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把學校所有業務都管起來,二是每個功能內嵌的標準、流程之全面與靈活。

6大底層架構+10大功能模塊,涵蓋招生、教書育人、就業三個核心業務和行政人事、總務後勤、資財管控3大輔助業務。重新梳理再造每個業務功能的標準、流程和規範。

拿標準來說,SOM系統內嵌學生培育有261個標準,教師管理有299個標準。這些標準之全面出乎你的想像。

當學校還在為智慧校園如何管理而煩惱時,育聯網已經按照系統管理理論梳理了所有業務的監督檢查、上傳下達、培育評價等一系列標準和流程,拿來就用,省時省力。

育聯網苦心孤詣打磨的SOM系統不論在管理理念上,還是信息技術上都以極致精益為目標,不漏掉任何細節,不忽視任何一個操作體驗,從而真正將學校用戶留在育聯網APP上,成為高頻使用,方便快捷的智慧校園管理工具。

相關焦點

  • 【民間語文】張成忠:排市中學校園應徵聯選錄
    2008年,排市中學成立了詩聯書畫分會,我出任排市中學詩聯書畫分會會長,當時有教師會員16人。為弘揚國粹,傳承經典,打造排中特色,構建書香校園。應徵排市中學校園聯張成忠(排市中學)排山毓秀藏龍臥虎英才地市鎮繁華育俊選賢學士園 厚德尚言莘莘學子創佳績多思精練濟濟良師育棟梁 品正力行排中園內群英秀春風化雨教學樓前乳燕飛 排中興教,培桃育李,激情奉獻花溢彩:學府樹人,
  • 強國一代,有我在!——濟南市育新小學2020年秋季開學典禮
    強國一代,有我在!濟南市育新小學全體師生帶著對新學期的無限嚮往,又一次歡聚一堂,舉行本學期第一次盛大的聚會——「強國一代,有我在!」新學期開學典禮。一年級小同學的到來為校園增加了新的活力。響亮的口號、熱情的掌聲承載了學校、老師對同學們的無限祝福和希望,祝願小同學來到育新這個大家庭儘快適應學校生活,爭做一名優秀的育新學子。
  • 【文明校園】延慶一小:百年老校,育文武全才
    學校以「讓每一個孩子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為辦學理念,以「辦全國聞名百年老校 育文武全才現代少年」為辦學目標,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引導師生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人才隊伍提升素質
  • 樂育學校舉辦第七屆校園科技節
    12月31日,樂育學校舉辦了第七屆「用創意點綴人生讓科技融入理想」校園科技節。「我這個橋的名字叫氣壓式升降橋,它是由廢棄的木棍和針管做成的,它的原理就是利用氣壓可以讓它升降。我給大家示範一下!」活動現場,參展選手為大家講解科技作品,別出心裁的科技作品吸引了眾多同學圍觀。
  • 校園動態|濱北學校:勤儉節約 從我做起\立新中學:迎新共進 家校共育
    勤儉節約 從我做起——記濱北學校厲行節約系列教育活動為增強小學生艱苦奮鬥、勤儉節約意識,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秀傳統,深入推進德育一體化工作,近日,濱北學校開展以「勤儉節約,從我做起」為主題的教育實踐活動。
  • 國際手聯公布更新官方LOGO
    為慶祝國際手球周的開創,國際手聯在國際手球周首日,即2020年7月12日公布更新官方LOGO。   為了保持在全球體育市場的吸引力,國際手聯對於之前的標誌已經進行了現代化改造,採用了接軌數字時代的時尚簡約外觀。   與國際手聯一樣,手球是其核心。手球陰影部分加入白色弧形線條後更為立體,不僅象徵著手球運動,也象徵著地球,以示國際手聯作為全球管理機構的角色。
  • 解放高校外聯人,「易聯校園」牽線社團與企業
    創始人王創傑說:「易聯校園希望讓大學生以最少的時間與精力,便可以成功拉取活動經費,而企業也可以藉助高校平臺的宣傳,進入大學生市場。」據獵雲網了解,現階段易聯校園的功能主要集中在四方面:1.贊助費用指導易聯校園基於大數據的分析進行權重計算,給出專業的費用指導。
  • 正元智慧:易聯·易通·易校園
    二、五大平臺1、標準化的物聯校園開放平臺物聯校園平臺是物聯網技術在智慧校園中的應用,智能設備使用標準化的通信應用協議(MQTT、HTTPS等),可以快速地將物聯網終端設備連接到物聯校園平臺,實現設備和平臺之間數據採集和命令下發的雙向通信
  • 育紅小學新生報到有新意
    在主題牆前拍照留念迎接新生齊齊哈爾新聞網9月7日訊 (張群) 6日上午,建華區育紅小學開展了以「育紅娃娃智勇闖關,雅行少年築夢啟航」為主題的新生報到儀式。學校策劃設置了育紅娃娃「智勇大闖關」活動,新生家長和學生會在入校測溫、淨手後領取到「智勇闖關卡」,卡片上有闖關路線圖,家長需要陪同孩子一起闖過「成長門」「禮儀門」和「健康門」。
  • 三載耕耘共成長 家校共育百蕊紅
    構建「校內外並育共同體」學校重點推進九年一貫制一體化德育體系建設,著力構建家校社區並育工程,設立有家校服務中心,還安排了專人負責家校並育相關工作。在校外並育方面,學校與南聯社區建立了教育聯動機制,與南山區衛計局、前海蛇口自貿區醫院構建健康醫教聯動機制,與光大銀行構建金融理財教育聯動機制等。
