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兜、褻衣你可能聽過,但是古代內衣還有哪些稱呼,這些你聽過嗎

2020-12-23 無筆

現在說起內衣這個詞,往往都是聯想到關於女性的性感,對於它的註解則是指人麼貼身穿的衣物,包括了背心、汗衫、短褲、胸罩、抹胸等,通常都是直接接觸皮膚,是人們的私密衣物。我們現代人稱呼它是內衣,然而在古代卻不是這樣稱呼,那到底是怎樣的呢?

在中國古代的服飾起源初期對內衣的稱呼是「褻衣」。何為「褻」?意為輕薄、不莊重的意思,由此就可看出古人對內衣抱有的心態了。在先秦時期,農耕文明得到發展,在大面積的紡織纖維種植和養蠶等為內衣的製作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由此中國女裝就有了「上衣下裳」的變化。

到了漢朝時期又對內衣稱呼為「抱腹、心衣」。「抱腹」就是上端不用系帶子而用來「鉤肩」和「襠」就成為了「心衣」這兩種製作都是將背部袒露出來。在漢朝時用來製作「抱腹」「心衣」的材料是平織絹,在用絲線在衣物上繡出各色的花紋圖案,圖案大多都表達了愛情的主題。

在魏晉南北朝時,在文化上以儒學獨尊的模式逐漸得到分化後,對內衣文化也開啟了不拘禮俗的漫長歲月。在隋唐朝時,對內衣的製作上以形制、賦色等形式來袒露身體,可以看出那是對文化的開放程度對文明的兼容並包。

唐朝以前的內衣都是在肩部有帶子,到了唐代對內衣的製作上出現了無帶子,因此也稱作內衣為「訶子」唐代女子的服飾是半露胸式的裙裝,這種服飾是將裙子高束在胸際然後在胸下部系上闊帶將兩肩部、上胸部和後背袒露出來,外面再披上一層羅紗,為了配合這樣的服飾,因此內衣也需要製成無帶的「訶子」

在宋朝時對於內衣的稱呼是「抹胸」,在穿著後,上可遮胸下可遮肚,使整個胸腹都能被遮掩住,用紐扣和帶子繫著,可以來防風寒,用於約束和固定胸部,因著「抹胸」以窄、瘦、長為特點,也為「肚兜」奠定了基礎。在平常人家的製作材料中都以棉織品為主,只有貴族人家是用絲織品並在其上面繡製圖案花卉等。

元朝時期的內衣稱呼為「合歡襟」,在穿著時需要由後向前,在胸前用一排扣子繫著,它的製作材料主要是錦織品,繡的圖案是連續的四方花樣。

在明朝時對內衣的稱呼為「主腰」,「主」指的則是系扣的意思。在皇宮內的宮女所穿的款式。「主腰」的外形和現代的「背心」有所相似。不過那時是開襟的,兩襟分別綴有三條襟帶,肩部有襠,襠上也有帶子,腰側有系帶,將所有的帶子系好後,就能充分展示出女子身體的完美曲線。

在清朝時期對內衣的稱呼則是「肚兜」它的外形一般呈菱形,顏色大多是紅色為主,再在肚兜上繡出圖案。肚兜上面有帶子,在穿著時,將正上方的帶子套在頸部,腰間的兩條帶子束在背後,下面是倒三角形狀可以遮蓋肚臍,能保護肚臍不進風寒。

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西方文明傳播到東方時,有了小馬甲的出現。小馬甲形制窄小,以棉絲材料為主,通常用對襟,襟上有一排扣子,在穿著時,將扣子扣起就能達到將胸腰裹緊的效果。

以上就是古人對於內衣的各種稱呼,在古時對於內衣的製作上充分體現了內衣的含蓄美,因受古代社會觀念的限制,在對外衣上的設計不敢充分表露,但對內衣的設計上可以盡情展現其才情,內衣製作上以款式獨特、色彩絢麗、材料精美、手法豐富為特點,在朝代的不斷興亡更替中對於內衣的稱呼足以展示了文明文化的發展,由滄海桑田的變化到至今,內衣文化依然煥發光彩。

