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客戶端12月8日電 跳上巡檢電動車,撐開伸縮杆,努力挺直身子,用力揮動雙手摘取樹枝上懸掛的塑膠袋,整個過程一氣呵成。記者見到李陽時,他正在奮力地將掛在樹上的塑膠袋取下來。李陽說,塑膠袋隨風飄動格外刺眼,他目測了一下高度,感覺自己能夠取下來,就沒有喊人過來幫忙。
2010年老家在山東菏澤曹縣的李陽和愛人孫秀蘭來到青島,最初,他們選擇這份職業時,「沒想那麼多,就是一份工作」。隨著對環衛工作的熟悉,也受到過身邊人的質疑,但最終堅持了下來,「我憑自己勞動生活,不丟人。」夫妻倆在環衛工的崗位上一幹就是10年。
「環衛工作就是這樣,剛來那會兒確實不習慣,現在也習以為常了,早上4點就得上崗了。」每天凌晨,當整座城市還沉浸在睡夢中的時候,李陽夫婦已經比上班族們提早5個小時開工了。十二月的青島,最低溫度已跌破零下3攝氏度,寒風刺骨,夫妻倆每天垂臂、抬臂、揮臂,一次又一次重複著枯燥的動作,一鐵鍁又一鐵鍁將市民傾倒的生活垃圾裝車。
李陽騎著巡檢電動車沿著香港中路,向北拐進新浦路,來到閩江路工作段。「每天早晨我們都要先來這邊的居民區轉轉,經常會有大件的老舊家具被扔出來,就隨意放在路邊上,有的時候就能擋住上班車輛沒辦法開出來。」李陽夫婦需要提前計劃好巡檢的時間和路段。「我們要把這些舊家具歸置到一起,等垃圾清運車到了,一次清運完畢。」李陽向記者講到。
李陽夫婦負責閩江路、五四廣場片區的環衛保潔工作,「五四廣場可是咱青島的網紅打卡地,只要來青島玩的人都要到這裡看看,可馬虎不得。」無論春夏秋冬、嚴寒酷暑,夫妻倆身著橘紅色工裝、一副手套、一副護膝,騎著一輛藍白相間、帶有「市南環衛巡檢」標誌的電動巡檢車工作在青島市南區的大街小巷。
「現在秋冬季節,最愁人的就是清掃落葉了。」孫秀蘭告訴記者,每天都要搶在早高峰之前,把落葉清掃乾淨。不然被汽車碾過之後再清掃,既費時又費力。
李陽夫婦戴上手套後,嫻熟的揮舞著掃把,動作乾脆有力,雖然臉凍的通紅,但額頭卻冒著熱氣。經過一早晨的清掃,基本完成了責任區的清掃工作。垃圾清運車一到,還要將落葉整包整包的搬上車去,每天都要清運20多包。
孫秀蘭說:「每天早早起來,趕在大家上班之前就把路面打掃乾淨,讓他們有一個好心情,我們心裡也熱乎。」
這時候街上的人流和車流也開始多了起來,不過這僅是一天工作的開始,接下來,還要對路段進行巡迴保潔確保路面全天侯整潔乾淨。
李陽告訴記者一個細節:在巡檢過程中最怕車窗拋物,馬路上車水馬龍,垃圾就在馬路上,看著只能幹著急。等到紅燈亮了,車流停下來,趕緊跑過去清理掉。
李陽夫婦常常四五個小時之內都不能停下來暖暖手休息一下,甚至都來不及喝上一口熱乎水,實在累了,就坐在馬路牙上休息一下。「現在還不到天氣最冷的時候呢,等入了三九、四九才是最冷的時候,穿再厚的衣服都能凍透。」對於在寒冷的冬天工作他們早已習慣了,在他們看來,幹好自己本職工作,確保責任區域乾淨、整潔就滿意了,累點、冷點也無怨無悔。
「現在雖然工作壓力大,可是比以前好太多了。最開始我用過手推車,巡檢要一步一步的量。後來配發了腳蹬三輪車,就能節省體力了。現在我們有了電動車,巡檢起來就更加得心應手了。」李陽向記者講述這些年的變化。
臨近中午,李陽夫婦來到五四廣場旁的勞動者驛站,這裡為他們這樣的戶外勞動者提供一站式服務。李陽告訴記者:「以前沒有勞動者驛站,我們吃飯就是隨便吃一點。現在可好了,工會為我們建了驛站,這裡還有空調,我們可以在這裡吃飯了。」
「我們也不會用微波爐,這裡的工會志願者特別熱情,每次都替我們熱飯,還能在這裡接熱水,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孫秀蘭高興之情溢於言表。她繼續講道:「雖然我們每天很早就出門工作,但是能給大家營造一個乾淨整潔的環境,心裡還是挺高興的,而且社會上這麼多人都關心著我們,我們覺得很滿足,很開心。」(工人日報記者 楊明清 通訊員 匡潤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