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太原12月11日電 題:勞動者港灣:城市裡的冬日「暖心港」
新華社記者 李紫薇
12月的太原,即便是正午,行人們也冷得把脖子緊縮在衣服裡。但此刻,環衛工人程芳正坐在「勞動者港灣」的座椅上,享受舒適的午休時刻:室內溫度超過20℃,杯中水冒著熱氣,午飯在微波爐中旋轉。
近年來,很多商家和社會機構主動向社會大眾開放資源,設置便民服務點,建設銀行修建在其營業網點大廳內的「勞動者港灣」就是其中一個。數平方米的開放空間中,休閒座椅、擦鞋機、飲水機、急救藥箱、印表機等便民物品一應俱全,很多「港灣」還設置了讀書角和共享屏幕。
12月9日,環衛工人程芳在建設銀行太原二營盤支行大廳內的「勞動者港灣」打水。新華社記者 李紫薇 攝
因在附近工作,程芳常去建行太原二營盤支行的「勞動者港灣」。像很多便民點一樣,自2018年底建成以來,「港灣」吸引了眾多環衛工人、快遞員、外賣小哥等勞動者,他們在這裡打水、休息、充電、使用網絡。「『港灣』舒適方便,銀行的工作人員也不排斥我們。」程芳說。
便民站點看似簡單,設計卻十分精巧,藏著暖心和關懷。山西省政務中心「勞動者港灣」負責人李遠平說,「港灣」的物品採購和擺放都有標準,要讓勞動者少經過窗口,能最快速地找到所需物品,也能少些「不好意思」。
這是位於山西省政務服務中心大廳內的「勞動者港灣」(12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紫薇 攝
有些「港灣」變成了勞動者的「解壓站」。山西省政務中心「勞動者港灣」是人流量最大的「港灣」之一,工作人員和辦事群眾在「港灣」的沙發和座椅上或靠或坐。在政務大廳市場監管局窗口工作的高國峰,是這一「港灣」的常客。記者採訪時,他正在和工作人員聊《抗戰歲月》第三部的書中細節。「圖書角的書我基本上都看過了,窗口辦事員每天要辦數百條業務,抽空來這兒看書聊天,很解壓。」高國峰說。
建行山西省分行網點管理與服務科科長高保靜介紹說,截至2020年12月,僅在山西省,正式掛牌並向社會開放的「勞動者港灣」有398個,覆蓋所有縣域。2018年8月份以來,累計服務達420餘萬次。
「現在,城市的各個角落都有『港灣』這樣的便民點,給了我們很多溫暖,即便是嚴寒酷暑也好過很多。」程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