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心血來潮式學藝,為孩子選擇愛好特長,你必須要考慮到的事

2020-12-17 酷扯兒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說說咱家娃,ID:mykidsstory】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回國探親在北京停留的時候,有一次我帶著娃們在商業街的路邊等網約車,旁邊突然冒出來一位大娘,一邊拿著一個巨大的粉紅色的娃娃過家家套裝在我們面前晃,一邊說,小朋友要不要來試聽鋼琴課啊,聽了有禮物拿呦!

粉紅控果妹當時就兩眼放光,拉著我跟人家就要走,我一邊拎住她,一邊趕緊用純正的東北話解釋:俺們不四本地的,四來旅遊地!大娘才知趣的光速消失……

國內興趣班拉客人真是很拼啊,如果我是個本地人,恰好正在考慮讓孩子學個特長的事,這種試聽的邀請真的還挺難拒絕的呀!試聽過後,孩子要是顯得非常喜歡感興趣,腦子裡就不免全都是鋼琴神童的畫面,很可能一激動就跳坑了。

但是,先等等!這是要選擇一個可能會伴隨孩子一生的愛好,要花費父母孩子無數時間金錢精力乃至汗水和淚水,要不要這麼草率呢?

為人父母的總是貪心,看到別人家孩子小小年紀會這會那的,就很羨慕,也都想讓孩子有個特長什麼的,藝多不壓身嘛,多學點總是好的。

可是市面上那麼多種特長班,唱歌,跳舞,各種樂器,各種體育項目,繪畫,下棋,書法,演講,戲劇……隨便數數就十幾個,要學什麼好呢?感覺每個都有理由學,但是學多了孩子又肯定吃不消。怎麼辦呢?

現在都講究要尊重孩子意見,那讓孩子自己決定吧,娃試了喜歡咱就學!

可這樣真的很不靠譜,小孩子其實根本不能判斷自己到底喜不喜歡,她可能只知道上這個課有粉紅娃娃套裝可以拿很開心,哪裡會知道自己這一點頭,老母親的掏出來的白花花的銀子,千八百個娃娃都買下來了。往往當初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理由哭著喊著要學的是她,沒一陣覺得不好玩了太難了哭著喊著不學了還是她。

這個時候就很尷尬了,繼續學吧,家裡雞飛狗跳永無寧日,放棄不學吧,學的過程中交的各種學費,買的各種裝備就全得打水漂,試錯成本巨大,誰家裡也沒礦,禁得住孩子這麼瞎折騰呢!

所以呢,如果你不是閒著沒事想撒錢玩票,對待孩子選擇興趣特長這方面,就一定要謹慎一些,尤其是對那些入門成本很高,特別需要勤學苦練的項目,一定要多考慮,不要心血來潮式學藝,一時的衝動導致孩子痛苦,家長被折磨,到最後還不免竹籃打水一場空,就太失敗了。

橙子自己兩個娃,也讓他們接觸過很多興趣班,成功和踩坑的經歷都有一些,在這裡談一談我自己的經驗

首先定義一下什麼是愛好特長:學校裡不教,就算不會沒太大影響,但是會讓人生增添很多樂趣的一些技藝。

所以那些學術性的班,什麼奧數,速算,編程,英語,等等項目,不能算是興趣愛好,只能算是學術輔導或拔高。學了是用來增強未來競爭力的。

當然,如果孩子特長非常突出優秀,也確實會成為競爭力,但是這種情況只屬於極少數中獎的情況,絕大多數的孩子是普通人,是到達不了那個程度的。相信大多數父母,也不是衝著孩子成名成家去的,只是單純的想讓孩子多學點東西。

所以我們在為孩子選擇愛好特長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自己的初心:這門技術,是我送給孩子一生的禮物,孩子可以通過對這門特長的學習,認識更多的同路人,經歷更多的有意義的事。就算他成年了,這個愛好依然可以繼續滋養他的生命,讓他在無聊的時候可以消遣,在有情緒的時候可以疏解,讓他的生命多一個寄託,讓他的生活永遠不會缺乏趣味和色彩。

既然是滋養一生的項目,就一定要注重這個項目的可持續發展,比起「能玩得多好」,更重要的是「能玩多久」。

別認為學特長是一錘子買賣,生拉硬拽的學會了就完成任務了。那種突擊學兩年考個級就扔到一邊再也不碰的特長,沒有任何意義,只是浪費時間。只有這個項目孩子成年了還喜歡玩,有閒暇了願意玩,那才是一次成功的興趣培養

