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解難。 姜建輝攝
5月20日,蘇州發布《關於建設勞動者就業創業首選城市的工作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推出「最美勞動者」宣傳活動、「金藍領」培訓工程、「一周市長」系列活動等29條創新舉措,在「5·20」這一特殊節點,向勞動者「深情告白」。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藍紹敏說,要把蘇州打造成為勞動者素質最優的城市、配置效率最高的城市、勞動者最被關愛最能融入最能成長的城市。
在本次出臺的建設勞動者就業創業首選城市29條具體舉措中,有16條是國內首創,9條是在既有政策基礎上的「升級版」,還有4條是對標國內先進城市結合自身實際的再攀新高。本報將圍繞《意見》出臺背景、特色亮點及實施路徑,為各位讀者進行深度解讀。
突出「四個考量」 讓城市發展與勞動者成長同頻共振
改革開放以來,蘇州一路高歌,抒寫了開放發展的城市傳奇,始終保持著盎然生機和蓬勃激情。蘇州之所以能夠在經濟社會發展上走在前列,歸根結底是廣大勞動者建設了蘇州、成就了蘇州。
在蘇州主政者看來,當前,處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面對為全面小康建設「樹樣板」、為現代化建設「探路子」重任的蘇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勞動者,更應該重視勞動者,也能夠為廣大勞動者就業創業提供更加廣闊的舞臺。
《意見》表明,建設勞動者就業創業首選城市,其核心內涵就是將城市發展需求與勞動者自身發展需求緊密結合起來,通過打造「就在蘇州」活力城市、勞動關係模範城市、生活宜居暖心城市,引人、留人、育人,讓每一位勞動者都能在激情燃燒、幹事創業的火紅年代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實現個人奮鬥的目標。蘇州要成為勞動者素質最優的城市、配置效率最高的城市、勞動者最被關愛最能融入最能成長的城市,具體的考量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以城市體制機制的創新來貫徹「六穩」「六保」的決策部署。民生穩,人心就穩,社會就穩。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六穩」工作、「六保」任務,就業都擺在首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開放再出發起步之年和應對疫情大考之年,蘇州緊扣就業和民生,著力在求職招聘、創業環境、技能成才、和諧關係、社會法治、公共服務等方面大膽進行體制機制創新探索,率先開啟基本現代化新徵程,努力以「首創首範效應」來實現「首選城市」的目標,充分展示蘇州的發展自信和責任擔當。
以就業創業環境的優化來增創蘇州城市發展的長遠優勢。蘇州是全國第二大移民城市,全市常住人口中一半以上是「新蘇州人」;蘇州經濟發達、民營經濟活躍,市場主體已突破200萬戶大關,人力用工需求極為旺盛。當前,蘇州大力推動開放再出發,建設「現代國際大都市、美麗幸福新天堂」,更需要進一步敞開大門,通過優化就業創業環境,增強與「蘇州最舒心」一流營商環境的協同效應,加大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吸納力。
突出以勞動者素質的提升來滿足產業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蘇州不僅享有「製造之都」「世界工廠」的美譽,更重要的是產業鏈已十分完備,面對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浪潮,蘇州的高質量發展既需要高端人才引領,還離不開更多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的支撐。為此,蘇州需要進一步創新「引人、留人、育人」的理念方法,以最優勞動者賦能最強產業鏈。
以公共服務的完善來實現勞動者對美好生活的熱切期待。蘇州連續四年獲評《經濟學人》「中國內地最宜居城市」稱號,公共服務始終聚焦勞動者、老百姓重點關切的痛點堵點和城市發展的重點難點進行創新完善。下一步,蘇州將藉助建設勞動者就業創業首選城市契機,進一步提升公共服務的保障力、服務載體的吸引力、先進典型的引領力、政務服務的親和力,讓每一位普通勞動者都能在蘇州體面地工作、有尊嚴地生活。
圍繞「五個方面」 全面打造就業創業環境「升級版」
《意見》明確,蘇州將著力推動求職招聘「零距離」、創業環境「零溫差」、技能成才「零門檻」,更加精準高效促進人力資源聚集。政策內容有著鮮明特色,圍繞勞動就業、創業、構建和諧勞動關係、權益維護、公務服務五大方面展開,全力勾畫出「勞動者首選城市」的現實模樣。
圍繞就業促進方面,創新打造「就在蘇州」服務品牌,通過線上線下服務並重的方式,為企業、勞動者提供系統集成的就業創業公共服務。建立就業促進聯盟,2年內全國範圍遴選新增100所以上校企合作單位,促進產業融合,全面提升引人、留人、育人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實施「緊缺勞動者引入計劃」,每年組織重點企業赴外地開展包括環境推介、專場招聘等在內的「蘇州日」活動,聚焦產業發展精準引進勞動者。
圍繞創業支撐方面,累計在蘇州參保滿3年或帶動5人以上就業的外地人員,同等享受本市戶籍人員所有創業政策。外地戶籍勞動者無差別享受政府補貼性創業培訓,推動創業培訓「普遍、普惠、普及」,提升勞動者創業能力和創業成功率。預估上述政策每年享受人數將惠及10多萬人次,將拿出近2億元資金補貼來蘇創業勞動者。
