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上海郵政博物館:見證百年郵政業發展,留存珍貴城市記憶

2021-01-17 上海規劃資源

編者按


從外灘標誌性景點之一的外白渡橋往蘇州河方向看過去,一座由花崗石砌築、19根通貫上下三層的羅馬科林斯柱支撐、建築頂部有著高大鐘樓和「人民郵電」字樣的歐式風格雄偉建築令人無法忽略。這座如今已成為「網紅」打卡點的優秀歷史建築,正是當年被譽為「上海十大建築」之一的上海郵政總局大樓,如今的上海郵政博物館所在地。


▲蘇州河地名故事/上海城市公共空間設計促進中心出品


Shanghai General Post Office

上海郵政總局 遠東第一大廳

地址:北蘇州路258號

開放時間:每周三、四、六、日向公眾免費開放,

上世紀20年代,上海已經是一座經貿繁忙、市面繁華的遠東大都市。原位於北京路9號的上海郵政總局辦公點已經無法承擔越來越繁忙的郵政業務,建一座新的大樓成為當務之急。1922年一座新的上海郵政總局大樓於四川路橋北堍動工,1924年建成。


▲1923年地圖中的郵政總局「Chinese Post Office」


上世紀20年代的郵件主要通過水路和火車運輸,郵政大樓所在地在與蘇州河、黃浦江水路相接的同時,身後兩條馬路之隔即是當年承擔主要陸路運輸功能的老北站。這樣一個佔盡地利的選址,正是為了讓郵件方便快捷地抵達當時的郵政大樓進行分揀、分發,從而更快地遞送到郵件主人們的手中。


因為建築雄偉高大又佔盡地利,當時負責掌管全局的郵政總局郵務長只要手持望遠鏡,就可以從郵政大樓辦公室的窗口,遠眺外灘郵政專用碼頭上郵艇進出、郵件裝卸作業等情況,一切盡在掌握。


郵政總局大樓啟用後,除了解決郵政通信生產和辦公場地擁擠的問題,也為當時郵政總局的外籍員工安排了宿舍。


大樓外觀為英國古典主義風格,東、南兩個主立面有上下貫通三層的科林斯式立柱,轉角處結合義大利巴洛克式鐘樓,輔以水磨外牆,北側臨天潼路一面配以機紅磚牆。


鐘樓兩邊基座圍有雕塑。北面一組雕塑三人,手執火車頭、輪船鐵錨和通信電纜,一方面是指發展成熟的交通行業;另一方面是象徵新興的無線電通訊業的發展。南面一組雕塑也是三人,正中為信使,戴帽、手執帶和棒、腳生翅,左右為愛神,執筆和書信,旁有一地球,寓意郵政為人們溝通情愫。雕塑群曾於六十年代被破壞,後予以恢復。

▲鐘樓兩邊基座上的雕塑群,一邊是象徵火車,船舶和電報的交通通訊手段,另一邊是希臘神話中的信差莫丘裡和愛神。


大樓東部2樓為營業廳,地面以白黑二色六角馬賽克鋪就,面積達960平方米,時為全市之最,至今仍透著「遠東第一大廳」的氣派。


1989年9月,上海郵政大樓被列為上海近代優秀建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大樓被國務院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單位。2006年1月,上海郵政博物館在樓內開館。


▲有著近百年歷史的「遠東第一大廳」(如今仍作為郵政營業廳繼續為市民服務)


▲營業大廳門鉸鏈的細節(透露著當年建造時過硬的工程質量)


上海郵政博物館是全國郵政行業內開辦的首家博物館。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向社會開放。整座大樓向公眾的開放區域為一樓中庭展區、二樓營業大廳以及營業廳旁闢出的郵政博物館。二樓營業大廳即原來的「遠東第一廳」,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大樓1924年落成時的原貌,如今仍然承擔著各種郵政綜合業務。


營業大廳旁的郵政博物館所在區域改造前是辦公區,在一部分辦公和郵件分揀功能分散到上海火車站、虹橋、滬太路等區域後,這裡也更多承擔了展示功能,從起源與發展、網絡與科技、業務與文化、郵票與集郵四個方面展示郵政行業的變遷。