  • 海聯er返校生活體驗錄丨不一樣的校園時光,一樣的多姿多彩
    從寒冬等到初夏,闊別已久的海聯er終於重聚啦!沉寂四個多月的校園,漸漸重現昔日的光景,書聲繞梁,燈火通明……受疫情影響,2020註定和往年有很多的不同,即使同學們返校學習,學院依然明確要求同學們要勤洗手、正確佩戴口罩,做好各項自我防護。
  • 【未成年人工作】詩畫梅江育新人丨樂育中學發揮學生特長 綻放文明之花
    樂育中學是梅州市創辦最早的中學之一,歲月如歌,春華秋實,學校秉承優秀的辦學理念,不斷打造特色校園文化,發揮學生特長,培育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在樂育中學校友樓,每天都會傳來陣陣悅耳的歌聲,眼前,同學們正在音樂教室裡合唱《黑龍江的波濤》。在這裡,學生們通過專業老師的授課,學習到很多有關於音樂方面的專業知識。
  • 教師節詩詞:講臺三尺育精英。浮沉才子遍天下,莫忘恩師教誨聲
    2.教師節快樂文/王堂駿我愛師尊將活託,人生從此多歡樂。獻來桃李苑中花,再請執鞭防我錯。3.教師節感吟文/行者三尺教鞭立講臺,曾經頻說育英才。如今多少沽名客,只為尋思苟利來。註:老師請勿對號入座。瀝血嘔心不言苦,修枝剪葉育英才。6.教師節題聯:文/冷眼看花三尺講臺立足,傳薪傳火,能教鐵樹開桃李;一聲布穀催耕,育德育才,擬讓青苗出棟梁。
  • 忠縣「四育」並舉穩步推進校園安全工作
    為增強校園安全風險意識,夯實學校安全工作基礎,忠縣教委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加大安全教育宣傳,通過推進學校教育、部門共育、家校聯育、專業培育「四育」並舉,維護全縣學校安全穩定。一是推進學校教育。二是推進部門共育。聯合縣政法委、公安局、市場監管局等部門每月隨機抽取22所學校常態化開展安全穩定、食堂衛生、校舍安全隱患排查等工作,發現問題,立即整改。聘請公、檢、法專業人員組成宣講團隊,到校開展普法知識宣講6次。對接當地衛生院,督促86名兼職衛生副校長,每月到校開展衛生健康教育,提升師生健康意識。三是推進家校聯育。
  • 校園安全手抄報,新學期伊始,校園安全要重視
    1.校園安全(1)2.校園安全(2)4.校園活動安全,我記牢(4)(8)9.小手拉大手,安全伴我行(9)11.校園安全:安全在身邊,文明在校園(11)小朋友們,快把你們所了解的關於校園安全的知識寫在手抄報上吧,讓我們牢牢記住這些校園安全小知識,快快樂樂成長吧
  • 衡南:校園懇談會,共商育英才
    深秋,在夜幕與燈光融合中,衡南縣開啟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校園懇談會【同期聲】衡南縣三塘鎮芷江村村民 朱玲輝(學校)生活條件還是改善了 教學環境改善了 實行了多媒體教室(教學) 對所有的小孩子有一個資源共享 交流中,三塘聯合學校副校長夏海鷗講解了通過網絡「校聯體」進行下載操作的方法。
  • 我上小學啦~~育新小學一年級新生培訓及家長會
    我上小學啦~走在色彩斑斕的初秋 伴隨著清晨的驕陽,一年級的小同學在家長的陪同下走進育新小學,老師們早早的在校門口等候,他們用最燦爛的微笑,最優雅的舉止熱情地歡迎他們的到來。排座位、練隊列,規範站姿坐姿,規定課堂紀律及校園秩序,講解右行禮讓、相互謙讓等禮節,讓文明的種子深深地紮根在孩子們心間。
  • 天河區四海小學:校園改建煥發新活力,五育並舉擦亮「毓正」品牌
    漫步在校園的小道上,絲絲縷縷的陽光穿過綠葉,星星點點地落在孩子的笑臉上,為校園奪目耀眼的「毓正之星」幸福加冕。「硬核」改造後的四海小學著力打造與「毓正教育」辦學理念相匹配的「毓正教育」體系,踐行「五育並舉」,培育時代新人。四海小學校門。「小時候在這裡讀書,只有一棟教學樓、一個簡陋的操場,現在孩子們上學的條件好太多了。」
  • 象州縣第一幼兒園開展《紅色傳奇》進校園暨支部聯建家園共育活動
    象州縣第一幼兒園開展《紅色傳奇》進校園暨支部聯建家園共育活動 為了進一步推進《紅色傳奇》進校園活動,象州縣第一幼兒園於7月30日下午以7月份主題黨日活動為契機,開展《紅色傳奇》進校園暨支部聯建家園共育活動。 活動由象州縣第一幼兒園黨支部組委覃愛鸞主持,首先,該園黨支部書記吳巧貞對該活動開展的目的意義做了闡述。
  • 區教育系統深入開展「小手拉大手 文明齊步走」主題活動
    為進一步推動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工作深入紮實、持續高效開展,教育系統組織開展了「小手拉大手,文明齊步走」主題活動,通過我與家人「六個一」系列活動,發揮好每個孩子的紐帶作用,切實把創建活動從校內向家庭、向社會延伸,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區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