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社會,考公務員一直是比較難的事,報考人數多,錄取比率卻很低。儘管考公務員壓力連年增加,為了獲得這份穩定工作,每年還是有不少人趨之若鶩。
不過,想要順利成為公務員,不僅需要個人努力,家庭成員背景也很重要。在公務員考核過程中,一直有政審這個項目。
只有政審通過,才具備成為公務員資格。對大部分人來說,政審這個項目都不存在異議,但確實有父母政審不符合要求,失去公務員資格的情況。
父母「政審」出問題,孩子失去上岸公務員的機會
鄰居家的小李,是985大學的畢業生。今年就業情況不理想,他打算考公務員,把工作穩定下來。考公是臨時決定,為了順利通過這次考試,小李拿出了高考的狀態,沒日沒夜的學習。
後來他參加考試過程也比較順利,筆試和面試都是一次通過,就在小李以為自己當公務員沒問題時,卻被告知因為父母政審不合格,自己也將失去成為公務員的機會。
原來小李的父親曾和別人大打出手,並且有記錄在案。公務員要求父母不能留有案底,只要這個要求不達標,就無法成為公務員。小李所有的努力,因為父親的過錯,全都付諸東流。
政審考核直系親屬等人,這項規定真的合理嗎?
類似小李這樣的遭遇,也在不少人身上發生過。對於政審父母這件事,大家都持有不同的意見。有人認為政審就是一個篩選的過程,父母有過,孩子受到影響是比較正常的事。畢竟父母和孩子之間聯繫緊密,有問題也需要共同承擔。
也有人認為,父母和孩子是不同的個體,每個個體只需要對個人事務負責。父母有錯,孩子不應該承擔責任。並且人家為公務員考試付出如此多努力,由於政審問題被刷下去,確實心有不甘。
實際上,考公務員有政審這個項目,也是對公務員群體負責的做法。作為國家公務人員,沒有乾淨的家底,和整個國家形象都不符。而且,政審考核不僅考核父母,個人有失格行為,也將失去公務員資格。
考生「政審」不通過,一般都是什麼情況?
情況一:考生直系親屬留有案底
直系親屬一般指的就是父母,父母曾經參與過違法犯罪活動,並且留有案底的,孩子的政審自然不能通過。不過,有些地方不會嚴格審核父母的記錄,只要個人記錄乾淨,就可以順利通過政審。
情況二:考生造假個人資料從而報考公務員
個人資料必須要如實填寫,不能有隱瞞的情況。核實個人資料後,發現有欺騙、造假行為,將直接剝奪考公務員的資格。情節嚴重的,還可能面臨相應的出發。到時候公務員沒考上,還可能賠上自己的前途。
考生如何順利度過政審這道關卡成功上岸公務員?
第一點:可以拜託單位領導到多幫忙
對於在職人員來說,政審也會向其單位領導詢問意見。最好在這之前,拜託領導多幫自己說好話。有人做擔保,個人政審也會比較容易通過。
第二點:需要時刻保持謙虛的態度
在中國面試和就業時,保持謙虛的態度,會給人留下更好的印象。政審的時候也是如此,面對調查人員時,一定要注意保持謙虛的態度,這樣才容易被人接受。同時面對分配的崗位,也不要提出異議,接受工作,然後努力在工作崗位上盡職盡責就好。
第三點:可以提前準備政審資料
想要一次性通過政審,就需要提前做好準備。把所需的資料備齊,到指定地點蓋好章,爭取儘快把這件事做好,可以省掉很多麻煩。
做事利索的人,也會給人留下好印象。無法盡心為自己負責,那麼政審出問題就不要怨天怨地。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想要考上公務員,就得積極地去做好每件事。
能夠成為公務員,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事。對於第一次報考的人來說,需要積極做好各項準備,爭取早日考上公務員。實際上,成為公務員之後,也會高枕無憂,有些崗位工作也會比較繁忙,加班的現象也不少見。
對於想要追求穩定、輕鬆工作的人來說,在報考之前還是要全面考察好。不然費勁努力考上公務員,最後發現這份工作並不理想,也會耽誤個人的前程。正確對待公務員這份工作,找到工作的目標,往後的事業發展才可能順風順水。
【今日互動】你認為公務員政審的存在合理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觀點大家一起討論#12月跨年衝刺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