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記憶 | 郵政大樓,見證濟南百年歷史滄桑

2021-01-08 澎湃新聞

☝☝點擊查看視頻☝☝

  在濟南,上了年紀的人幾乎都知道「經二路郵局」,可以說,它在濟南的知名度僅次於1992年被拆除的老火車站,是濟南人最為關注的老建築之一。

  這個常被濟南人提起的「經二路郵局」,就是坐落在經二路162號的濟南郵政大樓——原山東省郵務管理局大樓。它是當時濟南商埠區最高、最大的使用鋼筋混凝土材料的建築之一,是濟南市郵政建築的代表。

  1918年動工興建,1919年竣工,1920年開始營業。百年光陰倏忽而逝,幸運的是,郵政大樓至今矗立,見證著濟南百年歷史風雨滄桑。

1920年代的郵政大樓

  站在塔樓上,可以看到老商埠區所有的高層建築

  挑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行走在商埠區經緯縱橫的街道,陽光打在高大的西式老建築上,又從挺拔的法國梧桐的枝葉間灑下來,仿佛讓人覺得置身於歐洲的某個小鎮。經二路162號,郵政大樓依然矗立,難得的是,它至今仍在使用,人們依然在這裡辦理郵政業務。

現在的郵政大樓 魏玉興攝

  郵政大樓的誕生與濟南開埠有著重要的關係。1904年,濟南自開商埠後,迅速發展的貿易帶來了各種需求。1918年7月,由駐天津外國建築事務所建築師查理與康文賽設計,瑞典人納自敦在商埠區經二路主建高27.4米的三層郵政大樓,1919年竣工。1920年2月,大樓開始營業。1922年大樓遭遇大火。1923年修復為兩層大樓。1928年「五三慘案」期間,郵政大樓被日軍佔據為囚禁被俘人員的場所。

  1939年大樓被日軍濟南司令部強佔。1945年日本投降後,大樓又被國民黨第二綏靖區司令部佔用,一直到解放後,才又恢復成為郵政局。

1950年代的郵政大樓

  郵政大樓的建築形式和裝飾均運用了西方古典建築的手法。整幢建築分地上二層和地下一層,坐南朝北,沿經二路東西「展開」,長度約佔緯二路和緯三路之間將近一半的地段。大樓牆基用小型蘑菇青石砌築,外牆為紅色磚牆。

  大樓正立面十分開闊,整個建築非常講究對稱。樓的第一層為營業廳。但是它的一層高度有現在建築的兩層那樣高。大樓一層的正立面主要分三部分:中間為整座樓的主入口,門口向外凸出,有四根粗大的圓柱支撐著門樓。除了中間一個主門,東西兩端還各開有一門,形成獨立的營業廳。門前各建有一長方形亭子。大樓正立面的窗戶用大型長方形木窗,有利於採光,窗戶上部都有精美裝飾。

使用至今的扶梯

  為了使這麼長的樓立面有變化,樓的東端、西端和中部都向北凸出半間,東西端凸出的部分,一二層都用欄杆和大型愛奧尼克柱建成假涼臺,使整座建築開闊而富有變化。大樓最為突出的是樓頂的塔樓。塔樓高出樓頂二層,平面是方形,四面都有四根方柱支撐著塔頂。塔頂為四角形盔頂,上面鋪著中國傳統的黃琉璃瓦,在每一面的中間還鋪著一條綠琉璃瓦浮雕花紋作裝飾,使塔樓顯得格外美觀,也使整座建築非常有精神,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站在塔樓上,還可以看到老商埠區所有的高層建築。

郵政大樓的塔樓

  與郵政大樓40年的光陰廝守

  1995年12月被列入濟南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12月被列入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3月又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對於這座歷史底蘊深厚的郵政大樓,已經在這裡上了整整40年班的濟南人趙曼懷著深厚的感情。趙曼1961年出生,1978在知識青年下鄉的大潮中下了鄉,1980年回到濟南,就進了這座大樓上班。與郵政大樓40年的光陰廝守,讓趙曼感覺「十分幸福」。

1986年郵政冬運大忙時,趙曼一直工作在第一線,妻子送飯到第一線。這張照片曾刊登在當年的濟南日報上。

  如今趙曼是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濟南市分公司綜合辦公室主任助理,同時也是濟南市老建築文化旅遊促進會、濟南市歷史文化遺存保護與活化利用協會常務副會長,對於郵政大樓的歷史,趙曼如數家珍。大樓裡曾經作為鍋爐房的地下室,大樓中保持原樣的旋轉扶梯,還有二樓走廊裡懸掛的老照片,都是趙曼常常駐足的地方。

