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公務員筆試時間為2020年11月29日,準考證列印時間為2020年11月23日到29日12:00。距離考試還有幾天時間,在這臨近考試的期間每個考生都在認真努力的複習,但複習的時候也不要忘記列印準考證,準考證列印也不要拖到最後一天。
據統計,2021年公務員的競爭人數遠超150萬人,人數的增多導致競爭壓力非常大,每位考生都在繃緊神經刻苦複習,期待上岸國考,正式加入公務員行業。
但公務員的考試內容有很多,過了筆試與面試之後,迎來的就是體驗和政審,無論是那一項都非常需要考生們特別重視,但比起考試與面試,最令考生緊張的還是政審,如果政審沒通過,考試成績也將不重要。
政審是什麼?有幾種形式?
政審看字面就能看出來是「政治審查」的意思,有專門負責這方面的特殊部門對考生家裡的政治背景以及家屬情況等方面進行調查審核的過程。除了在考公務員的時候出現政審的環節,在其他地方也會有,比如說考軍校等都是需要政審的。
因為這些都屬於國家級單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代表著的都是國家的形象,如果出現品行不好等方面的問題,是會間接的影響到國家,是不允許出現這種情況的。
政審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這個環節,來排除考生們當中政治背景不良,家庭成員有重大問題的人,軍校中的政審主要審查的是考生本人以及家屬的品德,作風,法律觀念等方面的信息。
公務員的政審分為兩種形式,那就是「面審」與「函審」。「面審」即指人事部等專員對考生進行面對面的實地訪問,查看個人檔案等方式;函審則指人事部等專員將通過發送公函的形式來進行考生檔案的調取,完成政審環節。
公務員考試的政審都審些什麼?
有過公務員考試經歷的人或者對公務員考試有過了解的人相對來說很清楚,考生在報考公務員與就職之間的流程,而在體檢後就是政審這步,但不僅僅是這步需要考生們重視,而是在報考後的每一步都需要認真謹慎。
政審的核心內容是以德、能、勤、績這4個方面來進行審核,每一步考察的都不一樣。「德」考核的即是考生的政治思想面貌,平日裡的作風,以及法律觀念,道德修養等方面。
「能」考核的是考生在工作中所擁有的能力;「勤」考核的是態度,工作上的態度以及平日裡的態度,是否積極是否勤奮對待工作是否認真;「績」指的是成績,業績,在工作中做出的業績最後得到的成績。
當然公務員的審核並不僅僅在考生個人上進行,考生的家屬,家庭背景等信息會被一一勘察,是非常嚴格的,如果考生的家庭成員品德,作風,法律觀念等有過紕漏,是會影響公務員的政審成績。
大學期間有記過處分會影響公務員政審成績嗎?
大學期間有過記過處分,能否影響成績,這個是需要看處分的大小,是否會記錄到檔案上,因為政審有一項則是查看考生本人的檔案。
學校裡的小處分。在大學期間是會有很多校規校級的,通常違反了規定都會被記過處分,但只要沒記錄到檔案就沒有太大影響,像不自覺的違反了學校的規章制度,受到了一些小處分,是不會影響的。
學校裡的大處分。如果在大學期間出現了重大違規事件或者是多次掛科重修已經到了檔案必須記錄的程度,這種的情節已經是非常嚴重的了,那就會影響政審的成績。
公務員政審需要準備哪些材料?
在公務員考試中不管是哪一項都需要準備好材料才能進行考試,其中政審需要以下這些材料。
①近期的1寸免冠照片以及彩照8張。
②畢業證的原件及人事檔案的存放地。
③能夠提供戶籍證明的相關資料。(身份證複印件)其中畢業生與應屆生的戶籍證明材料不同。
④能夠提供本人的現實表現證明的材料。(當地公安局即可開證明)
⑤未婚證明或計劃生育證明。
⑥直系親屬的政審材料。
⑦要有無犯罪記錄證明等材料。
⑧考生本人從小學到大學的再到參加工作的簡歷,簡歷上的時間不要籠統,要具體。在上學期間與工作期間所受到的獎狀等也要寫在簡歷上。家庭成員以及社會關係的名字都要寫上,要帶上出生日期。
以上材料缺一不可,但也有很多省份不需要準備這些材料,具體需要等通知,如果考生與直系親屬都已經過了政審,那就沒什麼可擔心的了。
【阿嵐有話說】公務員考試屬於國家級大型考試,嚴格是一定的,不僅是需要優秀的人才學生,更需要的是政治面貌好的人才。
【今日討論】你還知道哪些關於公務員考試方面的小知識,記得評論區留言哦#國考上岸計劃#
阿嵐讀書,專注青少年教育研究,關注我,掌握多方位教育知識,為考生提供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