館內完整展示了從海關郵政,大清郵政,中華郵政,到人民郵政,各時期郵政事業在中國發展的歷程。


▲1896年清政府批准開辦國家郵政,標誌著近代郵政在中國正式誕生


如果說郵政大樓見證了郵政行業的百年興衰,郵政博物館則用豐富的史料和多樣的展品,具象地展示出郵政行業的發展變化。其中,也可窺見一些舊日上海的生活、工作圖景:早在1911年即投放於郵件投遞的100輛自行車舊照、曾經無比繁忙的掛號信函和郵件分揀系統、專門接收緊急郵件投遞的「白帽子」郵筒、地球最南端的中國郵局、浦東開發開放紀念郵票,從飛機、郵艇、火車、汽車到摩託車、自行車的郵件投遞交通工具,上世紀20年代設立在靜安寺一帶的郵政營業所周圍仍是一片荒涼、如今周圍已是挨挨擠擠……這些帶著時代印記的展品跨越歷史的煙塵撲面而來,給人以滄海桑田的感慨。


此外,博物館內的異型郵票展區、全年保持恆溫恆溼的珍郵館,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實體郵筒,也是集郵愛好者們鍾愛的打卡去處。


▲中華郵政時期所使用的郵箱與物件(民國時期郵政圍繞「快,安全,普遍,服務」的七字方針,實施多項服務措施,促進了郵政的發展)


現在,這裡亦是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是中老年終身教育基地,年接待參觀者近10萬人次。針對中小學生和中老年團隊,博物館除提供講解外,還可預約書信文化體驗、留念書籤、DIY小製作等免費體驗項目。