基於這最重要的「可持續性」,父母在一開始為孩子選擇特長項目的時候,可以從以下三點考慮:

一,選擇有條件經常玩的項目

千萬不要以為,孩子學一門興趣,需要付出的只是課時的費用和裝備用品的金錢費用,興趣不光是燒錢,也非常的燒時間燒精力。

想學好一門技術,學的時間是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的時間要用來「練習」,你一定要把練習花費的時間精力金錢也考慮進去,如果你的條件無法支持大量的練習時間,那就不要太衝動的跳坑。

這點在體育項目上的表現比較突出,比如說像滑雪,高爾夫這種特別依賴場地的項目,不光是要上課就夠了,平時也必須要練要玩,場地往往很遠,每次練都要花錢花時間的折騰。就這個課外練習所需要的花費,你不能覺得心疼,也不能覺得麻煩,要經常帶孩子去玩,孩子多接觸,才有可能練得好。

舉個例子,我家孩子滑雪和滑冰都學了,但是我覺得他們應該學滑冰更有發展一些,因為滑雪去一次又貴又遠,我實在是沒時間經常帶他們上雪山,只能是淺嘗輒止了。滑冰倒是非常方便,家門口就有一個冰場,不上課我也可以經常帶他們去滑著玩,不但長進的快,也有條件可以堅持下去。

總而言之,一定要考慮到大量的日常練習所需要付出的各種成本,自己能不能支持,如果覺得吃力,那就慎選,至少不要學得太深入,免得支持不了放棄的時候太心疼。

二,選擇容易形成家庭氛圍的項目

如果實在不知道孩子學什麼,可以優先挑你自己學過的項目讓孩子學,哪怕你當年學失敗了,後來基本上都忘光了,只要有一點底子,孩子再來學,能夠堅持的機率往往會更大。

第一,你自己有過經歷,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至少會比較懂這門技術是怎麼回事,更容易挑選合適的師資,不太會被無良資質不夠的機構哄騙。

第二,你自己學過,也更有經驗,也更能汲取教訓,當孩子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的時候,你也會更有辦法和底氣去解決,讓孩子在學習中能夠少走彎路。

第三,你自己會一些,在孩子入門的時候更容易樹立權威,孩子對你的專業性服氣,就願意聽從你的建議更配合。專業人士來誇他好,也總比完全不懂的人誇他好,更有份量一些。

我之所以會選擇讓毛頭和果果學鋼琴,主要是因為我小時候學過電子琴,這個樂器我更懂,這和為了孩子彌補我的遺憾是兩碼事,我學過一遍,有過些經驗,孩子站在我的肩膀上,總會看的更遠些。

當然,也不排除很多父母完全不懂的,可以帶出厲害的特長孩子,但是這就得家長跟著孩子一起學,至少那些術語你要聽得懂才行,恐怕就更費勁兒一些。如果你自己對某個特長項目有過相關經歷,孩子也不排斥,那就優先考慮這個,經歷既財富,別浪費了。

另外,如果你學過,也能在這個方面和孩子在生活中互動作為消遣,讓這個愛好融入到日常生活當中去。譬如孩子學下棋,你就可以沒事和他殺一局,孩子學桌球,你能和他對打兩場。就像我們家,遇到孩子喜歡的曲子,我就會下載譜子和他們彈著玩一下,我彈不好,至少彈個意思,是個生活樂趣。這種家庭氛圍的薰陶,是非常利於孩子繼續學習下去的。

三,選擇符合孩子個性特點的

前面說了,孩子說喜歡一個項目,未必是真喜歡,他不一定是因為啥喜歡,可能只是喜歡這個老師笑眯眯的很親切,可能只是覺得這個東西亮晶晶的挺好玩挺漂亮,可能只是覺得這個教室很舒服還有好吃的……總而言之,孩子說的喜歡不一定靠譜。