圍繞和諧共建方面,加快推進蘇州工業園區國家級深化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綜合配套改革試點,修訂完善和諧企業評價指標體系,加大和諧勞動關係企業聯合激勵力度,確保2020年底全市培育各級和諧勞動關係企業數佔單獨已建工會且正常生產經營企業的比例達65%以上,2022年底達75%以上,和諧勞動關係水平保持全國前列。
圍繞權益維護方面,全面貫徹宣傳《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集中各方力量,創新體制機制,強化制度執行,推動以法治手段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研究制定勞動者權益維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具體工作辦法,強化人社、公安、檢察院、法院等部門聯動協同,加大對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等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建立各級人社勞動維權「一窗式」受理平臺,在市、縣兩級仲裁院設立農民工工資爭議調解仲裁庭。推動勞動人事爭議訴訟案件簡案快審、繁案精審,簡單勞動人事爭議案件依法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審理,由法官獨任審理並在2個月內審結。完善勞動爭議法律援助服務體系,建立法律援助事項負面清單,清單之外所有事項免費享受法律服務。
圍繞公共服務方面,率先探索通過「安居蘇州」手機客戶端,為勞動者提供找房、預約看房、租金支付等全流程線上服務。3年內籌集建設低租金、小戶型的政策性租賃住房10萬套(間),盡力滿足勞動者居住需求。大力實施教育供給提質增量工程,年內將新建、改擴建幼兒園、中小學等40所,新增學位4.81萬個,確保符合條件的外來勞動者隨遷子女同等接受義務教育,教育均衡發展水平保持全省領先。完善基礎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推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檔升級,建設智能化社會綜合治理服務平臺,努力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公共衛生服務。健全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醫療保障體系,提升長護險服務水平,強化大病險兜底保障功能,讓異地就醫更方便快捷。同時,爭創蘇南區域職業病防治中心,打造安心放心舒心的健康就業環境。成立蘇州市新市民事務中心,完善「網際網路+政務服務」體系,實現公共服務「線上一網、線下一窗」,讓勞動者更好地享受各類公共服務。
展開「五項布局」 讓勞動者參與度、獲得感更勝一籌
打造「勞動者就業創業首選城市」,蘇州還把勞動者的參與度、獲得感作為重要衡量標尺予以充分考慮,在勞動者普遍關心關注的技能提升、載體搭建、典型選樹、文化服務、政務提升方面作出一系列周密布局。
蘇州加大力度支持技能成才。為所有勞動者無差別提供政府補貼性技能培訓,覆蓋崗前培訓、崗位提升、技能成才等職業生涯全周期,到2022年底力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70萬人次以上。2年內安排1.5億元左右資金創新打造「金藍領」培訓工程,實施技師研修、新興產業、品質生活三大培訓計劃,力爭新增高技能人才數保持全省、全國大中城市前列。創新技能勞動者評價方式,暢通高技能人才與專技類人才評價通道。
蘇州系統發力強化載體服務保障。加強「海棠花紅」先鋒陣地建設,實現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全覆蓋,引導動員廣大勞動者跟黨走、同奮鬥、共成長,積極參與文明城市、法治城市、平安城市、安全發展示範城市建設。開通「蘇青惠」雲平臺,為青年勞動者提供多樣化、一攬子服務。開放工會會員網上入會埠,最大程度吸納各類勞動者參加工會組織,享受優質服務。
蘇州擴大典型選樹突出模範引領。創新開展「最美勞動者」遴選宣傳活動,每年從各行各業遴選宣傳1萬名,並授予紀念章,對「最美勞動者」技能提升拓展的按培訓補貼標準給予個人同等獎勵,3年累計不超過1萬元;參加蘇州市流動人口積分管理時,加20分。同時,加大先進典型宣傳力度,大力弘揚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
蘇州通過多元互動打造濃厚文化氛圍。開展「勞動光榮周周樂」逐夢新天堂·職工舞臺系列文化活動,邀請勞動者與專業表演者同臺表演,策劃一批電視節目和網絡視頻作品,營造「家在蘇州」良好氛圍。完善「10分鐘閱讀圈」,新建一批智能化圖書館服務點、24小時圖書館、「城市書房」等新型閱讀空間,豐富勞動者文化生活。鼓勵支持各類社會組織為勞動者提供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公益類服務項目。
蘇州以「角色互換」提升政務親和力。創新開展「一周市長」系列活動,邀請「最美勞動者」代表走進政府辦公室、政府會議現場等辦公場所,近距離感受政務活動,全方位參與政府決策,採納好的意見和建議。
蘇州不遺餘力,做足每一個細節「實力寵愛」勞動者。蘇州市市長李亞平表示,蘇州將圍繞「現代國際大都市、美麗幸福新天堂」的發展願景,奮力創造「近者悅、遠者來」一流環境,真正讓勞動者「來了就是蘇州人」,就業創業「篤篤定定」,生活工作「樣樣蠻靈咯」!(盛 崢 徐瑞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