相關焦點

  • 閱讀蘇河丨上海郵政博物館:見證百年郵政業發展
    這座如今已成為「網紅」打卡點的優秀歷史建築,正是當年被譽為「上海十大建築」之一的上海郵政總局大樓,如今的上海郵政博物館所在地。上海郵政博物館是全國郵政行業內開辦的首家博物館。營業大廳旁的郵政博物館所在區域改造前是辦公區,在一部分辦公和郵件分揀功能分散到上海火車站、虹橋、滬太路等區域後,這裡也更多承擔了展示功能,從起源與發展、網絡與科技、業務與文化、郵票與集郵四個方面展示郵政行業的變遷。館內完整展示了從海關郵政,大清郵政,中華郵政,到人民郵政,各時期郵政事業在中國發展的歷程。
  • 上海最小眾的博物館,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卻見證百年郵政業發展
    導讀:上海這座低調點洋房,卻見證百年郵政業發展,珍藏的郵票無價之寶上海是一座充滿傳奇色彩的城市,百年間從一個小城搖身一變成為國際化的大都市。百年風華,十裡洋場。每一幢都承載著當年上海灘的風雲故事。上海的角角落落裡,可謂是臥虎藏龍,一不經意間,你可能就闖進了某一位厲害人物的生活場景。如今,上海那些老洋房已悄悄變了模樣,你還認得出幾個?今天給大家介紹一處由百年歷史建築為基體的上海郵政博物館。上海郵政博物館位於蘇州河北岸,坐落於上海郵政總局大樓內。1922年由協澄洋行設計,1924年11月竣工,造價為320萬銀元,在當時被列為當時上海十大建築之一。
  • 【少先隊】紅領巾尋訪「四史」,上海郵政博物館走起!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當家做主人,70年來中國的發展變化,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了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上海郵政博物館作為新中國發展的見證,在新中國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走進歷史,了解『四史』」是隊員們自創的活動口號,從中感受到他們對祖國的深深熱愛,以及對新中國史求知的渴望。
  • 珠江邊最美老郵局 見證百年郵政業發展
    廣東郵政博覽館專題如果你是一位集郵愛好者,來廣州一定要到「廣東郵政博覽館」看一看;如果你是一位對中國近代史有興趣的愛好者,也建議你到這座見證了晚清政府機構改革的「廣東郵務管理局舊址」看一看;如果你是一位純粹的旅行者
  • 城市記憶|來上海蘇州河畔參觀富麗堂皇的地標建築 上海郵政博物館
    上海有很多有特色的老建築,宛如各種不同的寶石一般點綴在城市的各處。那麼就先讓大家了解一下上海郵政博物館,它不僅是一座非常美麗的西洋建築,也是一座優秀的歷史建築。這座承載著中國郵政百年變遷的大樓,它靜靜地矗立在那裡,仿佛在等待更多的欣賞它的人去了解它,無聲地向人們傾訴它的百年經歷。
  • 濟南記憶 | 郵政大樓,見證濟南百年歷史滄桑
    這個常被濟南人提起的「經二路郵局」,就是坐落在經二路162號的濟南郵政大樓——原山東省郵務管理局大樓。它是當時濟南商埠區最高、最大的使用鋼筋混凝土材料的建築之一,是濟南市郵政建築的代表。  1918年動工興建,1919年竣工,1920年開始營業。百年光陰倏忽而逝,幸運的是,郵政大樓至今矗立,見證著濟南百年歷史風雨滄桑。
  • 上海郵政博物館半日遊
    打卡身邊的博物館系列,今天來到了虹口區天潼路395號的上海郵政博物館。門票:免費,無需預約展覽亮點:首先博物館本身就是歷史保護建築,內在更是大氣磅礴,主要由郵政的起源,郵票的發展,當代郵政精神等部分組成展覽亮點:個人最喜歡是郵票部分,方寸之間的百年滄桑,不僅有珍貴的12生肖郵票,還有中國的第一枚郵票,還詳細講述了郵票的發展歷史。
  • 上海郵政博物館-上海郵政總局
    >一、上海郵政博物館(總局)介紹上海郵政博物館,是全國郵政行業內開辦的首家博物館,坐落在蘇州河畔、四川路橋北堍的「上海郵政總局」大樓內,1922年由協澄洋行設計,辛豐記營造廠施工,在原集美裡地塊上建造,1924
  • 黑龍江省郵政博物館
    1932年3月1日偽滿洲國的成立,加速了日軍對郵政業接收的步伐。國民政府照會日本公使,對強迫中國郵局改用偽年號提出交涉和抗議。4月5日東三省郵政員工反對偽滿洲國強行接管,發出罷工通告,並呼籲利用國際郵政公約27條為武器,停止東三省一切郵務,有兩千多人參加這次罷工。
  • 百年復旦與百年郵政共同見證,這枚郵票發行了!
    8月22日上午,位於國福路51號的《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陳望道舊居)內,復旦大學與上海郵政共同組織《<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出版一百周年》紀念郵票首發活動,百年復旦和百年郵政通過此次文化的交流,展現了新一代年輕人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文化、凝聚紅色力量的新時代精神風貌,並共同見證這套郵票正式面世。