  趙曼記得,2008年大樓修復翻新時,施工人員把牆皮刮掉後,露出來的都是當年戰爭留下的密集槍彈孔,通過累累的彈孔,能讓人體會到當時戰爭的慘烈。

2008年維修前傷痕累累的塔樓

  在大樓外牆主入口的兩側,趙曼還帶著我們欣賞裡兩個特殊的「郵筒」:它們被砌入在牆中,和外牆聯成一體,但在很長的時間裡,它們都是可以真正使用的「郵筒」。這是1918年大樓初建時的配套設施,當初的功能就是方便用戶往裡投信,如今雖已不再使用,但我們依然可以想見當時人往裡投寄信件時的樣子。

砌於外牆中的老郵筒

  在趙曼眼裡,郵政大樓的價值,不僅因為它是濟南市郵政建築的代表,見證了濟南郵政的發展歷史,更因為它見證了濟南百年的歷史滄桑。眼下,他正在參與編寫《活化——百年郵政大樓的家國情懷》一書,在書中,他特別收錄了兩封抗疫期間的濟南郵政人的書信,「讓這本書能在記錄百年郵政大樓完整歷史的同時,也體現出延續至今的家國情懷」。

1920年代的郵政大樓

  用文字和影像,記錄郵政大樓的家國情懷

  和趙曼同為《活化——百年郵政大樓的家國情懷》編著者的李建軍,是濟南市老建築文化旅遊促進會和濟南市歷史文化遺存保護與活化利用協會會長,自馬不停蹄梳理出郵政大樓的18萬字文稿和300多張照片之後,李建軍內心感慨頗多,「郵政大樓從1918年動工興建,1919年竣工,1920年投入使用,後來又遭遇火災、重建,到2008年又進行了維修,可謂歷經滄桑。而百年來它所見證的濟南五三慘案、解放濟南等等歷史,又體現了濃厚的家國情懷,它經歷了磨難又煥發新生,堪稱老建築活化的典型。」

2007-2008年保護修繕測繪圖 

  編著《活化——百年郵政大樓的家國情懷》是受濟南市市中區政協的委託,此前的2019年,李建軍參與編著的《活化——百年影院小廣寒的保護與復興》出版,歷史文化遺存保護與復興經典案例叢書的構想於是誕生。李建軍是中國烹飪大師、老電影收藏家,同時也是小廣寒電影博物館館長。在設計修復小廣寒後,他還參與主持了多座老建築的活化修復設計,有效推動了城市老建築的保護與復興。歷史文化遺存保護與復興經典案例叢書正是他目前努力在做的,完成《活化——百年郵政大樓的家國情懷》之後,李建軍還要繼續為其他的老建築「立傳」,在他眼裡,每一座百年老建築都值得去寫一本書。