你作為家長要自己有所判斷,哪一類的項目適合自己的孩子

如果你家孩子對腦力活動非常感興趣,就可以考慮給他報個棋類項目

如果你家孩子身體特別靈活,那可能特別適合某些體育項目

如果你家孩子聲音好聽響亮,那可以考慮學個聲樂

你還可以觀察一下孩子平時特別喜歡做哪一類的事情,去推測他可能喜歡什麼項目

……

你對自己孩子的特點應該比較了解,按照孩子的性格特點去定下特長的方向,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一開始可能很難知道自己究竟喜不喜歡這個項目,但是他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的成就感是實實在在的,受表揚多,學得比別人好,成就感高,自然就越來越喜歡,這樣愛好和能力形成良性循環,讓成就感源源不斷,孩子就非常容易堅持下去了。

可能有些父母喜歡反著孩子的個性特點來報班,譬如孩子特別不好動,很懶,就非要給他報個體育項目,想讓他多鍛鍊,彌補缺點。這樣報班當然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你要對這麼報的結果有所預期,那就是這不是孩子擅長的,挫敗感是很大的,他能去學能參與就應該誇獎了,就不要指望他學得有多好,學一陣就放棄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當然他也會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收穫一些東西啦,但是和你所付出的是否成比例,是否值得,就見仁見智了。

國內很多孩子,小的時候趕場一樣的上很多特長班,可等到了上學的時候,父母又覺得沒時間沒精力繼續,就把所有的特長全都扔了。我自己小的時候就是這樣,學過的特長很多,包括電子琴,單簧管,畫畫,書法,溜冰,可到如今基本沒有一樣能真正拿得出手的。

我覺得這樣真的沒意義,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佔用了很多玩耍的時間,到最後基本什麼都不剩,真的巨虧。

我們從一開始,就應該把培養孩子的特長作為貫穿孩子整個成長的事情,小的時候不知道孩子的特點方向,時間相對充裕,可以讓他多接觸幾個看效果,可一旦發現娃真心所愛,那就把資源重點傾斜,把學習之餘有限的時間和精力,集中花在一到兩個孩子特別喜歡的項目上。只有孩子自己願意很多年不間斷的繼續這個特長練習,最後才能終於能夠成為他的熱愛和樂趣,並一生都從中受益。

希望父母們在為孩子挑選特長項目的時候,不要總想著「娃是不是在這方面有天賦?」這樣的問題,這和期待中彩票區別不大。還是要多想「娃能不能把這個項目堅持下去?」,這樣事關「可持續性」的問題。少衝動上頭,多考慮具體實際的問題,你應該會做出更加明智的選擇。