  • 走進上海郵政博物館也許你會這麼想
    一出門就看到了路口這個漂亮老建築,郵政博物館!進去轉轉。抬頭看這座漂亮的巴洛克建築,鐘塔上是「人民郵電」四個大字,旁邊還雕刻著三個古希臘神,中間一位是愛馬仕,他是信使神。上海郵政博物館就在四川路橋北堍北蘇州路276號,原名上海郵政總局,1924年11月竣工,曾是當時上海十大建築之一。如今這裡除了正常郵政業務外,就是這家免費的郵政博物館了。如今郵政服務的重要性早已隨著電話、電子郵件、社交網絡等現代媒體的發達而逐漸淡化,甚至消失。
  • 1924年的上海郵政總局系近代郵政(快遞業)的發祥地,你來過嗎?
    上海郵政博物館位於四川路橋北堍北蘇州路276號,原名上海郵政總局。上海市中國近代郵政的發祥地之一。上海郵政博物館1922年由協澄洋行設計,辛豐記營造廠施工,在原集美裡地塊上建造,1924年11月竣工。上海郵政博物館設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海市優秀建築——上海郵政大樓內,以翔實的史料和實物,運用現代科技手段,追溯了郵政的起源和發展歷程景區基本信息景區門票:免費開放遊玩時間:1-2小時景點地址:
  • 英國郵政博物館開幕, 還你一段百年前的地下郵鐵之旅
    英國郵政博物館開幕, 還你一段百年前的地下郵鐵之旅 澎湃新聞記者高翰 綜合編譯 2017-07-29 17:58 來源
  • 走進寧夏郵政博物館
    原始社會出現了以物示意的通信,奴隸社會發展為早期的聲光通信和郵傳,到封建社會時,中國的郵驛在世界上已居於前列。無論是現在人人都用的無線通訊還是處處可見快遞行業,都是郵政行業的發展和衍生。    這次ZGT活動,組織孩子們參觀的寧夏郵政博物館,旨在通過參觀,全面了解寧夏及中國通信的起源和郵政發展歷史。
  • 上海郵政博物館 | 來這裡看建築!看郵票!
    ——朱學範如果你想了解如今飛速發展的快遞行業,追本溯源,你可以去上海郵政博物館看看;如果你想了解老上海建築,沐浴海派上海的典雅與格調,那麼你也可以去上海郵政博物館瞧瞧。它實在太低調!第一次聽聞上海郵政博物館時,腦中構想了一下,講講郵政的發展歷史,500平米的大廳也許就能搞定了。直到,走到它跟前被它「大高個建築身材」給鎮住了!
  • 上海郵政博物館一瞥
    上海郵政博物館一瞥  上海郵政博物館原為上海市郵政總局,為歐洲折衷主義建築學的代表作,1922年由協澄洋行設計立面採用英國古典主義手法,而主立面則圍以貫通三層的科林斯柱式列柱支撐的古羅馬建築風格,體現郵政的公正與莊嚴。從兩側旋轉型樓梯進入1200多平方米的二樓營業大廳,可以容納6支籃球隊同時上演籃球比賽。當時有「遠東第一廳」的美稱。  塔樓為17世紀的義大利巴洛克風格,體現了典雅格調與雄偉氣勢。兩種不同的建築風格結合完美,曾列為當時上海十大建築之一。塔樓為巴洛克式。
  • 【一館一故事】郵歷「安平」|細數汕頭百年郵政歷史
    為助力汕頭「創文強管」,推動汕頭全面振興發展,更有利於深入挖掘潮汕傳統文化精髓,推進「汕頭文化基因工程」探索,促進「城市記憶工程」
  • 上海十大建築之一,上海郵政博物館,地處鬧市卻隱於市,別錯過
    上海的郵政博物館位於北蘇州路276號,建於1924年,是第一座中國人自己的郵政總局,在建成之時,曾是遠東第一流的郵政建築。整幢建築格調高雅,氣勢雄偉,兩種不同的建築風格結合在一起,成為歐洲折中主義建築的代表作,曾被列為當時「上海十大建築」之一。
  • 百年復旦與百年郵政共同見證,今天這枚郵票首發!
    圖說:《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出版一百周年紀念郵票在上海、義烏兩地首發 來源/採訪對象提供今天,《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出版一百周年紀念郵票在上海、義烏兩地首發。當天上午,上海首發儀式在復旦大學舉行。位於國福路51號的《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陳望道舊居)見證這套郵票正式面世。一套一枚,面值為1.20元,計劃發行數量750萬套,《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出版一百周年紀念郵票設計採用素描表現手法,生動再現了《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翻譯時的場景和「真理味道」的故事,細緻刻畫出陳望道「柴屋勤譯」的忘我形象,並配以《共產黨宣言》中譯本早期版本封面。
  • 一件文物,一段歷史,絕對值得一觀的博物館——上海郵政博物館
    上海郵政博物館的特色是鐘塔,上面雕刻著三個古希臘諸神。信使神的愛馬仕,被愛神愛神的兩個側面所環繞。上海郵政博物館所在的巴洛克建築有一個鐘樓,塔頂有三尊古希臘神的雕塑。中間是愛馬仕。因為他是信使神,他是一個裝飾上海紀念郵政服務的合適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