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美
距離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的筆試時間還有十幾天,想必已經報考的考生現在都已經在做最後的複習了。
我們根據國考報名數據顯示,2021年國考通過審查的報名人數超過了157萬,相比去年增加了13萬人,由此可見現在公務員的競爭有麼激烈。
可即便競爭如此激烈,依然阻擋不了大家報考的腳步,畢竟成功上岸之後的待遇是非常可觀的。
眾所周知公務員的考試內容其實並不少,除了筆試和面試之外,還有體檢和政審,這些都需要考生重視起來,而很多時候公務員的政審是讓考生們最為緊張的,因為不知道具體都會審查什麼。
公務員考試的政審都審些什麼?
了解公務員考試的人都知道,考公之路的軌跡大概就是等公告職位查詢考生報名資格審查確認繳費準考證列印筆試查成績面試資格覆審面試體檢政審公式結果就職。
而考公之路不僅僅是看上去這麼多步驟,在走的每一步過程中,都需要考生們尤為的重視、謹慎,其實裡面來都會有考生在前面的一切非常順利,結果在最後的政審過程中被刷,就此失去了公務員崗位。
什麼是政審?
事實上政審不僅僅考公務員才會有,在當兵、考軍校、警校的時候也會有政審環節,主要審查的就是考生本人的品德、思想以及作風,是否有較強的組織紀律性和法制觀念。
政審的形式
公務員的政審的有2種方式的,分為面審和函審:
面審:是招考單位的人事部或者是市縣的人事局派專員到考生坐在單位進行實地的調查訪問,查看人事檔案等方式形成最終的政審報告;
函審:這種方式指的是招考單位的人事部或者市縣人事局通過發送公函的方式調取考生的檔案,進行政審。
政審的內容
政審的考核一般就是以德、能、勤、績這4個方面:
德:考察的是政治思想表現、工作中的作風表現以及職業道德的修養;
能:考察從事本職工作是做擁有的基本能力以及處事能力;
勤:考察的是工作中的態度以及事業心是否勤奮;
績:考察工作業績,包括完成工作的總量、質量以及對應產生的效益。
同時公務員部分崗位的政審是比較嚴格的,還會涉及到審查直系親屬,如果親屬有過失也會影響自己公務員考試的政審成績。
很多考生的疑問:大學期間若有記過處分的話,會影響自己的公務員政審嗎?
在這點的問題上,其實我們需要從2個方面進行分析:
第一方面:學校的小處分,沒有計入學生檔案
大學的生活雖然是輕鬆、自在的,但是學校也會有校規、校紀,而且在大學期間出現掛科的情況其實也是正常的,只要不是經常性的掛科,基本是不會影響國考的政審。
而且在大學期間很多學生會因為突然的放飛自我,不知不覺的違反了學校的規章制度,被學生會同學發現,被扣學分甚至是被學校記過處分,其實這種情況,如果只是小處分,沒有被計入到學生檔案的話,就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第二方面:情節嚴重的大處分,計入學生檔案
但是在大學期間難免會有個別的學生犯了大的過錯,情節嚴重的話,會被學校嚴厲批評之後記過處分,這種方式的話很容易進入學生檔案。
如果被記過的處分計入檔案的話,在公務員政審階段就會被查看,這時候就會影響國考政審的成績了,所以說大家有考公務員打算的話,在大學期間除了認真學習之外,也要遵守校規校紀,這樣才不會對未來造成影響。
公務員政審需要準備哪些材料?
1. 畢業證原件以及人事檔案的存放地
2. 提供戶籍證明的材料,也就是戶口本的複印件
3. 提供考生本人的現實表現證明材料
應屆生的話由學校以及當地的派出所出具就好,非應屆生由戶口所在地的村、社區、街道出具材料。
4. 直系親屬的政審材料
包含父母、配偶、爺爺奶奶、兄弟姐妹、叔叔、舅舅、姑姑、姨媽以及公婆所在地出具材料以及所在地派出所的政審材料,報考的是非警察類的話只需要出示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即可。
5. 近期1寸免冠彩照8張
6. 未婚證明
7. 無犯罪記錄的證明材料
8. 個人自傳
這個包含小學到大學以及參加工作的簡歷,具體到時間;考生本人學習或者工作期間獲得的表彰情況;個人的成長經歷以及特長;家庭主要成員以及主要社會關係的姓名、出生日期、工作單位或住址、政治面貌等,最主要的還是直系親屬的。
對2021國考考生的一句話:
公務員考試之所以嚴格,是因為它作為國家的公職人員,代表的是國家的精神面貌,所以需要通過層層選拔出最優秀的考生,不僅需要學習能力強,更需要各方面的能力都突出才好。
今日話題討論:你覺得公務員考試的政審難嗎?你還知道哪些影響政審的因素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