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公民同招,搖號入學已經成為定局。幾乎大部分地區的民辦初中都是100%搖號入學,即使某些地區如上海尚未公布搖號入學的比例,但相信最後的比例也會相當高。
絕大部分人認為,民辦初中的成績主要來源於掐尖招生,最優質的生源自然帶來了極高的升學率,這和民辦的教學質量並無太大關係,而是這些一流的生源成就了民辦的名聲。
而一旦生源受到打壓,民辦的升學率必然會大幅度下降,大量的優質生源回流到公辦,也會提高公辦的升學率,最終達成民辦和公辦的平衡。
這種想法不能說沒有道理,但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即使小升初民辦初中搖號,依然擋不住大量的優質生源湧向民辦初中,理由也很清楚。
l 中考自招的需求
初中只不過是個過渡,最後必然要在中考的考場上分勝負,50%的淘汰率不是說說而已,而是真實存在的。
中考三條路,自招,裸考,名額分配。其中自招的知識需求遠高於學校的正常教學。普通公辦學校不可能超綱教學,對中考自招的內容基本沒有涉及。
而對自招有想法的學生,只有兩條路可以走,一個是去民辦學校,這類的學校教學的深度和廣度遠超普通公辦,基本上就是自招的難度,只要跟上學校節奏,自招難度並不太大。
另一條路就是去課外補習班了,相比較而已,無論是經濟上的性價比還是學校學習時間的利用率,民辦學校都佔有極大優勢。因此,對自招有想法的一流生源依然會湧向民辦。
l 名額分配讓差生有所顧忌
中考另外一個主要錄取方式就是名額分配,60%的重點中學錄取比例看上去不少,但分配到所有的初中,卻沒有幾個,只有學校排名前10甚至更好的學生才有機會。
而差生一旦搖號進了民辦,大概率是跟不上學校的教學節奏,就算不被勸退,必然排名也是在班級甚至是年級墊底。
這樣的情況一旦發生,結果就非常糟糕了。因為跟不上學校的節奏,自招則是完全沒有希望,名額分配也競爭不過本校的同學,自然也沒有希望。
唯一能夠博的只有裸考了,但裸考是和全區最好的一批學生競爭重點高中的名額,這個難度一點也不小,基本上也沒有太大的機會。
l 民辦教學方式基本決定了最後結果
民辦不是免費的9年義務教育,這是需要家長真金白銀摸出學費的,且學費也絕對不便宜。以上海為例,民辦的學費基本上一學期1.5萬左右,4年8個學期,大概在12萬左右。
能夠出這筆錢的家長,絕對不會是送孩子去民辦混日子,必然會配合學校的各種教學,絕對不會去教育局投訴學校作業多,學生作業做得晚,睡眠時間不夠。
幾乎所有的民辦學生家長,對學校的配合度都非常高。學習環境和氛圍都不是普通公辦可以比擬的,在高強度的應試教學下,自然成績也更容易提升。
看看毛坦廠就大概知道為什麼民辦的升學率更高了,同樣的學生,在毛坦廠復讀一年成績能夠大幅度提升,完全都是高強度的學習效果。
因此,無論政策如何變化,無論是自招還是應試,公辦依然無法和民辦相比,至少目前是這樣,無論是否100%搖號,民辦總體生源質量依然要強於公辦,這也是事實。
二者結合下,民辦的升學率或許會比過去大幅度下降,畢竟不能掐尖招生了。但民辦的升學率一定還是要遠高於公辦,這也是必然的結果。
但民辦雖然升學率高,學習氛圍更好,但並不適合所有學生。頂尖生源就不說了,這部分學生必然首選民辦,中遊學生有機會也會去民辦拼搏。
但對於成績不怎麼理想的中遊偏下學生,甚至是差生,民辦初中可不是什麼好的選擇。這些孩子一旦選擇了民辦,則意味著就此華山一條路,必須跟上節奏,至少能夠保證初三的時候能在民辦混個中遊。
這樣,無論是自招,裸考還是名額分配,都有一定的競爭力。
而一旦達不到這個標準,就非常難受了,自招沒指望,名額分配競爭不過本校同學,裸考競爭不過本區一流學生。初中這幾年拼死拼活。最後落到這麼個結果,是個人都不會甘心。
更何況民辦還有一個勸退,一旦被勸退,對孩子的信心打擊極大。回到公辦也未必就有多大優勢。
中遊以上的生源去民辦初中搖號碰運氣也罷了,但中遊以下的學生,如果沒有強大的自信心,真不建議去民辦搖號,畢竟成功概率太低,還不如在公辦完全放棄自招,全力博裸考。這樣成功希望更大,說不定還能得到名額分配的彩蛋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