相關焦點

  • 特長愛好,比選擇更難的是知道什麼時候該放棄
    有閒有錢有氛圍,於是3-5歲小娃們的父母成了「特長焦慮」的重災區,而且一報班就剎不住車,覺得這個項目鍛鍊身體特別好,那個項目培養審美必須學,又有個新項目開發智力感覺不學會虧,還有的項目雖然必要性不大,可孩子哭著喊著要學又有什麼辦法……反正技多不壓身,多嘗試嘗試總沒有錯,於是體力的腦力的文藝的體育的線上的線下的,各種特長班,不知不覺的把孩子的所有空閒時間都塞滿了
  • 如何引導孩子尋找興趣愛好?「陶金法」讓他們發現特長
    我帶著女兒欣然前往,準備再次批判她的「糾結式」廚藝。一通風捲殘雲之後,女兒開始「拍馬屁」說:「表姨,你做的菜真好吃!以後我也要學做飯,做一名廚師!」表姐面若桃花,給了她一百塊零花錢,我當即拆臺:「你不是說喜歡彈琴唱歌,將來要成為歌手嗎?怎麼突然改行了?」
  •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特長愛好?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它是我們對待一切事物熱情的基本,如果沒有了興趣,那麼孩子對待事物就打不起精神,所以父母對孩子喜歡的事物要多加觀察,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這樣有助於孩子的成長發育。前兩天有個爸爸問我,你家跳跳有沒有報什麼興趣班?我說沒有。其實每當說到這個話題,我都按捺不住內心,想說些話。
  • 你給孩子選擇的愛好,不一定是孩子的愛好,選錯了毀一生!
    杉杉爸爸:選擇是一種智慧家長的想法永遠都是:我一定要把孩子培養好!但大部分家長的想法終究只是想法而已。成功的孩子靠的永遠都是自己。你給孩子報的特長班,適合孩子嗎?現在的教育機構可以說是爛大街的存在,各種愛好技能班多的更是沒有你想不到的。可是究竟如何選擇才對,誰也無法準確的回答,因為本身就沒有標準答案;更是無法用未來的結果去驗證對錯的,因為時間無法倒流,人生沒有如果和假設!
  • 幾歲為孩子選擇「特長班」最合適?
    >幾歲為孩子選擇「特長班」最合適?但是,幾歲送孩子參加特長班最合適,怎樣為幼兒選擇特長,成了許多家長很頭疼的問題。    從2歲起開發潛能    在寶寶2歲左右時就應該擴展他的眼界,在認知方面培養孩子的興趣。
  • 愛好和特長蘊藏著孩子內在生命動力
    問題在於教育者要去發現每一個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孫同學情緒很低落,發誓從此不再拉琴;家長也認為要集中時間和精力在高考上,索性不想讓孩子再拉琴了。我發現這件事後,找學生家長談了一下,建議孩子可以不參加樂隊,但特長一定要保持下來,不要放棄。我常年帶高中畢業班,注意觀察和研究高校招生政策。各個大學為了繁榮校園文化,每年會拿出一定比例的指標招收藝術特長生,在高考中會有加分。
  • 沒愛好沒特長,如何選擇大學專業,掌握這六大方法就夠了
    上大學前選專業,必須參照自己的天賦、性格、愛好、特長,結合自己的未來規劃和家庭資源,理性的選擇能帶來成功的結果,這一點毋庸置疑。當然有很多家長和孩子表示,沒有任何的愛好和特長,能夠對應專業,那怎麼辦呢?文末告訴你。一、什麼專業需要什麼特質?
  • 「特長」不等於「愛好」,愛好才是孩子前進路上的直接原動力
    家長們培養孩子的興趣可以說是不遺餘力,但是這樣跟風似的培養,孩子有了多個特長,真的會成為孩子未來的原動力嗎?我們要搞清楚,孩子的「特長」不等於「愛好」,愛好才是孩子前進路上的直接原動力,培養孩子真正的愛好才是重中之重。
  • 什麼,你竟然沒有愛好和特長!這是問題,得「試」
    我經常聽到很尷尬的話:「我沒有什麼愛好」、「我沒有特長」,「我喜歡聽音樂,看電影」,「我是個吃貨」。這有什麼問題麼?當然有,在專業人士眼中,這些回答意味著你是個「無趣、無用之人」。出名要趁早,很多人很小的時候,就發現了自己的愛好特長。
  • 王一博自曝童年經歷:為什麼要給孩子報特長班,這是最好的答案!
    1/我勸你一定要給孩子報興趣班知乎上有網友問,孩子只想著玩,還埋怨為什麼一定要給他報興趣班,到底該怎樣回答孩子?有位網友的回答贏得了高贊:告訴孩子——逼你上興趣班,是怕你以後恨我。周國平先生曾說過:「一個人活在世上,必須要有自己真正愛好的事情,才會活得有意思,才會有爭取成功和體驗幸福的能力。」孩子有任何一種興趣,沉浸於任何一種愛好,都是一件特別美好的事情。
  • 我的孩子要學習特長嗎?是的,要學習一門特長