郵政大樓測繪圖 

相關焦點

  • 這些老建築,值得你去濟南的一張票
    山東郵務管理局舊址也稱作濟南郵政大樓,目前位於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經二路路南。該建築為西洋古典式,由天津外國建築事務所建築師查理與康文賽設計,1919年建造完成,為濟南郵政自建的第一座郵政大樓,也是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五、濟南宏濟堂博物館
  • 你知道濟南六大「百年開埠第一」建築在哪嗎?看過來
    本活動將在五四當天帶領廣大市民打卡位於濟南市中商埠區的六大百年地標,在濟南「最有故事的地方」讀史通今謀未來,見證時代變遷,發現城市之美。你知道上述濟南六大「百年開埠第一」老建築在哪兒嗎?第一個郵政局——濟南郵政大樓山東郵務管理局舊址,也稱濟南郵政大樓,位於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經二路路南,隔路與原德國領事館(今濟南市政府大院)相對,東靠大緯二路。
  • 【一館一故事】郵歷「安平」|細數汕頭百年郵政歷史
    和「鄉村記憶工程」建設,打造「大美汕頭」城市形象,本報今起推出「汕頭記憶·一館一故事」大型全媒體系列報導,以獨特的報導形式,通過訪問親身參與歷史建築保育活化的見證者,進行文字筆錄、有聲錄音、影像錄影,同時查閱相關歷史文獻資料,對汕頭市已經完成修繕、正在修繕及即將啟動修繕的歷史建築進行深度採訪,全面系統地展示其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及文化底蘊,留住「城市記憶」,喚起人們對城市歷史文脈的關注。
  • 【閱讀】上海郵政博物館:見證百年郵政業發展,留存珍貴城市記憶
    這座如今已成為「網紅」打卡點的優秀歷史建築,正是當年被譽為「上海十大建築」之一的上海郵政總局大樓,如今的上海郵政博物館所在地。原位於北京路9號的上海郵政總局辦公點已經無法承擔越來越繁忙的郵政業務,建一座新的大樓成為當務之急。1922年一座新的上海郵政總局大樓於四川路橋北堍動工,1924年建成。
  • 為何要拆除老濟南火車站?它可曾是世界上唯一的哥德式風格建築
    它可曾是世界上唯一的哥德式風格建築,更見證了百年歷史老濟南火車站,是19世紀末由德國著名的建築大師赫爾曼菲舍爾設計的,它的最大特點就是其西德的哥德式建築風格,帶著宗教的神秘感和神聖感,而且它在當時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哥德式建築風格的火車站。曾一度獲得世界的注目。
  • 閱讀蘇河丨上海郵政博物館:見證百年郵政業發展
    這座如今已成為「網紅」打卡點的優秀歷史建築,正是當年被譽為「上海十大建築」之一的上海郵政總局大樓,如今的上海郵政博物館所在地。原位於北京路9號的上海郵政總局辦公點已經無法承擔越來越繁忙的郵政業務,建一座新的大樓成為當務之急。1922年一座新的上海郵政總局大樓於四川路橋北堍動工,1924年建成。
  • 古城保護 見證歷史 百餘幅濟南老照片將首次展出
    一座古城的歷史風貌,不僅是昨天的輝煌,更是今天的財富。11月30日起,濟南記憶影像保護工程典藏作品展將在龍奧大廈北廣場展出,首次對外公開發布100多幅濟南老照片。  今年10月1日,濟南頒布施行《濟南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這是濟南市首部關於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地方性法規,對於濟南市優秀歷史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和城市科學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 上海最小眾的博物館,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卻見證百年郵政業發展
    導讀:上海這座低調點洋房,卻見證百年郵政業發展,珍藏的郵票無價之寶上海是一座充滿傳奇色彩的城市,百年間從一個小城搖身一變成為國際化的大都市。百年風華,十裡洋場。每一幢都承載著當年上海灘的風雲故事。今天給大家介紹一處由百年歷史建築為基體的上海郵政博物館。上海郵政博物館位於蘇州河北岸,坐落於上海郵政總局大樓內。1922年由協澄洋行設計,1924年11月竣工,造價為320萬銀元,在當時被列為當時上海十大建築之一。大樓整體風格為19世紀上半葉到20世紀初流行於歐美國家的折中主義建築風格,主體參照英國古典建築風格,融合了羅馬式的大型科林斯立柱和巴洛克式鐘樓。
  • 濟南這些不太起眼又有些小眾的特色博物館不可不去!
    所幸,在濟南就有這樣一個地方。濟南電報大樓停駐在舊時光,像一名老者不知疲倦地向人傾訴早年的風雨曾經,這座巴洛克風格的建築叫做濟南電報大樓,它屹立在原膠濟鐵路建築群之中,是其中的一顆明珠。116年的滄桑巨變,它不斷地變化著自己的身份角色。
  • 「老地名」喚醒濟南城市記憶
    在2016年濟南「兩會」上,政府部門就提出將在一些新建道路中「復活」老地名。  「地名記憶著城市的史脈、傳衍和閱歷,如果將這些丟了,就容易陷入千城一面的尷尬境地。」山東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山東省歷史學會副理事長劉曉煥認為,「老地名」的回歸,既可以喚起老濟南人的記憶,又可激發青少年愛國愛鄉情懷,有助於進一步夯實濟南歷史文化底蘊。
  • 濟南記憶影像展第二站落戶百花洲
