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曉寧說教育
2021年國考的筆試已經結束,根據官方數據統計顯示,2021年國考報名通過審核考生高達157萬人,比去年增長了13萬之多。
但可能很多人都沒有想到的是,今年國考的棄考率高達30%,有接近56萬人的考生放棄了這場考試。
為什麼今年會有這麼多考生放棄國考?
原因一:報考只是跟風其實在報考公務員考試的很多人中,都不是自身的意願,可能是父母的想法、身邊人的勸解,在面對剛畢業後的「迷茫」,不知道要做什麼就盲目的選擇了報考。
原因二:國考是職業生涯的「備選」還有一部分人選擇報考公務員考試,其實只是把它當做了職業生涯中的一個備選,是在沒有「出路」就會選擇考一名公務員,一旦出現了好的工作機遇,就會毫不猶豫的放棄公務員考試。
原因三:備考壓力太大要知道,公務員的考試要比高考、研究生考試難上十倍、百倍,因為這不僅僅查查學生的知識基礎,同時更多考察的是各方面的能力,在備考過程中,壓力是非常大的,有一部分考生是沒辦法堅持到最後的。
棄考公務員,會影響以後的報考嗎?
正常情況下,自願放棄公務員的筆試環節,是不會影響考生信用的,但如果進入面試環節之後,沒有理由的不參加面試,會被記錄考生的誠信檔案,從某些相關規定來說,這種做法是算作違紀的。
如果你的筆試通過了,不去參加資格審核的話,是不會影響今後報考的,屬於自願放棄面試;但如果資格審核通過不參加面試的話,就會被計入誠信檔案。
所以說,如果筆試通過,也參加了資格審查,面試不能如約參加的話,一定要提前通知,這不僅僅是最自己的負責,同時也是尊重考場、職位的做法。
公務員考試的「最後一大難關」——政審
我想只要稍微對公務員考試有了解的同學,都知道要想成為正式的公務員,都需要進行政審,通過政審之後,才算通過了所有的公務員考試。
很多考生對公務員的政審並不以為然,但實際上,每年都會有很多考生在最後的「政審」中被刷。
基本崗位的政審主要考察4個方面,分別是:德(職業道德修養、政治思想表現)、勤(工作/學習中的態度以及上進心)、能(基本能力以及處事能力)、績(工作業績)。
但是公務員的有些崗位政審是非常嚴格的,在審核考生自身之外,還會審查直系親屬的的政治問題。
政審「最嚴格」的3個部門崗位,親人的「過失」也會受牽連
部門一:政法系統(司法、政法以及公檢法)這幾個部門的日常就是各種法律相關的問題,是屬於執法部門的,所以這個部門對考生的政審是非常嚴格的,如果家人有過失或者違法行為都不能通過,其中也包含酒駕。
部門二:機要保密系統(機要部門、國家安全部門以及保密部門)這個部門的崗位,其實老百姓並不了解,但是在體制內的人是非常熟悉的,這個部門主要負責的都是各個級別的保密、安全以及信息安全的問題,從崗位的工作性質就能看出,對工作人員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以往總會有考生因為千人的過失導致落選。
部門三:紀檢監察系統(紀委和監委)這個部門其實也算作是執法部門,但是權利是更高的,所以考生的政審就會更加嚴格,報考這個崗位的考生,不僅僅需要具備黨員的身份,同時對直系親屬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
其實在公務員的政審環節,除了考察上面提到的德、勤、能、績4個方面之外,也會審查考生的社會關係,不管你在筆試、面試環節的表現有多好,只要政審環節出現一點問題,都不可能被錄取。
寫在最後:
看過這些之後,是不是覺得公務員的考試,原來不僅僅筆試難、面試難,就連政審的環節都這麼嚴格。
其實公務員考試作為國家選拔優秀人才的考試,審核嚴格是必要的,畢竟成為公務員之後,代表的形象就是政府,作為國家機關政府的工作人員,自然是不能有一絲一毫的「瑕疵」。
而且除了一些特殊的崗位,公務員的政審一般並不會審查家庭成員的政治情況,這就取決於大家所報考的職位。
今年國考有56萬人棄考,直接導致公務員的招錄比降為40:1,這也讓考生們上岸的機率增加了不少,筆試結束之後,雖然距離複試還有很長時間,不過大家可以提前做一些準備工作。
今日話題討論:你覺得公務員政審中,家人的「過失」導致落選,這樣公平嗎?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