相關焦點

  • 古代內衣經歷過怎樣的演變,有哪些名字?
    說到內衣,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女人們穿著的貼身的衣服。當然了現在的內衣和古代的內衣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現在的女人穿內衣,更多的像是一種裝飾品一樣了,因為穿上內衣之後,會讓自己的身材顯得更加豐滿一些。要知道古代的內衣和現代是有大不同的,古代女人穿的內衣,男人根本不可能在外面見得到的。因為這是女人們最為私密的東西。那麼,古代的內衣,都有過哪些稱呼,又是如何演變的呢?事實上內衣在周朝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普及了。
  • 傳統肚兜是如何演變的?不僅有遮蔽功能,還有保健和情感傳達功能
    內衣在歷史的畫卷上變換著稱呼,肚兜又被叫做「兜肚」,它由方形或菱形的衣片貼身護於胸腹,束帶套在後頸,左右兩個角上也有繩帶用來系在後背上,有的是素色有的是做刺繡紋樣裝飾,可有帶無帶,帶子用來裝一些薑桂、麝香或香料等,藥物做治療虛寒症狀,香料起到香體的作用,肚兜也有為男設計穿著的,但本文研究的是女子穿用肚兜的刺繡紋樣。
  • 內衣是極為隱私的物件 古人都是如何稱呼它們的呢?
    內衣文化看似神秘,其實在我國古代很早就已經開始發展了,只不過限與其較為隱私的內容,並未向其他文化那樣大張旗鼓。隨著不同時期和不同文明的轉變,內衣所產生的形態也會各有異同,直到明清時期演變成為了「肚兜」,在轉變為現代的「文胸」、「胸罩」等。
  • 內衣在古代的時候,都有哪些動聽的名字?
    關於內衣我們都是不陌生的,逛商場或者超市的時候,有太多的內衣可以湧現在我們的眼帘了。當然了內衣都是女生穿的衣服,現在的內衣也是多種多樣的。即便是在影視劇裡,我們也看到有很多女人,尤其是青樓女子,他們都是會穿著內衣賣弄風騷的。
  • 古代人的內衣是什麼樣的?宋朝就有了「抹胸」,清朝男人也穿肚兜
    之後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內衣的形式和名字也一直在變化著,不過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內衣都被看做是一種比較私密的服飾,尤其女人的內衣,都是不能輕易顯露在大庭廣眾之下的。內衣在漢朝以前被人叫做「褻衣」,從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得出來,那個時候對於內衣的態度就是比較保守的,不能讓內衣被別人看到,因為他們覺得這是不莊重的表現。
  • 揭秘:古人對內衣的叫法那麼多,真奇葩
    內衣古已有之,古人也穿內衣,幾乎人人皆穿。但對內衣的稱呼卻有幾十種之多。內衣也稱小衣、褻衣、汗衣、鄙袒、羞袒、心衣、抱腹、帕腹、圓腰、寶襪、訶子、小衫、抹腹、襪肚、襪裙、腰巾、齊襠、肚兜,它是人體上身最為貼身的衣服。
  • 古時候,胸罩的稱呼是如何演變的?
    古代內衣,較早的稱謂是「褻衣」。「褻」的意思是「輕薄、不莊重」,由此可見古人對內衣的心態是迴避而隱晦的。 那麼古代內衣的稱呼是如何發展的呢?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秦漢時期內衣的稱呼有:「帕腹」、「抱腹」、「心衣」。
  • 漢服內衣的秘密,方寸之間的萬種風情
    提到漢服,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是手持青扇,穿林而過的姑娘,還是長袖翩翩,豎笛飄揚的公子。大家在關注漢服美輪美奐外衣的同時,有沒有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古代的姑娘有沒有像我們現在會穿內衣,在電視劇中,也是每當情節進行到「開窗秋月光」時,燭光一滅,一切就不得而知了,那她們究竟穿不穿內衣呢?其實是要穿的,不過漢服的內衣每個時期都有其不同的稱呼,形式上也略有差異。在漢朝以前,內衣最早被稱為「褻衣」。
  • 在微信裡,女人只會用這些愛稱來稱呼她最愛的人,你有聽過嗎?
    人一般都會給自己喜歡的人一些比較親暱的稱呼,畢竟每個人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不一樣,所以稱呼也不一樣。在微信裡,女人只會用這些愛稱來稱呼她最愛的人,你有聽過嗎?喊你寶貝或者親愛的一般女人都會有這樣的稱呼來稱呼我自己身邊比較親密的人,而且這個稱呼是不分性別的,她可以這樣喊自己的閨蜜,也可以喊自己的老公。但是像那些朋友之間,或者陌生人之間是絕對不能用這種稱呼的,因為你這樣稱呼別人的話,別人也會覺得你很奇怪。
  • 男人寵溺女人的稱呼,不是「親愛的」,你聽過嗎?
    所以,你要明白,男人寵溺女人的稱呼,不是「親愛的」,你聽過嗎?。「寶貝」朋友曦曦是倒追的男朋友,雖然一開始她每天都在主動,但是在她的努力之下,男朋友從一個什麼都不會的鋼鐵直男,變成了愛對她說溫柔情話的高情商男人。
  • 肚兜褻衣 中國古代女子內衣的藝術風情(組圖)
