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越來越重視體育課,現在很多小學每天都有體育課。現在回頭想想我們80後這一代也是在「德智體美勞」的口號中走過來的,不過我真正領會到運動的好卻是在30多歲的一堂時間管理課上。這讓我不得不思考,到底是自我覺悟太慢,還是學校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今天就這一思考,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
大家都覺得很正確的事,天天念叨的事,行動起來卻不上心。我稱這種現象為正確的謬論。就拿體育課上的長跑來說,1500米已經算得上中長跑,只有極少數的學生能比較輕鬆完成,這些學生要麼家裡人就很喜歡運動,要麼就是具有自身優勢。試想一下,在上學期間,當你壓力大的時候,有幾個老師會建議你去跑步來釋放你的壓力。原因很簡單,很多老師壓根都不太喜歡運動,很難知道運動真實的感受。而體育老師更多是要求我們完成某一個指標,很少溝通運動能帶給我們的樂趣。還是拿跑步舉例,1500米用時20多分鐘的樣子,這是跑步最難受的時間段,很多學生都是堅持跑完就萬事大吉,一種感受不好的運動就不會對人們產生興趣,所以就造成了不管你怎麼說運動的好,在他們看來確實是正確的,但大多數人會認為只是一個正確的謬論。
運動不是靠堅持下來的,堅持和更自律只會讓人們早日討厭運動。《掌控》這本書開篇就說明了一個道理:自律也許會讓你的運動提前出局。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閱讀一下。真正養成運動習慣的人一定是找到了運動的樂趣。最好的方法是找到跑步的樂趣,如何才能找到?
01
相信運動的力量
人和人最大的差別不是努力和自律,而是信念和價值觀。如果你相信運動可以改變大腦,你就會把時間多分配給運動。正如上一節所說,大多數人只相信運動是正確,但不會相信自己可以做到運動這件事。如何做到卻是很重要,大多數人都很久沒有運動了,一開始就跑5公裡的話,就大錯特錯。運動之所以有趣在於他不能操之過急。只要循序漸進就會不受傷,不會感到痛苦。
02
學會微習慣
所謂微習慣就是每天為目標做一件心甘情願的小事,如果你的目標是養成跑步的習慣。那麼每天就為跑步做一點事,一開始可以關注如何購買跑鞋,看一些跑步方面的書籍,甚至每天堅持慢跑10分鐘都行。習慣是可以掌控的,養成一個習慣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顯而易見,把目標寫在牆上,放在你最醒目的地方,每天提示。最後到達如同刷牙洗臉一樣的潛意識的行為。
03
享受運動
運動的前提是舒適,很多人認為運動就一定要用盡全力。所以在大多數眼裡運動就是一種煎熬,下一次運動之前就會想起上一次的痛,每次堅持會消耗我們太多的毅力,終究有一天會消耗殆盡。所有運動,特別是跑步一定要遵循95%的輕鬆跑+5%挑戰。這就是享受運動的最好方法。
你認同這個觀點嗎?歡迎留言說說你是怎麼找到運動的樂趣的。