    日前在龍奧大廈舉辦的「古城保護·見證歷史——濟南記憶影像保護工程典藏作品展」勾起了不少市民的美好回憶12月11日—16日,濟南記憶影像保護工程典藏作品展巡展將開啟第二站,走進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再次與大家見面。  10日上午,記者來到位於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的百花洲劇場二樓看到,布展工作已基本完成,首批40餘幅作品全部懸掛完畢。此次展覽以三大歷史文化街區為重點,從數萬張照片中搜集出部分跨越百餘年歷史的古城風貌影像,全面展示古城歷史變遷。
  • 濟南這些寶藏小眾博物館,人少又精緻!
    膠濟鐵路博物館膠濟鐵路博物館是一座反映膠濟鐵路誕生發展的專題性展館,展區分為膠濟鐵路的修建背景及過程、對山東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風雨滄桑路、邁向新時代等四個主題展區,和濟南兩座老火車站的前世今生、膠濟鐵路與歷史文化名人、紅色膠濟、走過百年等四個專題展區。陳列展品759件,照片1314幅,系統地介紹了膠濟鐵路的發展歷程以及在近代中國歷史上所產生的深刻影響。
  • 濟南範兒:經緯路經天緯地 百年傳奇
    百年經緯的積澱,滋潤了近現代濟南的商業和文明。攝影/王鋒  一個城市的地名,總是反映著它的歷史和沉澱。在濟南,最具有代表性的,除了以「裡」記錄的地標,如四裡山、五裡溝、八裡橋,就當屬經緯路了。經路和緯路織成了一張大網,席捲著濟南的歷史與現在,捕捉著這個城市的故事。阡陌縱橫間,濟南經緯路秉承著一貫的包容與開放,不斷前行,續寫著屬於它的百年傳奇。  一個城市的地名,總是反映著它的歷史和沉澱。
  • 老照片:80年代的山東濟南,老泉城人難忘的生活記憶
    80年代的濟南百貨大樓。該大樓建於1954年,是當時山東新建最大的綜合性商業建築,該大樓也曾是泉城路上的地標性建築。光明電影院始建於1953年,是濟南最有代表性的老影院之一,這裡是老濟南人留下深刻記憶的地方,不少老濟南人從小就在這裡看電影。
  • 濟南記憶:匠意縱橫九頂塔
    每個濟南人的記憶裡,都封存著一座過去的濟南城。「濟南記憶影像保護工程」系列報導,藉助一張張城市影像,追溯城市過去,重溫城市變遷,喚醒我們的城市記憶。在懷舊的情感共鳴中,珍惜城市的當下,展望城市的未來。這不僅僅是一場老濟南人的集體懷舊,也是在向更多的人訴說這座城市的歷史——濟南的昨天是什麼模樣,有什麼東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又是怎樣的傳承,從一代人又一代人那裡延綿至今,而這一切,正是這座城市的精神內核。
  • 城·事(294)喚醒被遺忘的時光,濟南百年老建築紛紛「涅槃重生」
    濟南,誕生了許多中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名君大舜、神醫扁鵲、名將秦瓊、名相房玄齡……著名詩人李白、杜甫、黃庭堅,詞人李清照、辛棄疾,著名小說家劉鶚,近代文豪老舍等都曾在濟南生活工作遊歷,故有「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之佳譽。
  • 濟南記憶影像保護工程巡展開啟第二站 周末到百花洲找找童年記憶吧
    濟南記憶影像保護工程典藏作品展巡展第二站布展完畢。  本報12月10日訊 日前在龍奧大廈舉辦的「古城保護·見證歷史——濟南記憶影像保護工程典藏作品展」勾起了不少市民的美好回憶,很多人直呼沒看夠。12月11日—16日,濟南記憶影像保護工程典藏作品展巡展將開啟第二站,走進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再次與大家見面。  10日上午,記者在位於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的百花洲劇場二樓看到,布展工作已基本完成,首批40餘幅作品全部懸掛完畢。此次展覽以三大歷史文化街區為重點,從數萬張照片中篩選出部分跨越百餘年歷史的古城風貌影像,全面展示古城歷史變遷。
  • 濟南尷尬的城中村,是少數民族的聚居地,卻被稱為「百年違建」
    對於旅行,從來都記憶模糊。記不得都去了哪些地方,看了哪些風景,遇到哪些人。儘管人們說,去旅行不在於記憶,而在於當時的那份心情。說起濟南,我們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從課本上的趵突泉開始認識它,從遠近聞名的「泉城」開始了解它,這是片人傑地靈的土地,在這裡,有著李清照、辛棄疾等眾多歷史上有名的文豪,這裡也因濟南八景而受到國內外遊客的喜愛,這裡山清水秀,但也不缺歷史遺蹟,每個來到這裡的人都被它的魅力深深吸引。
  • 濟南城裡和鐵路有關的老建築還有多少
    膠濟鐵路濟南站位於車站街30號,現為濟南鐵路分局辦公樓。1899年,膠濟鐵路開工修建,1904年全線通車,當時的濟南火車站就是這座大樓。(濟南老百姓記憶中,印象最深的那座火車站是津浦鐵路濟南站,於九十年代被拆。)
  • 「老濟南記憶館」志願者走進濟南藝術學校
    「老濟南記憶館」志願者走進濟南藝術學校大眾日報記者 田可新2020-11-24 15:06:49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11月21日下午,濟南市公益社工團體「老濟南記憶館」的志願者濟南藝術學校,在學校校長張維浩的引導下,他們先後參觀了學校的正誼廣場、名人廊和校史館等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