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川普已經是回天無力翻盤無望,然而川普並不甘心就此黯然退場,越是臨近任期結束,川普搞事就越是頻繁。
據「今日俄羅斯」報導,當地時間21日,川普政府分別向澳大利亞、日本、印度的現任及前任領導人授勳,以表彰他們在印太地區抗衡中國的「突出貢獻」。
在川普看來,「亞太小北約」是上他總統任期內的一枚勳章(雖然日本曾公開表態,不存在什麼亞洲版北約),不過也可以成為他這四年來誇耀的功績之一了。
但是,無論是拜登還是川普,都不會放棄「拉攏日本、印度、澳大利亞合圍中國」的路線,川普急於論功行賞,老實說是一種邀功的行為,似乎是在向世人宣告:印太「四國聯盟」是川普建立的。
但諷刺的是,以如今的形勢看來,川普的授勳舉動,反而像是難兄難弟在「抱團取暖」。
先說日本這邊的情況。自陷入「賞櫻會」風波以來,安倍晉三的日子可真是不好過,一邊是反安倍勢力持續出招,一邊是菅義偉、岸信夫冷眼旁觀,似乎要與安倍劃清界限。另外,川普即將離任,安倍又失去了總統朋友做「靠山」,如今可真是孤立無援。
據日本放送協會22日報導,安倍晉三正在接受東京檢方的訊問,其秘書也在接受調查。據悉,該秘書正是支持安倍晉三的組織負責人,因涉嫌違反《政治資金管制法》受到檢方的調查。
值得注意的是,該秘書在接受訊問時承認,自己因疏忽沒有記錄政治資金收支報告。這樣一來,責任似乎都落在了安倍的秘書身上,檢方難以對安倍本人提起訴訟。然而,反安倍勢力此番「來勢洶洶」,安倍暫時還不能放鬆。要知道,安倍原本有意梅開三度再次出任首相,可不能讓「賞櫻會」風波影響自己的仕途。
再說印度這邊。如果要用一詞形容莫迪的狀況,「焦頭爛額」再合適不過了。莫迪確實很心煩,這第一大煩惱就是疫情。據路透社報導,印度已經有60%的人口感染病毒,對此莫迪還故作輕鬆稱,「說明正在戰勝疫情」。
但莫迪真的輕鬆嗎?英國毒株變異後,印度迅速關閉了英國航班,而印度本土醫藥公司正在加緊生產未獲批准的疫苗,不過相對於印度染疫人口而言也是杯水車薪。
不過,莫迪最頭痛的還是印農的抗議問題。20萬印農進軍新德裡可不是「一時興起」,而是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如果莫迪政府不能給出滿意的交代,印農還將繼續抗議下去,而前段時間的印度全國大罷工,很好地展現了印農的「威力」。
隨著成千上萬的農民向莫迪政府施壓,印度國家銀行提出了解決該僵局的五點策略,然而如果莫迪不能解決農產品最低價格保證,印農不會因此善罷甘休。
最後說澳大利亞。莫裡森為何頻頻挑釁中國,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轉移澳大利亞民眾的視線。疫情爆發以來,歐美等國的日子不好過,澳大利亞也沒強到哪裡去。
近29年以來,澳大利亞經濟首次出現明顯下滑。今年第二季度,澳大利亞GDP環比萎縮7%,第三季度雖然經濟狀況有所好轉,那也不過是相對第二季度,GDP依然下滑了3.8%。
然而,莫裡森的轉移視線策略並沒有奏效,反而給自己惹上了麻煩。隨著中澳關係的惡化,澳大利亞在對外貿易上大為受挫,失去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市場,澳大利亞經濟復甦更顯吃力。更為諷刺的是,在針對中國問題上,莫裡森為美國鞍前馬後,不想美國卻搶起了澳大利亞的農產品市場,美國這一手挖牆角簡直令澳大利亞猝不及防。
隨後,莫裡森又自作聰明地就「澳軍虐殺阿富汗兒童」問題向中國發難,不想自曝其醜。先是澳大利亞在人道主義問題上飽受譴責,而後莫裡森引火燒身,網友直接把「莫裡森該下臺了」話題送上澳大利亞的熱搜,甚至翻起了澳洲大火的舊帳。
這樣看來,安倍、莫迪、莫裡森一個個都深陷泥潭。至於川普,也不用多說了,再怎麼為推翻大選奔波也是無濟於事,川普的總統任期進入倒計時。川普為這些「好朋友」授勳,在當前的背景下顯得著實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