    專題:奧·秘中國古代女子內衣藝術風情    中國古代女子內衣以其「近身衣」的浪漫情懷在服飾藝術中獨樹一幟。     女子內衣是在特定時間與空間中的私密性服飾。它比其他受禮法制度制約的外現服飾更自由、更浪漫而富有智慧,無論是驚豔式的風花女子,閨中式小家碧玉的少女、還是雍容華貴的命婦少奶,都特別注重在內衣的私密平臺上追求個性化的藝術異彩。
  • 曾「叱吒風雲」如今:「燙手山芋」,內衣行業背後故事你知道嗎?
    曾風靡全球的內衣品牌破產僅僅是因為疫情嗎?2019年維密秀未能如約而至的背後緣由又是什麼?是偶然還是早有苗頭?那麼只有維密那千篇一律的「肉體」才是「美」嗎?當然不是,「美」是千姿百態,沒有定義,每一位女性都擁有著自己獨特的美,不應該被局限在唯一的標準裡。一些品牌倒閉之際,新品牌的競爭正日益加劇,其中許多品牌迎合了更廣泛的口味,提供了更多的罩杯尺寸。比起T臺上光鮮亮麗的內衣,顧客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的舒適感,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內衣品牌。說起內衣大家會想到哪些品牌?維密的內衣真的適合自己?貼身衣物如何穿出時尚感?
  • 古代女性的內衣是什麼樣子,樣式多變,每個朝代各不相同
    內衣在現代漢語的意義上多指直接貼膚的衣服製品,有時又特指為女性為了保護隱私或襯託身材的胸衣,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外來文明的衝擊,女性對於自身美的闡釋也越來越豐富,而內衣作為其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物品更是因為需求的多樣性而在式樣、用途上變得越來越紛繁複雜。
  • 你聽過哪些不常見的姓氏?
    從學會寫自己的姓名,到上學、工作認識更多不同姓氏的人,你都見過或者聽過哪些略顯生僻、且不太常見的姓氏呢?又因為這些姓氏鬧過哪些笑話?或者你知道哪些關于姓氏來源的故事?來和小閱說說,你聽過哪些不常見的姓氏?大家在評論區盡情為所欲為吧!
  • 只穿和服不穿內衣?古代的日本女人,如何趕上穿內衣的時髦?
    眾所周知,日本的文化保留得非常好,但是,在看到它好的一點的同時,同樣也有著很多奇葩的文化民俗。日本的某些文化,放在世界範圍來說,都是奇特無比的。在中國古代,女子的地位向來是不甚高的,這些今天可以說有了三百六十度的大轉變。而看看我們的鄰居日本,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男性在社會上都有著絕對的主導地位。
  • 女人給心愛的男人的5個稱呼,甜蜜又溫暖,你聽過嗎?
    女人若是真心愛上你,常會忍不住從對你的稱呼上拉近你們之間的距離,她以前會稱呼你全名,而現在,她會稱呼你小名,抑或用其他親切的稱謂來稱呼你,下面談談女人給心愛的男人的5個稱呼,甜蜜又溫暖,你聽過嗎?1.「親愛的。」
  • 古代女性的漢服下穿的是什麼?中國女性內衣的發展和變遷
    不管是西方還是東方,女性上身的內衣簡直反應了人類的當時的文化和觀念還有文明的進步啊!那麼讓我們看來看看中國婦性內衣的發展和變遷吧。真正成形的內衣是在先秦時期。那時稱之為「褻衣」從字面意義我們也能理解古人對這一方面的避諱,如果我們現在一直接受的教育,也是如此。到了漢服,說法了有了變化,叫做「抱腹」或者是「心衣」。這兩者其實大體上的差別並不大,「抱腹」的上端是系帶,而「心衣」的上端是鉤肩和襠。從圖中我們就可以看出區別來。
  • 傳統女性內衣只有肚兜,為什麼要穿西方這種勒得慌的內衣?
    開始寫前小天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不出門見人,一整天宅在家裡,你會穿內衣嗎?答案:肯定有人會穿,但是大部分人我猜都不會想穿。夏天回到家,熱得夠嗆,第一件事可能就是趕緊解開內衣扣子。那麼再問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要穿內衣?真是為了保護胸部嗎?那麼為什麼在家不穿?中國本來還好,傳統女性內衣只有肚兜,並不對胸部造成擠壓和不適,但是受到西方影響,20世紀20-30年代也開始做緊身「小馬甲」了。直到現代完全變成了西方這種勒得慌的內衣。
  • 古代內衣發展史:反映不同時代人民感情的宣洩和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內衣,是人類著裝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貼近肌膚,可以說是最"親近人類"的服飾了。現如今,我們接觸到的內衣款式是從西方學習借鑑過來的。提起中國古人的內衣,大多數人可能更容易想到的是肚兜、兜襠布。其實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每一段重大時期,內衣都會隨著社會變革而發生相應的變化。
  • 古代美女下身穿什麼 古人的內衣內褲是什麼樣的
    古代的美女穿什麼衣服,尤其是穿什麼內衣內褲十分令人好奇,不少人問,古代美女下身穿什麼呢?這些問題是不是也勾起了你的好奇心?   古代美女下身穿什麼    古代女人上衣是肚兜,那她們穿內褲嗎?古人說的衣裳,上半身為「衣」,下半身為「裳」。「裳」有點像裙子,說白了就是塊遮羞布。   直到春秋時代,才有了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