    所以說,藝術等特長不僅僅是一門技能,更是一種精神的塑造,學習一門特長,會讓孩子更好的成長,他們會因此擁有更加璀璨的人生。如何為孩子挑選特長愛好呢首先,建議尊重孩子的喜好愛好,如果孩子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您可以採用引導式溝通交流方法,記得一定要多站在孩子的視角考慮問題,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閃光點,有自己專項的偏好,要從他們性格特點出發,這樣更加容易把特長發揮到極致,比如有的孩子文字能力較強,文字閱讀理解能力較強,就可以培養他的閱讀技能;有的孩子能言善辯,就可以培養他的表達溝通技能;有的孩子畫面感很強,就應該培養他的美術藝術細胞……多培養孩子的優勢特長
  • 你是要培養孩子「興趣」,還是要讓他有個「特長」?別盲目報班
    你是要孩子培養興趣,還是要孩子有一項特長?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你只是想讓孩培養一些興趣,大可不必帶孩子去參加各種興趣班,畢竟培養興趣是為了讓孩子接觸到更多的門類,讓他們的愛好廣泛,自己在家帶著孩子玩,體驗一下就可以了,不一定非要花招錢去上興趣班。
  • 如果孩子沒有興趣愛好,家長應該「逼迫教育」,讓孩子學習特長嗎
    同學最近有些很糾結:她的5歲兒子對什麼都沒有興趣,然而其他同齡孩子不是學習唱歌跳舞,就是學習鋼琴古箏……眼看孩子要上幼兒園,這樣她很著急,尋思著要不要給孩子報班,逼著孩子學習特長?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家長缺少了耐心,在盲目培養和隨大流的影響下,看到別人家孩子都在學,總是擔心孩子輸在了起跑線,因此往往會越過激發和挖掘孩子興趣這個過程,甚至代替孩子去選擇學習發展的興趣,當然其中不乏家長自己的愛好。
  • 簡歷愛好特長怎麼寫?
    興趣愛好在簡歷中所佔的分量比重並不大,因此很多人並不怎麼在乎這部分內容。興趣愛好可以成為招聘方對求職者的一項評估,尤其有些單位都會有年會啊運動會啊什麼的,領導們都想招個能頂點作用,給自己臉上爭光的新人。所以,特長愛好是你簡歷的加分項,寫好了錦上添花,甚至可以雪中送碳。簡歷中特長愛好應如何寫才嫩提高求職成功率呢?
  • 愛好與特長那一欄,你為什麼是空的
    「愛好意味著有錢有閒」。有人說。這對經濟下行時期疲於應付生活的國人來說,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但這次有意思TV找到了三個「反例」,做了這期《城市舞者》的選題。不管是本職工作,還是跳舞這個愛好,他們都做得挺好。當他們投入時間給舞蹈,舞蹈也給予他們豐厚的回報。臨床藥劑師娜娜日常要面對很多化療病人,接觸多了,心情自然會受到影響。但只要一去跳舞,節奏感的音樂響起,她的心情也跟著切換了過來。跳舞是她最佳的解壓方式。
  • 你曾是少年,你確定打籃球是你的特長而不是愛好嗎?
    「你確定打籃球是你的特長?因為曾經我也認為打籃球是我的特長後來我才知道這只是我的愛好而已。」記得一件非常搞笑的事情,大一那年剛入學,老師讓填入學登記表,裡面就有愛好和特長這兩個空格,我清楚記得這兩塊我填寫的都是「運動、唱歌」,當時我是班長,我手錶的時候發現大家大部分都寫的「無」,心中還有些納悶大家難道一點喜歡的東西都沒有嗎?
  • 藝術學涯 | 特長篇 2 – 如何為孩子挑選藝術特長
    上帝為你關上一扇窗,肯定還會為你再打開一扇門。所以,你也不能硬頂著來啊!首先,在藝術特長培養這條道路上,各位家長要搞清楚一件事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孩子肯定跟某些事情無緣,你非要這樣硬折騰,會把孩子搞出心理障礙的,這不是水滴石穿、鐵杵磨針的那套邏輯。其次,在藝術特長培養這件事兒上,千萬別拿你自己的體驗來迷信這項藝術特長的功能。
  • 該如何保護孩子的興趣特長?
    作者: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感興趣喜歡,或者程度更深些熱愛,這是培養孩子特長的前提條件。這種情感可遇不可求,若碰到那就是一發不可收拾。不知你家孩子有沒有特長呢?1若孩子遇到了哪個能點燃他心中一把火的特長,那麼請支持。若沒有,莫要威逼利誘。
  • 要孩子前必須要考慮到的六點
    都說孩子出生的前三年最難熬,準備要孩子的親們一定要考慮到以下幾點哦。1.首先就是經濟問題,在要孩子之前最好保證在孩子出生後,整個家庭的生活水平不會因為孩子的花銷而受到影響。很多媽媽在有了孩子之後才明白「養孩子燒錢」這句話是多么正確。
  • 女學員特長寫籃球,蔡徐坤:特長還是愛好要分清楚,別學我哦!
    女學員特長寫籃球,蔡徐坤:特長還是愛好要分清楚,別學我哦!不過,今天我們要說的可不是這些訓練生而是她們的導師--蔡徐坤!因為《青春有你2》這個節目的第一個熱搜不是別人就是咱們的坤坤製作人引起的哦!到底蔡徐坤的熱搜是什麼?還請大家慢慢的往下看:話說在開播的第一集裡,各公司的練習生小姐姐首先要亮相併和導師們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